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了三个铜板和一个笋过去,乔雅南笑道:“劳烦婶子拿这个笋给大家过过目,请大家按这个标准来,多少我都收。”
那婶子紧紧攥着铜板兴奋得脸都红了,这自家都不爱吃的东西眨眼就换了三个子儿!听里长那意思,这钱乔家的还不许挣,大丫头这是看自家日子好过了,有意给村里其他人好处啊!
“一准儿剥得干干净净,要有那剥得不干净的你就不要,你放心,要有人敢捣乱,我们饶不了他!”
“那就多谢婶子了。”
陆续又来了几个,都按着同一标准接收了。
确定了乔家作坊真收笋,还有多少收多少,也不管此时正下着雪,当即就有不少人上了山。
“你别担那些个心。”二婶娘安慰她:“靠山吃山,就是小孩也知道什么时候山上能找着好吃的,上趟山不费劲。”
“那就好,近年关了,别为着这几个钱过不了年。”
正说着,梅序来了。
乔雅南忙起身:“您怎么来了,有事怎么也该是我去您那。”
“不用你跑,我愿意多来几趟。”梅序笑:“你脑子好,一个主意就能给大家带来收入,用这点时间多想几个好主意。”
“桂花里是乔家的根,根基自然是越稳越好,我希望乔家好,也希望桂花里好。”
等里长坐下了,乔雅南才跟着坐下,无论乔家如何,她待人接物的态度从来没变过,这也正是桂花里几乎没人讨厌大丫头的原因。
“这事是大好事,大家肯定都记你的好。”
听着话音还有后话,乔雅南不插话,等着。
果然,梅序又道:“你说那笋子有多少都收,有那外嫁外娶的就托我来问问,其他村的人挖的也收吗?”
乔雅南想了想:“也不是不可以收,但是肯定不会是这个价,您也知道,我给村里人的是高价。”
“大家都知道,所以心里都感激你。”
“好日子大家一起过,只我一个人吃肉也吃得不香。”乔雅南笑了笑:“若是外村的我只能带壳收,太多了放着会坏,且价格便宜。”
“只要你收,哪怕是按集市上那般一个铜板一堆也有人送来。”梅序语气一顿:“若是收外村的,对本村人会有影响吗?”
乔雅南听懂了,一切以本村利益为前提,自已吃饱了才能顾外村的,听着自私,却是对本村人负责。
“应该没问题,您帮我带句话:带壳的十斤一个铜板,太老的不要,别都长成竹子还拿来卖我,我不收。还有,不能挖得竹子断子绝孙,这后面的日子也不是不过了,您说是吧。”
梅序被她这话逗得大笑:“你说什么都有理,我一定把话带到。”
“我这里实在是放不下了。”乔雅南稍一想,道:“您稍等一下。念珠,你去帮我问下兴叔,看他家有没有空地,笋先放他家。”
念珠快步离开,很快回来道:“叔说可以,他这就回去收拾一下。”
乔雅南点点头:“里长,您让大家送去兴叔家。”
“行,我这就去回大家的信。”梅序起身:“有你在,我们这日子过得是有盼头多了,大家都念你的好,要有什么用得上我们的地方你只管开口。”
“我不会和大家客气的。”
起身将人送出门,乔雅南边往回走边道:“二婶娘,念珠,这事你们两人管了。婶娘你和她们多年邻里,有些事上难免面子上抹不过去,有念珠在你会方便些。”
“我求之不得。”二婶娘笑得爽利:“念珠那账记得比你都细致,有她在,我是完全不用担心错账了。”
当然会细致些,乔雅南心道,念珠是她娘教出来的,她就不一样了,来自于集所有精华于一身的学校,学的都是极简但有效的方式。
念珠这些日子养得好了些,天天被安排做这做那,曾经会的那些一样样捡了起来,再加上周嬷嬷这样那样的提点,她的自信也就跟着回来了不少。
这会便腼腆的笑着应下来:“我给婶娘打下手。”
“什么下手不下手,我会的还没你多。”二婶娘笑:“走,拿上账本,我们这就过去。”
第三百四十章
老人来访
洋洋洒洒的雪也浇灭不了大家挣钱过年的心。
短短三天,乔昌兴特意空出来的杂屋就装不下了,又往还没回家的大儿子屋里堆,生怕这地儿还不够,两口子已经把二儿子屋里也腾出地方来了。
十二这天,来‘乔记’的客人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小份赠品,门口的牌子也写上了明日将上的新品:拌鲜笋。
很实在的名字,就和‘乔记’惯来给人的感觉一样。
笋不是什么稀罕物,都不爱吃的东西,集市上都卖不出去,那价格却和豆干一样,一份二两,卖三文,忒贵,得着份不要钱的自是要试试怎么敢卖这么贵。
明显没有辣条那些有油水,脆,嫩,一点点酸,还有‘乔记’的特色:辣。和那几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很是开胃,再看里边各种各样的佐料,也就知道了这东西贵在了哪里。
尝着味了,当天就有人找乔昌松预定。
备货时,乔雅南准备了一百五十斤笋,其他几种适量减了些,并让送货的人留到中午,看看能卖出多少,以便估算出明天要送的量。
事情一上轨道,乔雅南甩手得非常干脆,又让自已闲下来了,拿出没画完的画铺开了继续画,她已经把这当成一件趣事来干了。
正画着,乔二叔敲了敲门快步进来:“我们第一次去赶集那次有个老人买了不少吃食,还记得那人吗?”
