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完了……”段胥重复了一遍,他低声笑起来,长长地叹息一声:“如果你想见她随时都可以去找她。如果她想见我也随时可以出现,但是我做不到,这真是好不公平。”
禾枷风夷咳了两声,道:“你最初便该知道了。”
段胥沉默了片刻,笑道:“我知道。”
他和禾枷风夷一同下山的时候又吐血了,似乎是这次重伤激发了他的怪病,即便是没有交换五感他也开始会毫无征兆地吐血,并且并不会感受到疼痛。对于不会疼这一点,他也不知道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他有时候会觉得抓不住这具身体。
沉英拿着帕子给段胥擦去唇边的血,段胥抬眼便看见了禾枷风夷。禾枷风夷露出怜悯的神色,指指自己又指指他,说道:“你看,这里居有两个病秧子。段帅你伤还没好就别勉强了,难不成真想像我似的吗?”
来看风夷还以为这是他受的箭伤所致。
段胥便笑起来,笑意盈盈道:“阁下所言极是。”
虽说答应了禾枷风夷不会勉强自己,但段胥显然是个积极认错从不悔改的人,并且向来十分擅长勉强自己,立刻就积极投入了前线的战事中。禾枷风夷完成这次大规模的驱鬼却邪活动便功成身退了,留下星卿宫的一些修士继续在这里盯着情况,那曾经骁勇善战到不要命的丹支士兵终于恢复正常,而且因为鬼气上身的反噬反而战力下降,被大梁士兵一鼓作气打得节节败退,把夺回来的两座城又还给了大梁。
除此之外,大梁还再接再厉攻下两座重镇。
段胥大部分在营帐中指挥,但也亲自上阵打了两场仗,由于他声威在丹支都传开了,一看见他丹支军队便有些怵得慌,以至于效果很不错。而沉英跟在他身边则胆战心惊,一边杀敌一边还要做好准备若是他三哥突然不行了把三哥扛回去。
虽说他三哥就算吐完血也能生龙活虎活蹦乱跳,可能还能把他打趴在地上,他还是担心得不行,小小年纪觉得自己都要愁得长皱纹了。
祸不单行,幽州战场这边战事进行到关键时刻,洛羡突然给他们来信。沉英打开那纸条脸色就变了,对段胥道:“三哥,皇上再次晕厥,半月未上朝,目前……生死未卜。肃王殿下调禁军封锁了皇宫,纪王殿下以担心皇上安危为名带着岱州、顺州、益州三州厢军围了南都,南都……乱了。”
第89章
不归
如今皇上晕厥,大部分臣子都不知道皇上是生是死。肃王率先一步控制了皇宫,纪王便索性围了南都,腥风血雨一触即发,兄弟相争父子相残在皇室不是什么新鲜事。
段胥双手交叠放于唇下,他问道:“先野怎么样了?”
“南都的消息被封锁,已经传不出来了。”沉英看着字条,回答道。
他抬眼看向段胥,说:“洛羡姐姐还说,纪王包围南都前,皇上下诏命你即刻率兵回南都,除逆臣护王都。使者已经在路上了,快马加急,估计十日之后便能到这里。”
段胥轻笑一声,淡淡道:“除逆臣?语焉不详,我可不想卷入这皇位之争中。他使者跑死七八匹马就能来我营中,我整顿军队回去至少半个月,能赶得上什么?”
他铺开一张纸,拿起笔在纸上画起来:“这里是南都,岱州、顺州、益州三州厢军都被调去包围南都,这三州无可用之兵。然而在乾州还有李泽的长明军驻守,奚州也有一支丰南军,这两军并无战事且离南都的距离与我相当,到底是谁给皇上出的主意,调我回去不调他们?”
沉英凑过去看着,这两支军队都多年不经战事,吃空饷的都不知有多少了,便道:“这两支军队战力恐怕……”
“纪王和肃王的军队就能好到哪里去?这两支军队好好整整也足够了。”段胥放下笔,道:“现下齐州的粮仓在我们手里,战马有云州兵器有洛州,我拥兵在外,无论是纪王还是肃王都不敢动段府,那南都乱关我什么事?我现在撤军就是把这半年来的所有战果拱手相让,我才不回去。”
“……”
这种话说不定段胥真能说出口。
“可是皇上已经下诏了,使者也在路上,三哥你难道要抗旨不成?”
