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霍景云宋令仪 本章:第61章

    宋明不耐烦想朝堂之上的事情,直接问:“小乖,那你觉得这场博弈得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宋令仪思索片刻后给出答案:“此事的关键在皇后身上,若王爷能求得皇后帮助,年前定能有个结果。”

    自周怀瑾当上太子,跟皇后共同监国,京中便开始盛传皇后跟太子母妃之间的恩怨情仇,宋明没听十遍也有八遍。

    在他看来,皇后不给太子选个上不得台面的女子,就已经很善良了,能站在太子一边才怪!

    他顿时去了焦躁:“那我就不用急了,此事还有得熬。”

    宋令仪笑问:“爹,您急个什么劲儿?”

    宋明左右看看,压着声音道:“我得给你准备嫁妆啊!”

    宋令仪:“……”

    她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看:“爹,那您慢慢准备吧,若我真能当选太子妃,婚事最早也得在明年秋天举办。”

    宋明闻言点点头,笑着说:“还有大半年的时间,足够了。”

    宋明走后,宋令仪不可避免的想到了周怀瑾。

    此时周怀瑾待她,担得起一句情真意切,但这份真情能坚持多久?

    她叹口气,挥去心中烦闷,试图用看书转移注意力,但效果并不显著……

    十月初一,孟耀来了公主府,向宋令仪汇报秦家之事。

    “齐浩并非秦家幕僚,而是前定国公在外头的私生子,以幕僚身份带了回来。当年躲过灭门案的秦家直系共有五人,如今皆已伏法。”

    “秦家罪证确凿,预计在年前处斩,太子问您是否要见见秦家人和霍景云。”

    宋令仪心中确实有些疑惑,但她并不打算跟那些人见面。

    她摇了摇头,问:“殿下可还好?”

    孟耀也学宋令仪的模样摇了摇头,愁眉苦脸道:“殿下最近……唉,忙得不可开交。殿下初理朝政,本就需要花时间来适应,朝臣们因各种原因也不太配合,殿下只能花更多心力去应对,如今日夜操劳,连休息的时间都不太够。”

    宋令仪闻言眉头微蹙:“听闻太医已经断定皇上没有康复的可能,有关殿下继位之事可有定论?”

    太子跟天子终究不同,若太子登基,朝臣们多少都要收敛些。

    孟耀苦笑:“之前朝臣们都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计划在年前让殿下继位。如今发现殿下不能被他们拿捏,便一直想各种办法拖延,早朝上已经许久没有说过殿下继位之事。”

    宋令仪觉得周怀瑾陷入如今的境况,她也有一定责任。

    沉思片刻后,她道:“孟将军,你说如果天降祥瑞,能不能助殿下在年前登基?”

    孟耀帮主子诉苦,主要是想让宋令仪生出些心疼,不想却有意外之喜。

    “若当真有祥瑞出现,于殿下而言自然是好事,可祥瑞难得,不是说有就有的。”

    孟耀试探着问:“公主您莫不是有什么想法?”

    宋令仪确实有了想法。

    她到书桌前提笔写了封信,让孟耀带给周怀瑾……

    第167章

    祥瑞

    十月二十八,天现异象,引得京城内外震动。

    金色的光芒笼罩天际,龙形光影在云层中游动,七彩祥云自东方升起,霞光万丈,映得整个京城如同仙境。

    然而,就在同一天,距离京城千里之外的一座孤山突然起火。

    山火熊熊,烧光了山上的草木,待火势熄灭后,山中竟隐隐泛出金光。

    庄仆上山查看,在被烧焦的土地中发现了金元宝,急忙将此事汇报给庄头。

    庄头带人挖掘,竟挖出了一座宝库,里面堆满了金银财宝。

    庄头不敢怠慢,立刻派人通知主家——德宁公主。

    尽管庄头竭力隐瞒此事,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不少人听闻山中藏有宝藏,纷纷动了劫财的心思,试图靠近那座山。

    庄头无奈,只得搬出德宁公主的名号,并请官府派了官差日夜看守,以防有人趁机作乱。

    待消息传入京城,已是十一月初十。

    宋明得知此事后,马不停蹄地进宫,声称要将藏宝献于朝廷。

    他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称此宝库乃天赐祥瑞,理当归于朝廷,充入国库,造福百姓。

    所谓祥瑞,十之八九乃是人为捏造,能骗得过百姓,却骗不过比猴子都精的朝臣。

    不少人都以疑惑眼神看向宋明。

    宋家阿谀奉承,此前捐嫁妆捐船队讨好皇上,如今又弄出什么藏宝投靠太子,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唯一让人费解的是如何让山火跟异象发生在同一天。

    不过不管宋家是如何做到,如今风向已经在太子那边,若利用得当,太子将彻底占据上风……

    周怀瑾也没拒绝宋明递来的梯子,将宋家大肆赞扬一番,然后派孟耀前去接管藏宝。

    与此同时,青黛手下的戏曲行会也开始发挥作用。

    青黛迅速将天降祥瑞与山中藏宝的故事编成戏曲和话本,在京城各大戏楼茶楼上演。

    戏曲中,周怀瑾被塑造成一位英明神武、仁德兼备的天命之子,此前平定西南,剿灭北戎的战绩也被拿出来大肆宣扬。

    短短几天,周怀瑾在民间的声望便水涨船高。

    眼看铺垫已经足够,周怀瑾开始行动。

    朝堂上,几位大臣纷纷出列,言辞恳切地陈述太子继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殿下英明神武,仁德兼备,平定内乱,剿灭外敌,实乃天命所归。如今天降祥瑞,民心所向,请殿下早日登基,以安天下!”

