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憋了一肚子气没处撒,抢在锦心之前领了这个差事,带着护卫离开。
宋福带着伙计们快速将铺子收拾好,又从后院抬了粮食出来,仿佛刚才的一切并未发生。
锦心先给小舟重新装了两斗陈米,半斗小米,半斗面粉,然后对众人道:“要买粮的排好队,别拥挤,咱们备的粮食足够多!”
可这一回周围的人虽多,却没一个人出来排队。
锦心问了几个人才问出缘由:“锦心姑娘,公主是个好人,可她是京城的公主,不是长平的公主,她能护得了我们一时,护不了我们一世。她要走了,蒋家人肯定会找我们麻烦的。”
宋令仪不知何时已经从二楼下来,她笑着看向说话的妇人:“大娘,方才犯事之人是蒋家仆从,他们要挨板子,他们身后的蒋家也跑不了,都不用等我回京,蒋家所有人今天就要下大狱。”
妇人闻言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置信:“公主,您说真的?”
“大娘若不信,等着看便是。”
宋令仪转头吩咐锦心将知府请来。
比袁彦来得更快的是跟着迎风去看热闹的百姓。
“打了,真打了!扒了裤子打的,那可真是下了死手,神草堂的大夫看了,说五十大板打下去,不死也残。”
“都打成那样了,肯定不是做戏,公主跟蒋家人绝对不是一伙的。”
听到顺记粮店那边的动静,有人眼冒金光,赶紧排队买粮,但仍有不一部分人不放心,想要等等再看。
袁彦跟顺记粮店的东家蒋耀前后脚来的。
宋令仪的视线在两人之间转了转,先问锦心:“来的路上可跟袁大人说明缘由?”
“回公主,奴婢将事情起因经过都说得一清二楚,包括蒋东家的小舅子来粮店打砸闹事,强抢粮食,威胁百姓,甚至胆大包天妄议天家,说皇上来了长丰城都得在他面前盘着。”
龙是天外之物,人世间能被称为龙的,也就只有远在京城的庆元帝。
锦心话刚落音,蒋耀祖就忙道:“公主,都是误会……”
宋令仪不愿意听蒋耀祖说话,于是看了眼锦心。
锦心转手就是一巴掌,打得蒋耀祖嘴角渗出血丝,她厉声呵斥:“公主面前,岂容你放肆?!跪下!”
蒋耀祖的动作慢了一瞬,锦心冲着他的膝盖窝一脚踢过去,蒋耀祖没有防备,整个人趴在地上。
宋令仪对此似乎毫无所觉,笑着看向袁彦:“袁大人,你乃是长丰城的父母官,依你看,蒋家该当何罪?”
第113章
庇护
袁彦神色凛然:“若锦心姑娘所言为真,光是妄议天家这一项,便可判个满门抄斩。”
宋令仪闻言轻笑:“袁大人,事实真相如何自然不是锦心说了算,此处皆是人证。”
袁彦并没按照宋令仪铺的路往下走,他拱手道:“仅凭目前证据便可将蒋家上下人等收监,以免他们逃遁。至于真相如何,可容后再查。”
宋令仪听到这话,看向袁彦的视线带上了明显的探究:“袁大人认为此案翻案的几率有多大?”
袁彦突然抬头,冲着宋令仪莞尔一笑:“若依下官断案经验,此案应是铁案,无翻案几率。”
“很好。”宋令仪拍了拍手,温声道,“大人办案去吧,若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随时来找我。”
跪在地上的蒋耀祖听两人说笑间就将自己的结局定下,顾不得先前吃的教训,赶紧开口:“公主,草民冤……”
喊冤还没喊完,锦心一个手刀下去:“放肆,公主准你说话了吗?”
不知是锦心功夫太厉害还是蒋耀祖太虚弱,反正蒋耀祖晕了。
旁边百姓围观这一幕,都忍不住鼓掌叫好。
袁彦在一片吵闹声中开口:“不瞒公主,下官此刻便有一事相求。”
“袁大人请说。”
“蒋家家仆众多,仅凭下官手底下的人,怕是难以拿下蒋家老小,因此想跟公主借些人手。”
宋令仪没想到长平城官场会是如此情况,来时并未带太多人手,只有公主府一百护卫,以及镖局二百个镖师。
她将宋家的死士留下,其他人都给了袁彦。
临行前,她笑道:“袁大人,我初来长丰城,你便跟我哭穷,找我要钱要物,可我带来的东西都过了圣上的眼,一个萝卜一个坑,就算想帮你也有心无力。”
“依我看,蒋家若真的负隅顽抗才好,这也算解了大人的燃眉之急,大人觉得呢?”
