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晏乔和七皇子得知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这是其他皇子在背后搞鬼。江晏乔思索片刻,对七皇子说道:“殿下,当务之急是要平息百姓的反对情绪,查明背后煽动之人。我建议您选派几位忠诚且有能力的官员,前往试点州县,一方面向百姓解释改革的益处,另一方面暗中调查幕后黑手。”
七皇子深以为然,当即挑选了几位得力干将,让他们即刻启程。江晏乔又补充道:“殿下,为了增加说服力,我们不妨在试点州县设立宣讲点,邀请那些因改革而受益的百姓现身说法,这样或许能让更多人理解和支持改革。”
与此通时,江晏乔动用自已在民间的人脉,让他们协助调查煽动者的身份。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发现原来是三皇子府中的一名幕僚在暗中指使。此人在试点州县四处散布谣言,声称改革会损害百姓利益,导致百姓人心惶惶。
江晏乔拿到证据后,并未急于公开。她深知,若直接揭露三皇子,可能会引发其他皇子的抱团反击。于是,她决定将计就计,让前去的官员佯装不知,故意在公开场合透露改革将带来的巨大好处,并且加大对改革措施的推行力度。
在宣讲点和官员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理解改革的意义,原本抵制的情绪逐渐消散。而那位三皇子府的幕僚见势不妙,准备撤离。就在此时,江晏乔安排的人将他一举拿下,并在他身上搜出了与三皇子往来的信件,铁证如山。
江晏乔觉得时机已到,便让七皇子将此事上奏给皇帝。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再次对三皇子进行了严厉斥责。三皇子此次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能破坏改革,还让自已在皇帝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经此一事,其他皇子也收敛了许多,不敢再轻易对改革试点工作下手。而七皇子的改革措施在试点州县顺利推行,成效逐渐显现,百姓生活得到改善,经济也开始繁荣起来。这让七皇子在朝堂上的威望进一步提升,也让江晏乔和七皇子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随着改革试点的成功,七皇子在朝堂上的地位愈发稳固,可江晏乔心里明白,对手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果不其然,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边关传来急报,邻国突然陈兵边境,似有进犯之意。朝堂之上,众皇子和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主张求和,有人提议出兵。
五皇子趁机站出来,言辞激烈:“父皇,七弟既然有治国之才,不如就让他带兵出征,抵御外敌,也好让众人看看他的本事。”
其他几位皇子也在一旁附和,显然是想借此机会把七皇子调离朝堂,削弱他的势力。
江晏乔在台下听闻,心中暗恨,这分明是五皇子等人设下的陷阱。一旦七皇子离开朝堂,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定会趁机兴风作浪,而且带兵出征本就凶险,胜负难料,若是战败,七皇子的前程将毁于一旦。
七皇子微微皱眉,正要开口,江晏乔悄悄递给他一个眼神,示意他先不要答应。随后,江晏乔站了出来,向皇帝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臣女有话要说。”
皇帝看着她,微微点头示意她继续。
“陛下,七皇子心系朝堂,改革之事才初见成效,此时离开恐影响后续推行。况且,行军打仗关乎国运,需谨慎考量。臣女听闻,朝中老将李将军,经验丰富,威名远扬,若由他挂帅出征,再让七皇子在朝堂统筹粮草军备,如此内外配合,定能保我朝边境平安。”
江晏乔条理清晰地分析着。
皇帝听后,陷入沉思。五皇子见势不妙,急忙反驳:“苏瑶,你不过是一介女流,朝堂之事岂容你随意插手?七皇子身为皇子,为国家效力本是分内之事,怎能退缩?”
江晏乔毫不畏惧,直视五皇子的眼睛:“五皇子此言差矣。臣女虽为女子,但也知国家大事不可意气用事。七皇子在改革上的成就有目共睹,此时让他出征,万一改革受阻,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李将军久经沙场,才是当下出征的最佳人选。”
朝堂上众人议论纷纷,有的支持江晏乔,觉得她所言有理;有的则站在五皇子那边,指责江晏乔干预朝政。最终,皇帝权衡利弊,采纳了江晏乔的建议,任命李将军为帅,七皇子负责后勤保障。
退朝后,七皇子对江晏乔感激不已:“苏姑娘,多亏有你,不然本皇子今日怕是要落入他们的圈套。只是这边关战事一起,朝堂内外又将是一番动荡,我们必须更加小心。”
江晏乔点头表示赞通:“殿下放心,我会密切关注朝堂动向,定不会让他们有机可乘。当务之急是确保李将军前线无忧,我们要全力筹备粮草军备,切不可出任何差错。”
然而,江晏乔心里清楚,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棘手的难题等着他们去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