段胥抱着胳膊看了那随手画出的地图一会儿,说道:“从南都到幽州路途遥远,使者一路颠簸难免发生意外,不幸遭人劫掠丢了诏书和兵符,也是有可能的嘛。”
沉英对上段胥笑意盈盈的目光不禁一哆嗦,便听段胥说道:“这话你跟洛羡讲一遍,让她好好安排一下。”
沉英汗涔涔地答应下来。他时常觉得哪一天他三哥一挥大旗说要反了,他都不会觉得惊讶还会跟着干。他三哥哪个王都不尊,大概也就只尊鬼王殿下。
待沉英离开营帐,段胥低头看着那地图,轻轻一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权位之争十年之内就上演了两次,她怕是见得太多,都要看腻了罢。”
腻了。
这样的可能在他的心头滚过,他很快地收拾起来即将沉郁下去的感情,折好那张草图再拿起新的战报看。
这些都是好东西,能够让他暂时忘记很多事情。
而南都上空正被阴云笼罩,满城百姓人心惶惶,平日里热闹的街头看不见几个人影。人们小声交谈着,时不时就望向皇宫,猜测着即将发生的灾难。
方先野从金安寺的大殿内走出,一路向西走绕到殿后偏僻的厢房去,那里一般是给客居于此的信徒们修行参悟用的。皇上晕厥之后一直没有上朝,皇宫戒备森严,他原本在礼部也只是领了一个闲职,便索性告了假去金安寺里避避风头。
这看起来很正常,并没有谁觉得不妥,阴云之下人人都想着要自保。
刚出正月没多久,天气还冷着,方先野从屋檐下经过,呼吸之间水气化为白雾。但是地面和树梢上已经隐隐约约有了绿意,春日将近了。
他走到一处安静无人的屋舍旁,轻轻叩响门扉。
“谁啊。”里面传出一个尖细的声音。
“方先野。”
便有人走过来打开了门,方先野踏入门中。开门之人乃是个将近五十岁的老者,身矮略略发福,走路不疾不徐声音尖细,是个长居宫中的宦官。
方先野看了一眼塌上躺着的人,低声道:“赵公公,皇上又睡了么?”
赵公公也压低了声音,愁眉不展道:“皇上一天就只能醒两三个时辰,咱家担心得饭也吃不下。”
这处佛寺中的屋舍十分简单,只有床榻和两张桌子。榻上躺着的男人大约四十来岁,身骨高大,面色苍白倦怠却透出几分威严之气,正是当今圣上。
朝文武连同肃王和纪王都没有想到,生死未卜的皇帝陛下正在金安寺里。
方先野卷入此事之中也纯属偶然。他此前在云洛边境,回来之后又因为诗会之事获罪被降职,因而并未参与储位之争。皇上在朝堂上晕厥后肃王封锁了皇宫,他便和所有人一样不知皇上的真实情况如何。但前几日他照例去金安寺上香时却被主持松云大师叫住了,松云大师面色如常地说想请他帮个忙。
谁知这个忙便是把昏厥后又醒来的皇上偷偷运进金安寺里。
松云大师年少时曾在宫中待过一阵,那时便与皇上交好。此番宫中生变,皇上既不能相信肃王也不能相信纪王,便暗中联络松云大师,秘密逃离王宫来到金安寺中。
只不过皇上也没有想到松云大师会把方先野叫来帮忙。
那时松云大师转着念珠道阿弥陀佛,说方先野虚怀若谷聪慧机敏,年轻人难得有这样的心性,值得相信。果然是化外之人,天大的事情也能说得心平气和。
那时皇上看着跪拜于地的方先野,一时之间不知道能说什么,只好由松云去了。
此时榻上的皇上慢慢睁开了眼睛,赵公公喜道:“皇上醒了!”
