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文武忙着互掐,还有大批在忙着各地政事安排。
少部分被周野拉出来研究如何封赏问题——功臣极多,从高到低,数以万计,这是一个极耗费时间的工程。
最少一部分,依旧在研究称帝的问题。
刘辨先找何后,后找万年,屡次提起此事,表示真心禅让。
他虽懦弱,但有脑子,清楚的知晓天下事都是周野做的,他的威望和成就有多高。
坐着这个皇位,他感受不到任何舒适,反而是浑身难受。
天子这个光环过于耀眼,自已承受不起,只想早早摆脱,像刘协那样过个自在日子便是。
说实在的,刘辨很自由,也很悠闲,但唯一让他难受的,就是头顶的皇冠……
“大王。”
万年嘴唇轻动:“宗庙之中,还有当初父皇留下的一封圣旨……”
“不需动。”周野摇头笑道。
万年愕然,缓了一会儿:“为何?如今天命所归,众生所望,又有父皇遗诏,完全不需有任何顾忌!”
“我清楚。”
周野拍了拍她的小手,笑道:“天下已无威胁,为何等不得这一时呢?”
这一次,万年没有让他搪塞过去,而是追问道:“为何要等这一时呢?”
“你真想知道?”
“大王说甚玩笑话。”万年嗔怪道:“谁人不想知道?”
“我不需他人禅位于我。”
“我要登的位,更是无人能让。”
周野双目如辉,神情认真:“纵然‘名正言顺’,我也不会做外戚登位之事。”
“我曾食刘汉之禄,怎能夺刘汉之玺?”
万年张了张嘴:“天意……”
“天意如此,神州剧变,以至于刘汉倾颓。”周野接过她的话头,笑道:“既然刘汉落难,那我扶他一把,再给他一份饭吃,这便可以了。”
万年发怔,自此不再多言。
一年后。
在周野的暗中推动,贾诩的煽风点火下,以刘备为首的大宛、康居联军,和波调于贵霜以北爆发决战。
贵霜举全国之力,举兵二十余万。
刘备三方联手,骑步十三万,徒附奴隶军十五万。
大战持续近三个月,双方皆死战不退,最终贵霜粮草告急,被迫退回。
刘备进兵追击,却因康居部徒附部失了战心,部队险些一哄而散。
波调趁机挥军反攻,双方再次缠战,以至于两败俱伤,伤亡极为惨重,各自奔逃回去、
贵霜打完了粮草,后续粮草还没跟上,马超长驱直入,一路挺进贵霜腹地,专攻粮点,以至于大军崩散。
而刘备方面,原先一直给他提供粮草的贾诩也突然‘粮食紧缺’,以至于大军逐渐脱离掌控。
部队走进大宛,便散得只剩下两三万人。
走到大宛城下时,更只有两万不到。
刘备、大宛王、康居王一路风尘,脸上都有狼狈之色。
相对于另外两人,刘备的斗志还是要高昂许多,他道:“虽说是两败俱伤,但至此之后,贵霜再无力北上,更莫说是吞并我等了。”
“等缓过这一阵,我将扩充在贵霜境内的地盘,他也无可奈何。”
“步步蚕食,逼他分裂,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听刘备这么一说,两人皆点头。
康居王道:“散去的兵力我倒不担心,回去休整后,有了钱粮还能召来。”
“先在大宛歇马吧!”大宛国王道。
“也好。”
“三位辛苦!”
大宛王城,四处旌旗高挂,城楼上站满了甲土,看得回归之军一愣。
同时,一人出现在门楼上,满脸笑容的对三人作揖拱手。
“贾文和。”刘备的脸沉了下去。
“你怎在我王城!?”大宛王为之变色。
他吗的,这狗币断了我们粮草,还偷了我家?
“听闻前线战事激烈,运粮军又误了事。”
“我一怒之下,将那送粮草的和吞没粮草的都砍了,亲自为几位将粮草送了来!”
贾诩一脸热切,笑眯眯的说着,同时冲着旁边的将领使了个眼色。
那人会意,手一抖,大批人头滚落下来。
大宛王一看差点吐血。
这全是他城内的亲信将领!
他想发怒,但最终化成一声无奈的叹息。
“贾文和,你我都是老熟人,快收了这神通吧。”
刘备无奈摇头,道:“说罢,你要做什么?”
“玄德在这吃了许多苦头,又和诸王立了不少功。”
“大王心生怜惜,所以请你们走南阳一趟。”
贾诩笑道。
什么意思?
去南阳当人质?亦或者俯首称臣?
康居王脸色一变。
刘备是没得选择,他本就是被周野扶持起来的打工仔。
大宛国小力微,如今王城被占,也忤逆不得。
但我岂能如他所愿?
他高声道:“波调未除,不敢擅立国土,请贾先生转告周王,说将来有空我会去拜见他的!”
“不劳康居王费心。”贾诩笑呵呵的说道:“贵霜之地,已有马孟起去了。要不了数日,波调人头便会送来。”
刘备嘴角抽了抽:摘果子摘的这么明显?
不对,人家摘果子是只摘果子。
周野和贾诩这一对,摘了人家的果子,还要把人带走……无耻至极啊!
康居王不想废话,直接一扯缰绳:“告辞!”
