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晋看他这副模样,不由担忧地问:“方大人,柳大人这病症可还要紧?”
方医正眉头紧锁:“柳大人这是风寒侵骨之症。按说寻常的风寒,不会如此来势汹汹,老夫猜测,这应当是由于受伤所致,伤虽不重,奈何失血有伤本体,又或因连日操劳,这才彻底引发体内病气,是故脉象沉而无力,乃重症之兆。”
苏晋听了这话,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方才沈奚离开后,她又以亲故去世为由,拒绝了几位来求亲的臣工,还是舒闻岚这个病秧子过来提点了一句,说柳朝明的脸色似乎不大好。
苏晋举目望去,只见柳朝明正自一处喧哗的人群中慢慢走出,脸色岂止是不大好,已可称作惨白无色了。
她走过去方问了没两句话,则见一个内侍低垂着头过来斟酒。
苏晋回京后,去过一次三王府,朱稽佑府上的十二名持剑公子她是见过的。这名斟酒内侍唇红齿白,她瞧着眼熟,心中疑虑窦生,已是要拉着柳朝明退避,谁知杯酒之下寒光一闪,柳朝明反手拽住她的手腕将她掩于身后,当胸便中了内侍刺来的一刀。
伤口不深,内侍手中的短刀当下便被眼明手快的锦衣卫同知韦姜挑飞了。
可左都御史在年关宴上遇刺,这筵席怎还叫人吃得下去?且有不少去过三王府的朝臣业已认出这名行刺的内侍正是那十二名持剑公子之一,都猜测朱稽佑记恨苏晋,是故派人刺杀她,奈何左都御史为她挡了这一刀。
朱悯达过来命人将行刺之人收押后,便将筵席散了。
直至此时,苏晋的心仍是悬着的,胸中虽有自责与内疚交织,偏生还长在了满腹的疑云丛丛中,千思万虑自眸中渗出,化作一眉头的萧索。
方医正见她如此,还以为她只是因为心忧柳朝明所致,劝道:“苏大人不必愁虑,柳大人此病虽看着凶险,但于性命无碍,老夫这就去为大人开一剂调理风寒的药方,再佐以止血化瘀的药汤服下,只要将养足月,必可痊愈。”
苏晋道:“有劳方大人了。”
方医正收拾完药箱,还未退到门口,便见沈奚带着一身寒气径自闯入暖阁之中,对着屋内一干忙里忙外的内侍道:“都滚出去。”
内侍们见他目色森冷,不敢有违,无声地退出阁外。
沈奚又对苏晋道:“苏时雨,你也出去,我有话要问柳昀。”又添了句,“你若不放心,可以在外间守着。”
柳朝明其实并未睡去,听到动静,微睁开眼没甚气力地说了句:“我没事,你出去吧。”
暖阁里烧着炭火,在这寂无声的雪夜哔啵作响。
沈奚看着柳朝明一脸疲态仿佛当真病入膏肓的样子,冷笑一声:“怎么,这就开始称病了?”他负着手来回走了两步,顿下来问,“朱家老九,朱裕堂,是不是你的人?”
柳朝明听了这话,片刻,才缓缓答了句:“沈大人说笑了,九殿下贵为皇子,怎可能是我的人?”
沈奚凛冽的眉间有将起的风暴,语气冷寒得要结冰:“难道不是你命朱裕堂将朱稽佑引去对岸女眷处,这头安排刺客故意自伤?反正朱稽佑不在场,事后问责,他也是百口莫辩。”
柳朝明看他一眼,待瞧清他的模样,忽然笑了一声:“哦,沈侍郎这是着急了?”他一顿,“你想知道甚么?”
沈奚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榻前,一把揪起柳朝明的衣领:“我昨日看你还好好的,今日怎可能病成这样?你从来运筹帷幄,若真有刺客,你难道不是早在百步之遥已全身而退?利用朱稽佑这一颗废棋,不惜借刺杀苏时雨的名义布局自伤,费尽心机想要置身事外,为甚么?”
