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皇帝仍不满足,亲自设计让她落胎,然后嫁祸给苏婉容,为的就是彻底离间她们二人,和她们背后的家族。
可皇帝实在高看了自己的魅力,也低估了她和苏婉容。
她在闺中便以聪慧冷静闻名,哪怕失了孩子也不会丧失理智。
苏婉容心软到恨不得吃素,怎可能因为一个男人就要了她孩儿性命?
如此简单的挑拨离间,实在经不得任何推敲,可皇帝还是做了这场局。
不过这也算帮了她一个忙。
在得知腹中是男胎以后,她就没打算生下来。
虞氏以文立足,无心卷入皇室纷争,被迫成为国丈已是无奈,绝不能再往上走一步,成为天子外家。盛极必衰的道理,虞氏在史书上见过太多回。
她顺着皇帝的意思跟苏婉容彻底决裂,也暗示苏婉容要提防帝王,可苏婉容太傻了……
想起故人,皇后再没有下棋的心情,她站起身道:“去给你母亲上柱香,之后就该办正事了。”
任谁也想不到,传闻中最恨容贵妃的皇后娘娘竟然在自己的寝殿为容贵妃供了牌位,十多年来每日三炷香,一天不落……
第164章
太子
卯时一刻,天空泛出微光,薄雾笼罩着皇宫,给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从凤仪宫出来,皇后往齐云殿而去,周怀瑾则走向相反的方向。
两人的身影在晨光中渐行渐远,各自奔赴属于自己的战场。
周怀瑾抵达宫门时,门口已经聚集了一些官员。
见他出现,不少人齐声问:“王爷,昨晚究竟出了何事?”
周怀瑾冷声道:“秦家余孽在十多年前改名换姓潜入宫中为妃嫔,诞育皇子,父皇有所察觉,命本王律周私下调查此事,不想被他们察觉,昨晚竟兵行险着,意欲逼宫谋反。”
“如今反贼已被诛杀,不过父皇……父皇身受重伤,皇后娘娘陪在一旁,本王正欲请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入宫及皇室宗亲入宫。”
听闻皇后娘娘守在皇上身边,不少人顿时松了口气。
如此就不怕安王暗中使什么手段。
周怀瑾并未多言,将事情经过大致说了一遍,然后让二品及以上官员去齐云殿,自己则出了宫。
孟耀已经在宫门外候着,见周怀瑾出来,立刻迎了上去,将城内外的情况说了一遍。
城内情况并不严重,齐浩是想逼宫,并不想造成内乱,所以只有王爷皇子府有伤亡,其他地方基本没有损失。
城外京郊大营也已经被稳住,并没有发生动乱。
周怀瑾点点头,问:“公主府情况如何?”
孟耀道:“一共去了五批人,三批是冲着熙和公主,两批是针对德宁公主,最后一批情况有些特殊,并非为了绑人,他们想杀了德宁公主。”
周怀瑾闻言拳头紧紧攥起,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转头厉声问:“谁的人?”
孟耀心里默默为对方道了声节哀,但动作一点不慢:“是丽嫔。”
丽嫔,就是当初找去宋家的秦薇。
周怀瑾杀意弥漫:“将人弄出来,杀了。”
孟耀心说以如今的情况,丽嫔根本活不了几天,弄出来除了添乱,再没有任何意义。
他小心打着商量:“王爷,咱杀秦芷柔,行不行?”
周怀瑾冷哼一声:“你找到秦芷柔了?”
孟耀点头:“与其说是属下找到她,不如说是她主动找上门,昨晚她带人趁乱摸去了刑部大牢,想要救出霍景云,被咱们的人抓了个正着。”
听了这话,饶是周怀瑾也有些傻眼:“她为什么要救霍景云?”
秦家已经谋反,如果成功,霍景云唾手可得;倘若失败,救了霍景云也没用,那为何还要如此大费周章?
孟耀也是一脸不解:“属下也想不出原因,待宫里的事情告一段落后属下去问问?”
周怀瑾道:“宫里的事情不必管,不吵个两三天不会有结果,你将城内将士安顿好后就去审秦芷柔,还有抓到的其他秦家人,这次务必斩草除根。”
孟耀领命离去后,周怀瑾看向德宁公主府的方向。
再等等,最多两三天,齐云殿内就能吵出个结果,介时他便能光明正大去见她。
但他没想到,不过半天,那帮大臣就有了结果……
辰时二刻,皇后虞静怡在齐云殿召见了朝中大臣:“昨晚逆贼逼宫,圣上不幸受伤,为保江山稳固,圣上留有口谕:安王仁德昭彰,德才兼备,可立为太子。”
这话出来,有人震惊,有人疑惑,有人不甘,却无一人怀疑。
举朝皆知皇后与安王不合,任谁都不会觉得此话有假。
在场的大臣中,有一部分是坚定的拥皇党,以帝王意志为先,也有一部人因为种种原因,已经站队皇子。
但安王此前并不在太子候选人之列,朝堂中支持者颇少。
眼看要被安王夺取胜利果实,有人站出来道:“娘娘,臣以为眼下最关键的是救治圣上。”
也有人道:“宫中惊变,在宫外开府的王爷皇子怎么没有回宫,该不会是被什么人拦住了吧?”
