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凳子的凳怎么写这个问题,包括椅子和凳子主要有什么区别?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椅子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而凳子则没有这些。
椅子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
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椅”本是木名。
《诗经》有“其桐其椅”,“椅”即“梓”,是一种树木的名称。
在坐具当中,马扎是最早出现的,是凳子的前身,在凳子上加一个靠背就衍变成了椅子。
凳子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
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
民间俗称的名字中,还有“武凳”,因为习武之人坐如钟,不需要倚靠什么,因此得名。
凳子用料简单,用途广泛,所以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
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方形,还出现圆形、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
凳韵母èng,子韵母i。
凳子拼音:dèng zi注音:ㄉㄥˋ ㄗˇ词性:名词结构:凳(上下结构)子(独体结构)凳子的解释词语解释:一种没有靠背,供人坐的家具。
引证解释:⒈ 没有靠背的一种坐具。
引《水浒传》第二一回:“宋江进到里面凳子上坐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小云便叫取凳子让他坐。
”老舍《四世同堂》四四:“他懒得走,懒得动,**老象在找凳子。
”。
一般的小板凳,四肢腿是斜的。
就是木匠师傅常说的---四肢八扎。
斜度是1比20。
如果用函数计算是:tanA=1/20角度A=2度51分43秒。
初次动手要注意的是这个斜度不是朝向一个面,而是从凳子面的对角线向外斜的。
这样凿出来的榫卯才是正确的。
扩展资料:凳子的用料简单,用途广泛,所以它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的多。
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方形,还出现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
凳子的材料南北各异,江南的凳子多为编藤面;北方的则多用牛皮,两种材料的优点都是透气、柔软。
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以大理石为主的凳子,坐上去凉爽,看上去美观。
最初作为坐具的凳子,到了明清两代有了更多用途。
放在床的两侧作为脚凳;摆在柜子旁,兼有花几的作用,摆放盆花、盆景。
至于家中高大的顶墙柜旁,登高取物用。
在寺庙中,作为打禅的坐具,因此这里的凳子坐面一般宽又矮,造型则素雅简洁。
农家使用的凳子则粗犷、质朴,凳腿一般较粗,看上去质朴坚固。
关于凳子的凳怎么写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章已关闭评论!
2024-09-23 14:27:01
2024-09-23 14:22:56
2024-09-23 14:18:18
2024-09-23 14:15:28
2024-09-23 14:11:05
2024-09-23 14:08:02
2024-09-23 14:05:29
2024-09-23 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