柳朝明原是坐卧于榻上的,被沈奚揪起衣领,体内的灼痛之感在这一震荡间翻江倒海,他还未说话,便自胸腔里震出一阵剧烈的咳嗽。
被衾自他肩头滑落,沈奚眸光一垂,只见柳朝明已包扎好的伤口又渗出血来,浸湿小半块衣衫。
他微愣了愣,心头更是怒火中烧,揪在柳昀领口的手往回一搡,任他倒回在榻上。
柳朝明却彻底笑出声来了,剧烈的咳嗽令他的脸上浮起一抹病态的潮红,眼底尽是讥诮:“朱稽佑恶事做尽,死有余辜,我拿他布局,不过提前送他上路。怎么,沈侍郎是何时学会了慈悲为怀,连一颗弃子的性命都要过问?”
沈奚知他在顾左右而言他,正要发作,外头忽有人叩门三声,须臾,有一内侍怯声道:“沈大人,小的奉太医院方大人之命,为柳大人送熬好的汤药,大人说了,柳大人的病情耽搁不得。”
沈奚没答这话,那内侍便当作是默许,推门而入,一边将药汤放在暖阁当中的六角桌上,一边微微侧目往卧榻处看了一眼。
柳朝明大半发丝已自髻中滑落,映着潮红的颊,苍白的唇,冷玉般的眉眼竟如画中妖一样摄人心魄。
他歪歪斜斜卧倒于榻上,胸前的衣衫又渗出血渍,人却是在笑。
那是一种无悲无喜的笑,仿佛这世间的七情六欲都溶成了他眸中讥色。
内侍一时看傻了眼,直到沈奚一句:“还不快滚?”他才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
沈奚走到六角桌前,端起药碗闻了闻,冷笑出声:“还真是治病救人的良药,给你用真是可惜了,”又道,“说吧,你大费周章置身事外,到底想要做甚么?”
柳朝明喘息着嘲弄道:“沈青樾你是急糊涂了吗?若你我异地处之,今日之局,置身事外的岂知不是你?”
他又笑起来:“自然,你这么着急也情有可原,你是万事留一线,自以为能换得狡兔三窟全身而退。直至今日避无可避,这才想回头摆弄棋局?晚了,你仔细看看手中黑白,是不是早已被人颠覆了?”
沈奚目色一滞,片刻,他垂下眼帘,眸中覆上一层霜雪,轻声道:“够了,不必说了。”
柳朝明却没理他,续道:“其实我都知道,你为何要凡事留条后路,因为在你心底,朱悯达并非这个皇位最好的继承人,他刚愎自用,护犊护短,把自家江山看得比天下万民更重,他与朱景元太像了,虽也许会励精图治,但苛政,酷刑,屠戮,势必不会比景元年间更少。
“你在心底无时不盼着能有一个明君治世,能破旧立新,令民生富饶,可你又受时局所迫,因家人缘故,不得不辅佐于朱悯达。你困于本心,两难之下进退维谷,只能在你狭小的天地中辗转腾挪,盼着能凭你的无双智计,能破山穿海,挖出一条的明路来。”
他别过脸看着沈奚,一字一句轻声道:“破山穿海势必鲜血淋漓,是你不够心狠才——”
不等柳朝明说完,只闻“轰”的一声,沈奚抬手将六角桌掀翻在地,上头的汤药,青花瓷瓶,笔墨与镇纸全都跌落在地。
巨大的声响令整座楼阙仿佛都颤了一颤,与之同时,暖阁的门被推开,苏晋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地狼藉,又看向柳朝明,眉心微微一蹙,对身后的医正道:“快去为柳大人看伤。”
“都给本官站着不许动!”不等方医正进屋,沈青樾怒喝道。
他转头盯着苏晋,指着柳朝明寒声道:“苏时雨你看好了,你真以为这个人帮你挡了一刀?你以为他当真是病了吗?岂知他不是在自己身上动了甚么手脚!”