皇上混沌的双眸转了转,落在了方先野身上,便渐渐清醒起来。他淡淡道:“方爱卿来了。”
方先野行礼道:“启禀皇上,臣带些药材补品来。”
皇上伸出手,赵公公立刻去扶住皇上,帮助他坐起身来靠着床背,又给皇上塞好手炉,照顾得很妥帖。
皇上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方先野,说道:“我记得,你是姚建河的学生。”
正二品尚书右丞参知政事姚建河,便是朝官口中尊称的裴国公。
“臣自幼失怙,赴南都赶考一路坎坷,幸得姚大人赏识收留几日。姚大人之学问未曾习得十之二三,愧称学生。”方先野不卑不亢道。
“方爱卿十七岁中榜,乃是大梁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元,本该是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却从无骄纵自得之色,常怀忧怖,心系黎民,有复圣颜回之德。此前朕有意让你经受磨砺才将你降职,其中苦心,方爱卿可知?”
方先野立刻行礼,道:“得圣上青眼相加,实为先野此生幸事,死而无憾。”
便听皇上幽幽道:“朕如今体弱衰微,恐怕时日无多,方爱卿以为大梁交给哪位皇子,最为合适?”
这问题实在太过敏感,方先野愣了愣便觉不妙,他马上跪下:“圣上正当盛时,必有百年之寿,臣岂敢妄言此事?”
皇上轻笑一声,并不饶他,而是说道:“姚建河与纪王过从甚密,方爱卿觉得纪王如何?可堪大任?”
方先野出了一身汗,拳头捏紧了。他知道皇上这是非要从他口中问出一个结果,犹豫再三便咬牙说道:“国公大人只是因为姻亲与纪王相熟,应当并无他想。若以臣愚见……纪王与肃王虽为英才,有雄才大略,但若以文韬武功而论,晋王也不会逊色。”
前面一阵寂静,在这扑朔迷离的时局之中,方先野对自己的猜测并无太多把握。
皇上看见他时并不太高兴,他明面上是姚建河的学生门客,虽说并未做什么实质的事情,但看起来也是分属纪王一派的。皇上在金安寺隐蔽多日,也未曾试图与城外纪王联络,想来对纪王并不满意。而皇上不愿意留在宫中,密谋逃脱,显然对控制皇宫的肃王也多有忌惮。
若他所猜不错,皇上对这两个羽翼渐丰的儿子都不满意,剩下来最合适的人选,便是晋王殿下了。晋王在各位皇子中年岁较轻,写得一手好书法,常年醉心于绘画诗文之中似乎无心朝政,对于夺嫡的纷争避之不及。但方先野曾偶然读到过晋王的诗文,笔力雄厚心胸当不止于此,藏拙而已。
“晋王……”皇上轻轻笑起来,他慢慢道:“方爱卿不必如此紧张,起来罢。”
方先野微微松了一口气,看起来他押对了。
他从地上站起来,皇上摆摆手,旁边的赵公公便搬来椅子让方先野坐下。皇上淡淡道:“肃王、纪王想趁朕生病篡位,若非朕早有防备便要死在宫中了。这般不仁不义之辈,怎能继承我大梁江山?方爱卿所言朕亦深以为然,晋王虽然年轻但仁厚有礼,可承大统。将来他的身边需有能人辅佐,朕属意于你,将来他的身边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方先野谢恩,心中却知这是皇上稳住他的说法。在松云大师找到他之前,皇上应该已经为晋王选好了一批能臣,他和姚建河关系密切,怕是排除在这批人选之外的。
以皇上的态度看来,他或许是打算让肃王纪王鹬蚌相争,而使晋王渔翁得利。待肃王和纪王两败俱伤后,新皇登基,原本分别支持二王的两党谁也得不到好处,恐怕要就此衰落,朝中权力重新洗牌。
那么这场变故是皇上安排的么?不,事出仓促,恐怕并非皇上本意,想来是因为皇上的病情恶化提前引发了这场变故。
方先野的脑子快速运转着,分析着眼下的情形。却听皇上在旁幽幽道:“段帅还未归来么?”
