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尽于此。
该说的已经说了。
怎么做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22、
事实证明,我的劝诫并没有起到作用。
爸妈还是卖掉了名下的两套房,七拼八凑了三百多万,
去女方家乡买了套平层。
他们计划将来跟着一起过去,帮忙带孩子。
唯一的问题是,宋知美没地方住了。
她和爸妈吵了起来:
「当初是你们让我回来的,现在你们都要走,那我怎么办?」
我妈也不惯着她,
「你还好意思提?也不看看你多大年纪了,年年考公,年年不中,」
「工作没落着,钱也没挣到,再耽搁下去,你都多少岁了?还想一直待在娘家当老姑娘啊?」
「别像你姐一样拖到嫁不出去,趁着年轻赶紧找个好婆家,女孩子总归要嫁人的,婆家才是你的家。」
于是,在赶鸭子上架之下,
宋知美迈入了相亲大军。
23、
这一世没有公务员工作的加持,
她自然没能像上一世一样得到企业家公子的青睐。
和她相亲的,多是媒人手上万年滞销的歪瓜裂枣。
年纪大一轮的,离异带娃的,缺胳膊断腿的,甚至有刚吃完国家饭出来的。
筛来筛去,愣是没一个正常的。
整整几个月,她不是在吐槽就是在吐槽的路上。
最后还是爸妈等不及了,
到处找人托关系,终于介绍了一个看起来凑合的。
对方是个二十八岁的小伙,大专毕业,机械厂上班,月薪
6k。
父母在乡下务农,用毕生积蓄为他在县城买了房,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在上学。
平平无奇的条件,平平无奇的相貌,和宋知美的预期相差甚远。
但在小县城的一众奇葩里,已经算一股清流。
最终,她还是勉强点了头。
接连定下了一儿一女的婚事,爸妈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他们很是欣慰,感慨人生的任务快完成了。
想起我这个大龄未嫁的大女儿,母爱发作来劝我:
「你看看你,姐弟三个你年纪最大,到现在还没嫁出去,说出来我都丢人。」
我正在赶项目,忙得焦头烂额。
上来就是怼:「不结婚就是丢人,那反之,结得越多越不丢人,所以您和我爸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赶紧离了多结几次啊?」
她气得舌头打结:「你......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24、
宋知美婚期定在了年中。
对方很有诚意地给了
18.8
万的彩礼和五金一钻,还有上门礼、改口费,该有的礼数一样也不少。
爸妈乐得合不拢嘴,直夸未来女婿懂事。
宋知美的那点不甘,也在彩礼到账的当天消散了大半。
她紧锣密鼓地进入备婚流程。
欢欢喜喜在朋友圈分享着婚纱照,酒宴,礼服。
一切都很顺利。
直到出嫁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