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蔡家军,数十年来驻守西南,仁爱百姓,不好争斗,庇佑了蔡氏与一方水土。
太后年轻时即为皇后,那时的蔡家军唯京城马首是瞻,领先帝命,征战四方,忠而勤。然而太后并不受宠,直至先帝驾崩,也未能生出一儿半女。
父皇更不喜这个总是板着一张脸的母后,基后也与蔡家不合,蔡家军便退守西南,盘踞不出。
这么多年,他早已淡了讨要蔡家军的心,可虎符却在此刻的如豆灯光之下,润泽莹莹。
「你叫,赵璇?」太后的喉咙好似卡着什么,混沌不清。
「你这些日子,可不少奔忙啊。」她语带嘲讽,眼神比父皇那年狩猎时遇到的老狼还阴邪。
我低下头:「孙儿也是为了替父皇分忧。」
她嗬嗬地笑了:「你不必骗我,你的野心昭然若揭,瞒不过我的眼睛。一个天真烂漫的公主,忽然关心起军政大事来,太可疑了。
「就连你父皇那个草包,也会有所察觉。但他还是一味地任由你去做了,你知道为什么?因为他已过了鼎盛之年,走向垂老兮兮,他已无力分身,正缺少一个你这样的人襄助左右。
「自己的女儿,当然会守住自家的江山……」她咳了两声,「等到你替赵家扫清了障碍,太子便可在太平盛世中登基。」
那两个被我抛在脑后的幼弟,他们的脸庞重新浮现在我的心头,我的呼吸紧了。
「哀家这辈子没有子嗣,先帝说我刚强,不仅不像女人,还没有人味,你父皇,说我痴迷权柄,不肯放手。
「可没想到临了,我遇见一个最像我的人。」
她扯住了我的手,我的手腕被她攥得生疼,我从不知孱弱的病人也能有这么大的力量。
「你们赵家的男人都是孬种,唯有你,像是我的子孙。我这条命快到了头,你父皇碍于孝道,迟迟没有对我蔡氏动手,可等我一死,他也好,他选中的太子也罢,必然会清算蔡氏。
「蔡家军一向忠心耿耿,却仍然是他们的心头刺,因为无能之人,最擅长的就是用滥杀来掩盖恐惧。西南是蔡家祖辈生长的地方,我死后若泉下有知,怎忍见生灵涂炭,兵戈相向?
「你想要这虎符吗?现在就写,写一封圣旨,保住我蔡氏千千万万的将士百姓。」
圣旨?我浑身一颤。
太后的身旁老姑姑却合时捧上了笔墨纸砚。
「若你这小丫头赢了,这便是字据。若你输了……」太后摇头,「这虎符也会落到得胜者手上。我不如赌一把,赌你会赢。」
她把虎符塞进我的手中,合上我的五指。
「成败在此。」
此时我头脑嗡然,太阳穴一阵震颤,穹顶之上立刻传来播报声。
【恭喜玩家获得第三大神器,虎符。作用:军心+50,附带操控蔡家军的能力。】
24
光有兵马还不够,我还需要把手伸到前朝去。
前世,我指望着萧珏入朝后,能辅佐庇护我,现在我发觉,这个想法太过幼稚。
我需要更多的人,更多与我利益一致的人。
宁英才进言,说服父皇大开已停止了十年的科举。
此举一出,天下振奋。一时间赶车入京者络绎不绝,市面上的经史典籍被哄抢一空,上至七十老朽,下至牙牙学语的小童,都做起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
半年后,经过层层筛选,留用人才百人。
这一百多人还未来得及派职,一条传闻就走遍了大街小巷。
先是有人天亮之时来敲登闻鼓,大骂科举是挂羊头卖狗肉,实则采录的一干人等皆出身世家贵族。
很快,又有酒家来报,早在科举之前,就曾听见某个贵客酒醉之后,大肆议论本该绝密的试题。
朝廷正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堵住悠悠众口之际,京郊处的一所学校忽然拔地而起,办学之人正是齐王座下幕僚之妻,名唤丝萝。
传说此学堂来者不拒,不问出身,教学者更为世家大儒,打的是「普世」「兼爱」的旗号,顿时被百姓津津乐道。
朝廷腐朽,可齐王贤能。
世人一时感怀钦佩,皆称齐王为「齐仁王」。
此「仁」字乃是大为僭越,既成仁王,何不为君?
传闻说,北方暴民已成立了「齐天会」,动辄打砸官府,寻衅滋事,且有逐渐壮大之势。
父皇急得直踱步,却不知如何挽回朝廷的名声,只好一声令下,将口出狂言的百姓全部拔掉舌头。
我适时阻止了他,然后呈上了另一份榜单。
「其实本次入选的,还有另一批人。只是此榜一直藏于福才宫中,秘而未发,只因兹事体大,儿臣不敢独断专行,本想过些时日再敬问父皇圣意,可如今事态紧急,不得不现在就拿出来。
「此榜名为寒门榜,入选者皆为布衣草民,这些人将独立于六部之外,就叫社稷台,专听民声,为民伸张,更有监听百官,弹劾群臣之力。社稷台可直面帝王上谏,为君者,兼听则明,此乃利民利国之大变革。」
齐王若不生事,这些位列「寒门榜」之上的学子将会受我一家驱使。
可齐王借题发挥,我也好把这些人光明正大地送进朝廷。
父皇盯着那寒门榜沉默了很久,他看我的眼光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寒门榜」一经发布,百姓的怒骂声顿时消弭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的琅琅读书声,即使不打算入朝为官,可社稷台已经搭成,若他日真的有怨要申,有苦要诉,难道提起笔来连状书都不会写吗?
「寒门榜」的状元徐德志入宫拜见,双手高高捧举着一个礼物,我再三推拒,他却坚持要我打开看看。
袋中竟然是一袋谷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