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资本家的姿态和不属于资本家的拳拳爱意结合在一起,霸道又稚气。
她微笑时耳朵浸在秋阳里,耳廓上贴着微不可见的茸毛,薄薄耳垂白得好像透明,透出淡橙色的光。杨谦南觉得她身上每个部件都柔软可爱,不由地捏捏她耳垂,双眸低敛,像鹞鹰收起双翼:“小东西……”
那是他家里对他催得最紧的时候。十一假期,傅筹夫妇俩筹划自驾去呼伦贝尔草原,带上了姚家妹妹,叶蕙欣亲自出面,钦点他跟着去。
杨谦南嗤笑:“十月份,呼伦贝尔就剩个草根,去干什么?”
叶蕙欣面若金身佛像,双唇下抿,保养得没有一丝斑点的皮肤耷拉下来:“你假期不出去看看,难道要待在你奶奶给你那院子里,看荷叶子吗?”
语气可笑得,好像不认得他这个儿子。
杨谦南一言未发。
叶蕙欣上回来看一趟院子,无声无息地喊人来翻池子,水泵的噪声扰了他两天的清梦,好像在提醒他,日子远没有他想象中这么安稳。他以前不太搭理叶蕙欣,但这次难得遂了她的意,换一时太平。
所以温凛餐厅开业的那天,他不在北京。
温凛问去哪,他就轻描淡写说去内蒙玩两天,盛情难却。她没问他车上有谁,可目光里的黯然,他全看在眼里。杨谦南爱莫能助,可也会为这爱莫能助,怅然一阵子。
十月,呼伦贝尔草尽天凉,寥廓天地间大片青黄,焚烧过的土地焦红如残阳。杨谦南在荒无人烟的国道上飞驰,姚玥向上一指,欣喜地喊:“好多星星!”
他蓦地抬头望,苍茫夜色间,星辉点亮穹顶。
温凛那里也是同样。
这一天,整栋新商厦从顶层到B1,都缀满了星形灯环,商场配合地把灯光打柔,衬得茶色光线里星星闪闪发亮,璀璨如银河。
没人能想到,这是一家小餐馆的开业排场,只因为她的店名叫夜星。
后来商场附近的居民里,总有人说起这一天的传闻,说这家餐厅来历不凡,老板娘是哪个京城大佬的女人,开业的时候为她满楼铺星星,淹没所有商铺。
她听了总觉得太夸张,太好笑。
可是再好笑,温凛也是唯一笑不出来的那一个。
她总会回忆起来,商场暗灯后,她从十几楼,一步步走下已经停运的自动扶梯。两畔的星灯在黑暗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陪伴她踩下一层又一层。她一边走,一边给杨谦南打电话,问他:“那里星星多吗?”
他说是有那么几颗。
“可是凛凛,我很想你。”
温凛打完这个电话,坐在扶梯上发了很久的呆。她想,待会儿再走吧,反正灯已暗了,电也断了,一切全靠她跋涉,什么时候走也没有区别。
她只是有点遗憾,恐怕不会有人在意,这个故事原本的样子。
谁会知道,那一楼的星光,那一楼第二天夜里被整栋商厦的保洁人员咒骂着拖走的星光,是她这辈子所有的春风,所有迎风而起的纸鸢。
所有遥远的,湮灭的星。
*
杨谦南是在这一年的尾巴上听到的那首《夜星》。在此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原来这两个字是温凛写给钟惟的歌名。
钟惟那些朋友办了一个小型live,在后海边上的酒吧里。经历过10年北京罕见的寒冬,11年末尾的气候显得可爱宜人,什刹海里的冰还没有结牢,薄薄一层碎冰晶莹地漂浮在岸边。温凛路过时趴在白色石栏上,问他:“荷花呢?”
不是说什刹海是京城夏季赏荷的好去处,炎夏一来,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是京华一景吗?
