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国纲的办公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纪国纲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他面前,站着三个人。
李定方,马保三,还有徐牧野。
马保三的额头上,全是冷汗,衬衫紧紧地贴在后背上,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徐牧野却站得笔直,神情坦然。
“说吧。”
纪国纲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到底是怎么回事。”
徐牧野向前一步,不卑不亢地开口了。
“纪书记,海关的同志,今天查了我们红旗厂。”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们怀疑我们走私。”
“起因,是我们厂里一种叫‘大修包’的产品。”
“我承认,这种‘大修包’,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听到这里,马保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纪国纲的眉头,也皱得更紧了。
“但是。”
徐牧野话锋一转。
“书记,这件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
“在我接手红旗厂之前,厂子连续亏损,几百号工人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为了让大家有口饭吃,厂里不得不想了一些......不那么规范的办法。”
“这个‘大修包’,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它确实为厂子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保住了工人的饭碗。”
他的话,说得情真意切。
“我接手厂长之后,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我知道,改革,就是要割掉这些过去的烂肉。”
“所以,在推行股份制改革的同时,我就已经彻底停止了厂里这项业务。”
“并且,为了彻底切断风险,我把这项业务,完全剥离了出去。”
纪国纲的目光,锐利地看着他。
“剥离给了谁?”
“先锋村。”
徐牧野坦然回答。
“所以,海关同志今天在厂里查到的,只是过去留下的一些库存。”
“真正的业务,已经和现在的红旗厂,没有任何关系了。”
“我们现在的红旗厂,干干净净,经得起任何审查!”
一番话,有理有据,滴水不漏。
他不仅承认了问题,更把问题归结为“历史遗留”,还强调自己已经“拨乱反正”。
他把自己,从一个“嫌疑人”,塑造成了一个勇于担当,敢于改革的功臣。
纪国纲沉默了。
他在官场沉浮多年,怎么会听不出徐牧野话里的潜台词。
这件事,绝不是单纯的经济案件。
这是有人,想借着一个历史的辫子,打掉他亲手树立的改革典型。
这是在打他的脸!
想到这里,一股怒火,从纪国纲的心底,直冲头顶。
“混账!”
他猛地一拍桌子,那只厚重的搪瓷茶杯,都震得跳了起来。
“查案?我看是有人想破坏我们海阳市的改革大局!”
他抬起头,眼神里是压抑不住的怒火。
“他们以为,抓住了红旗厂一点过去的小辫子,就能否定我们的改革成果吗?”
“痴心妄想!”
站在一旁的李定方和马保三,都被纪书记这突如其来的雷霆之怒,吓得心头一颤。
他们知道,书记是真的怒了。
纪国纲看向徐牧野,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有欣赏,有肯定,也有一丝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