袁彦的小心思被点破,却半点不尴尬,反而笑得愈发殷勤:“这都是托公主的福,若没有公主相帮,下官的眉毛怕是要被烧个干净。若公主没有其他吩咐,下官便先去灭火了。”
“大人自便。”
待袁彦带走昏迷的蒋耀祖,粮店周围爆发出阵阵欢呼,百姓们齐齐跪地叩谢宋令仪,响动震天。
宋令仪朝京城方向拱了拱手:“诸位,皇上没有忘记大家伙儿,他心疼你们这几年的遭遇,在我离京之前再三交代,一切以你们的利益为先,若有违法乱纪坑害百姓者,允许我先斩后奏,因此你们真正应该感谢的是皇上,是朝廷。”
“天佑大周,所以我们打败了北戎。大周保佑每一个子民,所以咱们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听了这话,百姓们又开始磕头,感谢远在京城的皇帝老爷。
再之后,宋记粮店门前排起了比之前还要长的队伍,一眼根本望不到头……
天彻底黑了,锦心和迎风才回来复命。
“公主,那蒋家果然胆大妄为,见袁大人带着官差上门,竟然敢出手阻拦,甚至还拿袁大人取笑,跟官差动手,袁大人等两个官差负伤之后才以蒋家拒捕为由,让公主府的护卫和镖师进去帮忙。”
“如今蒋家的人已经全部捉拿归案,蒋家家产也清点完毕,在蒋家搜出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等物估值约六十万两,这还仅仅只是蒋家主宅,还有城里两处别院和城外一处别院未搜寻。”
“蒋家粮仓也被官府接手,袁大人做主赔了粮店千担粮食,算是弥补今日损失。”
宋令仪道:“蒋家粮仓和库房虽然归官府所有,但具体数目你们心中得有数。”
迎风问:“公主不相信袁大人?”
宋令仪不置可否:“咱们初来乍到,这边的形势又复杂,小心点儿总归是没错的。”
她抬头看向锦心和迎风:“今天辛苦你们了,厨房留有热饭菜,赶紧去吃点儿,晚上不必过来伺候,我跟前有玉竹就行。”
*
蒋家倒台之后,无需宋令仪多说,城内其他商家都主动调价,生怕宋令仪对他们出手。
而袁彦在抄了蒋家之后,第一件事是发之前拖欠的工钱,第二件事就是招工。
衙差文书这种活儿,什么时候都不缺人去做,招工告示贴出来,衙门口便围满了人。
袁彦在两天之内将队伍组齐,然后就开始城里城外的跑,统计人口,荒地,荒废的房屋,整理积压的旧案,将针对蒋家的诉状都找了出来挨个儿审理。
五天之后,他捧着厚厚一摞文书进了临时的公主府。
宋令仪看着几天未见的袁彦,只觉他跟脱胎换骨一般,之前的懒散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蓬勃的朝气。
“公主,此前安王驻守长平城时,蒋家还有所收敛,自从安王走后,蒋家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惹得百姓怨声载道,之后更是屡屡与官府对抗,有拥兵自重的嫌疑……”
宋令仪抬手止住袁彦的话,似笑非笑道:“袁大人,我非你上峰,无需听你汇报,你还是说正事吧。”
袁彦从善如流的将文书放在旁边桌上,单膝跪地:“公主可能不知,那蒋耀祖乃是沙丘城知府西门瑞的小舅子,蒋家之所以成为长丰城的土霸王,皆是西门瑞在后头撑腰。”
“而下官这个知府,虽跟西门瑞平级,却处处受他管制,蒋耀祖的判决也得经了西门瑞的批复方能继续上报。”
“昨日下官收到西门瑞的信,让下官去沙丘城禀告案情,下官怕这一趟有去无回,还请公主庇护……”
第114章
有备
宋令仪看着能屈能伸的袁彦,觉得自己对他的第一印象实在错得离谱。
不过这样也好,聪明人才会办事,免得她还得借着给熙和写信的功夫告个御状,让朝廷给长丰城换个父母官。
等朝廷反应过来,估计都得明年开春了,尽耽误事儿。
宋令仪抬起手,一双眼睛认真欣赏着蓝宝戒指,端的是傲慢又无理:“袁大人,蒋家的爪牙是我下令打的,蒋耀祖是我下令抓的,蒋府是我公主府的护卫抄的,这桩桩件件,与你有何干系?”
“你揽下此事,可是想与我抢功?还是想将功折罪?”
这话便是将袁彦从此事中撇了出去,就算西门瑞有气要撒,也只能朝着宋令仪而去。
袁彦大喜过望,双膝跪地心甘情愿地磕了个头:“下官叩谢公主!”
