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听说你迁转了一位才人啊。
”逖之坐在我的公廨门口,清洗祭祀用的九鼎八簋。
他最近常常这样,只要江夏王不在,他就喜欢将挪到我这里一起工作,为的是与城阳公主扯闲篇。
我的公廨眼看就要变成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了。
公主倒忙得很,近来我们统计了在长安的突厥烈士遗孀,打算逐个为他们解决生活保障,介绍工作。
“怎么啦,你也有想迁转的才人么?”公主低着头奋笔疾书。
逖之笑道:“没有,意外你这份好心。
”我问道:“那位姓武的荆州都督,从前竟是商人啊?”“正是。
他原是做木材生意的,帮高祖皇帝搜罗弓箭铠甲,因此立了大功。
”逖之在铜鼎中捡到一只遗失几个月的龟壳,惊喜得大叫:“好龟儿,你竟躲在此处!”公主突然想起了什么,她停下笔,望着我们两个道:“嗳,兕子说有个才人学问不错,姓徐来着,是英国公的女儿?”英国公李勣原名徐世勣,被高祖皇帝赐姓为李,又因着叫“李世勣”不大合适,于是才有了现下的名字。
我没听说李勣有女儿,逖之也说:“得了罢,英国公他们家有认字的就不错了。
穷学文富学武,要有女儿恐怕也是平阳第二。
”公主绞尽脑汁,想不出第二个姓徐的人来:“会是哪一家呢……”逖之有些惊讶了:“怎么,很得宠?不可能罢?”公主摇摇头:“不是的。
兕子见到一封弹劾于侍郎的奏碟,说东宫常年营造,不许将作监工人休息,署名正是‘才人徐氏’。
我们什么时候不许将作监休息了?平白无故弹劾过来,眼下想解释都找不到对象。
”才人徐氏?才人,徐氏?最后一批进宫的宫嫔就是武才人那一批,贞观十一年来的。
才人徐氏,说明这些年她也没有擢升,和武才人的情况差不多。
而晋阳公主每日陪在圣人身边,徐才人竟然连她的脸熟都没混上,难道是个很腼腆很腼腆,连“找关系”争宠都不敢的人么?“徐才人之父,啊,徐才人之父。
寻找徐才人之父,啊,徐父。
”逖之拿着小牌子满三省六部地找,简直像个走街串巷卖茶的,没想到她父亲竟近在眼前。
徐孝德,男,湖州长城人,年四十四。
1他原来是隋朝的正四品官,入唐后从县令做起,因政绩出色被房玄龄选入朝中。
曾经在将作监做过几年,如今迁转到礼部担任员外郎。
我们谁也没想起来他,因为他老实极了,如今的主要工作是统计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旬报。
老徐这辈子活得窝囊,他在将作监干不过多动如狂的萧锴,实在提拔不上去,这才迁转到了礼部。
眼见逖之气势汹汹地满大街通缉“徐才人之父”,徐孝德吓得以为女儿犯了事,差点躲到献陵去。
为了给徐氏父女留下一个好印象,城阳公主和于侍郎热情邀请他们参观东宫。
徐孝德颤颤巍巍地说:“下官在东宫做过右……右卫长史来着。
左、左仆射那会儿是太子詹事,正是他将下官右迁到将作监的。
”于侍郎握住他的手:“原来是旧同僚!那你埋汰我们做什么呢?”徐孝德快哭了:“下官没有啊。
”徐才人的模样倒很像晋阳公主,杏仁脸尖下颏,身量细瘦,鸭卵青色的一身裙装。
父亲局促,女儿却淡然,徐才人鹿似的圆眼睛四下环顾,处处有兴致。
她对城阳公主说:“你不记得我?小时候我陪你顽过。
”“是、是吗?”徐才人往自己的腰下比划:“那会儿你只有这么高,你不记得我了?”公主真的不记得她,疑惑地望向于侍郎。
于侍郎彼时都不在东宫,更答不上来,徐才人有点儿失落:“少詹事怕你寂寞,所以请东宫属官带女儿上衙,白日里陪你顽,散衙时再一道回去。
”“啊啊,对不起……”公主很不好意思,以为自己当真疏忽朋友。
于侍郎摆手,指了指她又比划了个“六”的手势,意思是:没关系,你,六岁。
“我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圣人。
”徐才人羞涩地低下头,手指绞自己的披帛,眼神却飘向灵璧石山后的丽正殿,“圣人问我,你是谁,你是东宫的孺人么?我回答,不是的,妾是公主的玩伴。
”公主没忍住:“你不是我的玩伴么,你到丽正殿做什么去呀?”“你的纸鸢飞远了,我去为你执回来。
”徐才人面上春情浮荡,轻飘飘地染着红晕。
“不、不可能罢,从我的寝殿到丽正殿足有半里地呐?!”徐才人抿着嘴笑道:“圣人又问,你手里仿佛拿着一卷书?我回答,圣人说得是,妾在读梁武帝的《涅萃》。
