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本章:第427节

    [我一生如履薄冰:我感觉我原谅了我爸,包括他为什么借钱给外甥,不借给我,可能也是知道我不是做生意那块材料吧。仔细想想,我什么经验也没有,一下子就投十万块,确实有些傻缺。

    顾陆:那就好,困扰心中的问题,没有留到明年。新的一年一定顺畅。不过有些话,你也应该说出来。

    我一生如履薄冰:什么话?]

    诶?顾陆顿了顿,回应:该让叔叔知道你瞧不起修理工这工作。虽然我没有这样的经验,但我想,如果我赖以生存大半辈子的工作被家人瞧不起,感觉是挺失落的。

    这话可能有点深了,对面沉默了几分钟才发来语音:“应该不用吧,我平时表现得也不明显,况且我爸也不会把我说的话放心上。”

    顾陆这刚把语音转化为文字看完,窦科就又发来一段,“而且说看不起修理工,也是我读初中和高中那会儿的事,过去好几年了。他可能早就忘掉这件事了。”

    大人的话,孩子会从小记到大。给同样孩子的话,大人也是会被记心中。

    所以顾陆问了一个问题:蝌蚪,你觉得大人和孩子的分界线是更大度吗?

    大人肯定比孩子更大度,因为见识过的事更多。窦科思考着,但用大度来划分未免就太苛刻。

    这样说得好像成年人就必须大度,思索明白这点,窦科刚想回消息,就顿住了。

    好家伙,对方好像是在点他,窦科回神,他爸就是那个“必须大度”的成年人。

    当爸的肯定不会把孩子的话当回事……不对孩子都会一直记得爸爸的话,为什么反过来就没伤害了?

    “顾哥你说话真的太弯弯绕了,哈哈哈没点智商真的听不明白。”窦科发语音说,用大笑声来掩盖自身的尴尬。

    “我会找机会给我爸道歉的,维修工让我从小到大读书都没缺过吃穿,零食和玩具和不怎么缺,这工作是非常非常厉害的工作。”窦科在语音中还补了一条,“放心我找机会一定是最近,不会拖延的。谢谢顾哥,如果有需要我使一把子力气的,随时开口。”

    挺好的。

    不过我说话真的很委婉吗?顾陆想了想,好像有点。但他感觉这不是错,因为好了说,他和窦科是老同学多年好友。差了说就是许多年都没联系的高中同学。

    说话肯定是要注意交浅言深,搁以前他性子会提醒得更浅。

    关掉和窦科的聊天框,继续给其他亲友发着祝福,坚持不用微信群发消息。

    累是累了点,貌似真比以前回复别人新年祝福,要更有年味些。

    年味越来越淡,一方面是时代发展很多儿时记忆中的东西都淘汰了,如烟花被限、赵本山被ban、红包都变成微信红包了。

    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工作压力太大,挣不到钱过年就没快乐感,又累过年就只想躺平。两两结合,年味不淡才怪。

    当然有一个人除外,顾陆没给周琳发去消息,因为每年的除夕夜十一点半,周琳就会打来电话。

    然后东拉西扯的,打半小时电话。实话实说,对于不喜欢煲电话粥的咕噜大王,周琳能找话题聊这么久,当真不容易。

    顾陆都习惯了,他看着时间,把电脑开着,放着春晚当背景音……

    国内热闹非凡,国外也热闹,因为《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在美国上架销售。

    本来在英国出版过,所以英文版是现成的,只需要对宣发进行准备就成。

    大半个月准备完毕,《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以关爱少数群体智力障碍人士为宣传点。

    姚小驹也够给力。

    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以及其他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顾陆心里想着:少数群体的热度,让我蹭一点!

    想多了,真心想多了,少数群体黑人蹭得,拉丁裔蹭得,甚至于or

    -

    attracted

    people(被小孩吸引的群体)都蹭得,但你一介华人还想吃这口蛋糕。简直是不要脸!

