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纯明君秒变昏君的节奏。
萧景榕貌似也比之前闲了不少,甚至时不时能抽空陪她坐一个下午。
“皇上当真不急?”
苏棠描摹着他的眉眼,最后停在他鼻尖轻戳。
鼻骨挺挺一根,这里倒是软嘟嘟的。
她也有些好奇他打算怎么解决这事。
在她看来确实棘手得很。
“怕朕成了昏君?”
苏棠轻笑,“那倒不会,只是皇上当得昏君,臣妾却做不了妖妃,实在可惜。”
“可惜?”
“那得要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才担得起妖妃二字。”
“当真促狭。”萧景榕抓住她的手腕,“朕不会让你担亡国的骂名。”
苏棠靠在萧景榕胸口,慢慢敛去嘴角的笑意。
两人虽在调笑,却都能感觉到压在对方心里的石头。
家国天下,没人敢保证自已的决策一定正确。
一旦行差踏错,苦难终将降临在黎民百姓身上。
时间转眼又过去月余。
原本持续争论不休的群臣忽然安静下来。
只因长庆王不日将进京。
谁都没想明白皇帝这时候将长庆王喊回来是几个意思。
作为异姓王,长庆王来往于封地和京城之间相对有更多限制。
非召不得擅离,擅入。
苏棠也没见过宫里单独为哪个王侯将相举办过如此盛大的宴会。
逼得她不得不戴上了最重的那套宝石镶金头面。
大殿中央的金边红毯都像是特意换了新的,亮得晃眼睛。
随着太监层层通报下去,大殿之外走入几人。
为首的男子蓄着胡须,目带寒芒,步履之间尽显杀伐之气。
萧景榕虽也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人,表面却裹着一层书卷气。
长庆王完全是一看就知道不好惹的那种类型。
“长庆王薛良弼参拜吾皇,吾皇万岁长康,圣运昌隆。”
不过令苏棠意外的是,长庆王表面桀骜,对萧景榕居然是规规矩矩行的跪礼。
除了像祭祀、丧仪一类特别重大的场合,以长庆王的地位倒也不是必须跪。
他不是一心支持小寿王,不服萧景榕的吗?
是因为他为人比较谨慎?
萧景榕抬手示意他起身后,长庆王又让身后的人献上各式宝物。
珊瑚宝石,玉器锦缎。
都是些远远看着就很有派头的东西。
漫长的献礼环节过去,长庆王却仍未入座。
“臣还有一物请皇上过目。”
众人都以为还有什么稀罕物件,伸长脖子细看。
长庆王亲自双手捧着一个锦袋装着的长柱体物件,递给李培顺。
李培顺检查无异后呈到萧景榕面前。
萧景榕也松开锦袋的系绳。
众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里面竟装着明黄色卷轴。
卷轴本身倒还有限,偏偏是长庆王不远千里亲自送到皇帝面前。
萧景榕将卷轴摊开的瞬间,众人齐刷刷从座位上起身跪在地上。
苏棠几乎是下意识就被周围的人影响,跟着跪了下去。
随后李培顺的声音响起,似是在宣读卷轴里的内容。
“帝王治天下,共四海之之利为利,以天下之心为心……”
苏棠本来是尖起耳朵听。
后来实在没忍住被这长篇大论害得有些昏昏欲睡。
总的来说这是先帝留下的遗诏,前半部分全是在说他在位时如何努力。
当然她也没胆子真的睡过去,精神仍紧绷着。
直到苏棠跪得膝盖疼,终于到了关键部分。
“文帝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朕亦未能辨之早矣,遂让贤于善能者。
然血脉大统,不可朝更昔替,此有负先帝之所托,无颜以对先烈。”
意思是他儿子没有足够的能力,所以他为了天下苍生不得不让旁支理政。
但是愧对祖宗。
不过最劲爆的在后头,“……六子澄焕,承克大统。”
苏棠对此只有一个评价。
见过不要脸的。
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合着通篇下来按他的意思萧景榕其实就是个摄政王呗。
怪不得原著里面,众人会觉得萧景榕是用了见不得光的手段上位。
但萧景榕明知道有这么个东西,还让人当众念出来是几个意思?
“众卿可都听清了?”
