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霍景云宋令仪 本章:第41章

    怪不得这封信等了那么长时间才来。

    宋令仪花两刻钟将信大致看了一遍,然后又花了半个时辰将有用的信息卷写在大宣纸上。

    锦心在旁边磨墨,等宋令仪停笔后她快速看了一遍纸上的内容,而后诧异道:“这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秦家竟有这么多百户和千户,再加上秦家姻亲,可是不小的势力……”

    “等等,公主您看这里,秦家人分明都在北方投军,为何如今竟有大半都调去了京郊大营?”

    宋令仪换了支笔沾了红色颜料,圈了几个名字出来:“秦家人入镇北军后前几次升迁都是这几个人经手,从十四年前开始,一直到三年前,皆是如此。”

    锦心顺着宋令仪的思路,很快在秦家人调往京城的通道中找到了几个相同的名字,她激动道:“公主,这些肯定都是跟秦家有关联的人!顺着这几人往后查,说不定能有收获。”

    锦心兴奋不已,抬头却看到宋令仪盯着桌面发呆。

    “公主,可是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宋令仪只摇了摇头,并没说话。

    她在想,锦绣如何能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查到如此详尽的资料?

    尽管她不懂朝政也知道,有些东西该是机密,绝非一般人可以接触。

    这是不是说明安王的势力比她想象中要更大?

    锦绣随后的一封信更是证实了她这个猜测。

    因为安王真的给了她各地驻军将领的详细资料。

    一个长两尺高两尺的红木箱,里面堆放着或薄或厚的信封,随意拆开一封,里面是京郊大营一个副将的信息,最新的一笔是今年二月副将养在花楼的姘头生了个儿子。

    宋令仪后知后觉的发现,安王送来这个箱子,完全是将身家性命交托给她。

    她赶紧合上箱子,叮嘱锦心:“从今天开始,我的书房日夜不能离人,就用我爹派来的人,每三人为一组,每组守四个时辰,叫他们就在书房里守着。”

    她必须对得起安王这份信任!

    第116章

    热闹

    宋令仪将箱子里的信件按地区进行筛选,根据秦家人的调动,首先挑选了京郊大营的将领。

    京郊大营下辖三十万大军,其主要职责是守卫京师安危,镇压各地叛乱。

    京郊大营有主帅一人,副帅两人,副将四人,分管不同事务。

    三十万大军分属左、中、右三大营,每营有主将一人,副将五人,再往下还有骑兵将领三人,步兵将领七人,参将十人。

    如此算来,军郊大营光是参将以上就有八十五人。

    而秦家进入京郊大营的二十一人均匀分布在三大营,根本没有指向性。

    宋令仪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将八十五人的情况都看了一遍,看到最后头昏脑涨,看谁都觉得可疑。

    “公主,您喝口茶歇息片刻,需要做什么,奴婢来为您分忧。”

    宋令仪看着满桌的信封,话在嘴边转了几圈,最终还是摆手道:“头疼,帮我按一按。”

    锦心走到宋令仪身后动作熟练的按起来:“公主,您出门前老爷夫人可是再三叮嘱,万事以自身为先,即便事情再着急,您也不能如此点灯熬油,若亏了身子,奴婢如何跟老爷夫人交代。”

    宋令仪应得很是痛快,不知是敷衍还是真心:“我知道了,下次肯定不会这样。”

    第二天,宋令仪换了个方向,先按照年龄排序,将五十以上的将领排除在外。

    第二步排除京城世家子弟,他们从小在人前露面,基本没有中途换人的可能。

    这样挑选之后,剩下的信封不足两成。

    宋令仪不再筛选,将剩下的十六个名字抄下来送给迎霜,让她逐一去查证。

    信送出去,宋令仪突然问:“锦心,你若不是我的婢女,如果听说秦家一门三十二人投军,会怎么想?”

    锦心道:“奴婢大约会觉得秦家满门忠烈,不过……”

    她停顿片刻后继续道:“谁家能在满门抄斩之后做到满门忠烈?”

    “是啊,即便秦家真的满门忠烈,谁能信?”

    宋令仪拿起锦绣寄来的信,喃声道:“我该怎么把这个事情传出去呢?”