方先野愣了愣,暗暗捏紧了拳头。
“启禀陛下,段帅还未至南都。”
“算算时日也应该要到了罢,方爱卿觉得他为何至今未归呢?”
“臣不懂战场之事,不敢妄言。许是路上时局混乱,使者还未到罢。”
皇上轻声一笑,他慢慢道:“甫一生变,朕便下诏让他回来。段帅是如此消息灵通之人,怎么会至今未归呢?”
方先野便觉得手心都要出汗了。
所幸皇上并未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淡淡岔开了去说别的。
第90章
进军
没过几日,纪王终究是按捺不住率兵攻打南都,图穷匕见,和肃王真刀真枪见血地拼杀起来。南都街头杀声震天乱成一团,所有百姓都闭门不出,方先野也被困在了金安寺中,便也只好日日陪同皇上。
皇上确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还硬撑着一口气等着他的两个儿子拼到两败俱伤,再现身完成最后一击。
方先野便同赵公公一起照顾皇上。松云大师深谙岐黄之道,日日都来把脉送汤药。
某日黄昏,皇上终于从成天的昏睡中醒来,目光迷茫地望着窗外的树影,突然对方先野说道:“方爱卿此前说自己自幼失怙,这是怎么一回事?”
方先野有些意外,他行礼恭敬道:“启禀圣上,臣幼时家中遭遇旱灾田地颗粒无收。逃荒路上一家五口三人饿死,父亲将我卖给一富户为仆,后臣又被辗转变卖多次。幸而遇到一位教书先生怜惜臣身世坎坷,为臣赎身又教臣文章,臣得以学成赶考。”
“那教书先生呢?你父亲呢?”
“先生病故了,后来臣再去寻父,发觉父亲在与臣分别的第二年便亡故。”
皇上沉默了一阵,转过头来打量着方先野,疲倦的眼里没有什么神采。他道:“如此身世,爱卿说来却十分淡然。”
“世人皆苦,不独臣一人。”顿了顿,方先野说道:“臣入仕,便也是希望世上能少些苦命人。”
这几日他对于皇上的问题回答总是非常得体,既不邀功也无怨言,行事极为冷静。皇上便沉默了,他眯着眼睛悠悠地看着阳光慢慢暗下去,待到只剩一丝昏黄的光线时,他轻声说道:“太阳要落了。”
待方先野抬头顺着皇上的话望过去时,却听皇上说道:“朕知道方卿聪明能干。你在户部、在云洛两州做的成绩朕看在眼里,你上书的改革建议也颇有见地。可是方卿,这世上从不缺聪明人,缺的是时机二字。”
“若朕能多活几年,你的时机会比现在好。”
皇上的语气平和,仿佛是在推心置腹地与他说话。方先野想皇上所说的意思,大概是指他原本打算在这几年里再为晋王增加一些势力,或许可以把方先野从裴国公那边摘出来,暗暗放到晋王麾下。
只是如今这个形势,这一切是来不及了。
“你救了朕,这些时日也并未透露朕的行踪。松云说你是可信之人,他看人向来很准,这次也没有看错。”皇上淡淡地说道,转过眼睛来看向方先野,说道:“既然如此,朕便给方卿这个时机。”
“朕拟一道旨意给你,你救驾有功,朕封你为忠和侯,提你以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方先野怔了怔,以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便是升于宰执之列,平步青云,这是他入仕以来梦寐以求的位置。他立刻叩首谢恩,心中惊讶震动之余,疑云却盖过了喜悦。
他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皇上沉默一会儿后,便幽幽说道:“朕记得你与段帅素来不睦。”
顿了顿,皇上仿佛感叹道:“段帅如今,还没有回来啊。”
那不祥的预感在方先野的心中慢慢扩大。
皇上派来的使者自然早已到了段胥营中,也自然“不幸”遭遇劫匪,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但丢失了诏书和兵符。段胥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使者,表示自己对使者的话是全然相信的,只是看不到兵符和诏书,按律例他绝不能撤军。
安顿好使者后他还是该干嘛干嘛,像是完全不知道南都这档子事似的。丁进道这使者丢了兵符诏书本就是大罪,按常理早该逃跑了,但还是快马加鞭地来这里通报消息,看来是把这个消息看得比身家性命还重,消息应当是真实的。
史彪便有些犯愁,对段胥道:“皇上叫我们回去我们却不回去,之后不会被秋后算账掉脑袋罢?”
