公社农技站的土坯房里飘着油墨味,十二名戴着蓝布帽的农技员围在松木桌前,看着林晚秋手中攥着的牛皮纸袋。
她能感觉到系统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倒计时:纳米种子活性维持剩余47分钟,必须赶在失效前完成演示。
"这就是改良后的高粱种?
"站长陈学民推了推裂了腿的老花镜,"比普通种子小一圈,颜色发灰......""请给我半碗盐碱水。
"林晚秋打断他,从意识空间取出玻璃培养皿——这是用150爽感值兑换的初级实验器具。
系统扫描自动解析农技站角落的盐罐:氯化钠纯度92%,符合演示要求。
当她把五颗灰黑色种子撒进浓度2%的盐水中时,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嗤笑。
王桂花带着几个妇女站在门口,故意提高嗓门:"瞧瞧,这就是狐狸精的妖法,种子泡盐水还能发芽?
"林晚秋充耳不闻,指尖在培养皿边缘轻点,启动系统的光影投射功能。
淡蓝色的全息影像在半空展开,清晰显示种子内部的纳米机器人正裂解盐分分子。
农技员们集体倒吸冷气,陈学民的烟斗"当啷"掉在地上。
十分钟后,嫩绿色的芽尖顶破种皮,在盐水中舒展叶片。
系统同步生成数据:耐盐度提升至1.2%,生长周期缩短20%。
整个房间鸦雀无声,只有王桂花的嘀咕声显得格外刺耳:"肯定是施了邪术......""陈站长,这是用腐叶土混合石膏粉培育的改良种。
"林晚秋关闭投影,将培养皿推向前,"北坡的试验田己经播撒了三亩,预计亩产至少提高三成。
"陈学民颤抖着捧起培养皿,突然听见窗外传来自行车铃声。
一辆黑色二八杠停在农技站门口,下来个穿灰布中山装的男人,胸前别着枚银色徽章——正是林晚秋在王桂花枕头下见过的齿轮形状。
"小李同志,这位是公社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