“记得,怎么?”
“他找来了,在外边。”
乔雅南忙把画收起来,边往外走边问:“有说来意吗?”
“说是来做买卖。”
乔雅南脚步都快了,财神到,财神到,好心得好报!
老人很讲究,非请未入,在马车旁等着,身边跟着两个小厮。
“劳您久等。”乔雅南跨过门槛便福了一福:“您里面请。”
老人示意下人留下,背着双手慢悠悠往里走:“知道老夫是谁了?”
“小女不知。”乔雅南侧身相引:“桂花里的事小女都了解不多,外边的人事了解更少。浅见寡识了,您见谅。”
“不知道你就把人往家里引?”
“来者是客,小女是生意人,没有赶客的道理。”乔雅南笑:“而且您看看我这屋里多少人,我实在也怕不起来。”
老爷子瞧她一眼,别说怕了,她这分明是在调侃。
“老夫姓闻,闻承廉。”说完闻承廉也笑了:“头一回向个小辈说自已姓甚名谁,新鲜。”
“小女实在失礼。”乔雅南赶紧告罪,心里暗暗后悔,今后她是应该花些时间在这些俗务上,这要碰上个心眼小的,她这已经是得罪人了。
“比那些空有一腔油滑心思,却没半点真才实料的强。”老爷子继续往里走,经过一个箩筐时弯腰拾起一个瞧了瞧:“在集市时你还用的油纸,如今家里小辈已经攒下不少这竹筒了。这花纹你画的?”
“也没什么新鲜花样,就是‘乔’姓和桂花。那日我也是才做出这东西来卖,您那一钱银子给了我很大鼓励。”
“好东西不愁卖。”老爷子拿着这个竹筒往里走。
乔雅南引着他进了书房,不意外,周嬷嬷已经到位了,并且又拿出来了她的好茶叶,由此得知,这闻老爷子有来头。
老爷子接过茶就被那茶香吸引了去,低头闻了闻,又抿了一口,抬头很是意外的看向泡茶的人:“好茶,好手艺。”
沏茶门道多,茶叶多少,茶冲几泡,什么茶叶用几沸的水,事事有讲究。
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还能将这茶香全激发出来,老爷子多看了那婆子几眼。虽然早有猜测这丫头不是一般人家养出来的,但乔家什么底子他早打听清楚了,底子在这,再高也高不到哪里,绝不可能调教得出这样的婆子。
按下这个疑虑,老爷子说出来意:“家中小辈看中你这买卖,想和你联合耳。你是姑娘家,未免传出闲言碎语我便替他来一趟。看起来是我想多了,你这里称得上是人来人往。”
“您是为我着想,有这份心意已经感激不尽。”乔雅南微微倾身表示感谢:“作坊年后才能建,我家先暂时充作作坊一段时日。”
“是个干大事的人。”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乔雅南把话题拉回来:“蒙公子看得上,不知他打算如何联合耳?”