沈奚眸中的霜雪结成坚冰,对跪了一地的下人说:“都滚出去,没有本官的吩咐,谁也不许进来。”
然后他负手清清冷冷地看着柳朝明:“本官倒要看看,左都御史这病是真的假的,说不定就这么放着不管,再过一时半刻自己就好了呢?”
正这时,退出屋外的下人忽然喊了一声:“十三殿下。”
朱南羡走进暖阁,看到屋中的场景,皱了下眉,当即吩咐道:“方医正,你去给柳大人的伤口换药。”
方医正称是,正要上前,不妨沈奚又冷冰冰道了句:“站住。”
方医正脚步一顿,又眼巴巴地回望朱南羡。
朱南羡道:“只管过去,不必理他。”
然后他上前两步,一把拽住沈奚的胳膊,压低声音道:“跟我出去。”
沈奚的声音寒意不减:“滚。”
朱南羡道:“你忘了那年你和三姐被人追杀后,你承诺过甚么吗?”
沈奚听了这话,神色一下子变得有些茫然,片刻,他低垂着眸子,从朱南羡手里扯回胳膊,绕开他抬步走了出去。
朱南羡这才看向苏晋,微微一顿才道:“柳大人这里交给你,我就守在琼花阁,若有事,尽管命人来寻我。”
苏晋等医正为柳朝明重新包扎好伤口,片刻,新熬的药也煎好了。
送药的内侍将汤碗搁下,正要上前去伺候柳朝明吃药,便听苏晋道:“你退下,这里交给本官。”
她知道柳朝明最不喜生人,刚要亲自将他扶起,谁知手一碰到他的肩头,他蓦地一颤,有些愕然地睁开眼,顿了一下才问:“你做甚么?”
苏晋想起他说的“男女授受不亲”,自己曾经虽也这么照顾过晁清与周萍,但柳朝明毕竟知道她是女子。
苏晋解释道:“我知道大人不习惯有生人伺候,只是想扶您起来吃药罢了。”
柳朝明眼中像是蓄满秋日深浓的雾气,片刻,他垂眸道:“我自己来。”
苏晋在他身后支了个软枕,他一只手撑着坐起身来。
冬日的药凉得快,也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已不烫手了,柳朝明自苏晋手里将药接过,仿佛丝毫不觉得苦,仰头一饮而尽。
然后他就坐在那里,不再躺下,也不再说话了。
苏晋也不知当说甚么才好,她将药碗搁置一旁,蹲下身,去收拾方才内侍未来得及清理的笔墨。
屋中炭盆烧得噗噗作响,柳朝明沉默许久,侧目去看她映着火色的侧脸,清致的眉间苍莽萧索,他方才就注意到了。他轻声问:“你是不是也不信我?”
苏晋拾起笔纸的手微微一顿:“我知道大人想置身事外。”
然后她沉默一下,又说:“但我相信大人不会故意伤我。”
柳朝明扯起嘴角笑了一下,笑意很快消失:“不怕我骗你?”
苏晋站起身,将笔纸放于桌上,拿镇纸压好,纸上不知谁的笔迹疏狂潦草,写着一行“深恩负尽,死生师友”,苏晋背对着柳朝明,良久,才静静道:“大人对时雨而言是家人。”
所以她便是怀疑,也要相信。
柳朝明掩于被衾内的手蓦然收紧青筋曝露。
他别过脸不再看她:“你走吧,我累了。”
苏晋低低“嗯”了一声。
等她行至门口,却听柳朝明又道:“你跟东宫走得太近,这不好。”
苏晋没有回答。
她想她明白柳朝明的意思,藩王割据,形势危急,而今景元帝病重传位在即,倘若当真出事,东宫乃众矢之的。
可是凡人都是血肉之躯,总免不了被束缚于心的感情,被深埋的欲望驱使着,走上一道茫茫前程,在不及反应时,已前行得很远,再无回头路。
苏晋只道:“我已命人安排安然进宫来照顾大人。”
言下之意,她明日还是会去冬猎。
任何事,她都不会置身事外。
第81章
八一章
苏晋自暖阁里出来,宫楼外忽然传来辞旧迎新的号角声。
她这才意识到景元二十四年已在这一夜纷扰中过去了,三短一长的角声吹出令人唏嘘的刀兵气,回荡在深宫中,又一岁枯荣。
得到琼花阁殿内,朱南羡问:“柳大人好些了吗?”
