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任之 本章:1

    二零二二年七月二十号凌晨五点零二分,警方接到民众报警,称xx小区发生坠楼火灾事件,现场惨不忍睹。

    警方赶往现场时天还没亮,偏偏途中还遇堵车,到达事发现场时,发现附近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五米开外的交谈声杂乱刺耳,听得办案刑警是接连犯愁,但这一时半会儿又赶不走爱看热闹的人群,哪怕赶了也只是挪到了十米远的位置继续观望,全当耳旁风。无奈之下,就只能由着他们去了。

    唯一欣慰的,是局里有个新来的实习刑警,刚大学毕业,做事有干劲儿也利落,不一会儿便靠着横冲直撞的性子从围观群众那里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倒是替他们省了多跑一趟的麻烦。

    听闻是凌晨四点半,这栋十二楼的业主突然坠楼。惨的是,人没救过来,房子还被人一把火给烧了。具体死因,大伙儿的看法都各有不同,却又并非全无道理,总之还得细查。

    有一位报警的目击者声称:“昨晚在睡梦中听到外面有东西掉落的的声响,后面没过多久就隐约听到有人在走廊外面喊起火了。我被吵醒,就叫上我老公跑出去看是哪家起火了。当时光顾着看楼上去了嘛,也没注意脚下,往后退的时候,就感觉脚旁边有东西,一低头就看到地上躺了个人,地上还全都是血,差点没吓死我咯!”

    与此同时,另一边警戒线内的几名警察也没闲着,正一刻不停地调查这起失火案和坠楼案的原因。

    围观者望着那烧得面目全非的楼层,众说纷纭,也将这起案件传的越发邪乎,纷纷表示这指定与谋杀脱不了干系。

    但事实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只是相关视频一经上传,很快就引发了大量的社会舆论。

    而导致舆论扩散速度快的原因也很简单,不过是由于事发地地处二环,位于市中心,地带繁华且交通便利,是当地有名的别墅区,房价只高不低,能住在这里的,非富即贵。加上死者的住所也被烧得一干二净,所以很容易惹人猜忌这起案件是否为财杀亦或情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不过不太妙的是,事件一经发酵,各路新闻媒体就都闻着味来了,拿准了当代网友都喜欢看热闹的心理,接二连三地开始报道此事,以获得更多的曝光率和浏览量。

    由于视频在网络遭到大肆传播,各种评论层出不穷,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占据了社会新闻榜第一。

    听到风声的市里领导对此也是尤为重视,马不停蹄地下发通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恢复公共秩序、建设良好城市形象刻不容缓,要求各部门相互配合,务必在一周时间内完成侦破任务。

    对此,市局顶着压力在第一时间成立了调查组,为的就是在最快时间内侦破这起案件,不让相关不良信息影响到城市风貌。

    成千上万只眼睛盯着,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施压。某种程度上来说,警方的办案效率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局面,并非是所有人想看到的。

    刑侦支队的队长开完会从会议室出来后头疼得不行。舆论是一方面,主要是一场大火烧毁了诸多证据,要细查起来,恐怕还很麻烦。

    好在调查组的成立并不是空有其名。很快,几名走访调查的成员便通过物业了解到,这栋住宅的业主并非死者本人,而是另一个名为覃思远的男人。

    这之后,他们又去走访了附近的居民,有印象的居民纷纷表示曾见到两人一同出入过小区。

    后经查实,在2019年到2022年这个时间段,业主覃思远的确和一个男人同居过,而那个人就是死者本人。

    事情到了这里,调查组基本都有了头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死者苏雨,非xx小区二单元1207号户主,与现户主覃思远疑似存在恋爱关系,于二零二二年七月二十日四点五十分在家中坠楼身亡,初步判定是由于家中火势过大无法逃脱,在绝望之际选择了跳楼解脱。

    死因主要与两个方向挂钩,与覃思远的感情纠葛以及财产问题。但以这起火灾来看,倒更像是与覃思远之间的感情纠葛。

    当然,这也只是警方的推论。尸检报告和监控资料还未出来,一切都还有待取证。任何一个没有实质性证据的推测都不能作为最终的结果,贸然将这人定为此案的犯罪嫌疑人确为不妥。

    但,仅仅只是过了十分钟,身处家中的覃思远就作为此案的主要嫌疑人,受到了警方的传唤。

    只因侦查人员在采集苏雨的个人信息时,确定了他是苏雨去世前最后有联系的人,并且两人曾经所属关系确实是恋人。

    短信记录上清楚地显示,他在昨晚十点三十九分给苏雨发过一条信息,内容如下:

    “我在你这里遗漏了一个重要文件,明天会过来取。要是你明天上班不在家,就将钥匙放在鞋架下。”

