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涛院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飘 本章:青涛院

    院门并不张扬,墙头两株槐树恰新叶出头,一旁当真有玉兰与之枝丫交叠,茸茸花苞粒粒分明。

    一张小匾上书“青涛院”三字,匾下,子屏正含笑相迎。

    “二位公子好,”子屏打个千,“请随我来。

    ”二人回礼跟上。

    甫一入门,便有幽香扑鼻,一进的小院里,花木葳蕤、绿意盎然。

    “还算雅致。

    ”徐昀小声啧了一句,眼睛却四处转着打量。

    要进正厅门时,她的目光落在门口一副联上,日光斑驳间,木牌上的字迹亦微微模糊,叫她凝神读起来。

    新巢泥落芹边认取去年王谢燕,古瓯雪沸盏外读遍今岁桃杏诗。

    她细嚼一回这恰写春日即事的对联,微微颔首,心下想二十余字所言之象,心驰神往起来。

    “公子来得好准时。

    ”脑后的人声叫她一下子从沸雪煮茶的意境里抽神,胸口莫名一紧。

    此时徐昉已走进门去,她不得不缓缓转身。

    谢持简正站她身前,一袭水天青色的直裾落落垂下,并没有过多藻饰,微风中衣摆轻扬,颇有点古风。

    徐昀忽觉得自己这身新衣裳十分刻意,不如此人天生一种风流道骨。

    “谢公子…好。

    ”抬眼时,她不由自主留意到他右边额角处的伤痕,虽已结痂,仍是显眼。

    这倒是白璧微瑕了,徐昀忖着。

    她忽察觉盯着人看实在不礼貌,忙解释道:“你这伤,可好些了?”谢持简似乎愣了一下,随即轻轻一笑,抬手撩了撩鬓边的头发,略一偏头,将伤疤掩入发丝之间。

    “无妨,小伤罢了。

    ”徐昉此时踱步到了门前,来向谢持简见礼:“谢公子,我们本该上午就到,谁知有事绊住了脚,公子万勿见怪。

    ”他看一眼徐昀,“我这弟弟已催了我半日,何不快拿那拓本出来,让他一观?”谢持简倾了倾身,向徐昀凑近些许:“小公子可算来了,再不来,那拓本要放得发霉。

    ”他继而抬手一引,徐昀顺着就抬步迈进内厅。

    内厅也十分小巧,紧凑地摆了些家具陈设,角落中,一张古朴的案几上,一叠油墨犹新的拓本早已放好。

    “我这地方小,小公子若不嫌弃,便在这里临吧。

    ”谢持简铺开纸,往旁边一让。

    徐昀早已捧起那拓本,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个个雄角奇出的小字,不禁叹道:“这是真魏碑!”“快谢过谢公子吧。

