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元夕施元 本章:第175章

    施元夕与他对视,难得从这人那一惯寡淡的眼眸中看见几分情绪,

    她轻挑眉道:“好歹相识一场,还曾有过婚约,

    徐大人高风亮节,风光霁月般的人物,怎会这般小心眼?”

    徐京何都要被她气笑了,他什么话都还没说,便得了个小心眼的评价。

    他抬眸看她,

    从袖中取出一物,

    递到她的手中。

    施元夕垂眸,

    见是一枚精巧的令牌,上面刻画着繁复的图文。

    “听闻宫中落下旨意,

    命你前往江西收回铁矿脉。”徐京何微顿,扫向那枚令牌,道:“这是徐氏的家主令。”

    谢家倒台后,

    朝局积弊已除,

    施元夕身边调动得用的都是天子亲卫,既有天子二字在前,

    她便不好事事都差遣对方。

    徐京何把握着分寸,他手边虽有不少能用的暗卫,可她身居高位,若直接送至她身旁,无论她怎么想,都像是在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他眼眸深邃,轻声道:“持家主令,可调动徐氏之人为你所用。”

    大梁境内,包括施元夕即将去往的江西一脉,皆留有徐氏人手。

    这样一来,既能让她手里有人可用,也没有过多插手她的生活。

    施元夕把玩着手里的令牌,面上带笑。

    私下里,周瑛其实已经将此前一直跟在她身边,保护她周全的一众影卫交给了她,这批影卫已脱离天子亲卫,日后只为她所用。

    但她心头也明白,徐京何此举,在于给她交底。

    他思虑周全,将这么重要的东西交予她,便代表着日后不论她做出什么决策,他都将同她站在一起。

    这是份沉甸甸的心意。

    施元夕没有回绝,只含笑看他:“我都还没给师兄一个明确的答复,师兄便拿出了这样的诚意,就不怕我拿了东西不认人?”

    徐京何冷眼瞥她:“你惯是个没良心的,我能如何?”

    还不是得要认栽?

    “东西予你,便是你的。”他并没有打算用家主令跟她换些什么,只是让她知晓,此后不论她如何行事,身后都有人鼎力支持。

    如此便够了。

    施元夕闻言,狡黠一笑,拱手道:“那便多谢师兄了。”

    徐京何轻哼了声,论心眼谁能比得过她。

    只他抬眸扫了眼天牢方向,凉声道:“师妹那句话倒也没错。”

    见她看过来,他低声道:“我确实是善妒。”

    施元夕眼眸微晃,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就听他道:“我等师妹从江西归来,邀我过府宴饮。”