    偏偏是在两人有了联系后才发生的事,未免有些过于巧合了。

    于是再有了这一项证据的加持,调查组自是好办了许多。

    整个审讯过程漫长且枯燥,而覃思远永远都是木纳恍惚的样子,回答得东一句西一句,嘴里还时不时念叨着一句话:“我要见苏雨。”眼神话语时而坚定,时而萎靡,神神叨叨得好像根本不相信对方已经离开了人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这大大延缓了警方的破案进度,但又没办法,受审人员不能面见死者遗体。

    就这样陆陆续续审了几个小时,所有人都累了的时候,负责调取小区监控和法医鉴定的成员突然带来了最新线索,也算某种意义上的好消息。

    各楼道、电梯以及小区门口的监控在最近一周都从未出现过嫌疑人覃思远的身影。就连死者那份验尸报告单上的结果也表明,死者系自杀而非他杀。

    并且,侦查人员还在获取过苏雨的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了他平时有发微博的习惯。而最新的那几条的内容则出现了极为浓烈的悲观情绪。

    这说明,他在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带有明显的抑郁倾向。

    抑郁倾向……

    顷刻间,这一切,貌似都得到了最合理的解释。

    不,不应该是貌似,而是已经。

    每一项证据和线索都经由调查组的成员亲手获取,这些都是实打实存在的,监控不会说谎,遗体不会说谎,个人资料更不会说谎。

    这就意味着,从一开始他们的方向就错了。从始至终,这或许都只是一起自杀性质的案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彼时,调查组的所有人员都聚集在了电脑前,不舍得在这里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

    “不是没想到过他可能是自杀。但一开始,我确实没懂他为什么要在跳楼之前烧掉房子。难不成是看到这房子想起了什么不好的往事,觉得膈应人?”说这话的,是之前负责走访调查的刑警。

    另一个人忽然指向电脑屏幕,上面的微博最新一条是在苏雨坠楼的前一个小时,三点五十二分。只有短短的一行字:下辈子再也不要遇见qsy了。

    “这不就懂了?”

    再往下看,还有很多,时间跨度可以往前追溯到八年前,也就是二零一四年。

    这些微博中,有记录暗恋历程的;有每天与男友日常的;有节日秀恩爱的;也有偶尔吐槽上班和覃思远工作忙的。

    但由于发布者的情绪伏动,越往下翻就越割裂。一旁参与审讯的心理顾问也在扶稳眼镜后感慨:“看到这些微博,就好像亲眼见到了这个人。他的喜怒哀乐无不在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渴望被人理解。”

    看到下方那条没有文案只有图片的微博,他叹了口气,大概是猜到了其中内容——用word文档编辑的遗书或者日记,篇幅较长,比最新一条要早了半小时。

    他以多年来的审讯经验,仅凭三言两语便准确无误地分析出了苏雨生前的心路历程:“他误以为覃思远是那个能够理解自己的人,于是便将自己的真心交与对方。最后却发现,不过是老天给他开的玩笑,这种结果又怎是一名抑郁症患者能够接受的。覃思远的那条消息就像是一条导火索,让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裂,最终选择烧掉心中的留恋,从十二层高的楼房一跃而下,结束掉这段荒诞的人生。而那半小时的间隔里,应该是他在犹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那些图片,侦查人员仔细翻阅了一下,确实与顾问所言相差不多,也可将此遗书判定为苏雨自杀的又一项证据。

    一名成员将这些资料整理打印出来,摊在了覃思远面前,面色凝重地敲了两下a4纸:“苏雨的遗书,看看吧。”

    眼前的覃思远面如死灰,只是原本还木纳着的脸在看清来物后忽然就变得僵硬了。他牵动手铐,缓缓拿起那几张印得满满当当的纸,翻来覆去地看,即使手中的纸已经被蹂躏得皱褶不堪,他也还是不肯放手。

    目中似是震惊似是后悔,紧接着便再也控制不住眼泪了。

    “这么对他,你就没有过良心不安?”对面的审讯员忍着不爽这么问道。

    覃思远沉默着不说话,双眼早已模糊,咬紧牙关,低头死死盯着那几张被泪浸润的纸,似要将面前的文字看个透。

    良心。

    他突然艰涩一笑,自己有过良心么?欠苏雨的,可能几条命都不够还。

    “后悔么?”那名审讯员又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后悔啊,怎么不后悔。

    倘若他不后悔,又怎么会发那条短信;倘若他不后悔,苏雨又怎么会毅然决定离开这个世界,走向死亡。

    苏雨确实,命不该绝。

    他揪着自己头发将脸埋到双臂里,拼命呜咽着“我错了,是我错了”。

    好像这样,逝去的人就能回来。

    可这世间,又怎能事事都如他意。

    只有覃思远知道,那封横跨了八年的遗书,不过是苏雨对他作的最后驳斥和还击。

    苏雨一生都自认卑劣,以至于到最后想的都是,只要离开这个世界,覃思远便再也不能与他争辩,他也可落下安心,静默地从岁月中淡去。

    旁的人也许只是会感叹一句“这么年轻,可惜了”便再无其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覃思远不一样,倘若他还尚存一丝良心,那么他都将永远怀着愧疚度过余下半生。