苏晋道:“已服了药,但病势太急,一时半刻也无法缓解,只能先将养着。”
朱南羡“嗯”了一声:“明日冬猎,大皇兄还有事务要交代,我先回东宫,丑时一定再过来。”他有些不放心地回头看了沈奚一眼,又道,“如果有事,命人来东宫寻我。”
苏晋应声道好,待朱南羡走了,沈奚这才别过脸看她一眼,他似乎已清醒些了,像是在思量甚么,片刻只道:“我们出去说。”
琼花阁外有一处中庭,这里人迹罕至,连积雪都未曾清扫。
沈奚垂眸看着这满地茫茫的雪,轻声道:“今夜怪我,是我不够冷静。”
他忽然俯下身,自地上捧了一把雪仰头覆于面上,任冰冷刺骨的雪粒子擦过自己的面颊,然后甩了甩头,摇头一身冰霜雪意。
那一双洞悉世事的桃花眼终于重归清明。
沈奚道:“时间紧迫,你我先看局势。”
他走至庭院一角,一边自树梢折了一枝腊梅,一边道:“宫前殿一案至今,十四失势,三王倒台,当日我们所说的可能布局的皇子里还剩四人——四,九,十,十二。”
他半跪于雪地,已梅枝在积雪上写下一个“九”:“首先排除九殿下,因为他是柳昀的人。”
苏晋垂眸沉吟道:“依今夜柳大人遇刺之际,九殿下被授意引三殿下离开来看,他的确为大人所驱使。”
“不止如此。”沈奚道,“朱老九之所以能为柳昀所驱使,是因为柳昀手里早已握有他的把柄。”他那梅枝点向那个“九”字,“这个把柄是他朱裕堂背叛朱十四的实证。”
“我那里有一本私账,朱稽佑自就藩山西,便与朱十四一起大肆敛财,乃至于后来修行宫,卖放工匠,朱裕堂虽与他们一伙,但一直未曾染指这些恶事。直到景元二十三年夏,朱裕堂忽然放开手脚,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所以我猜,一定是当时发生了甚么不可挽回的事。”沈奚抬眸看向苏晋,“你可还记得,景元二十三年,即两年前,发生过甚么?”
