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冷落固然是一方面原因,这些士族平日里的排挤逼迫也脱不了干系。
自从朝廷迁都之后,荀彧等人凭借自身出身和人脉,纷纷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加官进爵。
而秦瑱呢,尽管屡立战功,曹操有心提拔,却遭到朝中官员以出身为由的反对。
整整一年时间,曹操都己升任司空,秦瑱却仅仅因为功劳才被升为议郎。
反观荀彧,一路平步青云,从最初的官职接连晋升为侍中,又荣升尚书令。
秦瑱表面上除了议郎这个虚职,实际担任的军师中郎将虽有实权,却并无品级。
这些事情,荀彧不可能不知道,以他的能力也完全可以上奏陈情。
但为了维护士族之间的利益平衡,他对此一首选择了沉默。
即便秦瑱的功劳远超这些士族,却依然因为家世出身,被排斥在士族核心圈子之外。
曹昂越想越气,心中暗道:你们对秦瑱所受的委屈心知肚明,却无动于衷,实在过分!
荀彧听着曹昂的指责,脸上不禁泛起羞愧之色。
说实话,他与秦瑱私下交情还算不错。
可在秦瑱遭遇这些不公待遇时,他却迫于种种压力,未能仗义执言。
毕竟,他需要维护与其他官员的关系,平衡众多士族之间的利益。
相比之下,被曹操忌惮的秦瑱,在他权衡利弊时,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但无论如何,荀彧都不希望看到秦瑱就这样离开曹营。
思索片刻后,他神色凝重地对曹昂说:“公子昂所言句句在理,之前是我做事不周。
可军师既然决意要走,为何不向曹公当面说明呢?”
不提曹操还好,一提到曹操,曹昂顿时咬牙切齿:“告诉父亲又有什么用?
军师就是被父亲逼走的!
军师临走之前,特意去见了父亲,可父亲当时沉迷酒色,不仅不听军师的谏言,还斥责先生多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