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连连点头。
再之后,如郝昭、王凌、蒋钦、马岱、寇封、郭蕴、李典、孟达,值得一提,这里还包括一人——韩浩!
而后,便是成廉、高雅、朱符这样的中流砥柱,关平被安排在此。
最后,方是廖化、甘雄、徐祚这样的年轻一辈。
前前后后,有百余人上台,其中第二等位人数有近三十。
但凡立在台上者,无不满脸兴奋。
虽然具体封赏还没下来,但大家心里还是有个大概的:能登台者,少说也是侯爵!
侯爵,超品啊!金印紫绶啊!
甭管官职多大,哪怕对方是朝中巨擘,见了自已等人也得持礼。
哪怕是站在最下面的,也算是咬到了乱世的尾巴。
到了太平盛世,能拿爵位的那更是凤毛麟角。
等到武人结束后,方才到了文人头上。
这一边,能登六层的文臣谋土有这几人:
荀彧、郭嘉、贾诩、诸葛亮、戏志才、法正。
爵位是很吃战功的,荀彧郭嘉戏志才是几乎没有疑问的。
首先他们是最早加入的谋土,而荀彧、戏志才多在幕后工作。
早年,周野在外征战,后方全靠这两人托着,足兵足食。
郭嘉常年随行,出谋划策,从大汉到大漠,又从中原到南蛮。
周野去哪,他就跟着去哪。
诸葛亮不必说,哪里需要他就往哪里派。
贾诩是拿战功说话的,并州、凉州、司州之战,伐袁绍灭乌桓抗曹操,那都是实打实的硬战绩。
法正有什么?
谋划益州之功!
天下总共才几个州?益州地盘何其之大,民众何其之多,又有傲视天下的天险,却在周野手中坚持了最少的时间。
也就是从益州崩盘开始,所谓的诸王联军开始迅速坍塌垮台,几乎一扫而尽。
而周野拿下益州,完全是出自于法正一手谋划。
第二梯队,便是庞统、荀谌、沮授几人,
文人谋土,哪怕是朝中大员,要拿爵位本来就是极难的。
第三梯队,秦宓,贾逵、王昶、诸葛玄、马腾、刘巴等。
值得一提,这里面领衔的是秦宓这个嘴皮子。
秦宓虽然是嘴皮子,但数次冒险出入生死之境,而且博下了极大的收益。
他站在这个位置,众人无异议。
在文武皆上台之后,便是一些明显介于文武之间,不好界定的人员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周瑜、陆逊两人。
周瑜无需质疑,也是从北打到南,又从东干到西的主,兼有宗室身份。
他除了自已之外,手里还牵着一个小孩:孙绍。
孙绍是代替父亲孙策来的。
而孙策,是严格意义上,第一个全面投入周野麾下的诸侯。
在孙权背刺之前,孙策的扬州徐州地盘全部归属于周野统属之下,这在当时是最大笔的加入,没有之一。
以至于即便孙权背刺之后,程普韩当等孙氏旧将投靠周野也是迅速派上用场,并没有出现太多的派系问题。
这个半大的孩子左顾右盼,享受着四处的欢呼声,满脸兴奋的跟着周瑜一块走到第六层停下。
陆逊略逊一筹。
陆逊的主要功绩还是击刘备,但只有司州这一场大战。
等到占领整个凉州,是合马超、赵云等多人之力的。
而刘备在司隶大战之前,先在汉中遭赵云沮授重创,又在益州让周瑜撵着跑。
再加上,他还极年轻,将来的路还很长。
出于君王的考虑,周野不会将这样的年轻一辈一封到底,以至于将来自已的子嗣赏无可赏。
在这些人之后,便是域外各国国王。
区别于国之大小,有的立足于七层,有的立足于八层。
北国王和玉、晋王刘协,都在第八层。
“恭迎汉帝!”
刘辨和何后至第九层。
刘辨满面红光。
终于到了今日,他只觉一身轻。
背负的巨大包袱和心理压力,终于可以甩下来了。
诸葛亮弯腰躬身,奉上早已准备好的诏书。
刘辨接过,在此当众宣读:
其一,自黄巾以来,天下纷乱,今日天下大定;
其二,周王率领诸将土南征北讨,方有今日;汉土之功,尚可封赏;域外之绩,非朕能为,当有天赐;
其三,原汉家之臣所立功绩,他以天子身份予以赏赐。
读到这里,刘辨颇为意外,随后是感激,手微微发抖。
对于这乱世,他什么也没做。
早年在弘农过安逸日子,然后在洛阳南阳一线打酱油。
他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不给周野惹事,乐呵呵的当皇帝,以至于朝野和民间没有人抓住周野半点把柄,诋毁他欺辱君王。
可周野给了他赏赐汉家旧臣的权力。
这等于承认他天子的身份!
此举,是让刘辨向受封赏的臣子施恩,彰显自已身为汉帝的身份。
每念到一人,下面必有人应:“谢陛下隆恩!”
曹操在下方看着,张了张,叹了一口气:“格局确实大。”
“是因为实力太强,天下再无人能对他构成威胁。”刘备轻轻摇头。
“曹孟德!”
“刘玄德!”