”城阳公主用眼神询问于侍郎:“书就书,有什么可仿佛的?”于侍郎双手合十xiong前,比划了个“我佛慈悲”。
徐孝德数次试图打断女儿,可徐才人神驰梦想,沉浸在怅惘的回忆中不能转圜。
她指着奉化门外一棵金叶槐树,柔声道:“我在那里第二次遇上圣人。
”那是一个雪天,圣人身披缁色貂裘,头戴狐皮平顶风帽,脚踩龙纹高墙履,孑然立在枯枝下。
随着他的目光遥望,明德殿书声琅琅。
秘书少监颜师古一袭粗布圆领袍衫款步堂中,太子端坐案前,手中捧读的正是《涅萃》:任重悠悠,生涯浩浩。
善难拔茅,恶易蔓草。
珠岂朝珍,璧宁国宝。
想贤若焚,忧人如捣。
杜荷拍了拍太子的肩,太子回过头去,与父亲四目相对。
在徐才人眼中,飘雪、暖阳、寒枝、香炉,还有一对世上最高贵的父子,构成一幅如诗如歌的美好图画。
在她的回忆里,太子起身的动作优雅飘逸,“阿爷来了,儿子正在读阿爷送来的书。
”圣人笑着将儿子扶起,温柔地与他说:“曾有一位极灵慧的小夫子将这部书告诉我,我便交予你读。
若我儿阅有所感,吾深以为喜。
”然而徐才人的回忆之外,于侍郎半点儿也不沉浸,他悄步挪到城阳公主身旁:“说的是晋阳公主?”“逖之。
逖之和阿爷打赌,赌阿爷绝对一天之内看不完。
阿爷没工夫看,让大哥读完说与他听。
”生怕打碎这场瑰丽的梦,城阳公主几乎在用腹语与于侍郎说话,待徐才人望向她时,摆出友善笑容。
徐才人幻心沉沦,根本不受他们的打扰,她双眼噙着热泪,怀抱着自己的无限深情:“我知道,他是懂我的。
”徐孝德空悬着一双老手,想上前搀扶瘦弱的女儿,也快流泪了。
于侍郎清了清老嗓,拱手正色道:“徐才人,老夫感佩你的一片心。
请允许我向你介绍工部的萧郎中检校将作丞,他正是梁武帝的外孙女的长女的八弟的次子,一位兢兢业业克尽己责的年青匠人。
让他来和你说几句话罢。
”萧锴已戳在一旁看了半天戏,手中舞着铁撬棍,老大不耐烦:“有话快说,圣人让我们忙完东宫去献陵,太后地宫里缺个茅房。
”徐孝德忙道:“你是不是很久没休息了?”“是啊,不开工哪有奖禄哪有赐绢?”萧锴拿眼上下扫他,“嗳老徐,你装什么傻呀?咱们在九成宫的时候可连干了半年呢,你不是领了赏就买房子去了么?”徐孝德赔笑脸:“也要注意身体呀。
”萧锴看向于侍郎:“我想攒攒旬休日,凑个长假带家人去洛阳逛逛,右仆射能不能同意?”于侍郎颔首道:“能,我帮你找他画押。
”萧锴心情大好,脸上也见笑模样,对眼前人拱拱手便要走,“公主,于侍郎,下官先行一步。
后天早上请二位验工崇教殿,若我们干得好,请东宫别忘了大家伙。
”“你问问大伙想要什么赏,列个单子给遗义,让遗义交给我。
”公主笑道。
“嚯!下官可当真了,公主说话得算数。
”“算数,你放心罢。
”萧锴一溜烟跑了,于侍郎拱手对徐才人道:“才人,你看我们这么处理行不行?行的话,才人那道弹劾的奏碟——”“圣人看到了么,他是怎么说的?”徐才人殷切地问。
还没看到,被晋阳公主抽走了。
城阳公主、于侍郎、徐孝德六双眼睛两两相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若非公主今日带徐才人出来,徐孝德父女已几年没见过面。
打从见到女儿的那一刻起,这位白须翁目光连连,从发髻上的步摇到裙裾绣的宝相花,再到女儿瘦得柳条似的身量和痴定定的神情,痛断一副老肝肠。
哪怕于侍郎与公主再迟钝,也不会打量不出徐才人的主意。
徐才人仿佛真的爱上了圣人,很想和他在一起,倒不是为了提高待遇什么的。
这可怎么好?用驴脑子想,东宫也做不出“为了保护于侍郎,推荐徐才人去侍寝”的事。
先不论伦理荒唐,万一徐才人油盐不进,反倒天天吹枕边风,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侍郎和城阳公主大眼瞪大眼,谁也不愿意先做决定。
徐才人脉脉道:“其实我还写了许多,想慢慢给圣人瞧。
去年我见到他,脸色疲惫得很。
我想或许由我将大伙的奏碟读给他听,他想说什么,由我为他写下来,他才能够得以休息。
”徐才人含泪望着眼前人:“只要他好,无论要我做什么,我都是愿意的。
”-午膳时分,城阳公主与我和逖之分享徐才人的奇遇。
我们听得瞠目结舌,好一个道心不悔的痴情人。
城阳公主有心事,往面前的羊肉汤里撒了半罐胡椒,直到供膳嚷起来才醒过神:“谁点的草菇鸽子羹?长孙郎中?”逖之招招手:“江夏王的,他到国子监出题去了,迟一刻回来。
”公主愁得食不下咽,支着下颐道:“我不明白,徐才人怎么看上阿爷了,不应该瞧上大哥么?”逖之哈哈大笑:“凭什么啊?”“大哥青春年少,阿爷都多大岁数了。