    ”徐昉提醒。

    徐昀这才把手中拓本搁下,对着谢持简就要福身,然而手方搭在腰间,便惊觉出错。

    她忙撤手,改作了个长揖。

    垂首间,她不禁心下惶惶,生怕抬起头来见着对面那人起疑的脸。

    然而那人仍是方才神色:“小公子太客气了。

    徐兄这两日没少夸你字写得好,我可要在此观摩观摩。

    ”徐昀急向徐昉投去求助的眼神。

    徐昉立时会意,走近谢持简身边,揽了他的肩道:“我这弟弟有人在侧就写不好,咱们先到院里去坐,待他写来。

    ”谢持简被他推走,却还不忘搁下一句:“小公子这身衣裳好看,可别叫墨染脏了。

    ”随而将门带上。

    见二人出去,徐昀松口气,并想:此人算有眼光。

    她往椅子上坐了,不急动笔,却端详起桌上的陈设。

    松烟墨与澄心堂纸虽贵,倒也不算稀罕;而那砚却一看便知是上品的歙州砚,琢磨得极细腻温润,盖上竟还是螺钿嵌的花鸟纹,左右看来莹莹生辉,鸟雀如活物一般。

    那砚已微微凹陷,想是主人常年所用之物。

    徐昀不禁啧啧称奇,却因其已盛了墨,没法拿在手中把玩。

    她终把目光收回,提笔蘸墨,聚起精神,一笔一画地在纸上临起来。

    写了几行字,她手腕微微发酸。

    正搁笔间,却听外边隐隐人语之声传来。

    隔得太远,她耳朵里只飘进“贪墨”“漕运”“戏班”这样的字眼。

    她这才忆起,那日医馆,那谢持简从火场里拿出的字条,和哥哥说的贪墨之案。

    原来哥哥连夜赶着看文书是为了来同他说。

    她一下来了兴致。

    本还要再临几个字,脑子却不听使唤,徐昀只将心思都放到耳中所闻之事上了。

    她索性起身,悄悄踱到门边窗下,附在薄薄纸纱边听起动静来。

    然而那两人此时却又没在说方才符号之事,只闲话着院中陈设。

    徐昀仍贴着窗边,竖起耳朵还等他们再度提起。

    不一会,窗外却悄然下去。

    她只当是离得不够近,又往门边靠了靠。

    忽的,门吱呀一声,毫无征兆地开了。

    徐昀正是全神贯注之际,这一声将她惊得浑身一哆嗦,一时乱了阵脚,手足无措地呆在了门边。

    外头的风和光线随门开挤了进来,随即她几乎撞上一个高大身影。

    她啊一声往后退去,本有些宽大的衣袍有些绊脚。

    她一下撞在身后的小桌上,桌上花瓶左右摇晃,就要坠下桌来。

    谢持简眼疾手快,一步上前,堪堪扶住瓶身。

    徐昀全然动也不敢动,因为此时此人离她极近,将她围入一圈阴影中,她的额头差半寸就要贴上他胸口衣料,许久没闻到过的柏子香味道袭入她鼻尖。

    “你怎么在这?”谢持简撤开一步,蹙起眉,疑惑地居高临下看着她。

    “我…”徐昀哑住,忙低下头去理衣服,心口扑通乱跳。

    谢持简仍是蹙眉:“撞着了没有?”虽腰下有点吃痛,徐昀也只能小声道:“没有…”“那就好。

    ”他背起手来,绕开徐昀,往书案走去,“还好我扶住了,否则你可得赔给房主。

    ”徐昀没作声,还在原地不动。

    “得了几个字了?”他已走到案边,探身看了看,“才临了半篇嘛。

    ”他拿起桌上纸页来,端详一番,“徐兄没夸张,小公子名不虚传啊。

    ”徐昀心虚着挪步过去,“谬赞了…”“小小年纪,笔力这样好。

    ”谢持简眼睛一转,“还不知小公子贵庚?”“今年十三。

    ”徐昀随口编道。

    “真是年轻。

    ”谢持简点头,“可是属虎?”徐昀并没多想,嗯了一声。

    “嗯”谢持简看着字,拖起声音,浅笑应着。

    他忽放下手里纸,眼里多了几分狡黠:“你方才不会是一直在偷听吧?”“我没有!”徐昀立回。

    她确实什么也没听清。

    “偷听做什么?你可是想知道那个案子?”他双臂抱起,挑眉看向徐昀。

    徐昀不知怎的,竟向他点了点头。

    “你哥哥跟子屏说话呢。

    ”他偏头,“你过来,我悄悄告诉你。

    ”徐昀忽地蹙眉,也抱起臂来,“哥哥自会说给我听,不劳公子告诉我。

    ”谢持简轻笑:“徐兄说你心思重,可不能让你知道,否则要日日缠着他问。

    ”他不管徐昀还要不要说话,已自顾自地开口说起案子。

    “你哥哥说他回去翻了旧牍,又去信给徐老爷,才得了些细节。

    当年一南平义商章文清,偷运贪墨的赈灾粮被截。

    那队船除了运粮,还有些私货。

    这字条缝在一件戏服暗袋中,正是当年截下的货物之一。

    ”“那戏服是谁的?”徐昀往他跟前凑了凑,仍留着半丈宽的距离。

    “戏服属于一个叫流云社的戏班。

    当时说是戏班经营不善,当了些行头给章家当铺。

    恰逢章文清那船南下,他们便顺带捎运,名义是借戏衣给乡社社火演出。

    ”“顺带捎运…真是巧得很。

    ”徐昀若有所思。

    谢持简倚在桌边,一手轻击桌面,眯了眯眼,“更巧的是,戏班在粮运案后不久便解散,早已没了踪迹。

    ”“那此物又出现在玲珑台的后台,是不是说”“对,说不定”他微微倾身,声音低了些:“和那案子相关的人,如今许还要有动作。

