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霍景云宋令仪 本章:第55章

    另一边,一个年轻的妇人抱着年幼的孩子,眼中含泪,却强忍着没有哭出声。

    孩子似乎感受到了母亲的悲伤,伸出小手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水,奶声奶气地说道:“娘,不哭,爹说他会带好吃的回来。”

    宋令仪目睹此景,只觉鼻头酸涩难耐。

    离别的愁绪最是难解,语言如此苍白,根本无法安抚。

    她抬头看着天空,待情绪缓过来后低声吩咐:“紫鹃,一会儿你去商行走一趟,让他们每半个月去商队伙计的家里看看,尤其是有老人和小孩的,能帮则帮。”

    第152章

    夫子

    今年的端午节,锦心去了辽东,迎霜回京,玉竹随商队远行,宋令仪身边连熟悉的婢女都没有,真正算得上是一个人过节。

    独自坐在院中,望着桌上的粽子,她心中不免有些寂寥。

    不过端午节过后的第三天,出门近四个月的锦心回来了。

    锦心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公主,奴婢给您请安!”

    宋令仪见到锦心同样欣喜:“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喝口茶,这一路可还顺利?”

    锦心接过紫鹃端来的凉茶豪饮了两口,这才开口道:“公主,奴婢此行虽有些波折,但总算不负您的嘱托,为您寻回了三位的老师。”

    宋令仪闻言拊掌乐道:“真不愧是锦心,我就知道你能行!”

    这话出来,锦心顿觉浑身的疲惫消散,还能往辽东走个来回!

    她努力忍住笑意道:“公主,奴婢寻来的三人均是被牵连导致流放,然后在朝廷大赦天下时免了罪名,不会有后患。您现在可要见见?”

    人都来了,宋令仪并不急于这一时:“让人将他们带去洗漱歇息,吩咐厨房那边仔细伺候着,将他们三人的资料给我后你也回房去歇着,有什么话等明天再说。”

    “公主……”锦心犹豫着开口,“奴婢找来的人中,有两位都拖家带口,因两地相隔甚远,奴婢无法跟您请示,便自作主张将人带了回来。”

    “其中一人不放心父母亲长,奴婢也派人去接了。”

    几乎是话刚落音,宋令仪便明白锦心如此安排的原因,是为了能控制三人。

    毕竟她要学的东西过于奇怪,稍有不慎,容易招来祸事。

    她目光盈盈看着锦心,感动道:“出发之前便跟你说了,此事由你全权做主,何来自作主张一说?人多些也无妨,府里若住不下,再买一处宅子便是。”

    她财大气粗,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第二天早膳过后,锦心领着三位中年男子来见宋令仪。

    三人虽衣着朴素,但举止从容,显然并非寻常之辈。

    他们见到宋令仪,恭敬地行了一礼:“草民参见公主。”

    宋令仪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三位不必多礼,请坐。”

    待三人坐下后,宋令仪仔细打量了他们一番,问道:“不知三位先生如何称呼?”

    身材最魁梧的男子率先道:“回公主,草民姓王,名德山,擅长兵法谋略,曾在镇北军中任职。”

    王德山,曾是镇北军先锋部队的一员猛将,五年前北戎入侵时他休了探亲假,结果在事后朝廷追查时被推出去顶包,一并被处置。

    在他之后,一位面容清瘦的男子开口:“草民姓李,名文远,曾在知微书院任教,专攻经史。”

    宋令仪闻言多看了他两眼。

    知微书院乃是大周最好的书院之一,李文远则是知微书院最好的夫子之一,曾多次被请入宫给皇子讲学,奈何有个拎不清的老娘和甩不脱的舅家,他们打着李文远的名号在外逞凶斗狠,最终闹出多条人命,李文远虽无辜,却也被流放。

    当然,这其中不乏对家刻意打压,所以他虽满身才学,但是大赦过后也没被启用。

    最后一位略显儒雅的男子微微一笑:“草民姓陈,名子安,精通算术与天文,曾在钦天监任职。”

    宋令仪想起陈子安的遭遇,恨不得为他掬一把同情泪。

    他是因为没有算出十年前的南方大干旱,所以被贬了。

    宋令仪将人跟昨天看过的资料一一对上,心说锦心确实费了不少心思。

    这三人堪称清白,各有所长,正是她目前急需的人才。

    她站起身,郑重地向三人行了一礼:“三位先生远道而来,德宁感激不尽,今后还请多多指教。”

    三人见状连忙起身还礼:“公主言重了,能为公主效力,是我等的荣幸。”

