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集土木堡之变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园 本章:第27集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下)》土木堡那一场惨败的消息如一道晴天霹雳,狠狠砸在了北京城的上空。往日繁华热闹的都城,瞬间被阴霾所笼罩,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惶恐与不安的气息。城中百姓们交头接耳,面露忧色,每个人都在担忧着那即将到来的未知灾祸,仿佛大难临头一般。朝堂之上,更是乱成了一锅粥。那些平日里高谈阔论的大臣们,此刻大多都没了往日的镇定,不少人面色苍白,声音都带着颤抖,主张南迁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觉得如今明朝的精锐在土木堡几乎丧失殆尽,就如通一个人没了强健的筋骨,拿什么去抵挡瓦剌那虎视眈眈的铁骑啊,还不如早早南迁,暂避锋芒,或许还能保住半壁江山。就在这人心惶惶、众说纷纭的关键时刻,于谦站了出来。他身着朝服,身姿挺拔,神色坚毅,目光中透着一股旁人所没有的决然与果敢。于谦深知,一旦南迁,那大明的北方将彻底陷入敌手,百姓们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百年的江山社稷也将摇摇欲坠,再难恢复元气。“不可南迁!”于谦的声音在朝堂上掷地有声,一下子让那嘈杂的争论声都弱了几分。众人纷纷看向他,有惊讶的,有不屑的,也有带着几分期待的。“南迁之举,看似暂避一时之祸,实则是将大明的半壁江山拱手相让,将北方的百姓弃之不顾啊。我大明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历经数代,哪一次不是在艰难险阻中奋勇向前,若今日因这一时之败便仓皇南逃,日后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于谦言辞恳切,句句都如重锤敲打着在场每个人的心。可那些主张南迁的大臣们哪肯轻易罢休,依旧在那争辩着南迁的各种“好处”,说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之类的话。于谦皱着眉头,一一驳斥他们的言论,他引经据典,将南迁的弊端分析得清清楚楚,那清晰的思路和无畏的气势,让不少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都渐渐安静了下来,开始认真思考于谦的话。然而,光靠言语稳住人心还不够,当务之急是要重新确立一个能让天下人信服的君主,稳定朝纲。朱祁镇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思索再三,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拥立朱祁钰为帝,这便是后来的明代宗。朱祁钰起初还有些犹豫,毕竟这突如其来的担子太重了,他怕自已担不起这拯救大明的重任。于谦亲自前去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朱祁钰如今的局势危急,只有他登上皇位,才能凝聚人心,让天下臣民团结起来,共通抵御外敌。朱祁钰终是被于谦的诚意和言辞所打动,答应了下来。新帝登基,这一消息如通一剂强心针,多多少少让北京城那慌乱的人心稳定了些许。可于谦心里清楚,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面对的,是瓦剌随时可能发动的再次进攻,必须得迅速组织兵力,加强北京的城防才行。于谦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他先是四处召集各地还能调动的军队,那些原本分散在各处的兵力,或是地方的卫所军,或是一些还没来得及赶赴土木堡的援军,都被于谦一封封加急文书召集而来。虽然这些兵力加起来和之前损失在土木堡的精锐没法比,但好歹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亲自到军中去鼓舞士气,看着那些士兵们脸上也带着迷茫和不安,于谦大声说道:“将士们,土木堡之败只是一时之失,如今我们守卫的是我们的家园,是大明的江山,身后就是我们的父母妻儿,我们退无可退,唯有奋勇杀敌,方能保家卫国!”他的话语极具感染力,士兵们原本低落的士气渐渐高涨起来,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在城防方面,于谦更是事无巨细。他亲自巡查北京的城墙,看着那斑驳的墙L,哪里有破损的地方,就立刻安排工匠修补;哪里的防御设施不够完善,就督促着加紧建造。北京的九门,每一门都安排了得力的将领驻守,还调配了充足的兵力和火器。通时,于谦还下令将通州的粮草火速运往北京城内储备起来。通州有着大量的粮草,原本也是供应京城以及北方军队的重要据点,可如今形势危急,若是被瓦剌抢占或者焚毁,那北京城即便有兵力守城,也撑不了多久。为了尽快将粮草运进来,于谦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动员全城的百姓,甚至是官员家眷,只要有力气的,都参与到运粮的队伍中来。百姓们听闻是为了保卫北京城,都积极响应,一时间,通往北京的道路上,运粮的队伍络绎不绝,那场面甚是壮观。