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
阮渔:“……”
不提没感觉,一被提醒,再看的时候就哪儿哪儿都不对劲。
北极联合科考的队伍还没有回来,就算徐超那边往沧兰洲传数据,也要过段时间才行,还需要经过流程。
而且,极圈的科考向来困难重重,论起简便性,远不如系统。
阮渔卖萌:“统哥帮帮忙?就给点基础数据,跟科考队伍那边的差不多就行。”
系统:
阮渔:“就这个坐标点的嘛,再说了,银尾星要是出问题,我不是也不在了,到时候你的任务可就全瞎了。”
而且那个石头还是她俩一起带回来的。
系统想了想:
阮渔:“成交!”
于是阮渔这边就多了一个每日固定时间把系统给的坐标点数据传给基地的任务,不过她只需要给C组的人即可,后续的保密流程自有专人负责。
她不清楚这些有什么用,是否有学者分析出了什么。
但一直没有结论传来,日子一长,阮渔就知道了,可能确实没有大的变化。
兴许,鱼群就是路过。
只是这个习惯逐渐被养成,阮渔也很乐意帮基地白嫖一份系统的数据。
别的不说,极圈内固定坐标点的大气海水数据每日一更新,对相关科研工作的展开,是真的有很大助益。
——
春暖花开,剧组杀青。
阮渔再进组后没多久,就到了初夏。
她很久没穿越了,哪怕中间得到了一些小的结算,获得了不少的积分和小东西,也依然没遇到突然间的穿越。
好像是在说,不用你穿了。
阮渔直犯嘀咕:“不会真就结束了吧?”
穿越其实还行,说不定又到了一个其他高科技星球,还能薅点羊毛回来。
系统可求求她了:
阮渔:“你太咸鱼了。”
系统:
阮渔:“我变了,我爱工作,我爱任务,我爱穿越。”
系统:
我不信。
阮渔:“其实我就是想知道,那石头到底还有没有第二块,是什么用。你真的不能联系星河,让我们来一场开诚布公的谈话吗?”
她之前的那个主观臆测,阮渔真的觉得是很不错的想法。
就等着被验证呢。
系统:
阮渔:“额……”
系统:
阮渔抓了重点:“所以你默认这确实是星河搞的鬼了?”
系统:
它重复询问过后勤部门的铁子,对方好脾气地再次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告知系统那石头就是没有作用,可忽略不计。
极圈坐标点的数据证明不了什么,银尾星没变得更坏,当然,也没变得更好。
一部分的猜测,似乎都被推翻了。
系统心大地说可以暂时放弃对石头的探索,这东西确实没有影响。
如果有的话,早就该有了,都要过去小半年的时间,还能怎么样呢?
阮渔不置可否。
基地那边更没有觉得系统是对的,在看不到答案的时候,他们永远不会放下警惕。
系统:
阮渔笑着摇头:“那你要看,是哪里的人了。”
起码他们不会。
第62章
预备
某综合试验基地,经历半年多的模仿、研究,从系统处得到的农业塔楼模型和花格星资料,终于被攻克了一部分。
他们制作出来了一个有一百多平米的室内试验田空间,目前初步实现了近20%的花格星农业塔楼相似层数的效果——主要是可以减少近一半的作物生长时间。
也就预示着,三个月一熟的作物,在这里,只要一个半月就能成熟。
虽然目前的试验田投入产出比不合算,为了维护这片空间的设备,所花费的资金数量巨大。
但对于育种来说,是最佳的试验基地。
种质资源,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而收集所有品种的某一类作物后,又要经过8~10年的时间,才可以选育出一个优良品种。
可人的时间有限。
就算在沧兰洲南方和北边来回奔波,一年多两到三次成熟的机会,那也太慢了。
更何况还存在可能的病害、天灾、人祸(被偷被毁)等等。
但在这里,被命名为1号培育试验田的地方,有了缩短这漫长时间的功效。
在农业塔楼项目下,有6条技术路线,每条上都有1~3个团队进行攻关和技术研发,一旦能熟练掌握技术,以后极有可能会像阮渔参观的花格星农业塔楼一样,实现一周到一个月的快速成熟,还是不占用地表面积的多层高空多模式培育。
——
阮渔的第一部
电影因为后期要做特效,所以速度就慢了点,估计还要不短的时间才能剪辑好。
之后还得审核、定档,指不定要拖个一两年。
阮渔:“……”
她“哇哦”了一声,咬了一口杨梅冰淇淋。
天气热了起来,上一次拍的戏是电视剧,这一次换了电影,她以为电影拍摄快上映也会迅速,没想到原来依然是这样的慢。
卓颜:“反正都能上映。”
她伸手:“给我一个。”
阮渔哒哒哒跑去给卓颜要了一样的杨梅冰沙蛋筒。
“你还行吗?”她回来的时候问了一句。
卓颜这两个半月一直在忙活阮渔那个异想天开顶流召集节目的事情,简直是脚不沾地。
如阮渔所料,果不其然,没有什么品牌看好她这个想法。
无他,不打投不黑幕的节目,我投资你们做什么呢?
选秀还能卖饮料呢,一整期下来骗秀粉几百万没多大问题,还能黑幕塞自己的人脉进去出个道,然后又是一波韭菜收割。
三个月后再换新流量吧,又无所谓。
卓颜听完:“……”
最后无法,还是去找了银杏和兰景,也就是阮渔的三叔与亲妈。
好歹是把钱给拉来了,于是又得谈地址,还要联系其他的团队,比如导演编导摄像美术设计造型等等。
虽然以前也有类似的经验,但这回阮渔的要求太高,做起来格外的麻烦。
但在筹备的过程中,卓颜越来越觉得,这个节目会成为所有人称赞、铭记的经典。
听到阮渔这么问,卓颜点点头,表示自己还好。
整个期待公司都在忙这件事,业内有不少人询问,探听这到底是想做什么。
阮渔:“杨梅口味好吃吗?”