    苏雨的离去不光是自我解脱,严格来讲还有一丝求证。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瞒着所有人偷偷下了个赌注,这赌的,便是覃思远会不会对他心留亏欠。

    而现在,如他所见,他赌赢了这场无本可回还倒亏的赌局。

    因为他曾坚信,这世间只有爱才会让人心生亏欠。

    当你越过覃思远颤抖的背脊,抚平因忏悔而紧攥过的褶皱,再透过一层干涸的泪痕,便清晰可见,那一张又一张对命运不公的控诉,以及……通篇的抱恨终身。

    桌面上那封遗书的具体内容,如下:

    爱上他,是我的命运,亦是我的苦果。

    我和他,硬要说起来的话,缘分也算不得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我们的第一次相识,不是在学校,而是在一班终点为同一座城市的火车上。那时的他,刚好坐在我对面。

    他这个人,善于言谈,也自来熟,但有一点却令我生厌,那便是略微的没心没肺,说难听点也叫听不懂人话。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喜欢在我快要睡着的时候拍醒我,然后问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于是就有了后面在看到我与他年龄相仿后,他一下猜中了我这趟行程目的的经历。一路上又是问家住哪儿,又是问家中几口人,凳子都还没捂热,就已经打好要问出我学校的主意了。

    他过分的热情,让我一再苦恼自己随时可能会因为他的喋喋不休而忍受不了破口大骂,抑或是起身离开这节车厢,宁愿将座位让给无座的乘客。

    我恼怒于他并未意识到对面坐着的其实是个闷棍,根本无心搭理他那些自以为是的问题。从头到尾,我都只一心想着快点到站,从而能够迅速逃离他的视线。

    直到很多年后,我们共同聊天时无意扯到了相遇这一天,我问他为什么如此有精力,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因为你的腼腆,才显得我特别啊,不然你又怎么会爱上我?”

    显然,他在胡说八道。

    其实,我根本不腼腆,那只不过是我其中一种不愿与他产生交流的方式罢了。我始终觉得,减少回答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非自愿的交谈,但他似乎从未察觉过。

    我与他的性格恰恰相反,我应付不来陌生人的热情,也很少主动热情,相较于他,整个人都显得沉闷,在陌生环境下,我甚至可以一句话不说。因此再烫的水,浇在我们之间也不会起到任何暖场作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用后来他的话来说就是:“整趟行程,实在寡淡。”

    那时同坐一节车厢的我们,谁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是对方未来的校友,后面还陆续做了四年的室友,甚至还有过一段长达八年的恋爱长跑。

    与他再次会面时,他正头疼身后那一大堆没收拾完的行李。看到是我拖着行李箱进宿舍,他原本焉儿了的身体迅速回春,扔掉手中的东西后,一脸震惊地盯着我:“欸,你不是火车上坐我对面那个?这么巧,你也是这个学校的?”

    我也震惊,但这份震惊却成了千斤重的铁锤猛地砸向我,让我只能麻木地点头。

    “怎么样,再次见到我有没有感到很惊喜?”他搂上我的肩,感慨道:“看到是你,我可是很开心呢!我们两个,唔……那句话怎么说……还真就是缘分天注定!”

    再次看到他的热情,我只得应付般地笑笑。

    实际上他不知道的是,我在知道未来室友是他的那一刻有些失望。因为他,我也根本没了来到新环境的新奇,甚至还在那之后的第二天,找到辅导员要求换宿舍,只是最终并没有如愿,还意外收获了辅导员要我搞好同学关系的硬性要求。

    越想越烦,我干脆转头选床位铺床单,就是同他再没话讲。

    后来,在他的一再叨扰下,我知道了他和我同校不同系,也清楚了他的名字——qsy。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他什么事都喜欢问我,也什么事都喜欢找我帮忙,或者大发善心帮我的忙,而我总要装作没关系去接受,然后不情愿地还人情。

    或许是因为这层机缘,渐渐的,我竟不再讨厌他了,也成为了他在这段大学生活中最好的兄弟。我羡慕他的生活,他敬佩我的成绩,我在宿管查寝时帮他打掩护,他在下课之前帮我带午饭。