“起来吧。”宋令仪抚着衣袖边的花纹,漫不经心道,“袁大人再给西门大人带句话,我奉皇命而来,差事办妥了才能走。”
“西门大人越老实我走得越快,他若管不住自己的手,也休怪我管不住自己的嘴,他能拦得住我送去京城的信,却不一定拦住我找安王求援的人马,届时闹个天翻地覆,看看究竟是谁吃亏。”
袁彦不管宋令仪来长丰城是图个好名声还是真心怜惜边关百姓,但只要宋令仪能压住西门瑞,让长丰城的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就是个好公主。
他弯腰拱手,诚挚道:“请公主放心,下官一定将信带到。”
*
袁彦的离开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城里所有事情都井然有序。
宋令仪出去逛了两回,街面比起她刚来时热闹不少,开门营业的铺子里逐渐有了客人光顾,路边也有摆摊叫卖声,卖的虽然都是柴火和萝卜白菜之类不值钱的东西,但一切都在往好处发展。
第二回出门,街边甚至有了卖糖葫芦的。
糖葫芦棒后面跟了不少孩子,看着红彤彤的果子流口水。
这光景,也就只有家底深厚,或者家里做买卖的才舍得给孩子买串糖葫芦甜甜嘴。
因此那卖糖葫芦的妇人也发愁,鲜红的果子映得她的眼眶都红了。
宋令仪叫锦心将糖葫芦全都买下。
一串糖葫芦六个,锦心将其折成三段,给每个小孩儿分两颗甜甜嘴。
小孩儿们得了吃的,一个个欢天喜地,恨不能蹦到天上去。
“公主,您也吃一串,奴婢记得您小时候最爱吃这个。”
锦心举着一串糖葫芦递到宋令仪面前。
宋令仪想起幼时往事,不免失笑:“小时候我娘担心我坏了牙,不准我吃糖,我总叫你翻墙去买,后来大了,我娘管不着我了,倒是不惦记要吃了。”
她看向锦心肩头的稻草棒:“如今城里日子也一般,那人怎么会想到做了冰糖葫芦来卖?”
锦心道:“那妇人说家里已经揭不开锅,凡是值钱的东西都没了,就剩二斤糖,村里问遍了都没人要,城里铺子也不愿意收,就想着做些糖葫芦,能卖多少算多少。这老些糖葫芦,那妇人也只收了一百文。”
稻草棒上还剩了二十来串糖葫芦,锦心都送去了善堂,接着又带来善堂的最新消息。
“大约是快要下雪的缘故,善堂又来了些半大孩子,地方眼看又不够了,恰好袁大人走前给了几处无主的屋子,迎风将收拾屋子的事情交给几个阿婆,让她们带着人收拾好,再找人修修炕就能用了。”
“善堂里除了收拾屋子的,其他人都在准备过冬柴火,他们在院里搭了四个大草棚,我瞧着柴火多到院里已经堆不下了,他们还想将柴火拿出去卖些钱,贴补善堂开销。”
“迎风来长丰城以后叫人种了萝卜白菜这种耐存放的菜,如今眼看也可以收了,待这些菜收进地窖,大家就可以安心过冬了。”
宋令仪点点头:“锦心,趁着还没下雪,其他地方的善堂都得去看看,过冬的粮食,柴火,衣物,还有常见的风寒药都得备妥,不能让人冻死、饿死在善堂。”
“公主放心,我已经跟迎风商量好,从明日开始,让玉竹跟她还有宋家两个管事各带几人出门巡查,确保所有善堂能安全过冬。”
宋令仪看着院外光秃秃的树枝念叨:“冬天了,反正无事,城里也该添些喜庆事了。”
锦心想到宋令仪那厚厚一本计划册子,笑问:“公主是说给城里的女子和边关将士说亲?”
宋令仪点头:“一会儿我给安王写封信,两边约个日子让大家相看,凡是相看成功,大婚之日,我这给一两银子的贺礼,外加一卷粗布,官府那边应该也能分些田,等袁彦回来与他商量好,就可以将消息放出去。”
锦心听到袁彦的名字,笑问:“不知道袁大人过关没有?”
袁彦是过关了,不过袁彦带去的话却将远在溪山城的几人气个够呛。
杜凌风冷嗤:“我就说宋令仪那婆娘不是个好相与的,你们偏说她没心眼,不足为惧。现在知道自己被骗了吧?那分明就是只母老虎!”
王晋感觉杜凌风这话是冲他来,毕竟是他说宋令仪不足为惧。
但他也不理亏:“咱们之前就商量好,这段时间别在长平城搞事,先将宋令仪敷衍走,等她走了,什么事情都好说。可蒋家那是在搞什么?当着宋令仪的面卖高价粮,宋令仪不弄他都说不过去!”