    只要庆元帝知道此事,也许她不必再费力去找秦家人,秦家人自然会冒出水面。

    不过这消息肯定不能从她这里传出去,否则秦家发起疯来,她不一定能招架住招架不住……

    宋令仪还没想出方法,长平城这边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

    城里的冬衣领取点出现了户籍登记之外的人,并且数量还不少。

    宋令仪察觉到问题,立刻叫了宋福询问粮铺的情况。

    “公主,粮店的消耗确实比预想中要快,主要原因是在咱们第一次统计人数时,不少人藏在山里,这段时间他们知晓城里在卖平价粮食,便都下了山。”

    粮食是重中之重,若这时候断了粮,之前做的准备都可能泡汤。

    宋令仪皱眉问:“你们带来的粮还能撑多久,下一批粮食什么时候能到?”

    宋福回:“咱们带的粮食还能撑半个月,老奴出发前老爷已经在京城周边调集粮食,若事情顺利,最迟半个月便可送来长平城。”

    “老奴在粮铺贴了告示,半个月之后有新粮送来,价格可能会适当便宜,家里有粮的定不会急着买粮,想来能多撑一段时间。”

    “且老奴已经跟袁大人商量好,若京城的粮食没有如期送来,他从蒋家抄来的粮食也可以先顶一段时间。”

    宋令仪对宋福的办事能力十分信服,见他已经想好对策,便放下担心,一心准备起十一月初一的大相看。

    袁彦从沙丘城回来后,宋令仪督促他跟户部官员拟定了分田政策。

    凡在半年内成亲,可多分一个人头的良田。

    现定的数字是每人五亩田,外加一两银子和一匹布,奖励绝对算不上少,若有成亲意向的女子,定会为此心动。

    事实也证明她的猜测不错。

    消息传出去后,城里到处都在议论此事,甚至有夫妻开玩笑,要赶紧和离,然后重新相看,从朝廷那里套个奖励……

    十月二十八,镇北军中第一批相看的三千士兵抵达长平城。

    袁彦提前收拾出城里几处闲置的客栈房屋,供他们暂住几晚。

    十月二十九天,城里的布庄从开门起生意就没停过,早先宋令仪叮嘱布庄赶制的两千套尺寸不一的男子成衣和新鞋,根本就不够卖。

    这一天,杂货铺和胭脂铺也久违的迎来了好生意,销路最好的便是皂角和擦脸抹手的面脂手脂,前者是买来自己用,后者大部分是打算用来送人。

    还有人出手更大方,去银楼买了簪子或者耳坠之类的首饰,准备在相看后送给心仪的姑娘。

    因为一场相看,长平城有了许久未见的繁华热闹。

    宋令仪却有些失望。

    周怀瑾没有来,三千将士是由孟耀带来。

    孟耀给的理由是镇北军只需保留十万人,剩下的人都要解甲归田,周怀瑾负责此事,无暇抽身。

    宋令仪笑得勉强:“此前承了王爷的人情,本想着见面之后好生道谢,却没想到王爷忙于差事,竟无暇来长平城。”

    孟耀自从上次听了周怀瑾的“真情流露”后便不敢再当月老。

    这次周怀瑾刚表露出不想来长平城的念头,他赶紧就将这桩差事接了下来。

    可此时看到宋令仪略显失落的模样,他一颗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他想法子寒暄:“公主这是第一次来边关吧?”

    宋令仪刚想摇头,他却自顾自道:“北地冷是冷了些,却也有一些别处没有的乐趣。军营里每到冬日就会举办各种冰上赛事,打冰球,滑冰,校射,甚至还有杂耍,公主若有兴趣,可以过去看个热闹。”

    “我们驻地附近有条大河,每到冬日都会结上厚厚的冰,在冰面钻孔,然后在孔上搭了营帐垂钓,比起正常钓鱼,别有一番趣味。”

    “王爷是钓鱼好手,有时候在冰面坐上一天,能带回来好几桶鱼,清理之后放在火上烤熟,只需撒点儿盐巴就十分美味。”

    “王爷滑冰也很厉害,整个镇北军里都找不到对手……”

    孟耀说起周怀瑾的事便失了分寸,絮叨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看向宋令仪时有些不好意思:“公主,卑职话有些多了哈。”

    宋令仪微笑:“没有,你说的事情我都没经历过,似乎还挺有趣。”

    孟耀呲牙乐道:“是真有意思!公主以后估计也难有机会再来北地,不如趁此机会去军营看看,我们驻地就在霜城外,公主到时可以住在霜城,生活十分方便。”

    宋令仪无声笑了笑,这动作落在孟耀眼里却成了首肯:“公主,那就这么说定了哈!”