“常信县有一家铺子就够了,他打算去隔壁寿乐县开一家,问你是打算卖方子,还是只供货。”
“方子不可能卖,供货……眼下其实也做不到。”乔雅南叹了口气:“我家就这么大,供一家铺子就已经是拼尽全力了,没办法再供一家。”
“作坊何时建?”
“怎么也得等年后土地解了冻。”
“二月底就该解冻了,作坊建起来快,人多的话一个月足够,到得四月就能供货。”老爷子话说得慢悠悠的,思维却半点不慢:“他那铺子暂时也还没影,等他全弄好了,也到四月了。”
乔雅南笑了:“您这么一说,可真是刚刚好。”
“正是刚刚好。”老爷子喝了口茶,让茶水在嘴里转了一圈才咽下:“还是说,你有打算自已去邻县开铺子?”
“一开始确实有这打算,后来发现不行。我在常信县能安安稳稳的开铺子是因为有人护着我,所以没人为难。可去了邻县就未必了,光是地头蛇就够我喝一壶的,要是生意太好,为难的怕是更多。简单点说,我护不住。”
“难为你想得这么清楚。”
“我这是面对现实。”乔雅南笑:“我不拒绝联合耳,只是我这规矩比较多,而且要的红利也多。”
老爷子抬手示意:“说说看。”
“首先,铺子要复刻常信县的,必须一模一样,包括竹筒,这些都是‘乔记’的标识。第二,账目清晰,乔记会派人不定期查账。第三,价格上浮合理,乔记有监督权。第四,乔记要红利的四成。第五……”
乔雅南不疾不徐,一点点把自已的要求道出,显然并非完全没有想过这些事。
“是‘乔记’,不是你?”
“我也只是‘乔记’的一部分。”
第三百四十一章
雅南想美事
老爷子若有所思的点头,他知道‘乔记’是怎么回事了。
“四成会不会太多了些?”
“若这买卖只能给他挣一百两,我分走四十他剩下的是不多了,可若是这买卖能挣一万两,他就能得六千两。”乔雅南笑:“闻公子可能看不上六十两,不知六千两可看得上?更何况一年能挣的还不止这个数。”
老爷子听笑了:“口气不小。”
“事实罢了。铺子里今日就上了新品,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品,小买卖未必就不能挣大钱。”乔雅南笑眯眯的模样:“我就蹲这桂花里了,谁想和我联合耳,来找我谈便是,先到先得。”
“行,这话我也给你带到。”老爷子把茶喝完,又看那婆子一眼,道:“你那些吃食,一样给我来十斤。”
乔雅南跟着起身:“老人肠胃弱,这东西吃多了会难受,我给您每样都装一点,新品也送您试试味。”
老爷子也不拒绝,不止空手套走了一篮子吃食,还顺走了几个竹筒。
站在台阶上目送马车走远,乔雅南也不急着进去,看着远处山上的皑皑白雪问身后的人:“婆婆,这天是不是还会下雪啊!”
“太阳没出来,怕是还会下雪。”周嬷嬷看着她被风吹起的衣角:“起风了,姑娘,进屋吧。”
生冷的风吹在身上,乔雅南打了个冷颤,老老实实回屋抱着手炉喝着热水让身体回缓。这种天气,她怀念的东西格外的多。
周嬷嬷灌了个汤婆子放到姑娘腿上,又拿了床小修齐的小褥子盖着:“这位应是官员致仕。”
“官儿?”
“不一定是年迈致仕,但应该是当过官儿。”
乔雅南轻轻点头,果然是财神爷。
周嬷嬷看她一眼:“姑娘只打算开常信县这一家铺子?”
“都有想过,想来想去发现这种方式最省力气,对‘乔记’也更有好处。”
乔雅南倚进靠背里:“若那些铺子都由‘乔记’自已去开,那就需要无数的人力物力,光这些目前乔家就撑不起,更不用说开铺子会带来的那些麻烦事,在常信县能安安生生的开都是得了别人的庇护,去了外地谁知道我是哪位。”
乔雅南笑了一声:“把这买卖给有背景的人去做就不一样了,麻烦他去解决,货源在我这,分我红利就行。”
“豆皮这些东西并非只有刘小娘子会做,有经验的学得来。”
“我手里抓着佐料配方就够了,各地的货都要我这作坊来配送也不现实,没那个条件。”乔雅南神情很是闲适,还带着点隐密的幸福躺平心态:“只要配方在我手里,不论谁来和我联合耳,他们想要维护自已的利益,就必须要维护我的利益,这不就等于每多开一个铺子,我就多一个靠山吗?”