叛乱是安王领兵镇压,如今唯有安王能调动城内将士,这话含沙射影十分明显。
虞静怡冷冷看了说话的大臣一眼,在众人以为她要说些什么稳定大局的时候,她却转头吩咐赵德海去宫外请王爷皇子及皇室宗亲入宫。
这话叫一部分人放下心来。
显然,皇后也并不乐意看着安王继位。
只要能熬过眼下最艰难的时候,这事情就还有转机……
第165章
立威
太医院院使从内殿匆匆出来,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虞静怡沉声问:“窦太医,皇上情况如何?”
窦铭摇摇头,一脸沉重道:“皇上中毒了,但微臣目前还无法判断是何毒药,暂时也无法配解药。”
“中毒?”
虞静怡晃了晃,在宫女的搀扶下才稳住心神,颤声问:“皇上何时能醒?”
窦铭一脸为难:“老臣只能尽力而为。”
殿内众臣闻言皆是沉默。
没多久,派出宫的人陆续回来,带来一个又一个噩耗。
三皇子遇刺身亡,四皇子断了一条腿,五皇子中了箭,唯有六皇子昨晚宿在府外,逃过一劫。
给四皇子府和五皇子府派了太医之后,虞静怡哑声道:“眼下情况,还请诸位阁老尽快拿个章程出来。”
站在最前排的六位阁老对视一番,首辅虞正则站出来道:“老臣以为眼下最妥帖的方法是遵圣上口谕,封安王为太子,暂由太子监国。”
停顿片刻后,他又补充一句:“安王无理政经验,老臣提议由皇后娘娘共同监国。”
虞正则是皇后虞静怡的兄长,他此举摆明是为了保皇后,辖制安王。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虞静怡思索片刻后沉声吩咐:“宣安王进宫。”
*
宋令仪从密室出来已经是三天之后。
此时周怀瑾已经登上太子之位,且太医已经给出结论,庆元帝怕是难以康复,因此内阁已经在商议周怀瑾登基之事。
此事虽是私下进行,不过但凡有些消息渠道的人均已知晓,宋家也不例外。
宋明作为家中唯一知道宋令仪跟周怀瑾关系的人,在得知朝堂动向之后,找了时间私下跟宋令仪谈话。
“小乖,你跟太子,接下来怎么办?”
宋令仪看着她爹颇有些忐忑的模样,笑问:“爹,您是不是担心太子接下来出尔反尔?”
宋明见心思被点破,也不否认:“我实在没想到事情是如此进展,安王骤登高位,根基并不稳固。而朝堂之上,最轻松也最常见的利益交换,无非是联姻。”
宋家商贾,无法成为太子的助力。
若太子执意要娶小乖,宋家反而会成为拖累。
宋令仪却并不担心:“爹,这是太子该操心的事情,他若能摆平朝臣自然是好事。他若没这个本事,婚事作罢也好,不然我入宫只有吃不完的苦头。”
宋明对女儿的冷静颇感意外。
不过这对他家而言,显然是一件好事。
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他更希望女儿当公主,而非皇后。
于是宋明放下心来,安心等着宫里的消息……
九月初,锦心从岭南回来,又带回来三位夫子,此三人在流放之前分别在户部、刑部和吏部任职,各有所长。
宋令仪将人交给李文远,让李文远负责为她安排课程,她每天除了去琼华园就是在家里上课,日子过得十分悠闲。
而周怀瑾的处境正好与她相反,每天除了应接不暇的政务,还要面对大臣们的催婚。
周怀瑾忍了半个月,终于在大朝会上爆发。
当时礼部尚书郭晖又上书请奏,为保皇嗣延绵,请皇后跟太子尽快定下太子妃及太子侧妃人选。
周怀瑾不动声色:“如今父皇病重,秦氏叛乱造成的影响也未消除,孤暂时无心婚事。”
郭晖显然不打算就此罢休,上前一步,语气恳切却带着几分逼迫:“殿下,正是因为陛下病重,才更要尽早确定太子妃人选。您乃储君,您的婚事安定,朝局方能平稳,皇室开枝散叶,天下臣民亦能安心!”
有了郭晖在前冲锋陷阵,不少朝臣纷纷响应,亦有阁老站出来声援。
眼见站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周怀瑾的神情不复最开始的坚定:“你们这是要逼着孤娶亲?”
