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的食堂里,王楚钦把两盘炒面推到孙颖莎面前:“尝尝,加了双倍辣酱。”
他手腕上缠着新换的绷带,是今天救球时磕的。
孙颖莎用筷子戳着面条,看热气在对方镜片上凝成白雾:“你说,我们是不是真的该放下从前的打法?”
王楚钦突然笑了,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星星:“你还记得2019年全锦赛吗?
咱俩第一次配混双,你紧张得把我的护腕都扯断了。”
他从口袋里摸出枚硬币,立在餐桌上,“那时候没人看好我们,可我们赢了。
现在不过是换了个硬币,总得有人先学会让它转起来。”
第三章淬火之痛体能训练室的电子屏显示着凌晨两点十七分,孙颖莎把最后一组深蹲做完,膝盖传来钝痛。
王楚钦靠在墙上,手里转着两个乒乓球,金属摩擦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来,练落点。”
球台被分成九宫格,每个格子里贴着不同颜色的胶带。
王楚钦发球时故意加大旋转,孙颖莎反手拧拉,球擦着绿色格子边缘落网。
第十次失误时,她突然把球拍摔在地上:“根本不可能!
角度误差不能超过两厘米,这是人能做到的吗?”
球拍在地上弹了两下,滚到王励勤脚边。
不知何时,新教练己经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份战术报告:“1961年北京世乒赛,容国团在决赛前把自己关在训练馆三天,出来时球拍上的胶皮都被汗水泡烂了。”
他弯腰捡起球拍,用指尖弹了弹拍面,“竞技体育从来不是可能性的游戏,是把不可能变成习惯的过程。”
接下来的两周,他们像被按了快进键的齿轮。
清晨五点的步法训练,正午的发球机变速对抗,深夜的战术复盘会——王励勤总是带着最新的数据分析报告出现,那些密密麻麻的图表里,藏着他在德国进修时研究的“动态平衡理论”: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