    “殿下乃是皇上亲自选定的继承人,继位乃众望所归,请殿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早日登基!”

    周怀瑾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他沉吟片刻后看向虞正则:“内阁是何意见?”

    此前一直保持中立的虞正则终于松口:“老臣也认为太子应尽早登基。”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

    虞正则是皇后兄长,他的态度几乎代表了皇后娘娘的立场。

    他如今公开支持周怀瑾继位,无疑是为周怀瑾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随着虞正则的表态,朝中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们再不敢犹豫,纷纷站出来,到最后变成了众臣齐声高呼:“请殿下早日登基,以安天下!”

    周怀瑾“盛情难却”:“既然诸位大人都如此认为,那孤便不再推辞。”

    退朝后,礼部和钦天监迅速将登基大典的日子定下,就在十天之后……

    宋令仪正在书房中听陈子安授课,锦心突然敲门打断,得到准允后,她进门小声禀告:“公主,皇后娘娘召您入宫。”

    宋令仪闻言微微蹙眉:“现在?”

    锦心点头:“凤仪宫的宫女在门外候着,说是娘娘有急事相召。”

    陈子安见状,连忙收起手中的书籍,起身道:“公主既有事要忙,草民先行告退。”

    宋令仪起身,略带歉意地说道:“实在抱歉,坏了先生的计划。”

    陈子安忙说不敢,心里却暗自欣喜。

    他如今身份,说得好听是公主府客卿,说得难听就是一普通百姓,能得公主如此尊重,实乃人生大幸。

    他暗下决心,定要拿出十二分本领,将终生所学都尽数传于公主!

    *

    宋令仪心情忐忑地进宫,却没想到首先见的不是皇后,而是周怀瑾。

    宋令仪有些意外,下意识道:“怎么是你?”

    周怀瑾笑着说:“是我请你入宫。”

    听了这话,宋令仪彻底傻眼:“可方才那宫女……你跟皇后娘娘……”

    在周怀瑾略带暗示的眼神中,宋令仪终于找回思路:“你跟皇后,你们?”

    周怀瑾点头:“大约就是你想的那样。”

    “那你高看我了。”宋令仪摊开手无奈一笑,“眼下我根本无法确定你跟皇后从最开始就站在一边,还是在中途达成了合作关系。”

    周怀瑾便将自己跟皇后的渊源详细讲述,又道:“皇上要迎你入宫之事便是母后及时发现,她装病将此事按下,然后告诉了我。”

    宋令仪闻言,顿时想到另一件事:“皇后对我如此和善,还有熙和与我要好,也都跟你有关?”

    周怀瑾只认领了前半部分:“你嫁去威远侯府后,我拜托过母后,请她尽可能多关照你。至于熙和与你交好,大约是母后叮嘱。”

    宋令仪点点头,没再说话。

    周怀瑾上前两步,道出让宋令仪进宫的原因:“我与母后并无矛盾,她也支持我立你为后,若无意外,我登基后的第一份圣旨便是写给你的。”

    “令仪,我再给你最后一次选择的机会,你若后悔,现在还来得及。”

    说是选择,但他牢牢牵着宋令仪的手,根本没有松手的想法。

    宋令仪低头看着两人交握的手,脑海中浮现了很多画面,重逢后毫不迟疑的援助;屡次拒绝她的钱财与投靠,却给出一定会护住宋家的承诺;在她要做任何事情时毫不犹豫的信任。

    还有上辈子的无奈,重生后滔天的恨意,得封郡主时的喜悦,在北地为百姓奔走的充实,得知可能入宫为妃嫔的惶恐,以及听到二圣临朝时的激动。

    最后停留在她脑海中的画面是遇袭那天夜晚,她披着大氅坐在马背,周怀瑾为她牵马,他的背影挺拔而坚定,仿佛能为她挡去所有的风雨……

    良久后,宋令仪终于抬起头,坚定而温柔地看着周怀瑾:“周怀瑾,我用终生下注,赌一个美好的结局。”

    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但周怀瑾听完,眼中尽是不可置信一般的狂喜。

    他紧紧拥住心上人,声音低沉而坚定:“令仪,我绝不相负,若违此言,不得善终。”

    第168章

    结局

    封后圣旨一出,举朝震惊。

    谁也没想到,宋令仪会成为皇后!