    我有一个点子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在地球上被《图书馆期刊》《今日美国》《皮奥瑞亚星报》《纽约时报》以及《出版家周刊》夸得那叫一个狠,评价是“探讨情感与道德议题的科幻写作范本。”

    平行世界,作者换了个国籍情况就不同了。

    来看看他们的评价吧。

    《图书馆期刊》的专栏书评人奥克评价,“他(顾陆)或许觉得自己掌握了写作窍门——探讨人性。但《肖申克的救赎》来自对自由的探讨,没人想听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探讨人性。”

    《今日美国》评价犀利,“家自傲的灾难,或许顾陆不明白如何描写聪明的家伙,更加不能剖析聪明人的大脑,只能用拙劣的精神分裂来掩盖。顾陆似乎在向所有人证明,写出《肖申克的救赎》只是意外,他根本就不了解美国人需要什么。”

    也不是所有媒体都在批评,也有夸奖的,如《洛杉矶时报》就夸奖了,“新奇的叙事技巧,勾勒的剧情让读者震撼。”

    毕竟顾陆黑镜系列短篇,尚还在时报连载呢。

    首日销量41万册,光看数据好像还行。

    但考虑宣发费用,以及前面肖申克打下地说大名气,这成绩是比较扑街的。

    收到首日数据,再进一步瞧见大部分媒体评价是唱衰,姚小驹陷入沉默。

    小顾哥自出道以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日本、大英,都是睥睨之势,没经历过失败。

    这次……希望别被打击到。

    姚小驹在约定的时间打电话汇报销售成绩,“小顾哥,在当前美国这么混乱的情况,并且还有实体行业衰败的影响,我们阿尔吉侬的销量,也是华人虚构类首日销量最高的。”

    “前面加了好多定语,这玩意怎么和双十一那些品牌一样,个个都称呼自己是,即便版权被国家买走,确实也是因为顾陆经常可以和外国高官打交道。

    所以能让人看开的或许不是时间,而是“成功”。

    “总的来说,即便小顾哥你中间休息了几年,但也给出来了足够多的运营资源。”姚小驹说到关键因素,“并且从不会干扰干涉公司运转,只专心创作,这样的好老板,打着灯笼都难找。”

    那也挺好,顾陆本来还想听听,装逼打脸前女友的狗血剧情呢。

    两人聊着,姚小驹突然冒出一句,“那个什么,其实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在美国的读者口碑还行,goodreads开分也有40,读者们挺喜欢的。”

    身为代理人,他是真的很在意这件事。顾陆也在意,提出自己的计划。

    “我这里有一本非常适合欧美风格的。”顾陆说,“明年可以再度冲击一下。”

    怎么没听懂呢?不是质量问题!至少在姚小驹看来阿尔吉侬特别适合欧美的口味,当前是国籍问题,再好也不顶用!

    除非……除非再来一本肖申克那种无比对口味的作品。

    正当姚小驹出言,预备再解释时,只听顾陆继续说,“我们现在的人气,能不能在英联邦,准确来说在除美国以外的英语市场,让书火起来?”

    进行了估算,姚小驹马上回应,“那没问题。我们基础还是非常牢固的,宣发方面我能解决。”

    “真能。”姚小驹着重强调。

    “挪威、西班牙也可以麻烦姚哥吗?”顾陆接着说。

    挪威和西班牙是有人气基础的,但一个挪威语一个西语,都是发行未触碰过的,对姚小驹来说是个挑战。

    “给我充足的时间,我能完成。”姚小驹思考之后回应。

    “法语区和俄语区我这边想一点办法。”顾陆说,“如果我们的新书能在全球大部分市场成为畅销书,但不在美国发行,会出现什么情况?”

    “?”

    “!”

    “6”

    姚小驹听闻,只能默默地吐出一个数字,然后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大脑活跃起来,“我们作品隔离美国吗?”

    “不是隔离,怎么可能这样做,文化没有国界。”顾陆说,“只是阿尔吉侬的失败,让我严重缺失信心。

    “道心破碎的我,不敢在美国发行新书,很合理吧?”顾陆问。

    “非常合理。”姚小驹说,“那小顾哥你的压力可就大了,要写出欧洲以及大多数外国读者都喜爱的作品。”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有现成的。

    顾陆不担心,他说,“姚哥压力也不小,挪威语和西语市场,我们公司还没有挖掘这两片土地吧。”

    “压力大得我今晚都睡不着了,那我去准备准备,小顾哥注意身体。”

    两人电话挂断了。

    姚小驹说得可是实话,他确实睡不着了,凌晨一点,精神奕奕。

    但不是因为压力,而是听完计划感到亢奋!

    自打美国取得军事霸权以来,其他国家的艺术家都是前赴后继地想要得到美国认同,何时敢孤立美国。

    这代表什么?代表绝对的自信,自信作品质量,除开美国,其他国家能火。

    届时全球大部分国家顾陆新作畅销,可美国没动静,要看只能去隔壁墨西哥或加拿大买。

    小顾哥只是不赌美国读者有足够的欣赏水平,就赌美国人民霸道惯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方便以后阅读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第427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第427节并对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