    一顿断头饭算什么,那谢郁维,此生都没了登堂入室的可能。

    三日后,施元夕从京城出发,前往江西。

    和第一次去往惠州不同,这次江西行,途中几乎没遭遇什么阻拦。

    谢家倒台后,江西官员遭到清算,那江太妃所在的江家,家主见大势已去,唯恐落入施元夕手中,在她进入洪城前,便已自尽身亡,留下了一地的烂摊子。

    施元夕抵达后,将所有涉案的官员押解入狱,又从中挖出江太妃及谢家留下的所有产业。

    主心骨没了,她又有着圣旨和武器在身,留下的人没有抵抗的余力,事情处理起来并不难,只是东西太多,显得尤其繁琐。

    江西官场还跟惠州不同,占据主要位置的几乎都是谢家党派之人,接连落马后,放眼整个地方,竟无几人可用。

    施元夕先行一步,在这边铲除奸邪,安抚百姓,周瑛的旨意延后半个月送到。

    与之一起的,还有新任的江西巡抚。

    这位新任巡抚倒也不是旁人,正是在惠州时,与冯炜然一起,卧底铲除魏天昊的平江佥事魏长空。

    朝中接连震荡,尚还留在殿上的官员心有戚戚,重用魏长空,是因他才干出众,也是借由他的身份,向朝野上下传达周瑛的意思。

    魏长空虽然出身于魏家,但并未涉及魏家所犯的事。

    往后的朝堂亦是如此,不论出身,撇除成见,只要有能耐,便能够得到提拔重用。

    除魏长空外,周淮扬亦是被调任江西。

    官职不高,只是其中一县的主簿,比起从前来,算是一落千丈,但好歹给他留下了些许往上晋升的希望。

    他们抵达后,施元夕手中的事务轻松不少。

    她在江西逗留两月,将所有查抄的东西整合后,赶在年前启程返京。

    返京途中她才得知,朝上肃清官员,京中查抄了许多宅邸。

    周瑛从中挑选了一座江太妃名下的私宅赐予了她,那宅邸位置风水极佳,江太妃嫌弃宅邸小了些,一直未曾入住,只让几名下人照料着。

    江太妃排场太大,出入时带在身边的奴仆都有几十人,之前的那座太妃府中,光是给她养花养鱼的,便有二三十人。

    寻常宅院落在她的眼中,自然是小得不能再小。

    但其实这宅院本身并不小,比施元夕从前的县主府大了许多,还是个五进的宅院。

    她就算带着如今身边所有的人入住,都尚且还有富余。

    施元夕不在京中,便由张妈妈出面,将宅邸翻修了番,另置办了些家具,等着她回来便能住上新宅子。

    施元夕静坐在马车内,翻着手里的书册,见旁边的乐书没了声音,抬头看了她一眼。

    乐书道:“……除此外,妈妈还让我告诉您,新宅院坐落在京城最繁荣的街道内,且宅邸上已经挂了一块牌匾,写的是施宅。”

    “京里的人都在传,说是太后要将您的爵位收回。”

    施元夕阖上手中的书册,轻抿了一口茶,淡声道:“县主一位,本就是虚衔,且还是魏氏所赐,她满身污名暴毙身亡,这个爵位早就应当收回去了。”

    乐书闻言点头,张妈妈也是这个意思。

    只是京中本就有一处施宅,如今又多了一处,施元夕如今的官职还与施致远一样,朝中两位施侍郎。

    这么一来,日后怕是极为容易混淆。

    这事本就是件小事,施元夕是扶持周瑛上位的最大功臣,收回个没用的爵位,还不至于生出些风言风语来。

    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周瑛收回施元夕的县主之位,是另有打算。

    十二月末,施元夕带着大批文书,收缴的脏银,还有江家之人留下的口供入京,于早朝觐见时,将所有东西上缴朝堂。

    谢家和魏家不同,其资金来源几乎都来自于江西,谢郁维在江西境内所持有的,还不只有一处矿脉,而是三处。

    只是三处当中,铁矿脉最大也最是值钱。

    周瑛只粗略地扫了眼她呈上的折子,便阖上了折子。

    她抬眸,看向底下的人,轻笑道:“传皇帝旨令,施元夕铲除奸佞,平定江西内乱,匡扶社稷,立下诸多功劳,是我大梁能臣。”

    “即日起,授其侯爵,封号晏安。”周瑛微顿道:“普日晴朗,安定河山。”

    满朝哗然。

    原以为周瑛只是为清理魏氏留下的声名,谁曾想到,她竟是亲自为施元夕封侯。

    施元夕年纪轻轻,已是位居四品,短期内官职上已经是升无可升,此次立下大功,朝中都知晓周瑛会有所封赏。

    但女子封侯,也是大梁建朝以来的头一回。

    偏施元夕能耐了得,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平定的不只是大梁朝堂的内乱,更是保障了日后大梁边疆,无人胆敢侵扰。

    在这等功劳面前,朝中官员纵是艳羡、嫉妒,也无法说出反驳的话来。

    昔日出身低微,连侯府门楣都够不上的女子,如今自己便成为了侯门。

    施元夕立在朝前,神色从容镇定,轻声道:“微臣,谢陛下赏赐。”

    早朝结束后,这位新鲜出炉的晏安侯,站在新宅邸面前。

    乐书不知从哪找来个橘子,剥开后分成两半,和施元夕一人拿着一半,站在宅子的大门口,看着宫中工匠挂那新牌匾。

    乐书满眼兴奋地道:“之前还觉得会与施府混淆,没想到就一个上午的功夫,咱们便从施宅变成了晏安侯府。”

    “那我以后是不是要改口叫您侯爷啊?侯爷好像不太对,您又不是男子,我想想,既然男子是爷那么女子就是……”

    施元夕懒洋洋地依靠在石墩旁边,似笑非笑地道:“侯奶?”

    “你听听这像话吗?”

    她与乐书笑作一团,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些动静,回身去看。

    这一眼,就瞧见一辆熟悉的马车停在不远处。

    ……准确地说,是停在了她这新宅子的旁边。

    施元夕微挑眉,盯着从那车上走下来的人,满脸的稀罕,她挑眉道:“师兄这是?”