    她出身商贾之家,曾嫁入威远侯府,这样的身份背景,在朝臣们眼中,根本没资格成为皇后。

    然而,圣旨已下,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宋氏令仪,贤德淑婉,才识过人,深明大义,堪为天下女子之表率。今特册封为皇后,母仪天下,辅佐朕躬,共治大周。”

    圣旨宣读完后,有言官站出来反对:“皇上,此举有违礼制,还请皇上三思!”

    年轻的帝王尚未说话,珠帘后的虞静怡缓缓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大人,何处违礼?”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

    虞静怡甚少在早朝发言,今日忽然为宋令仪说话,这里面显然有问题。

    那位言官并未深究,径直道:“回禀太后,宋氏出身商贾,且是二嫁之身,如何能入宫为后?”

    “立后一事兹事体大,还请娘娘劝阻陛下,莫要冲动行事!”

    虞静怡轻笑一声,语气淡然:“德宁确实出身商贾,却也正是因为她出身商贾,所以她能不被金钱所困,捐嫁妆为军资,捐宝藏入国库。”

    “因为她见惯经商之道,所以她能用商人之法筹集近两百万两善款,重建北地。”

    “诸卿将人分成三六九等,轻视商贾,可偏偏是你们看不起的人救活了无数百姓,充盈了国库,稳固了大周的江山!”

    说到此处,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最后停留在某一处:“李大人既看不起德宁,想必是比德宁更有本事,不知李大人何时能为国库创收千万两白银?”

    李大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低头退下。

    虞静怡并未鸣金收兵,继续道:“诸卿皆为朝廷栋梁,不想着见贤思齐,却在朝堂上议论功臣出身,这是何道理?”

    经此一事,不少人都看明白了——皇后人选是由太后择定。

    联想到此前太后轻易点头让皇上继位,以及如今太后仍在垂帘听政,众人都觉得皇上跟太后应该是做了什么交易,皇后人选便是其中之一。

    不少心怀不满的朝臣将视线落在明黄色身影上。

    只要皇上对婚事不满,他们便有理由冲锋陷阵。

    若能以此为契机将太后逼回后宫,定是大功一件。

    然而,周怀瑾却并未如他们所愿。

    他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冷峻地扫过众臣,语带讥讽道:“此前朕欲成亲,众卿避之不及,无人敢为朕分忧。而今终于将人选定下,众卿又吹毛求疵,处处挑刺。朕倒是想问,你们究竟是何居心?”

    这话落音,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周怀瑾冷嗤一声,继续道:“德宁之仁善,天下皆知。赐婚圣旨由朕拟定,经由父皇母后首肯,断无更改可能,此事不必再议。”

    “臣谨遵圣谕!”

    户部尚书林翰第一个表态,随后又有其他朝臣陆陆续续开口,立后一事虽引起了一些波澜,但是被新帝和太后联手镇压,并未掀起风浪。

    但是,德宁公主府的众人接到圣旨后,各个都快疯了。

    柳氏、宋令谦、奚望等人是震惊、意外、焦虑得快疯了。

    宫里能是什么好地方?

    他们压根儿不希望女儿妹妹入宫,当皇后也不行!

    柳氏看着圣旨,手都在发抖,喃喃自语道:“这……这怎么行?宫里那地方,吃人不吐骨头,小乖怎么能去?”

    宋令谦更是急得团团转,抓耳挠腮道:“每年给祖宗烧那么些金银财宝,他们怎么光收东西不干活儿?就不能保佑咱家顺顺利利的吗?”

    06p  与柳氏等人的焦虑不同,王德山、李文远等人则是惊喜到要疯了。

    原以为自己跟了个有钱有想法的公主,却不曾想自己跟的是未来皇后娘娘。

    这绝对是祖坟冒青烟了!

    王德山激动得满脸通红,压着声音,将大腿拍得砰砰作响:“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咱们公主不是一般人!这下可好了,咱们以后可是皇后娘娘的人了!”

    李文远也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咱们这是跟对了人!以后的日子,绝对前途无量!”

    宋明作为唯一的知情人,同样焦头烂额。

    “小乖,你不是说你的婚事最早也得到明年秋天,那圣旨上怎么写着二月初二?”

    时间如此紧迫,他上哪儿给女儿凑一副体面的嫁妆?

    这事儿显然也出乎宋令仪的预料。

    可圣旨已下,显然没有更改的余地。

    她只能道:“爹,能准备多少算多少,实在不够就拿银子来凑。”

    这是宋明断然不能接受的。

    他摆摆手,道:“算了,这事儿跟你说不着,我找你娘商量去。”

    眼看父亲要离开,宋令仪赶紧将人叫住:“爹,婚事由您安排,但我得从家里出嫁。”

    公主府是她的住处,爹娘在的地方才是她的家。

    宋明听到这话,情绪险些失控。

    他盯着窗外天空看了好一会儿才哑声开口:“你当然得从家里出嫁!”

    *

    帝后大婚何其隆重,正常来说最少要提前半年准备,可周怀瑾跟宋令仪的婚事却被压缩至两个月,两个月里还得过年。

    礼部官员几乎被逼疯,连带着宋家也开始疯狂。


如果您喜欢,请把《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方便以后阅读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第61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第61章并对渣男吃绝户?主母重生后灭他全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