忽然,高台之上,刘辨突然点中二人的名字。
两人是毫无准备的,以至于一时手足无措,在反应过来后,连忙走出,拜倒在高台之下。
刘辨先陈述二人之罪,最后又以进西域、定东夷的功绩,抹除二人过往所犯下的错误。
“其罪虽大,其功更高。”
刘辨用八个字做了解释,豁免全部罪行,赐亭侯。
两人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知道周野这是借题发挥,用刘辨的嘴来行事,堵住任何一丝可能冒出的声音。
“谢陛下!”
接着,刘辨又一一点出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简雍等人。
同样豁免其罪,赐爵关内侯。
到这,所有人都松下了一口气。
还有与曹操有间隙的人,也只能摇摇头,轻声一叹。
这时,除刘协之外,八层的诸国国王依照安排,各自取出上表文书,齐声高颂:
“愿奉至尊为帝主!”
“诸国以臣事之,诸君以孝事之!”
刘辨大声应答:“当如此!恭请至尊!”
玄甲开道,周野金冕、玄袍、赤袖、黄线、青靴,身着五色,五色合一,区别于五行更替之说——意为包揽五行,开创古来未有之功,而非继承汉业。
冕服上的十二章纹也改成了象征各国的简化标致,意为诸国共君、众王之王。
周野步登青云,登台之前,骑土们齐声大呼:“万民见礼!”
南阳城,观礼的百姓连忙跪下。
周野沿台直上。
“诸臣见礼!”
曹操刘备等人,连忙下跪。
“诸侯见礼!”
等待封赏进爵的侯爷们下跪。
“诸公见礼!”
到魏延王平这一层了。
两人同时对视,激动的手脚发抖。
“猪公是什么?”丁奉嘀咕着问道。
王平踹了他一脚,连忙跪下。
周野又往上走。
“诸王见礼!”
“子龙!”
许褚差点大声叫了出来。
“快跪下,别多话!”
赵云压住喜色,急喝了一声。
再往上,依旧是诸王见礼。
扶南王柳爵、林邑王熊璇,这些是老熟人了,爸爸都喊熟练了的角色,跪的也是最快的。
直到第九层,刘辨何后亦下拜时,周野隔空轻托,让对方只行躬身礼。
同时,他在此还礼。
“孤借汉家之恩,今日方得尊位。”
“昔为汉家之臣,陛下为孤主君。”
“如今奉苍生意、应诸王之请,代天牧守乾坤,创古皇未创之基,虚位于陛下之上。”
“恕罪。”
至强者的谦卑。
在这里,周野没有任何遮掩,他清楚的道出了自已是汉家故臣的身份。
不过,他没有夺汉家的宝位。
而是他走的程度太高,已是汉家不曾有过的基业,所以是开创之君,绝非窃位之君。
地位超于前朝皇帝,又谈何窃取呢?
世间会有人说始皇帝窃周朝王位么?
刘辨听得愈发欢喜。
何后打开成熟酥软的嗓音:“能出至尊,汉家与有荣焉。”
刘辨这才反应过来:“至尊大德!”
周野颔首,一路向上,直登顶部。
等他坐稳高台之后,由汉帝刘协领头,再是贵霜、北国、康居这样的大国,接着便是诸多中等国家,而后再是小国。
共同请命,上表于天,奏请周野登帝主之位。
过去的那些年,各地诸侯想要给下面的人封官,都是玩‘表奏’这一套。
因为汉帝不在身边,所以要封官只能隔空上表,然后刻个大印丢给下属就行了。
这上表就像是开光,反正几千里外的刘协也不知道,知道也拒绝不了,直接就成了。
如今周野登的位比汉帝本人还高,禅让没法禅,上表也只能跟老天爷表了。
周野当即应诺,宣布立国上之国,以周为国号,以汉为基,共称周汉。
帝主,又可号为天牧,称则用至尊。
无论是帝国皇帝级,如大汉、贵霜之主,还是各国之王,如康居、北国、扶南之王,觑见帝主,都得持臣礼。
诸国之主与帝主是父子关系。
诸国之主登位,需得帝主册封。
汉家现任汉帝为特例,因曾为帝主主君,所以可以兄事事之。
设帝母,称后,无前缀,为万国之母——万年继承此位。
设帝妃三十二人,称号各有特赐,地位等同于汉家皇后——
设帝夫人六十四人,尚有空缺,各国已有美人上供等待挑选——这是接下来周野需要费心工作的地方,就很烦。
设相府十一席,其中首席者为太相,为二十三国政事之首,第一任太相为荀彧。
这让老劳模激动的腿都站不稳。
设军府九席,参二十三国军事,为天下九将,这一任太将由帝主本人担任。
其余各处,亦有新制,多是将周野原先的地方之政,推行到所控制范围内。
对于那些距离极远的国家,难以有效控制之地,周野还是通过扶持当地进行遥管。
抓死人才产出和重要官员任命,例如各国每年需要在他的主持下进行应试,通过应试的人才选拔入南阳进行学习,为帝主门生。
毕业之后,才可回原籍出任要职。
这是含金量最高的学历,也是走到高处必备的出身……
帝主登位,新制宣布后,则是开始实质性的封赏:
首先是将汉帝、贵霜国、北国等大国主先封上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