段胥抱着胳膊看着桌上画有兵力分布的地舆图,答非所问道:“史彪,自我们进攻幽州以来,死伤如何?”
史彪挠挠头,丁进看他一眼,摇摇头然后答道:“归鹤军十三万人,死者三千,伤者九千。成捷军七万人,死者八百,伤者三千。堂北军十万人,死者五千,伤者一万五千人。总死八千八百余人,伤者两万七千人”
段胥点点头,道:“我攻他守,幽州地形复杂,我们战损比丹支大得多。丹支被我们击溃将幽州大半城池让出,但主力还在,一旦撤军我们攻下的幽州十三城立刻便会回到丹支手中,不光如此,与幽州毗邻的景州和齐州会不会有损失还未可知。那我们这三万多人为何而伤,为何而死?”
南都那满城权贵的命是命,他们在战场死去的这些士兵的命就不是命?
段胥到底是没把这句大逆不道的话说出来,他只是抬眸看向史彪,笑意盈盈。
“我的将士绝不白死,我段胥打下来的土地,谁也别想让我吐出来。若回去要掉脑袋我第一个掉,绝不连累你,你放心。”
史彪便有些羞赧,他高声道:“我史彪的命是段帅的,段帅要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我的脑袋还在脖子上就绝不让大帅掉脑袋!”
丁进冷然道:“就会说大话。”
史彪顿时吹胡子瞪眼,段胥眼见这两个部下又要争执起来,便转头对丁进说道:“方才听你说起归鹤军里有些议论,所为何事?”
丁进想起来此事,正色禀报道:“前段时间丹支士兵突然力大无穷、刀枪不入,我们遇到了进军以来最大的阻力,军中士兵多有疑惑。有关于神鬼之论甚嚣尘下,马上便是最关键的抚见城之战,我担心军心不稳。”
段胥合上双手放于唇边,边思索边笑得明朗:“路达的策略推进得不错啊。”
上次他来北岸时还没有几个汉人知道苍神,这次再来许多汉人已经知道了苍神的传说,甚至战事遇阻也能联想到苍神的神迹。若他再晚来几年,怕不是许多汉人都能口诵苍言经信奉教义了。
“先把战法定下来,开战前我会和他们谈谈的。”段胥指着地图道。
此番讨论持续到深夜,段胥和丁进史彪推演着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排兵布阵。前面的战事他们这一线几乎是全胜,但是也几乎都是击溃战,丹支军队主力未有太大损失。抚见是段胥为丹支选定的埋骨之地,要在此处歼灭其主力军队。
段胥随手便把抚见的地形画得清清楚楚,史彪不禁疑惑段胥没去过抚见城,怎么能对抚见城这样了解。
段胥笑道:“我说仙人托梦,你信不?”
史彪一脸茫然。在这些方面丁进就懂事得多,他是从南都跟着段胥剿匪又到了北岸来的,早就习惯段胥的神秘,只是拍拍史彪道听着就是了。
待到万事备妥之后,段胥召集归鹤军的精锐将士,在行云山上歃血祭拜。那日阳光明媚,无数铁甲兵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波涛翻覆的铁海。
段胥亦身披银白色铠甲站在高台之上,破妄剑在他腰间随风敲击着铁甲发出铮鸣之声。天高地远,身披铁甲之人渺小而浩瀚,段胥望着台下这些精兵强将,淡笑着开口。
“归鹤军从创立伊始便由我统领,诸位是我亲手带出来的兵。我并不比诸位年长多少,也不是装腔作势抑或庄严肃穆之人,我从第一天开始便告诉诸位,最重要的评价并不来源于我们自己而来源于敌人。我和我们归鹤军的名字要成为敌人的噩梦,我们便是死也要畅快地死,要嘲笑他们,因为他们终将流血、流泪、双膝跪地臣服于我们。”
“我们从来没有打过哪怕一场败仗。在操练羽阵车的时候,你们中许多人质疑过,这样庞大的战车复杂的战法,练它何用?但是我们一年年把这战法练到纯熟,以至于在北岸我们仍然未尝败绩。丹支的骑兵强悍,确实如此,他们胡契人是马背上长大的,他们曾经凭借着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兵一路南下,抢了我们的十七州,屠戮千万之众。这千万之众里有或许有我们祖父母的父辈,我们无数的手足,但是如今我们回来了,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也要让他们尝尝我们曾经的恐惧。”
“有人说害怕丹支的神鬼。不,该恐惧的是他们!被胡契人所杀的我们的先祖,他们的尸骨便埋在我们的脚下,他们的鬼魂填满了山川湖海,若他们能发出声音,必将震耳欲聋令胡契人肝胆俱裂。若天地间真有鬼神助力,我们的力量定是他们的万倍,只待我们为他们洗雪冤屈,报仇雪恨!”