    她目光在徐京何和旁边的那处宅院上来回打转。

    这条巷子被这两处宅院占据,两家大门对开,是彼此唯一的邻居。

    合着她这不仅是换了处宅院和爵位,还多了位邻居?

    徐京何好整以暇地看着她,轻声道:“回家。”

    晏安侯府对面这座宅邸,原是从前徐民安在时置办的,兄长亡故后,徐京何也是第一次来这边。

    他抬眸与施元夕对视。

    从今往后,这里便是他的家了。

    第134章

    不曾停歇

    原本说好的设宴相邀,

    最后变成了游园,游的还是对面的徐宅。

    月色如钩,施元夕抬眸,

    看着远处的一汪池水,虽同处一条巷子,

    这处宅院却与晏安侯府的花团锦簇截然不同。

    亭台楼阁,

    小桥流水,

    内里是精巧的苏式建筑,

    秀美又不失气派。

    光从这宅院的构造,便能探查到那徐民安究竟是何等钟灵毓秀的人物。

    他们一路缓行,

    至竹林深处有一处石屋,徐京何缓步往石屋方向走去,

    施元夕与他一并进入屋内。

    寒冬腊月里,宅院的池水都已经结上了厚厚的冰块,石屋内却温暖非常。

    这石屋外边看着简单,内里别有洞天,底下设有地龙,

    装潢却大量采用了竹枝,

    与天然形成的奇石相映,

    雅致又独特。

    雅室内挂着的画作,皆出自于徐民安之手。

    施元夕只看了一眼,

    就明白徐京何此前为什么没住在这边了。

    这处宅院落成后不久,徐民安便已身亡,留在这里的,

    只有从前的一些旧物。住在这边,

    便不可避免地会想起徐民安之事。

    她抬眼看向面前的人,问:“怎么突然搬过来了?”

    徐京何微顿,

    抬手给她倒了杯清茶,茶香悠远绵长,他轻声道:“这处宅院建成后,兄长待得最多的,就是这间石室。”

    “从前不来,是想要将此处保留完整,待日后家中之人来京,也好有个念想。”

    至于如今,自然是因为她在这里。

    石屋内留着人照料着院里的瓜果蔬菜,徐民安一个才学出众的读书人,会在自己居住的后院内种那么多的瓜果蔬菜,便是为着民生着想。

    他在此处铺设地龙,也是为了让那些脆弱的蔬果扛过深冬。

    “……大公子聪敏,通过这等法子,确实留住了不少一入冬便凋零了的瓜果。”住在石屋的徐家管事,给他们送来了一碟子瓜果。

    施元夕从里边挑了颗胡瓜,也就是后世里的黄瓜,尝了一口。

    滋味虽比不上应季种植的,但在京城这样的凛冬下格外难得。

    她眼眸微闪,看向远处的农田。

    大棚蔬菜,居然在这个时候便已经出现了,徐民安这个人,远比他人口中诉说的还要有能耐。

    这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大梁,一旦能够将此普及,将会给大梁百姓带来数不尽的好处。

    ……她思及此,抬眸看向徐京何。

    前些时日,她将手里的事情忙完以后,曾传信给了徐氏的人,想让何昱华帮着找几个水性好,又熟知耕地作物之人。

    她打算回京与周瑛商议后,派人前往海外,去寻番茄,土豆,红薯等易耕种,产量高的作物。

    事情还没有禀报上去,徐京何便先给她看了徐民安留下的研究成果。

    施元夕在现代时,主要研究方向还是武器,对这些东西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纸面上,触及不深。

    徐家这里,却已经有了完整可行的方式。

    徐京何抬眸,看着面前青翠欲滴的瓜果,道:“兄长留下的人手,均已熟练掌握了冬日种植瓜果之法,他们可以前往各处,为百姓普及此法。”

    他转头对上施元夕的眼眸,目光透彻清明:“这也是兄长的夙愿。”

    反季节耕种一事,其实在徐民安死前,都仍未得出成果。

    徐京何抵达京城后,不光将此事保留,且还从各处找来匠人继续尝试着种植,一直持续到去年冬日,方才取得成功。

    为避免错漏,他们特地延后一年,于今年冬日里再行尝试,确保去年种植成功不是侥幸后,方才打算推行。

    施元夕看向他,轻声道:“既是如此,此法便以徐民安徐大人之名推行至整个大梁。”

    徐京何微怔,抬眸看向她。


如果您喜欢,请把《黑月光她只想夺权》,方便以后阅读黑月光她只想夺权第175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黑月光她只想夺权第175章并对黑月光她只想夺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