贾诩也不废话,大手一挥,城门打开,以逸待劳的精锐骑兵迅速驰出。
“康居王,你最好再考虑考虑。”
贾诩脸上,依旧笑意不减。
“不用考虑了!”
康居王哼了一声,随后学着汉人那般行了个抱拳礼:“对于周王,我满怀敬意,早就想去拜见他了。”
贾诩抚须而笑:“善!”
十日后,马超于贵霜都城下,斩波调之首,逼降贵霜,传首而归。
ps:尽力了,今天三章字数比四章还多,是接近五章的。
节奏没法拉那么快,周末也改变不了完结状态,要到周一那边上班才行。
正好,周六周末写完剧情后,再更一些番外和完结感言
第1393章
过往随北风,功名尤常在
东北之地。
曹操已在此征战一年有余。
曹操的兵员比较特殊。
一部分是他自已的嫡系部队,属于戴罪立功,没有退路的状态。
在此好好厮杀,立些功勋,方能回汉地安然养老,甚至博些富贵。
另外一部分是从幽州逃窜出来的人。
这群人让周野割了钱粮后,又遭已方抛弃,连口吃的都没有。
走投无路之下,周野又发粮来接济他们。
只要他们打了胜仗,可以拿钱回原籍分的田地,也可以就地安置。
这部分人数是最多的,足有七八万兵力。
曹操将骨干分开充入各军后,加之兵员本身为自已利益而战,战斗力直线飙升。
没有退路,军心可用,不需担心后勤问题。
曹操第一次发现:原来打仗可以这么爽!
这么多年和周野打交道,他已经被折磨的开始自我怀疑了。
他渐渐的找回了感觉,并享受这种在寒风中呼啸,建功立业的爽感。
东北之地,起初高句丽等国并未将曹操放在眼里。
即便司马懿为此说破了嘴皮。
生存在这里的各部落经历了许多,他们见证了两汉的先后崛起,一个个走向武力的巅峰和辉煌。
深知汉人在此开战的难度之大。
更何况,被发配来打他们的,是一个汉土之内的败军之主?
这样的人有多少进取心可言呢?
这样的人又有多少能力可言呢?
他要是有能耐,能从坐拥中原数州之地沦落到这?
用不了多少时间,他就会懈怠,就会带着逃兵融入此地,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他们只把曹操当成了将来的一部分,内部的争斗者,而不是中原王朝对他们的征讨。
所以,他们照旧厮杀,只是厮杀范围将曹操也囊括了进来。
为此,他们吃了大亏。
曹操第一个月先在辽东立足,第二个月兵出乐浪,第三个月收服乐浪全郡。
至此,众人方才惊醒过来:这小子有两下子!
吃惊归吃惊,但还没到认为曹操不可敌的地步。
曹操攻略乐浪之后,判断强敌主要在三韩和高句丽一带,也就是紧靠汉土之地。
相对而言,扶余等地地广人稀,又遭和玉屡次打击,实力倒是一般。
他留曹仁驻守乐浪,压制三韩,亲自率军击高句丽都城国内城。
(国内城不是国内的城,而是他这个城的名字就叫国内。)
高句丽王伊夷谟立即率军出击曹操,双方战于国内城以东。
伊夷谟部拥兵九万余人,曹操抵达的前沿部队只有三万。
司马懿听闻双方交战,带领轻骑快马来见伊夷谟,对他道:“曹操兵锋不可遏,难以力敌,当退守国内城,派兵切断辽东与乐浪之间的通道,断起粮草,不久便破。”
“笑话!”
伊夷谟直接拒绝,道:“曹操在中原,是屡战屡败之君,我如今拥他三倍之众,取胜轻而易举!”
“曹军土兵皆是善战求战之卒,兵甲齐备,战斗力极强。”
司马懿说了大实话。
军队交锋更多的是看硬实力。
虽然高句丽纸面兵力占了优势,但兵甲覆盖率、军土战斗力、全军训练程度等等,亦是求胜的关键所在。
而这些,高句丽全方面落后于曹操。
伊夷谟冷漠的扫了他一眼:“依你之言,我军尚不如汉军中的败军?”
这话司马懿可不敢接。
他虽然现在有了些根基,但还没站稳脚,不敢将对方得罪太深。
伊夷谟果断拒绝了司马懿。
而司马懿也果断的走人。
“兄长,他怎么说?”
司马懿赶回自已的地盘时,司马孚连忙迎了上来。
“良言难劝寻死的鬼。”司马懿摇头。
“那我们怎么办?”司马孚问道。
他们现在算是依附于高句丽王。
“吩咐下去,各部准备……准备接应高句丽王!”司马懿眼中冷芒一闪。
前线,大战爆发。
曹操大破伊夷谟,一路横推到国内城下,斩首两万余级,溃其全军。
伊夷谟不敢入城,只带千余残兵逃窜。
曹操兵入国内,将其占领。
司马懿果然来接应伊夷谟了。
“恨不用仲达之言!”伊夷谟握着司马懿的手,眼泪直流。
司马懿笑了笑:“我当替王报仇,如何?”
“不可。”伊夷谟大惊失色:“曹操难敌,如今王都已失,不可急于求战,但先召集各地兵力。”
“只需找大王借一物。”司马懿似乎听不到他的话,自顾自的说着。
“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