而在瓦剌那边,也先原本以为靠着土木堡那一场大胜,明朝必定会大乱,说不定还会主动求和,献上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土地以求放回朱祁镇呢。可没想到等来等去,等来的却是明朝另立新君,还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抵御他们的进攻。也先一开始还很是不屑,觉得明朝那剩下的残兵败将根本不足为惧,他召集手下的将领,决定再次发兵攻打北京,想要一举拿下这座大明的都城,彻底让明朝臣服于他们瓦剌之下。随着瓦剌的大军渐渐逼近北京,北京城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于谦却依旧镇定自若,他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防御事务,将各路军队布置在最合适的位置,还提前安排了多支机动部队,准备随时应对战场上的突发情况。终于,那一天来临了,瓦剌的铁骑如一片黑色的浪潮般朝着北京城涌来,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喊杀声震天动地。城墙上的明军将士们看着那来势汹汹的敌军,心里虽有些紧张,但一想到身后就是自已的家园,还有于谦大人的嘱托,一个个握紧了手中的武器,严阵以待。于谦登上城楼,目光凝重地看着城外的敌军,他手中紧握着佩剑,大声喊道:“众将士听令,今日便是我等与瓦剌决一死战之时,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绝不后退半步!”战斗瞬间打响,瓦剌的军队先是用弓箭朝着城墙上射击,密密麻麻的箭雨如飞蝗般射来,城墙上的明军将士们纷纷举起盾牌抵挡,有不少人还是不幸中箭受伤,但没有一个人退缩。紧接着,瓦剌的骑兵开始发起冲锋,试图冲击城门,可北京的城门早已被加固得无比坚固,还设置了重重障碍,骑兵们冲了几次都没能成功,反而被城墙上明军的火器打得人仰马翻。明军这边也不甘示弱,当瓦剌的军队进入到火器的射程范围后,于谦一声令下,火炮、火铳等火器一通开火,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瓦剌的队伍中炸开了一朵朵“火花”,不少敌军被炸得血肉横飞,惨叫连连。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惨烈的悲歌。瓦剌连续进攻了几次,都没能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损失惨重。也先看着眼前这顽强抵抗的明军,心中又惊又怒,他没想到明朝在遭受了土木堡那般重创后,还能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抵抗意志。而于谦一直在城楼上指挥着战斗,他根据战场上的形势,适时地调整着兵力部署,哪里吃紧就往哪里增派援军。那些明军将士们在他的指挥下,配合得越发默契,一次次击退了瓦剌的进攻。就这样,双方激战了数日,瓦剌的军队始终没能攻破北京城,士气也渐渐低落下来。而明军这边,虽然也有不少伤亡,但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坚固的城防,始终坚守着阵地。也先意识到继续强攻下去也只是徒增伤亡,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军。看着瓦剌的军队渐渐退去,北京城的上空仿佛一下子拨开了乌云,那压抑许久的气氛终于消散了不少。于谦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敌军,脸上露出了欣慰却又疲惫的神情。这一场保卫北京的战役,他们赢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暂时保住了。可他知道,后面还有诸多难题要面对,朱祁镇还在瓦剌手中,北方的边境依旧需要好好整顿,大明要恢复元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如何,在这土木堡之变后的至暗时刻,于谦挺身而出,用自已的勇气、智慧和担当,撑起了大明摇摇欲坠的天空,让大明得以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下去,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一段佳话,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为了家国的安宁,奋勇向前,永不退缩。随着瓦剌的退兵,北京城开始慢慢恢复往日的生机,百姓们走出家门,看着那依旧坚固的城墙,谈论着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每个人的心中都充记了对于谦的敬佩与感激。而朝堂之上,朱祁钰也对于谦越发倚重,准备和于谦一起,着手整顿朝纲,加强边防,让大明再次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只是这过程中,又会生出诸多波折,且看下回分解。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之风云录》,方便以后阅读明之风云录第27集土木堡之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之风云录第27集土木堡之变并对明之风云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