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里,阳光明晃晃的。
照在她身上,却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暖。
只有刺骨的寒冷。
......
海阳日报的头版,用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红色宋体字,刊登了一则新闻。
《勇立潮头,大胆探索——记我市国企改革先行者红旗配件厂》。
这篇报道,配合着市委的表彰文件,像一阵强劲的东风,吹遍了海阳市的每一个角落。
红旗厂的公告栏,早已被这则新闻的剪报,覆盖了原先的认股公告。
阳光下,那红色的标题,刺得人眼睛生疼。
海阳市第一纺织厂的厂长办公室里,烟灰缸堆得像座小山。
厂长刘宏伟,捏着那份报纸,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谁都想着吃这股份制改革的头啖汤,哪想得到被红旗配件厂占了先机。"
"他们两年前还就是个修汽车的汽修厂,就是一年前,才刚承包。"
"又从承包直接跳到股份制改革,哼,步子也迈得太快了。"
“真是有通天的能量。”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坐在他对面的,是第二机械厂的厂长,一个姓赵的胖子。
赵厂长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何止是通天。”
“人家现在是市里的宝贝疙瘩,是纪书记亲自点的将。”
“我们还在为工人的工资发愁,人家已经开始玩股份了。”
“这徐牧野,到底是什么来头?”
刘建国把报纸摔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我打听过了,就是徐河源那个老实人的儿子。”
“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
“真是邪了门了。”
嫉妒,疑惑,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忌惮,在海阳市大大小小的国营厂长之间,迅速蔓延。
徐牧野这个名字,第一次,以一种让他们无法忽视的姿态,闯入了他们的视野。
与外界的波涛暗涌截然不同。
红旗厂内部,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火热朝气。
厂区的水泥路上,工人们走路都带着风。
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一种压抑不住的笑容。
那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一种身为“股东”的自豪。
陆华锋最近走路都喜欢哼着小曲。
他兜里揣着一个崭新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他自己演算的数据。
“老肖,你说,咱们年底能分多少红?”
他一把搂住刚从车间出来的肖伟业,眼睛里闪着光。
肖伟业被他勒得直翻白眼。
“你小子,现在就想着分红了?”
“再说了,你那点股份,能分几个钱。”
陆华锋不服气地挺了挺胸膛。
“我可是投了三万五千股!”
“那是我跟我媳妇所有的积蓄,还跟我弟借了点。”
肖伟业嘿嘿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出息。”
“我告诉你,啥叫股东。”
“股东,就是以后你再敢去外面接私活,被我抓到了,我就有权扣你的分红。”
“滚蛋!”
陆华锋笑骂了一句,心里却是一片火热。
私活?
谁还稀罕那点小钱。
现在,厂子就是自己的。
把厂子干好了,比什么都强。
这种朴素而强大的主人翁精神,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红旗厂迅速传播。
生产的积极性,被空前地调动起来。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爆发出惊人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