杨谦南扫了眼暗沉沉的水面,笑着说:“死了吧。”
夜色笼罩,冰面严覆,一枝荷花都寻不见了。
温凛依依不舍地踏进live现场。来的人只崇拜两种乐种,摇滚和民谣。她在那一年见到了好几个后来声名鹊起的音乐人,那时他们都还很朴素,live现场门票只要五十块,一边唱歌一边聊天,还会在舞台上接过观众递过去的酒杯,一饮而尽。
钟惟是其中一个。
她以前能唱大开大合的欧美摇滚乐,如今嗓音条件受限,抱一把吉他,静静地清唱开场。
“当天闪烁的不是夜星,是你眼睛
当天贪恋一捧光影,惧怕天明”
“当天难忘的不是夜星,是你眼睛
当天哪怕满山追兵,也是美景”
她的嗓音柔和中带沙哑,有些许随性浪荡的江湖气。
温凛听这个声音,会觉得她在嘲笑自己。
人群中没有人看她,她却不由自主地去看人群。
这小小一块地方,也站着几个久违的人——
庄清许在其中最醒目,她穿着淡蓝色的毛衣开衫,站在一群身上挂满金属的发烧友中间,恬淡温和得像一株栽错地方的梅花树。
但她悄然盛放着,脸蛋被屋里的暖气和热烈的气氛熏红,好像尽力散发着暗香,涤清酒精和尼古丁颓靡的气味。钟惟在台上,依旧画着浓浓烟熏妆,粘着纤长假睫毛,可轻轻一掀向她看去时,目光平和安静。庄清许在暗灯的观众区,把纤柔的手掌挡在两颊,无声地冲她反反复复比口型:好——棒——!
也不管她看不看得到。
钟惟偶然看来她的方向,冲她露齿一笑,她激动得眼泪都沁出来。
这一切尽收温凛眼底。
不仅是她们,还有在舞台后侧坐着的,许久未见的程诚。
他的目光和她四目相接,彼此都回避了一下。温凛知道他一定看见了她身边的杨谦南,也一定想得起来,当天他骂顾璃的时候,是怎么把她也一起恶狠狠地骂进去。
温凛借着去洗手间,和他偶遇了一次。
她生疏地开口,问他怎么来这里工作了。程诚说跑场子呗,红场被砸之后生意一蹶不振,那地方也不干净,他随朋友来这里,过几天安生日子。
他靠在消防通道口,点一支烟,问:“顾璃怎么样了?”
“本来说出国,后来又说不出了,找了个时尚杂志的工作,打算毕业干下去。”
程诚:“还留北京?”
温凛说不是,“回上海。她公司有上海分部。”
钟惟的声音缥缥缈缈响在远处——
“当日弥散的哪是夜星
是我尘情
把酒对洋一盏伤心
当茶饮”
程诚的半边脸颊拢在阴影里,吐了个烟圈,说:“挺好。”
他们没有更多的话可说,连再见都没有合适的语气,只能沉默地分道扬镳。
杨谦南过来寻她,看见一个背影,问:“你朋友?”
温凛摇摇头,说:“顾璃前男友。”
杨谦南挑唇暗讽:“顾璃还有前男友?”
他俩直到最后都不太对付。
温凛牵着他的手出去,沿着什刹海散步。
夜已深了,温度降到零下,说话都呵出一口白气。那些从未见过的荷花沉在水底,不知是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凛冬。
温凛好似心血来潮,说:“杨谦南,我们去日本玩吧。”
“去干嘛?”
“我想去北海道滑雪。”
他笑起来:“你还真是摔不怕。”
温凛也笑,说:“谁说不怕。摔过才知道有多疼,所以我会保护好自己,不会让自己再摔一次了。”
“再摔一次,谁知道还有没有命在。”
她抬头,眺望着十二月末,漫长无尽的夜。
第43章
2012是个闰年,
好像注定要漫长一些。
午夜的钟声敲过,钟惟的消息发到温凛的手机上,问她:“怎么走了?”
温凛回:“我带杨谦南来听了。”
钟惟读着这句寓意丰富的话,
嫣然一笑。她二十三岁的时候遭遇劈腿,
恨不能戳瞎对方的眼睛,可是温凛这个小姑娘今年才刚二十三,却好像天生温顺无棱角,
说她带杨谦南来听live,
怕你们见面尴尬,所以提前离场了。
——“你不是说这首歌俗气吗,怎么还是唱了?”温凛若无其事地问道。
“欠你的。”她答。
毕竟她曾给过她,最初的伤心。
后来她却给了她,
最后的勇气。
可是伤心和勇气,好像都不值一提。
温凛在凛冽寒风中转身,问杨谦南要烟。他张开双臂任她搜刮,
说:“没带。”
她怔怔的,
又失落,
又觉得荒谬。
杨谦南刻意哄她:“我们凛凛生日是不是又快到了?有没有想要的礼物?”