萧景榕冷沉的声音响彻大殿,仿若深谷中回荡的闷雷。
众人只敢齐齐叩首回应,愣是没一个敢出声。
“朕自当遵先帝遗诏,立寿王为皇太弟,待朕百年之后,承继大统。”
萧景榕给了李培顺一个眼神。
饶是身经百战的李培顺都顿了片刻才道:“请寿王殿下到御前接旨。”
苏棠垂着头看不见小寿王的神情,但能从他的步伐感觉到出他整个人的僵硬。
“臣弟……领旨谢恩。”
长庆王带头高喝,“吾皇圣明。”
苏棠将脑子里的浆糊摇匀。
似乎摸到一点萧景榕这么做的理由。
背后的人想让他和长庆王争个你死我活,自已坐收渔翁之利。
他化敌为友,反将一军。
借长庆王的手去制衡背后的人。
先帝遗诏,未来君主,异姓王的拥戴。
这些东西加起来远比区区一个齐越使臣的死要有分量得多。
朝臣再想攻击小寿王,都得掂量掂量自已惹不惹得起。
只要他们消停下来,老百姓忙着过自已的日子,时间很快会冲淡流言。
苏棠倒吸一口凉气。
可这兜兜转转,不还是回到原著的剧情轨道上了吗?
她下意识看向萧韶安的方向。
他端端跪着,让人丝毫看不穿他内心的想法。
是否有嫉恨不甘。
……
因为智障作者最近可能剧情理得稍乱。
跟大家解释下这些朝臣到底在闹什么。
大家不喜欢这类剧情也没关系,当然因为作者没来得及完全改清楚,前面也可能有逻辑错误。
所以给大家概括一下。
一、保皇党
以顾峥为首,对萧景榕忠心不二。
二、大皇子党
萧韶安这些年在朝中积攒的势力,因为他是嫡长子,外祖又是清流之首,有不少人会支持他。
沈周因为林瑜的关系,加入大皇子党。
大皇子党对寿王党有极大敌意。
关键时候也能背刺萧景榕,扶萧韶安上位。
三、寿王党
以长庆王为首的先帝死忠。因为先帝的临终托付,一心扶寿王上位。
四、其他皇子党
以勇毅侯(贵妃生父)余党及濯缨先生汪度为代表。
他们的目的是挟软弱无能或是年幼无知的皇子上位,自已把持朝政。
所以他们是唯恐天下不乱。
大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最后扮猪吃老虎的萧韶鄞能坐上皇位了吧?
正常来说皇帝壮年时保皇党应该占到绝大多数。
随着皇子都长大,逐渐向各个皇子身上倾斜。
但是因为大雍朝廷内部比较腐败,比例就有点失衡。
萧景榕不是直系,他刚登基那几年不可能连位置都还没坐稳就去肃清朝堂。
所以目前保皇党大概占到一半。
另一半里面寿王党和其他皇子党基本持平。
但寿王党的长庆王手里是有兵权的,所以略胜一筹。
大皇子党反而是最薄弱的那个。
这也是林瑜为什么一直很着急的原因。
这些都是作者私设,不符合历史逻辑也很正常哦~
下本书作者会尽量写清楚的,谢谢大家包容~
………………………………………………………………………………………………
“侧夫人,奴婢听闻适才皇上在大殿上将寿王册为了皇太弟。”
林瑜听到这个消息惊得瞪大眼。
下意识从贵妃榻上坐起来。
“当真?”
“这等大事,奴婢岂敢编谎话欺瞒娘娘?”
宫女见林瑜神色激动也不奇怪。
林侧夫人本来能有机会当上太子妃,甚至再往上成为皇帝的嫔妃。
这下全都无望了。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林瑜挥退宫女。
一定是那个女人做了什么。
林瑜终于明白对方为何那么嚣张。
敢情是有恃无恐。
林瑜咬牙,下颌骨都跟着微微颤动。
她向来事事争第一,从来没被人像这样压过一头。
因为宫中大多守卫都集中在宴会主殿附近,林瑜拿着萧韶安给的令牌没受什么阻拦就出了宫。
她找到沈周,将消息告知于他。
沈周想了想道:“乾元帝不见得真想把皇位给寿王,他恐怕是想借长庆王和朝中其它反抗他的势力相互制衡,稳固自已的位置。”
林瑜自然也想到了这一层。
倘若真让乾元帝这么耗着,反而给了二皇子积蓄锋芒的时间。
这恐怕也是那个女人的打算。
或者说她是想拖到自已的亲儿子三皇子足以继承皇位的时候。
沈周的神情发狠,“林姑娘宽心,在下不会让他安安稳稳在皇位上坐着的。”
“沈公子有什么办法?”
“他能否镇得住群臣是一回事,能否安得了民心是另一回事。”
林瑜颔首,“若是有用得上我的地方,沈公子尽可开口。”
“若能说服大皇子那边配合在下便最好不过了。”
“这……我尽力试试。”林瑜没有过多犹豫便答应了。
毕竟现在萧韶安对她几乎是有求必应。
更何况他也应该看得清
林瑜坐在马车上回宫时,系统的声音忽然意识到在她脑海中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