    宋令仪:“……”

    怎么就说定了?

    第117章

    悍匪

    十一月初一,一场大相看在长平城的南街展开。

    军营里来的三千个男人要么是以后还要留在军营,要么是老家没有念想,准备留在北地扎根。

    而长平城这边,相看的消息放出去之后,有意向的人首先要去官府报名,经由官府核查身份无误后才能进入相看会场。

    经过第一轮审核的六千人进入一条长街,除了维护秩序的衙差和牵线搭桥的媒婆,再没有其他人出现。

    长街上,有些擅长表现自己的女子,竟从家里带了桌椅来,放上自己做的针线活,也有人带了自己捏的饺子做的花膜,还有人现场纳鞋垫子做鞋,总之花样各异,只求脱颖而出。

    宋令仪在二楼窗户的缝隙里看着下面的动静,没多久就见牵线搭桥的媒婆竟然开始写婚书,便知这次相看的效果不会太差。

    第一天结束,现场有六百多人看对了眼,成了三百二十六对。

    据说这个结果出来,袁彦和郑耀喜不自胜,两人喝酒喝到大半夜。

    这次的相看将持续了三天。

    三天后,郑耀带出来的人有九成以上找到了媳妇,媒婆写婚书险些写断了手,负责合八字算吉日的和尚道士也忙得脚不沾地。

    锦心转述了外面的热闹后,笑着说:“公主,城里百姓说您才是她们最大的媒人,她们在商量着该如何谢媒,都有人打听到奴婢这里来了。”

    宋令仪道:“她们将日子过好,这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谢媒礼。”

    北地越繁华,加诸于她身上的荣光就越多,宋家也就越安全。

    “奴婢也是这样说的。”锦心给宋令仪换了杯热茶,继续道,“奴婢听孟将军说他们下一波要去晋阳关,有了这一回成功的经验,下次肯定可以办得更好。”

    “袁大人不愿意,他还想将城里没参加这次相看的女子和城外村子的女子都召集起来,最少还得再组织一场相看大会,为长平城多留些人。”

    宋令仪回忆一番此前安王寄来的信:“我记得镇北军里大约有三万人愿意留在北地成家,男子肯定是足够的,你去问问孟将军,看他们能否多分出几支队伍来,只要各地将女子人数确定,他们带着人过去就成。”

    “离过年不足两月,如果能在年前定下人生大事,对他们而言也是喜事一桩,成家以后,明年开春也算有了奔头。”

    锦心连连点头:“公主您这个主意好,奴婢马上就去找孟将军。”

    锦心步履匆匆往外走,不想在院子里跟疾步而来的宋福撞了个正着。

    “锦心,出大事了!公主可在府里?”

    锦心将宋福扶起,点头道:“福伯,公主在屋里,您跟我说说出什么事了,我马上进去禀告。”

    “粮食、粮食丢了!”

    宋福喘着粗气道:“方才老爷的长随大风跑去粮店,他说他们出了溪山城后遇到悍匪,悍匪将他们运来的粮食抢劫一空,咱们也有不少兄弟受伤了,镖头和大雪折回溪山城告官后就留在那里等信儿,大风带了几个人来报信,想要找公主拿个主意。”

    不用锦心禀告,宋令仪已经掀开厚重的门帘走出来:“福叔,我已经听到了,您辛苦一趟,将大风领来我这儿。锦心,速去请袁大人和孟将军。”

    两刻钟后,袁彦、孟耀和大风都到了。

    在宋令仪的要求下,大风将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宋令仪问孟耀:“孟将军,北地的情况你比我熟悉,你知不知道这帮悍匪是哪个山头的?”

    孟耀眉头紧锁:“按大风所言,运粮队伍有二百镖师,二百六十个车夫,外加宋家六十护卫,五百多人的队伍,悍匪那边没有五六百人不会轻易动手。”

    “可据我所知,整个北地应该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悍匪,就算有,也不该出现在溪山城附近。”

    宋令仪听到这话,脑海里立刻冒出一个念头:“难不成是杜家?”

    孟耀的注意力被这话吸引,追问:“什么杜家?”