“我没什么想要的。”她说。
“真不要?”
“不要。”
杨谦南手摸进她的外套,她后腰上像敷了个冰袋子,隔着一层毛衣也能感受到他指尖的凉意。他食指故意拨开针织毛衣稀疏的绒线,
浅浅点在她腰上,
蔫坏地引诱:“要还是不要?”
温凛不开口,一会儿笑一会儿躲,回避这个问题。
可她越是回避,
杨谦南就越耿耿于怀。
他们去日本的行程在二月末,那时已经很接近她的生日。有一天他们住在高野山的寺庙里,他好像故意挑这佛门净地,故技重施,摸进她睡裙里头,逼问:“想好要什么礼物了没?”
温凛果然一下蹙了眉。
她是很恪守清规的人,全身僵直,为难地推拒:“你怎么突然执著这个?过生日不就是个形式,没礼物也不要紧。我真没什么想要的。”
大雪压上竹稍,寺庙的禅房里燃一盅暖香,焚着清凉。杨谦南把她紧扣在怀,头埋在她肩窝里说:“明年你生日只能在外面过。”他忽然一笑,心血来潮似地问,“要我去陪你么?到时候去陪你。”
“还不一定能出去呢。”她避重就轻,垂眸道,“我看孟潇潇她们都拿到offer了,我这边一点动静都没有,明年估计只能在北京陪你过了。”
温凛神经质地起身,说:“现在几点?美国应该到上班时间了吧。”她打开笔记本电脑,敲了行邮箱密码,滚轮在一排已阅邮件间滑来滑去,自言自语,“……Gmail是不是又被屏蔽了?”
她这焦虑情绪让他只能暂时抛开其他,千篇一律地安慰她,你怕什么,连你都没学上,那些学校打算招谁?
突然,一声邮件提示音截断了他的话。
杨谦南半躺在榻榻米上,远远觑去一眼:是她最想去的那个学校。
他只需要读一个“gratutions”的开头,就能猜到全篇——
她要走了。
许多事情即使再后知后觉,也会在发生前给他预感。
温凛却端正地跽坐在条案前,一字一句地,认认真真地读完整封邮件,接着长舒一口气,如同迎接命运对自己的宣判一般,闭上眼,慢慢合上电脑。
她的背影定定的,久久没有转身。
杨谦南在身后貌似轻松地揶揄:“怎么了,被录了还不开心。”
温凛独自静了几秒,好像收拾好了情绪,回头开口,却是轻轻柔柔的一声——
“我们什么时候去滑雪?”
那个场景里,他们只隔了一两米。可是寺庙古旧的木房,棕褐色的窗棂上挂着绘马板,红绳一吹便吹散了许多心愿,他觉得许多心愿,恐怕也都消逝在这一两米的距离里。
他装作自然地笑笑,说明天吧。
日本是真正的雪国,从大阪到北海道,列车所经的野林,随处可作雪场。
这里的冬天几乎天天下雪,可温凛见到半人高的积雪,再也没了当初在京城第一次见到雪的激动。她现在身体也没从前好,许多时候需要缆车代步,滑两天雪下来,累得在去机场的车里就躺在他腿上睡着。
杨谦南把手机递给她,说微信总是跳出来。
温凛迷迷糊糊点开来看,发现是应朝禹,问她玩得怎么样。她笑着和他聊了一会儿。到了机场,杨谦南去办登机手续,她就坐在候机大厅,和应朝禹交换滑雪心得。他说他过两天要去瑞士,那里滑起来更带感,温凛说:“那还是算了。我这辈子很难再敢和你一起上雪场了。”
应朝禹没心没肺地发了一串大笑过来。
手机突然一响,是,系统提示她涨了一个新粉丝。
温凛的,不太发东西,除了熟人偶尔互加,几乎不涨粉。她奇怪地点进去,发现居然是个几十万粉丝的时尚博主。
她在新媒体这一行混久了,见到这类账号,第一反应是以为对方是找她谈合作,习惯性加了个关注。首页一刷,刷出对方的许多动态。
,新关注人的动态第一次在首页显示,会一直显示到很久以前。她一目十行刷到最底下,戳到一张照片。
对方的动态几乎每条都附九张照片,每张都大同小异。她戳到的那一张,是和一个国产品牌合作的宣传照。身材姣好的女孩穿着现代改良旗袍,在大使馆前拍了一组街拍,有一个角度她俯身,能看见她衣领里,一枚精巧剔透的玉佛。
她永远也忘不掉那块玉的样子。