周嬷嬷本想劝她将这生意掌在自已手里,她没人手,有人有啊!可听她这么一分析,顿时发现这么做确实更有利。
乔家底子太薄了,若由他们去铺这个摊子,就算真铺成了也未必守得住。京城那些人家则不同,他们开的铺子谁敢动,捧着都来不及,自然就能把所有利益都掌在自已手里。
“姑娘聪慧。”
乔雅南闲闲的晃着椅子,笑眯眯的点头:“真巧,我也这么认为。”
周嬷嬷给姑娘换了一盏茶,脸上隐隐有了笑意。
新品卖得比预期的还好,一百五十斤半下午的时候就卖空了。乔雅南放下心来,带着念珠一起开始做账,生意好,她打算把账断在初十,
正如周嬷嬷所言,雪还没下透,晚上下起了鹅毛大雪,一夜过去,屋顶上积了厚厚一层。
乔雅南穿得严严实实,穿着皮靴走出门,她有点担心路况,非得去村外那条路上看一看才能放心。
可一走出院门她就愣住了。
从她家通往村里的路上不见半点积雪,露出泥土的底色,这会正有不少人担着砂石在往路上填,有乔家的,有梅家的,还有村里的散户,有些她认识,有些她看着眼生。
“大丫头起来了。”
“什么大丫头,都说了叫小乔。”有人纠正:“小乔,你起来啦?”
“小乔,你家屋顶上的雪要清一清不?”
“小乔家新房子,这点雪能有什么事。”
“今天肯定得出大太阳你信不信,化雪的时候那水滴得到处都是,那不影响作坊里干活?”
“也对,那是得清了,一会我叫上几个人去清。”
“……”
你一言我一语的话远远近近的传来,有些乔雅南没有听到,但只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都是好话。
良言一句三冬暖,果然如此,她这会就半点都感觉不到凉意,心里暖得在咕噜咕噜冒泡泡。
乔雅南扬声喊:“多谢大家。”
“嗨,这有什么谢的。”
“就是,多亏你,我们今年能过个好年了。”
“对对,大丫头你一回来我们这日子就好过多咯。”
“说了叫小乔。”
“……”
乔雅南笑眯眯的往前走,还是不大好走,但是比起满是泥泞的路已经好多了。这事儿她没办法,修路这事不在她的知识范围内。
正好梅沙就在旁边,乔雅南问:“梅叔,驴车能走吗?一会就要送货。”
“能走,只是走过后路上会有两行车轱辘印。”梅沙笑道:“等天晴了准备些泥浆子,再用木桩把这路砸上几轮,这路就好走了。”
听起来好像也不是很难,但是费人。乔雅南记下来,打算回头和二叔商量商量,她要动脑筋的也不是这条路,而是村里到县里的路。
若铺子真能一家家开起来,以后要运送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来找她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烂泥巴路有碍作坊发展,恐怕每个合作伙伴都要劝她搬离桂花里了。
如果说此时她还只是想一想,那当天翻在半道的驴车就让她下定决心了。
看到被何七扶着回来的二叔时,乔雅南吓得声音都变了:“严重吗?看大夫了没有?”
何七赶的另一辆驴车,替他回话道:“摔下去的时候磕到了腿和额头,老大夫说没伤着骨头,养一养就行,额头上的伤要换两次药。”
乔昌盛很是羞愧:“车上三百来斤的货全撒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我有人啊
驴车做的是有顶有围栏那种车厢,没马车那么严实,用来拖货正好,乔雅南都能想像出来那是个什么场景:“货没了就没了,你人没事就是万幸,这几日你在家歇着养养。”
“那怎么行,作坊里这么多事。”乔昌盛顿时急了:“如今正化雪,全是烂泥巴路,作坊里就我和何七能走得了这种路,其他人还没我熟练,我也不敢让他们去啊!”
这确实是个问题,但乔雅南并未因此犹豫:“问题可以解决,你要再伤上加伤了我解决不了。”
乔昌盛见她这么把自已当回事,心里也是真舒坦,没白疼她。
乔雅南想了个不是法子的法子:“我去县里雇个车夫,也花不了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