    他们既留下,首要任务便是安排住处。

    三人中,李文远带了拎不清的老母和妻女,一家共有四口人。

    陈子安则带了父母,一妻两妾,以及六个子女。

    据锦心说,她一开始并未看上陈子安,但得知这人流放路上没有折损一人,到了辽东也过得风生水起,甚至还生了两个女儿后,顿时改变了主意。

    经过询问,李文远选择住在宋令仪的府邸。

    他怕老母看他攀上公主后又犯老毛病,所以想要住在公主身边,随时方便压制。

    而陈子安就算想跟着宋令仪住也住不下。

    宋令仪吩咐紫娟在附近找了处三进院的宅子,将陈家人安顿下。

    至于王德山,孤身一人就先留在府里,等父母亲人来了再做安排。

    *

    五月初十,宋令仪正式开始上课。

    三人各展所长,王德山为宋令仪讲解大周的兵力布局,各军队编制,讲军队之难,讲古今战役。

    李文远讲李氏,讲千百年来滚滚长河中崛起又淹没的朝代,赞明君贤臣,骂昏君奸佞。

    陈子安曾在钦天监任职,但他没教宋令仪观天象,而是教她看面相,教她如何攻人软肋,以自己一路流放的经历作为故事背景,拆分自己沿途都使用了什么手段,分别达到了什么目的。

    他还教宋令仪算税负,对比各朝各代税负优劣,引导着宋令仪思考改进之法。

    三位夫子毫无保留,宋令仪也全力以赴,不过短短两月,她便觉得自己大有长进,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大有不同。

    她甚至在想,若她从小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很可能根本不会被霍景云骗得团团转。

    她迫不及待想要从三位夫子身上学到更多东西!

    但是她下一步的学习计划还没制定好,庆元帝突然派人来了北地……

    第153章

    送别

    “公主,圣上怜您一人在北地孤苦,特允您提前回京,重建北地之事交由成王负责。”

    宣口谕的内侍态度恭敬,语气和善,可说出来的话却字字如刀,刺得宋令仪心头剧痛。

    早在听了周怀瑾进京之前的话后,她便猜到会有这种可能。

    她不愿半途而废,所以此后一直低调,不再有大动作,尽管有新的想法,也是通过袁彦的手去实施。

    却没想到庆元帝的猜忌与防备早已根深蒂固,容不得她有半分扬名的机会。

    她的退让,终究只是徒劳!

    至于成王,举京皆知的富贵闲人,醉心书法,从不沾染朝政,庆元帝将这样的人派来,摆明就是为了分她的功。

    就如同当初边关大捷,身为主帅的周怀瑾得不到应有的奖赏,她这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却被破格提拔为公主。

    如今,她也成了让庆元帝提防之人,所以要找个更无害的成王压制她。

    帝王之心,当真可笑!

    宋令仪感觉心口如有千斤重石,一股难以言喻的不甘与愤怒在心底翻涌,似乎随时都要破体而出。

    可京中来的人就站在她面前,等着她做出反应。

    她只能压下所有情绪,装作感激道:“德宁谢圣上体谅。”

    内侍得了这话退让到一旁,成王缓步上前,微微挺着肚子说道:“德宁,本王对北地情况并不了解,皇上也说你在北地颇有建树,以后北地就维持原样,省得朝令夕改,真正受影响的还是老百姓。”

    这话让宋令仪的心情好了些许。

    只要成王不瞎折腾,北地就能慢慢恢复生机,老百姓的日子也有盼头。

    成王也无需她回答,继续道:“正所谓一事不烦二主,此前经事的人手也都一并留下吧,若换做本王的人,浪费时间不说,就怕交代不到位,有了疏忽就麻烦了。”

    宋令仪:“……”

    她一时也不知是该谴责成王抢功抢得如此理所当然,还是该感谢成王如此信任她,竟然连人手也不换。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挤出个笑脸:“都听王爷吩咐。”

    *

    宋令仪花了三天时间将手头事情整理,然后跟成王进行交接。

    不想成王竟是听都不听,直接叫了个姓郑的幕僚过来。

    宋令仪见状颇有些想发疯的冲动。

    她恨不得一把火烧了自己精心准备的东西,将成王等人统统赶出去,甚至想灭了庆元帝那个心眼比针尖还小的昏君!

    但这到底只能是想想而已,生气过后,她仍然得老老实实干活。

    首先交接的是账册,她的账目清晰,根本无需提前整理,直接从账房搬来就行。

    她挑了几个重要的数字说了一遍,然后道:“郑先生,咱们花的所有钱都是众人筹集,因此账目务必清晰,每半年得给捐款人一份花销明细。上半年的账目已经汇总入京,请你务必提醒王爷,明年上元节过后需要将账目送入京中。”

    “捐款是赈灾重建时必不可少的手段,咱们切不可毁了捐款人的信任,将这事儿做成一竿子买卖。”

    不管郑幕僚心中如何想,反正口头答应得十分爽快。

    接着宋令仪拿出两本册子,上面分别写了长平城目前正在进行的事情和之后可以推进的事情。

    她尽自己所能做到问心无愧,至于成王愿不愿意参考她的建议,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交接现场,宋令仪将袁彦,当初跟她一起来北地的户部、工部、兵部官员,还有随行的两个内侍都请了过来。

    交接结束,她拿出四张交接文书,让所有人都在上面签了字,一份给成王,一份给袁彦,两份留在她手中。

    至此,她来北地的差事便彻底告一段落,开始准备回京之事。

    若要回京,宋令仪最关心的是三位夫子的选择,也不知几人愿不愿意跟她去京城。

    她挨个儿询问,王德山和陈子安都是一口答应。

    李文远犹豫一天后也答应去京城,不过提出入京后能以客卿身份借住在公主府。

    宋令仪想到那个在她府中规行矩步的老太太,笑着点头答应。

    横竖她的公主府占地广阔,即便陈子安携家带口入住,也绰绰有余!

