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带上韩信,去河里收起笱篓捞鱼。</p>
韩信:“笱篓放在河里,没人来抢你的鱼吗?”</p>
孔明:“其实亮从徐州流亡至荆州,幼弱时也颇经历过一些炎凉……”</p>
他拔出韩信的佩剑,随手一刺,剑锋迸裂山岩,飞溅碎石,深深没入数寸:“……然而说来也怪,自从亮束发成人,似乎世上人人不爱动手,忽然喜欢对亮讲道理了。”</p>
ps. 投刀刺山,野史借梗。</p>
孔明午睡才醒,韩信过来表功:“今天有个人来找你,气质有点像我认识的一个坏胚。我说你不在家,帮你拒掉了。”</p>
好在坏胚留下了名剌,而且隔几天又来了,这次是孔明亲自开门。</p>
韩信眼看孔明对此人的称呼,从将军变成了明将军,再从明将军变成主公。</p>
此人也从一开始的谦词厚礼,早变成登堂入室同饮同食。</p>
而且吃了饭,还知道修补孔明的渔网和笱篓,反而显得韩信袖手高坐,无所事事了。</p>
韩信看看他送来的骏马,又看看他作活时随便挽起华服衣袖的样子,感叹道:“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归啊。”</p>
刘备顿了顿,问:“请教先生高姓大名?这话听起来事出有因。”</p>
通过姓名来历,全场沉默。</p>
韩信正色道:“我虽然是孔明的食客,但不会为你效力,往后只在草庐,自己过活。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p>
即使是刘备,也有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刻。</p>
孔明轻快地走过来,微笑道:“君侯不止是亮的好友,更是汉室先贤。即便不服臣僚之劳,主公也会终生奉君侯为上宾。”</p>
韩信见他直接代刘备发言,颇有些吃惊,再看刘备如沐春风,点头称是,更是出乎意料。</p>
孔明道:“若是君侯一人在此,无人与君侯谈论当今战局烽火,四百年间兵事,岂不寂寞?还是随亮同去罢。”</p>
韩信:“同去可以,但我不寂寞。”</p>
孔明:“是的,是的,一定是亮的饭食太好吃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