苏晋记得,一辈子都不会忘。
景元二十三年暮春,仕子闹事,至初夏,朱景元处死晏子言一批朝臣义士后,草草收场。
沈奚道:“后来发现仕子闹事是被七王的人顺水推舟刻意闹大,然而策划这场闹事的罪魁祸首里,只处置了一个吏部曾凭。”
苏晋道:“当日在奉天殿,陛下最后把曾凭交给了柳大人。”
“是,曾凭是七殿下朱沢微的人。柳昀得了曾凭以后,一定通过种种手段,审出朱老九背叛朱十四投诚七殿下这一事实,令他招供画押,随后拿这份供状去威胁朱老九。九殿下不得已,只好归于柳昀,这个臣子之下。
“这也是为何在曾凭死后,曾友谅数次讨要曾凭生前供状,都察院置之不理的原因——因为这份供状,正是柳昀拿来驱使朱裕堂的把柄。”沈奚说着,拿梅枝在“九”字上一割,在旁边写上一个“柳”,“一个会被臣子驱使的皇子,不可能有实力与能力精心布局夺储。”
他说着,沉了口气,又在旁边一处雪地上写下“四”与“十二”,“宫前殿一案的布局人,我最怀疑此二人,因我一直疑心柳昀深陷此局是因为他跟一位殿下有所合谋,而我若是他,一定是在这两人中选。”
沈奚在“四”之下写了一个“沈”,在“十二”之下写了一个“戚”:“自然,以姻亲来看,四王妃是沈筠,十二王妃是戚家大小姐戚寰。他二人若得沈戚两家的支持,实力不弱。然而,沈家不必提,是站与东宫一方。戚家作为开朝元勋,之所以在朱景元诛杀功臣后还能枝繁叶茂,是因为戚府从不参与争权。”
“没了沈戚二府,十二与四若要□□,必有文臣相佐,六部当中,兵部与礼部不站边,其余四部势力划分已明朗,别的文臣我虽非个个都看清,但要论这余下当中实力最强的——”沈奚枯枝一动,指向方才写的“柳”字,“非他莫属。”
“若我是柳昀,要与这二人其中一人合作,”他将枯枝放在“四”上画了一个圈,“我选他。”
苏晋道:“若柳大人当真蹚了这浑水,四殿下性格持重沉稳,确实是比十二殿下更好的人选。”
沈奚抬目看向苏晋:“可也未必,柳昀这个人,心思深沉,心智过高,身为皇子放这么一个人在朝中,自己却在边疆守江山,不怕赚来的锦绣山河被这个人抢了吗?”
他最后在雪地上写下一个“十”道:“他是一个变数。”
“如果只有以上三人,那我的答案已经确定无疑了。”沈奚道,“可偏偏多出来一个朱弈珩,我看不透这个人。”
苏晋知道沈奚的意思——各皇子各自为势,或精于兵道,或强于文儒财资。
而苏晋对朱弈珩的印象,只有一个美姿容。
他貌如珠玉,说话得体,可除此之外呢,再没有了。
沈奚道:“朱弈珩与朱十二都是淑妃之子,小时却被寄养在贵妃宫中,他曾与朱家老九相依为命,又一同受教于四殿下半年,他不受宠,就藩的旨意,还是朱十四帮他讨的。”
“就这么一个人,把这蹚水搅得浑浊不堪,多出来太多合纵连横的可能性,让我看不清。”沈奚蹙眉道,“朱弈珩没有兵力,政绩平平,为人看似平和实则心气甚高,心机之深比七殿下更加莫测。夺储是实力之争,若时日还长,若还有十年乃或数十年,作为人臣大可以选择朱弈珩这么一个好苗子一同慢慢培养势力。可眼下连一个月都没有了,谁会选择辅佐他?便是强如柳昀也不该选。而作为皇子,谁又愿与这么一个毫无实力又莫测的人合作?”
“柳昀之所以宁肯自伤也要置身事外,应当也是因为这个‘十’。他尚无法看清局势,没有人能真正把控局势,所以他宁愿隔岸观火,伺机而动。”
沈奚将梅枝往地上一扔,盯着雪地上寥寥草草的字迹:“我有种直觉,真正的答案就在这里面,但我想不出,我一定是有甚么看漏了,一定有甚么算漏了。”
苏晋看着这一地棋局,也辨不清方向。
她隐隐觉得沈奚说得对,答案就在这里,可她与这几位皇子不过片面之交,此事连沈奚这个长在深宫的皇亲国戚都看不透,她如何看透?