    除了上课,我们几乎形影不离。

    我对qsy并不是一见钟情,而是在某个很平常的午后。也可以说,是在大二那年,我们宿舍几人校外聚完餐回学校的那段路上。

    只是某一瞬间而已,我突然就确定了自己的性取向。

    每当回忆起这一天,我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永远都是飘雪明霁的场景,他焦急地蹲在我面前,而我只想紧紧抱住他。

    以往的每一次同行,我总是习惯性地走在他们身后,边走边听他们聊天,那天也不例外。但那时的我还沉浸在对他感情的不确定中,一路上都有些心不在焉,谁知他却偏偏挑准了我出神的时机,抓起一把地上的雪随意捏成团就朝我扔来,正中眉心。

    我被这措不及防的一击吓了一跳,但抬头看到是他后,也不气,只是决定不再理他。

    可不出几秒,他便又扔了一个过来,看着身上的雪印子,我突然就不想善罢甘休,这就样在大庭广众之下和他打起了雪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他精力旺盛,我扔不过他,没过多久便越扔越恼,最后心里一急,竟直接和他在雪地里扭打起来了,而其他室友还以为我俩在相互打闹,早就躲到了一旁,一边起哄一边看我俩好戏。

    只是气头上的我一冲动就给忘了,他力气比我大,轻而易举就可以把我反压在身下。

    他把我的双手死死钳制住,一脸坏笑地说我生气的样子真可爱。我在底下气不过却又迟迟挣脱不开,脑子一热就骂了句“混蛋”,可没想到,这样反而让他笑得更开心了。

    笑够了,他就凑近挑衅我,眼里全是“你打不着”。

    应该就是在那一刻,他身上的混着些许酒气的香水味在他的笑声中忽然朝我迎面扑来了。牵动着我的心脏骤停,随即又开始猛跳。这下我彻底不动了。

    没一会儿,不知实情的他以为我真气红了眼,便又识趣地放开了我,双手举过头顶,瞬间变得老实不少:“哥们开玩笑的,别生气嘛。”

    我看着他冻得面红耳赤的笑脸,紧张开始不合时宜地蔓延全身。

    我并不想被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心跳加速的声音,于是便想也不想,使劲儿一拳砸在了他的胸膛上,将他推翻在地,丢下他一个人慌乱地跑了。

    可偏偏天要枉我,还没跑出去几步,便脚下一滑,重重摔到了地上。我瞬间头昏脑胀,屁股也开始阵痛。但那一刻,我却有些庆幸自己因为怕冷在里面多穿了几件,要不然这一下恐怕就真的起不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这之后,不出意外的话,我能在疼痛的间隙,听到他着急的声音。

    果然,几秒不到的时间,他就步履匆匆地出现在了我的视线当中。

    见我疼得泪眼模糊,他自责得不行,缓缓扶起我,还抹去了我的眼泪:“对不起,是我不好。哪里摔疼了?我带你去医院。”

    或许是酒精的作用,我肆无忌惮地望着他,势要将他的关心印在心里。似乎忘记了该怎么回答,也忘记了身上的疼痛,像是被抽走了魂儿,不能自已。

    再后来,我便隐约听到奔赴过来的室友在一旁嘟囔“不会是摔傻了吧”。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反应过来,出神的那几秒时间,不过是我在拼命记住他的样子。

    不只是这一次。

    这之前,我也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恍惚,然后便想永远记住他在我面前的样子。

    我之所以觉得恍惚,是因为在那一刻,我清晰地感受到了时间在流逝。每溜走一分钟,就意味着我与他的距离就远一步,我怕到最后,就再也看不到他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恐惧遗忘,害怕时间会将我对他留存不多的记忆带走,最后什么也不剩。

    渐渐的,我才后知后觉,这原来是牵挂,因为只有牵挂才会让人想留住时间。

    可偏偏人的记忆点最是奇怪,有时候拼命想要记住的东西,往往到最后都会淡化。可有些很普通的,只是一瞬间的事物,即使是在很多年后,也能记得很清晰。

    或许也是这个原因,让我从那一刻起,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很多年后,我也有可能会忘记这四年与他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钟。

    每当这个时候,我的脑海中就总会浮现出一段话:那就不要再继续纠结对他的感情了,也不用刻意回避,这就是喜欢。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开始通透,既然时间留不住,又何不再多留意此刻。

    于是我努力地看,也努力地记住。

    记住2015年1月13日这一天,在学校附近的街头,天空飘着漱漱小雪,我确定了自己的性取向。而那个人,是我的大学室友,qsy。


如果您喜欢,请把《八载遗书》,方便以后阅读八载遗书1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八载遗书1并对八载遗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