卓颜低头看了眼:“不错,很开胃。”
阮渔:“其实我有点想吃荔枝的。”
卓颜随意:“不怕拉肚子你随便吃,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阮渔:“……”
她前两日刚因为贪凉发烧了一次,肠胃虚弱,今天这个冰淇淋额度还是好说歹说才从晓楠那儿抢来的。
为此,阮渔请了整个团队吃冰。
后面一群人正坐着吃冰淇淋喝奶茶挖冰沙,可比阮渔自在,因为他们可以续杯。
卓颜往片场这边跑得不多,问了问阮渔最近怎么样,有没有被欺负。
阮渔:“你想多了,我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
就她这一群群后勤的架势,那可真是组里老大。
卓颜放心:“那就行。”
管别家的怎么样,反正我家的崽不能被欺负。
——
野外,机器人带着新的培育版本竹楹种子,去往了新的污染区域。
另有一队人背着小黄花的种子,迈上了去往谷C区内某处无人区的路。
在经过两年的研究时间后,竹楹的所有信息都被研究得彻彻底底,甚至将其与其他种子进行了新的培育,最后得到了一种对污染物质有反应的黄色小花。
与竹楹相比,小花格外渺小,不足小拇指大,可以吸收的污染物质数量也极小。
但小花能在短时间开遍山野,当吸收污染辐射到达极限后,一场雨即可让其衰败、腐烂。
特别是复制了土壤培植液以后,研究人员将之与一版的黄色小花结合,最后出来了新性状的小黄花。
这花比较厉害,半个月开花成熟,一场雨后就会倒在泥土里,连根带花叶直接变作腐殖质,反哺土壤。
算得上是自带净化与肥料的懂事小花了。
确实是比竹楹要更方便一些,但限制性也是有的。
目前,在等级D及其以下并不适应人类居住的重度污染区,还是要靠竹楹。
小黄花最多用在C级大区,减少一下可居住区域的辐射污染,再往下就不够看了。
——
卓颜在忙着组节目的同时,也没忘记利用阮渔在娱乐圈钓鱼,协助经侦敲掉了一个洗钱组织。
这件事倒是意外,完全是对方撞上来的——就跟上一次阴阳合同一样。
送上门的资源越来越多了,都看出了阮渔的活粉人数多,国民形象又好,实力也在线,所以在选择上很青睐她。
恰好,她又进了电影圈,有导演引荐给了别的资方。
阮渔没在意,跟着去吃了顿饭,收了一堆的名片。
知道阮渔背后有人,大众翻不出来她的家底,不过有些人是可以的。
所以这顿饭吃得很舒心,没有人敢对阮渔露出什么不好的意图。
再之后,就有人联系阮渔,说想给她特意组一个班子,拍摄豪华科幻大片,投资二十个亿起步的那种。
对方:“你的片酬!都有四个亿!至少!”
阮渔:“哦豁。”
这日薪可真是绝了,比得上兰景营业利润了。
阮渔翻了个白眼,只当是个笑话。
一听就不靠谱,她又不是金子做的演技,谁家倒霉催的这么没脑子扔钱啊?
结果这人还挺执着,又联系了两次。
阮渔敷衍着顺了两次话,后来,卓颜手下的助理接过了这件事。
对方以为这代表着阮渔的松口,一时间觉得她还挺懂事,未来可以多合作合作。
转眼间,得到对方是要洗钱的消息后,卓颜这边就开始下套了。
二十个亿的投资没戏了,人在没多久后还被经侦上门请喝茶,公司的帐被查了个干净。
阮渔感慨:“我都快成卧底了。”
卓颜忙里偷闲回了句:“回头让他们给你送个证书。”
阮渔乐了:“好啊,我拿回家摆着!”
卓颜:“……”
最后还真的给送了,不过为了保护阮渔怕遭到报复,上面没详细写事件,只感谢了她,被阮渔放到了自己的书房里珍藏。
这件事结束后没多久,卓颜就做好了基础筹备工作,阮渔梦里的“顶流节目”,可以进入正式的流程了。
——
卓颜将敲定的策划案掀开,倒着转给阮渔。
阮渔伸手按住,扯过来看里面的内容。
卓颜:“你要的大屏、舞台、乐团、视觉团队……不一定都是最好的,但绝对是能配合好的。”
数千人,讲究的就不再是谁是行业第一,而是彼此间的协调性、合作性。
如果一个人是领域最佳,可他无法与其他人共同协作,那这个第一就不算什么,除非是非他莫属。
但到时候,为了这个人磨合整个团队,将会有非常大的工作量。
所以,卓颜这一次找的人,要的是最合适,而不是最好。
这一点阮渔明白:“集体出成效,远比一人要强得多。”
大多数甚至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样的。
演出地点是枫城,地标性建筑物双子楼,数百米高的LED大屏幕,完美符合阮渔的要求。
舞台搭建团队、美术、灯光、总导演、工作人员等等,全部就位。
对接的三期名单上,第一期有今年最火的盈琼、连季,老熟人饶佳怡、练糯,还有延续了五年以上“顶流”的梁鸿羽、俞飞梵、祝傲松等人。
一首歌在四分钟左右,加上主持人串场,平均下来每人也就是六分钟的时间。
八个人,不到一小时的时间。
阮渔算了算:“是不是有点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