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西岁就被海有成丢给了整个镇上最有名气的教书先生徐首康,据说是光绪三十年的进士。
后来清廷没落,对朝局失望透顶,辞官还乡。
落难的凤凰不如鸡啊,徐进士刚回来那阵,除了识得几个字,通晓些圣人之言,自我生存能力甚至不如街边小贩。
徐进士每日只得在桥边,卖字为生。
若不是海生海少爷的降世,徐进士啊这早得横死街头了。
徐首康对于海有成还是十分感激的,教起海生来也不说尽心尽力,也没少劳心伤神。
慢慢的徐首康发现,海生这小子是真聪明,许多字一学就会,六岁时就可以背诵古文,识文断字了。
海有成自是十分开心的,连进士都夸他聪明,海生岂不是文曲星下凡。
在学上个几年,未来考取个功名也不是不可能,那岂不是跨越阶层了,虽然清朝没落了,但从一方农户,步入官宦之家。
从农田到朝堂,海家从此在庙堂也有一席之地,也是可以的啊。
海有成越来越刹不住车,沉浸在自己美好想象之中。
学堂,海府,两点一线,海生的童年还是比较幸福的,在父亲和老师的教导下,一首过着安稳的生活。
一日,海生在学堂正在习《孟子》,家里的老管家许叔跑到了学堂门口,拍着窗户大喊:“徐先生快开门,海老爷出大事了,让少爷快出来。”
徐首康正讲的兴起,一听这话,急忙跑到大门口,开门后,许叔一边喘一边说:“少爷,民国的土改政策下来了,军队和佃户都在海府里闹呢,老爷现在是脱不开身了,这两日你在徐先生这里躲着,无论怎样也千万别回去。
说完,看见海府的一个佃户的身影,赶紧蹲着弯下腰,匍匐着从后门逃走。
徐首康说你在桌下掩着,没听见我的声音切莫出来,现在学堂外也有不少佃户往海府赶去,莫让人瞧见了你。
海生抖抖索索地在桌子下躲着,突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