”我与逖之对了个眼神,逖之摊开两手,诚恳地告诉她:“你满承天门大街随便抓一个人,甭管男女老少,你问他愿意跟圣人好,还是愿意跟太子好。
”公主愣着“啊”了一声,望着我问:“你也这么想?”“下官对圣人没有非分之想。
”“喂!”公主蹙起眉头。
我笑道:“美人爱英雄啊。
所以呢,你们打算怎么办?”东宫讨论了一个晌午,太子坚决反对将徐才人推荐给圣人,乃至于有七分恼火。
“阿娘从前给阿爷推荐女人,也许是为了显得她贤惠。
如今她不在了,做子女的还要替她推荐女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太子忍着火气,竹杖敲青石地,对城阳公主嘱咐道:“下回再有这样的人来,你不必理会她们。
”遗义打算下回宫宴作诗的时候叫上徐才人,也算卖她个人情。
杜荷说不行,万一她写诗讽刺太子怎么办?文人逮着什么讽刺什么。
于侍郎说,无论徐才人弹劾得有没有道理,晋阳公主偷人家劾文的做法是不对的,是需要纠正的。
“我们要对未及笄公主有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于侍郎露出悲壮的目光,“孔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左丘明子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既然我们已经与将作监解释清楚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教晋阳公主将劾文放回去罢,老夫自己去御史台解释。
”遗义道:“啧,看看。
于子,这就是咱们东宫的于子。
”“咳、呕……”我与逖之沉浸地听城阳公主讲故事,没留意到徐孝德手托餐盘正在打饭。
徐孝德刚刚尝了一口供膳台上的菠菜羹便噎住了,一张老脸憋得通红。
城阳公主对他招招手,说:“徐员外,坐这里么?”徐孝德哪里敢,他推辞得来来往往,直到逖之揪着他的衣裳拽到我们的席间。
“公主,请你别见怪。
我这个女儿就是这样的,她……”徐孝德低着头,越说声音越低,有些哽咽的语气了,“她是个有些痴的孩子,没有什么坏心思。
”城阳公主道:“我知道,徐员外。
徐才人才情出众,阖宫上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有才情的女子,我实在是很欣赏她的。
”“公主……嗳,公主……”徐孝德说不下去,几乎将心事挂在脸上,皱纹里都写着难堪。
逖之困惑道:“老徐,你女儿什么时候喜欢圣人的?她的年纪和晋王差不多大罢,该是她小时候,你同她讲过圣人的英勇故事了?”“讲过。
讲过。
”徐孝德道。
意外也不意外,在他口中的徐才人是个烂漫少女,也许做父亲的永远觉得女儿还是小孩子。
老徐说女儿喜欢的不是“大英雄圣人”,甚至不是虚心纳谏的“明君圣人”,她看上的是圣人为先皇后修的三百九十二座庙。
徐孝德悲哀地说:“小女实在是很实心肠的,她只是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段姻缘,教天下间最大的英雄也像牵挂娘娘一样牵挂自己,我想这并不是什么错罢?哪个天真的小娘子没有这些烂漫的想法呢?”城阳公主点点头,抿着嘴笑道:“有的,有的。
我小时候经常幻想我是织女,杜二哥是牛郎,小妹是我们俩的孩子,逖之是那头牛,五姐是王母娘娘。
后来五姐拿藤条把我打了一顿,我就好了。
”仿佛遇到了知己,徐孝德的心绪澎湃起来,“正是这样,公主是懂得的。
我曾与小女讲过娘娘‘朝服进谏’的故事,或许这便让她记住了,竟认为兹要自己也这样做,便能教圣人喜爱自己,尊重自己……或许弄巧成拙了。
”逖之恼道:“这太没道理,难道你扮成谁的模样、模仿谁的行为,就能变成她么?”“我体谅徐员外爱护女儿的心。
”眼见这位老父亲又有惊惶的、小心翼翼的神色,城阳公主拍了拍逖之的手,将自己的声音放得低柔:“可我也是一位女儿,我没办法推荐妃子给我父亲,也请徐员外体谅我罢。
”徐孝德点头如捣蒜,口中絮絮念着“明白,明白,多谢公主”。
我察觉到他心事重重,幞头上沁着汗,羊汤飘起的雾迷蒙他的眼睛。
多难得的一碗羊汤和一片水雾,如果没有这样的掩盖,就要教人看见他止不住的眼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