    将最关心的事情定下,宋令仪便再无挂碍,花了两天时间将行李收拾好后就启程回京。

    却没想到她启程那天,巷子被老百姓挤得水泄不通,车队寸步难行。

    宋令仪听到外面嘈杂的声音,掀开车帘一看,只见外面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看不到头。

    见她露面,有人高喊:“公主,您不能走啊!长平城离不开您,我们也不能没有您!”

    随着这一声喊,其他人也都跟着开口,此起彼伏的叫喊声震得她耳朵发麻,那酥麻传到鼻腔和眼眶,却成了酸涩。

    “让让,让让,都让让!”

    巷子口突然传来整齐划一的声音,众人齐齐回头,就见袁彦亲自带着一队官差前来。

    原本拥挤的巷子硬是被他们开出一条路。

    袁彦费力挤到宋令仪马车前,恭敬拱手道:“请公主恕罪,是下官将您的行程透露。下官知道您施恩不图报,但下官想给这些百姓们一个亲口道谢的机会,不然这将是他们终生的遗憾。”

    宋令仪知道袁彦是一片好意,不忍苛责:“袁大人,我明白你的心意,只是如此兴师动众,我心难安。”

    袁彦抬起头,神情坚定道:“公主,您为北地百姓所做的一切,大伙儿都记在心里,大家对您的尊敬与感激也当让您知道。”

    不等宋令仪说话,他又低下头:“公主,下官请旨为您开路,送您出城。”

    宋令仪叹息一声,轻声道:“那就有劳袁大人了。”

    “此乃下官之幸。”

    袁彦冲着马车深深一鞠躬,回过身子挥手道:“启程!”

    有了袁彦开路,车队顺利启动。

    宋令仪不忍让百姓失望,吩咐紫鹃打开车窗,频频向外挥手致意。

    但马车出了巷子,她忽然就被定住。

    平日里热闹繁华的主街,今日几乎是鸦雀无声,只能听到车轮滚动的声音。

    街道两边站满了百姓,他们大约提前受了叮嘱,眼中满是不舍,却只沉默挥手。

    她看到有人偷偷抹泪,却在与她目光相接时慌忙擦干眼泪,强挤出一丝笑容。

    宋令仪见此情景,眼中热泪再也抑制不住,悄然滑落……

    第154章

    回京

    街道两旁的百姓们十分克制。

    他们没有吵闹,没有叫喊,没有挽留,一个个都努力想为宋令仪送上一张笑脸。

    然而,那些强撑的笑容背后,却是掩不住的失落与不舍。

    有人红了眼眶,悄悄低下头抹泪;有人紧紧攥着衣角,仿佛这样就能抓住些什么;还有人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却最终只是无声地挥了挥手。

    宋令仪透过车窗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她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酸涩的情绪经久未散。

    哪怕临近京城,每每想起那日场景,她仍像淋了一场雨,浑身潮湿。

    不过一个人的出现,却让她根本没机会再伤春悲秋。

    城外十里亭,马车刚停下,她就听外面有人喊:“小乖!”

    听到熟悉的声音,宋令仪心里一惊,不等紫鹃有所动作,她便一把推开车门,果然看到哥哥站在外面。

    “哥哥!”

    她激动得声音都变了,拎着裙子就想跳下车:“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外头正是热的时候,你下来做什么?”宋令谦抬手将妹妹推回去,接着自己上了马车。

    找了位置坐下后,又喝了一杯茶后,宋令谦才开口道:“船只八月初二靠岸,将货物点清后我就骑马往家里赶,正好赶上中秋节。认真算起来,比你不过早四天。”

    尽管看到哥哥完好无损坐在面前,宋令仪还是忍不住问:“出海一路可还顺利?”

    宋令谦闻言高高挑起眉毛,自信道:“也不看看我是谁,哪可能不顺利?”

    宋令仪听出来,这一路定是遇到大麻烦了。

    她脸上笑意尽散,担心问:“可有受伤?回来找大夫看过没?”

    宋令谦愣了一瞬,很快恢复如常:“我都跟你说了没事,你怎么不信呢?”

    宋令仪神情笃定:“如果真的一路顺利,你不可能是这个反应。所以是你自己说,还是让我抓了你身边的小厮审问?”

    宋令谦闻言撇撇嘴,阴阳怪气道:“不愧当了公主,真是好大的威风哟!”

    宋令仪并不上当。

    她双手环胸,眯起眼睛盯着宋令谦,只看得宋令谦如坐针毡:“好了好了,我老实交代,路上确实受了些伤。”

    宋令仪冷笑一声,追问:“既然开口了,就一次说清吧。”


如果您喜欢,请把《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方便以后阅读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第55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第55章并对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