郭晖道:“殿下,臣等不敢逼迫,但您的婚事不仅关乎您自己,也关系到江山社稷,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群臣齐声道:“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周怀瑾沉默不语,就在众人以为今天要不欢而散时,周怀瑾忽然松口:“诸君所言有理,孤的婚事关系江山,确实不能任性而为。”
这话落音,郭晖欣喜道:“殿下英明。”
“不过孤心中有一忧虑。”
周怀瑾又一次开口,“朝堂上最忌讳的便是前朝后宫相互牵连,不知多少宫变均是因此而起。”
“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孤在此宣布,孤的太子妃、太子侧妃以及后院所有女子,其父族母族三代内不可在朝中担任三品以上实权官职。”
此话一出,底下一片哗然。
送女儿入宫,无非是想为家族固宠,谋个好前程。
可三代以内不得在朝中担任要职,这是要断了家族传承啊!
有人急道:“此事关系重大,请殿下三思!”
周怀瑾目光冷峻,扫视群臣,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事关乎国本,不容有失,孤心意已决,不容更改!”
郭晖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太子会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
他下意识看向太子身侧的皇后娘娘,希望皇后能够开口劝说。
但皇后却跟没有听到这惊世骇俗的言论一般,老神在在端坐高位。
电光火石间,他突然想明白,太子此举,真正获利的是皇后及其母族!
太子妃娘家不显,自然不敢跟皇后争权。
朝堂上没有太子妃母族,虞氏地位坚不可摧。
一时间,他只想感叹,太子此举简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如此头脑,如何能当一个明君?
但凡事都有两面,若帝王担不起重任,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便有了出头的机会!
他沉吟片刻,忍着欣喜道:“殿下,此举虽是为国着想,但未免过于严苛。若是如此,恐怕无人敢将女儿送入东宫,殿下的婚事岂不是更加难办?”
周怀瑾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郭大人,你方才不是口口声声说孤的婚事关乎江山社稷吗?如今孤提出为江山社稷着想的条件,你反倒觉得不妥了?莫非你口中的‘江山社稷’,不过是为你等家族谋利的幌子?”
郭晖被周怀瑾的话噎住,一时无言以对,脸色涨红。
其他朝臣见状,也不敢再贸然开口,纷纷低头不语。
周怀瑾目光如炬地扫视群臣,语气坚定:“诸位若是真心为国,便该将心思放在平定叛乱、安抚百姓上,而不是整日盯着孤的后院。今日之事到此为止,若有人再敢以此事烦扰孤,休怪孤不客气!”
这是周怀瑾第一次在朝堂上大动肝火。
他亮出爪牙,告诉朝臣他并不好拿捏,以后休想逼他任何事情。
也就是在这时候,朝堂众人想起一件事情,眼前这位太子殿下可是十二岁就去了军营,独自从尸山血海里拼杀出来的铁血战神,并非京中锦绣堆里长大、未经风雨的皇子……
第166章
博弈
退朝之后,周怀瑾召见了郭晖。
“郭大人,孤听闻你有个孙女,性情温婉,知书达理,目前尚未婚配,孤想请她入宫一见,不知可否?”
郭晖确实有个孙女,他也确实存了将孙女送入宫的想法,但那是在今天早朝之前。
他好不容易坐上尚书的位置,并不打算为了个孙女就告老还乡。
“殿下,老臣确实有一孙女,不过她母亲为她看了一门亲事,两家已经口头定下。”
周怀瑾闻言颇为失望:“孤还以为……算了,既然郭小姐已经定亲,只当孤未曾提及。”
接下来,周怀瑾又见了几个大臣,均是家中有未嫁女子,且在之前劝他娶亲。
不出意料,这些人家的姑娘要么已经在议亲,要么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暂时不能说亲。
如此几天之后,周怀瑾的耳根终于清净。
但大臣们却进退两难。
身为臣子,他们有责任督导太子成家,延绵皇嗣。
可另一方面,他们也怕再次惹恼周怀瑾,然后自家莫名其妙多了道赐婚圣旨。
思来想去,他们决定走迂回路线,不催太子,改催皇后。
虞静怡的脾气比周怀瑾要好,面对愁眉苦脸诉苦的大臣们,她只静静倾听。
待众人说完,她又耐心劝慰,并且承诺会寻一个合适的太子妃。
可惜周怀瑾此前当众宣布的条件实在苛刻,但凡有些名望的人家都不想将女儿嫁入东宫。
但出身太低的女子又无法担起国母之责,周怀瑾的婚事真正陷入两难之地……
太子婚事难的消息传到宋家,宋明悄悄跟女儿说:“太子为你如此大费周折,可见是真的用心!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多再过一个月,你们就能如愿以偿了。”
宋令仪却没有这么乐观:“朝臣们如此齐心协力,未尝没有想逼着太子妥协改口的意思。他们想叫太子看清楚,凡事有舍必有得。”
宋明着实没想到这一层。
站在宋家的角度,他毫不留情地讥讽:“他们也太高看自己了!如果太子此次不是做戏,而是当真要以此条件选妃,一道赐婚旨意下去,谁能扛得住?”
宋令仪最近上的课派上用场,哪怕作为局外人,她也看出了些门道。
“朝臣们对太子的了解太少,此举大多是试探,太子亦是在跟他们拉扯。毕竟还没真正坐上那个位置,需要顾虑的事情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