    宋令仪道:“溪山城四大家族之一的杜凌风,我跟他有些恩怨。”

    她一度以为杜凌风会在长平城动手,因此将注意力都放在城里,没想到杜凌风竟然胆大包天扮起了劫匪。

    城外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可不是好藏的,若真的去查,轻易就能查出结果。

    杜家这样明目张胆,究竟是疯了,还是藏有后手?

    袁彦在一旁出主意:“公主,此事可大可小,若要往大了闹,那就是朝廷救济北地的粮食丢了,边关将士食君之禄,自当为朝廷分忧,在第一时间追回粮食。”

    孟耀闻言连连点头:“公主,末将此次带了三千人马,足以将那群悍匪活捉!”

    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宋令仪有些犹豫:“袁大人也说此事可大可小,若有人一口咬定丢失的粮食只是宋家货物,而安王却擅自调戍边士兵剿匪,或跟宋家有利益纠葛,届时宋家还好说,王爷怕是有大麻烦。”

    这话让孟耀瞬间沉默。

    他确实想给宋令仪帮忙,但前提是绝不能损害王爷利益。

    此时他不免庆幸王爷没有来长平城,如果王爷来了,这事可能就没有商议的余地了。

    一片沉默中,宋大风忐忑开口:“公主,小人离京前,公主府和老爷夫人都给公主写了信,让小人给您带来。”

    锦心从宋大风手里接过一摞信,放在宋令仪手边的桌子上。

    宋令仪无心看信,手指拨动信封,没想到却看到一个有些意外的字迹。

    她赶紧拿出那封信拆开看了,然后拊掌笑道:“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孟将军,赶紧点兵擒匪!”

    第118章

    喜讯

    宋令仪突然改变主意,让孟耀有些始料不及。

    他疑惑道:“公主,您之前不是说贸然出兵会给王爷添麻烦?”

    宋令仪扬着信纸笑得畅快:“若你们在没有调动旨意的情况下贸然出兵,确实会给王爷添麻烦。”

    “熙和公主在信上说,皇上特意写了亲笔书信鼓励北地百姓,公主让我将信件张贴于长丰城内供百姓瞻仰,且皇上还赏了我若干皮毛锦缎,那些东西都随粮食一并运来。”

    “悍匪对宋家商队动手,说不定就是知道商队里有御笔书信及御赐之物……”

    剩下的话不必再说,孟耀已经激动得眼冒金光:“什么悍匪贼人,依我看分明是乱臣贼子!请公主放心,末将这就领兵出发,誓要夺回御笔书信及御赐之物!”

    孟耀风风火火就要走,袁彦赶紧将人叫住:“将军,您带领三千士兵来长丰城是为相看,并未携带武器铠甲,如此上阵太过危险。”

    “正好衙门仓库还有一些之前收缴回来的刀枪剑戟和半旧护甲,将军若不嫌弃,便先拿去用着。”

    孟耀原本打算先带一部分人去溪山城暗查,然后派人回营搬救兵,如今袁彦能提供武器铠甲,就省了他折腾的工夫。

    他抱拳笑道:“袁大人,那我就不客气了,您着人开库房,我这就带人去搬东西。”

    宋令仪叫住着急离开的孟耀:“孟将军,恰逢众多士兵定亲大喜,宋家愿拿出两万两银子给将士们添喜,还请大家一定注意安全,我在长平城等着喝他们的喜酒。”

    孟耀拱手道:“末将先代将士们谢过德宁公主,有了这笔添喜钱,他们的婚事定会更加热闹!”

    宋福和宋大风跟着孟耀袁彦离开,宋令仪安静坐了好一会儿才开始拆桌上剩下的信。

    一摞信里有三封是家里寄来的,爹、娘、嫂嫂各一封,信上除了说家里的事,便是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没甚特别的内容。

    迎霜也写了两封信,一封信上写的是公主府名下的生意,琼华园的事情占了大半。

    宋令仪不在京城,琼华园也不急着开门营业,这两个月都按着宋令仪之前的想法在修缮,锦心汇报了目前的进度,说熙和公主希望能在明年三月桃花盛开时对外开放,来信询问宋令仪的意见。

    第二封信写得比较厚,主要说了两件事。

    一是秦芷柔。

    秦芷柔所换的身份乃是信安候出了三服的堂侄女,名叫赵念珍。

    赵念珍家世普通,却定了门显贵亲事,成了荆国公世子的续弦。


如果您喜欢,请把《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方便以后阅读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第41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第41章并对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