满世界积雪通明,朱南羡是踩着丑时正刻回来的。
苏晋垂眸看向雪地上这个对朱南羡而言可称得上残忍的棋局,忽然半跪下身,俯身以长袖将雪痕一拂,“既已没时间从全局与源头找答案,那我们便从事件的结果往前推,能推多少便算多少。”
她拾起被沈奚置于地上的梅枝,说道:“我们现在所有的线头都引自于宫前殿的案子,但我们手里真正的线索只有一个。”
她在雪地上写下一句话——
什么都是假的。此生唯对不起小殿下,虽死也不能赎罪。
这是朱麟奶娘临终时的遗言。
苏晋道:“她能作为一个案子的核心,引出这么大一个局,那么这个人临终留下这么一句话势必有深意。”
她俯身圈出一个“假”字,“所谓甚么都是假的,从结果来看很简单,其一,小殿下所中之毒不是皇贵妃指使人下的;其二,璃美人不是钱煜害死的。可这两点便是她不说这句话,我们也能想到,所以重点不在‘假’字上,而在这两个字身上。”
苏晋又以梅枝圈出“什么”二字。
“既然什么都是假的,那么此案的结果可以是假的,此案所酿成的后果也可以是假的。
“宫前殿一局中,所牵连的有三方——东宫,朱十四,和七殿下。其中朱十四与七殿下被人设计陷害,暂可以不管。最大的善果结在东宫。”
沈奚道:“昔羽林卫副指挥使钱煜一直是姐夫的心腹大患。宫前殿一局,令姐夫趁机除掉钱煜,之后再以清理钱煜余党之名,肃清羽林卫。”他说到这里一顿,忽然知道苏晋想说甚么了。
只见她在雪地上写下五个字“肃清羽林卫”,抬头问道:“倘若这个结果是假的,会怎么样?”
朱南羡沉默一下,道:“羽林卫指挥使伍喻峥自十年前便跟着大哥,你的意思是,羽林卫当中,被设计处死的副指挥使钱煜实际上才是真正效忠大哥的,而留下的伍喻峥,才是问题所在?”
苏晋道:“我不确定,但这是我如今可得出的,唯一清晰的推论,也许这下头还藏着许许多多我看不清的东西,但我目下想不到。”
沈奚道:“这虽是推论,但不得不防,何况明日就是冬猎,倘若羽林卫叛变东宫,后果不堪设想。”
三人一时不言。
其实眼下最好的办法是朱悯达能撤换羽林卫。
可朱悯达刚愎自用,若要让他以区区一个推论就撤换自己的护卫,对他而言无疑为一个笑话。
更何况,倘若撤换了羽林卫,冬猎之时又当由谁来保他安危?
金吾卫吗?堂堂太子居然要十三殿下所领的亲军卫来保护?他储君的颜面何在?
这时,朱南羡自腰间抽出长刀,以刀鞘为笔,在雪地上画出一道起伏山脉,“冬猎在封岚山,由虎贲卫随行,羽林卫只去三十骑,其中跟去林中狩猎的至多十二骑。既如此,我命金吾卫提早出发,进山暗中护卫大哥,倘随行羽林卫有异动,一举伏灭。”
苏晋问:“冬猎前不会搜山吗?”
“会。”朱南羡道,然后他以刀鞘在山脉左侧画了一长一短两条线,指着那条长线道:“自这条线往西是禁区,搜山只搜林场以内,禁区外是不管的。”然后他又指着那条短线道,“这是条掩于禁区的捷径,可直接通往林场,我可命左谦带金吾卫在禁区外驻留,等搜山过后,再自这条捷径潜入林场。”
他说着,看向苏晋与沈奚:“你们放心,这条捷径是陡壁,是当年冬猎时我与左谦发现的,只有我二人知道。”
沈奚问:“你能让金吾卫做到悄无声息地潜入林中吗?”
朱南羡想了想道:“能。”他再用刀柄在山脉当中画下八个叉,说道,“封岚山依山脉走势,水流流向,分布八个岗哨,我可命其中三十二名金吾卫穿岗哨服徘徊在岗哨附近。四人一组,倘若发现大哥的踪迹,分两人留守,两人做巡逻状跟踪。大哥一旦遇到危险,可鸣角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