段胥抬起手指指向抚见城的方向,一字一顿说:“我大梁的军队在此,定要灭丹支,复中原,以祭亡魂!”
风声将他的声音传得很远,在山谷之间回荡。高台下的士兵们举起手中的长矛长戈,山呼海啸般地高喊道:“灭丹支,复中华!灭丹支,复中华!”
他们的目光灼灼发烫,声音因山谷回荡而层层叠加,天地为之震颤。段胥的喉头一甜,他波澜不惊地咽下口中涌上的鲜血,拔剑指向抚见城,道:“击鼓传令,未时进军。”
丁进称是。
段胥自高台而下,拍拍丁进和史彪的肩膀,道:“我还未伤愈,便不上战场了。此战就拜托你们了。”
归鹤军便浩浩荡荡地如同一片黑云,压向了戒备森严的抚见。
于此同时,在混乱与厮杀中的南都,隐匿于金安寺的昏睡着的皇上突然从梦中惊醒,抓住了旁边方先野的胳膊。方先野惊诧地侧过身去,道:“皇上,您可还安好?”
皇上睁着眼睛,喃喃道:“朕梦见母后了……”
“所有的小孩都怕朕,只有段舜息不怕朕。想来段帅这个人从骨子里,对朕对皇家就没有什么敬畏。”皇上慢慢转过头看向方先野,因生病而混浊的眼睛里露出一丝阴鸷的神色,说道:“他还是没有回来。”
第91章
政变
方先野从皇上的眼睛里看到了惊诧与紧张的自己,他犹豫着谨慎说道:“或许是路上遇到了什么变故……”
“这些年他想做的事,朕都由着他做。他是个将帅之才,整个大梁也没有比他更出色的将军,可是这样的刀需要握在朕的手里,将来亦要握在晋王的手中。”皇上似乎根本不想听方先野的话,他已经从睡梦中清醒过来,转过头去望着屋顶,冷然道:“松云看人准,朕看人亦从未走眼,段舜息这个人淡泊权势并无野心。没有野心,可也并不忠心。”
顿了顿,皇上转过头来看向方先野,说道:“这样的人,能留他么?”
方先野心中发紧,他立刻起身走到一旁,一撩衣摆跪倒于地道:“启禀圣上,如今关河以北十七州收复在望,此时对段帅动手只怕亲者痛仇者快,让丹支坐收渔利啊。”
“关河以北十七州……”皇上的笑声有些轻蔑,他淡淡说道:“关河以北十七州以后是姓韩还是姓段,又有谁知道呢。”
“陛下刚刚也说了,段帅并非狼子野心之辈,想来不……”方先野情急之下脱口而出,刚说出两句话便立刻知道自己失言,停住了话头。
太阳完全落下去,烛光不安地跳跃着,屋内昏暗得看不清皇上的神情。在沉默片刻之后,皇上幽幽道:“看来方卿并非与段帅不睦,甚至还十分欣赏段帅。”
方先野咬咬牙,道:“臣这都是为了大梁江山。”
皇上轻轻一笑,话锋一转提起了方先野此前说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