    ”徐昀不觉微微一战。

    “是不是有意思?不过”他竖起食指抵在唇前,“你可别跟你哥哥说,他过几个月就要秋闱,想来也不愿多管此事。

    ”他一顿,转而眨眨眼睛,“你若想深究,便来找我,我倒觉得有趣得很。

    ”徐昀狐疑看他一眼,心想着此人能有什么本事,去探官场旧案?且此人当真是把自己当成个可以随便出入家门的小公子了。

    还未回话,廊下传来一串脚步声,徐昀忙向椅子上坐了,假意又要执笔。

    谢持简转脸打量她慌忙的样子,眼中满是揶揄,似是在说,原来你还真怕你哥哥。

    徐昉进来,瞧见只有二人在房内,步子快了些。

    “写好没有?”他问道。

    谢持简从桌上拿起一张已有字迹的纸来:“徐兄快看,虽是临摹,但已得八九分神韵。

    ”徐昉接过一见,嘴角不觉带了点自得的浅笑,却道:“舍弟拙笔,让公子见笑了。

    ”徐昀低头飞快写着,只怕徐昉问她为何进度这般缓慢。

    不过徐昉也未着意,眼光很快落在那方砚上。

    他指一指砚台,“谢兄这砚台,一看就是极难得的。

    这样好的歙砚可是宫廷贡物,我还从未见过呢。

    ”谢持简有些不自然地抬了抬眉毛,忙就解释:“这砚已用了许多年了,是家父所赠,他老人家就好集这些,不知是上哪里弄的。

    ”他顿了顿,忽生硬转了话头:“说起来,那日的《南华经》,我已阅毕,应赠还小公子才是。

    ”他往一侧书架上取下那本靛蓝封面的书来。

    徐昉立时推了,道:“我们今日叨扰公子,怎可收公子礼物。

    ”徐昀闻言也搁下笔,悠悠道:“谢公子今日要送,那日怎不让给我?现在这书身价十几两银子了,我可不敢要。

    ”“昀儿,不可无礼。

    ”徐昉轻斥。

    “那日的确是在下唐突,只是此书我一兄长也喜欢,当时只想着要买来送他”见他说得前言不搭后语,徐昀忽觉心中好笑且得意,遂又埋首写起来。

    徐昉和谢持简终是各自落了座,只不多说话,好叫徐昀专心。

    须臾后,元锦却急急忙忙跑进厅里来,直到徐昉跟前。

    “少爷”元锦左右看看,欲言又止。

    徐昉会意,道一句“失陪”便随他出了门。

    再回来时,徐昉面上已添了几分凝重。

    “谢兄,家中忽有些事务,恐难久留,还请见谅。

    ”徐昀蹙眉,“哥哥,出什么事了?”徐昉不答,只道:“你快收拾收拾。

    ”谢持简起身,虽是疑惑,但见此情形实不好追问,也只得道:“既然如此徐兄请便。

    ”徐昉又脚步匆匆往院外去了。

    徐昀将桌上杂物一一收好。

    她向谢持简行了一礼:“今日多谢公子。

    ”“哪里的话。

    你我如今,岂不如兄弟?”谢持简拿起桌上拓本递至她手中:“谢某佩服小公子笔力,此物放我这反而辜负,你哥哥不在,此时可收了吧?”徐昀接过,眼中含笑,并未否他,也没有推脱。

    她忽低头往手中方才临好的一叠纸中抽出一张来,向谢持简一扬,还先改了口:“持简兄,我这张字临得最好,若不嫌弃,还请惠存。

    ”谢持简接过一看,拿张纸上正是《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句子。

    他抖了抖纸张,一时间扶着桌边笑个不住:“哎,实是好句!为兄定当好好存放,日日观摩,谨记昀弟的教诲。

    ”徐昀起初还只是抿嘴,逐渐也忍不住咯咯笑出了声。

    “昀儿?”见徐昀还不出来,徐昉探身进门,“何事这般好笑?”“昉兄勿问,说了你也不懂。

    ”徐昀以拳抵唇轻咳一声,说着向一边的人飞快眨了下眼。

    谢持简憋笑,也向她挤眼努嘴地一点头。

    临走时,谢持简送到院外,又陪着走到马车边,眼中添些不舍。

    “今日不巧,改日若得空,还望昀弟再指教笔法。

    ”这次作别,徐昀答得十分自然:“自然~”待车行回徐府,天色已近黄昏。

    进门时,徐昀虽一下也不敢抬头,却还是感觉平日里总大方跟徐昉打招呼的门房,声音都谨慎了不少。

    “大少爷,夫人有事同你商量。

    ”“知道了。

    ”不安的感觉在徐昀心头漫开,直堵到喉咙。

    徐昉径直回了卧房,更衣就要去见冯氏。

    徐昀虽挂心,但也只得回了自己房中。

    坐立不安地到了睡前时分,云稚匆匆进来。

    “小姐,听说是老爷来了封家书。

    ”“只是家书?”徐昀忙问,“那父亲到底说什么了?”“如今家中上下都知道了,但夫人和少爷叮嘱,不要议论。

    ”徐昀一把攥住她的手腕:“快说!”云稚声音低了些:“老爷信中说,得到消息,圣驾巡幸仰州时,或会到咱们府上来。

    ”徐昀双目圆睁,几乎不信,“你说什么?”


如果您喜欢,请把《哪敢与君绝》,方便以后阅读哪敢与君绝青涛院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哪敢与君绝青涛院并对哪敢与君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