蒋耀祖在外以西门瑞的小舅子自居,其实不过是蒋家的女儿嫁给西门瑞为妾,而这其中还是杜凌风牵线。
所以蒋家其实是杜凌风的人,蒋家所为,自然也离不开杜凌风指使。
杜凌风原本是想着让蒋家给宋令仪一个下马威。
宋令仪如果不管高昂物价,此行的目的便无法达成。
若找蒋家,蒋家直接关门歇业,届时他再出面协调,杀一杀宋令仪的威风。
可他没想到宋令仪竟然早就备有后手,根本不走他安排的路。
不过这样也好。
宋家野心勃勃,谁也别想坐视不理。
他讥笑:“你们真以为宋令仪放着京城的好日子不过,来咱们的地盘跑着好玩儿?”
“宋明花了那么多钱砸出一个公主,辛苦将人送到北边来,为的就是抢占北边的生意!”
“不信你们自己看看宋令仪的所作所为,就在她去了长丰城短短五天,粮商,盐商,布商都来了,而且盐商还是京城特批的盐引,咱们所有人都不知情,这难道不是早有预谋?”
“也就你们觉得宋令仪是来北地转一圈,给自己赚个好名声就走,殊不知人家的刀都架在你们的脖子上了!”
“你们再这么温温吞吞,不为所动,等哪天宋家砍到你们的要害,看你们如何跟二爷交代?”
第115章
对外
王晋冷眼瞥向杜凌风:“少在这里危言耸听,我们在北地经营多年,地位岂是宋家能轻易动摇?”
“宋家身为新贵,软肋十分明显,他们若真的敢在北地肆意妄为,随便往京城告个状,那些被宋家挡了路的人便会像秃鹫一般扑上去撕了他们。”
“你让蒋家为难宋令仪,归根究底不过是为了出口恶气,事发后不仅不知悔改,还想将我们拖下水,让我们跟你一起对付送回家,甚至还拉二爷出来当大旗。你不如想想,若二爷知道你的所作所为,会如何收拾你!”
王晋将杜凌风的小算盘摆在台面上,这跟当众扇杜凌风的巴掌也没什么区别。
杜凌风气得猛拍桌子:“王晋,别以为平时叫你一声王老哥,你就真把自己当大哥,我做事何须轮到你指手画脚?”
“你鼠目寸光,以管窥豹,都没发现外面快变天了!”
“宋家在去年还只是个无名之辈,不到一年的时间,宋家女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命妇摇身一变成为郡主,再到公主,如今更成了钦差,宋家儿子被特封官职,带领皇上的船队出海,若明年船队满载而归,海运必开,宋家作为开路人,海运上必定占据一席之地,宋明老儿如今掌管着皇帝私库,听说正跟户部商议商税盖改革。”
“宋家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是等闲之辈,偏你觉得宋令仪好糊弄,去长丰城转一圈混个功劳就会走。”
“你眼瞎看不到宋家危害,别拖着我们一起死!”
见杜凌风开始骂人,何康赶紧打圆场:“两位老哥冷静,有话好好说,千万别伤了和气,现在外头还没乱,咱们自己人倒先吵起来了,万一传出去岂不是叫人笑话?”
杜凌风冷笑一声,转头看向何康:“那你倒是说说,我跟王晋,谁更有理?”
“这、这……”
何康左看看杜凌风,右看看王晋,莫名想起在家里被老娘和媳妇夹在中间二选一的经历。
不同于杜凌风的横眉冷对,王晋态度和煦:“何老弟,你是什么想法,直说就是。”
“得了吧,他拿了宋家的好处,能说什么?”杜凌风言语间的嘲讽十分明显,“何康,宋令仪见你那天,除了买二十车煤炭,应该还答应帮你给兵部和工部牵线吧?”
煤炭大多用来冶铁,放眼望去,用铁最多的便是兵部和工部,若能跟他们搭上关系,守着煤矿就向守着金山。
何家此前没有这个资源,因此尽管手握矿产,但在四大家族中实力最弱。
如今来了个宋令仪,能送何家一把青云梯,何家能跟宋家作对才怪?!
这话出来,王晋跟刘长河都转头看向何康,眼中带了些警惕。
若何家有了青云梯,那溪山城的局势很可能要改写了。
杜凌风站起身,挑衅一般看向王晋:“宋家的手已经伸到咱们中间了,你还以为他们会老实?”
王晋跟杜凌峰视线交汇,目光如利刃射向对方,无声的硝烟中,还是王晋先妥协,皱眉问:“你想如何?”
……
“公主,锦绣来信了。”
宋令仪接过信封拆开,拿出厚厚一沓信纸,上面是秦家三十二个男丁入伍后的升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