温凛放大了观察仔细,比自己想象中更镇定,去看了眼对方的账号。
果然,她们俩的共同好友里,有应朝禹和叶骞。杨谦南从来不用这些社交软件,所以无迹可寻。
她关掉手机,环顾机场。
杨谦南手里拿着登机牌,正靠在一块导览牌上打电话。他这趟陪她出来玩,推了许多公事,上机前得趁这段空闲,把可能找上他的事情料理完。
她这段时间,其实处理了很多东西。把毕业后用不着的资料书、电子产品送给仇烨;托绪康白看好了上海的房子,春节回去签定了约,房产证上名字写的是她父母;卖了一部分闲置的奢侈品,让顾璃挑去了几只……
只有杨谦南,他好像什么都不需要她为他做。
离开了她,她的父母,她的朋友,可能都会不习惯。只有他,她走之后,也许会很快适应没有她的日子。
温凛忽然觉得,是时候了。
很奇怪。她明明没有这个资格的,可是还是在这个瞬间,自作多情地放下了心。
大雪令航班延误。杨谦南陪她等候到深夜,温凛安安静静地躺在他身上,她穿着件大圆领的橘色毛衣,像只懒散的橘猫,趴在他腿上。这领子睡着的时候会掉一半下来,露出里面的透明肩带,他时不时就要帮她往上拽个一截,盖住她柔润的肩膀。
不知是第几次的时候,温凛醒了过来。
她刚醒来时眸色迷蒙,眼里有她不自知的潋滟。
可这个状态很少见地,没有转变。
杨谦南问:“怎么了?”
温凛茫然道:“嗯?怎么了?”
她不知道,从前她睡梦中醒来,和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笑一下。可这次没有。
杨谦南挪开视线,不自在地说:“没什么。”
她却宛若被这个雪天静止,没有起身,也没有继续睡。
他听到她用很轻的,宛若试探的语气,说——“杨谦南,我们分开吧。”
杨谦南虚晃了晃,好像刚醒来的人是他。
他笑着摸了摸她在他腿上压红的脸颊,说:“又哪不满意了,嗯?”
可她依然没有笑。
她低声道,我们就……到此为止吧。
口气平静得,好像一切都是她的预谋。从相遇,一步步向他走来,最终策划一场漫长的离别,都是一场虚假的戏。
登机信号由红转绿,人潮像蝗蚁般涌到登机口。
杨谦南花一整个航程的时间,回忆他和她的这一程。到底是什么时候,她打定了主意离开他?是她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还是更早,叶蕙欣回国的时候,他带她去傅筹婚礼的时候……还是说,从一开始她靠近他的那一秒,就为这段航程划定了期限。
飞机在北京降落。
三月一日晨,北京也下起了雨,天气预报称夜里将有小雪。
他们的座位还挨在一起,却形同陌路。封闭的机舱好像能让这段感情永远保温,可是舱门轻启,天光大亮,一切都要继续。他从转盘上取下两个人的行李,下意识地叠在行李车上,温凛把她的旅行箱卸下来,匆匆看了他一眼,默然离开。
他在这一刻才恍然意识到,她要走了,从此以后,不会回来了。
温凛面朝茫茫细雨,越来越快地飞奔出去,听到他在身后恍恍惚惚地喊,“温凛?凛凛——!”她一直没有回头。
杨谦南回过神来,踢了一脚行李车,箱子滚落一地。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那天雨中相遇,她对他说,接下来就不顺路了,他说无妨,执意要送。
初识的小姑娘坐立难安,说:“雨还要下一阵呢,你也不能一直送我。”
他的笑容如雨丝般抽开,说:“你怎么知道不能呢?”
你怎么知道不能呢,凛凛?
第44章
那之后,
她和杨谦南像两条交线,经过交点之后,渐行渐远。仅有的接触,
唯有那么三次。
第一次,
是她从机场打车回宿舍。
那时才七八点钟,顾璃闻声醒过来,猝不及防见到她,
吓了一跳。
温凛站在空空荡荡的书桌前,
沉默地挤一支牙膏。
她放在宿舍的牙具已经很久没被使用过,管口的膏体在北京干燥的冬天凝固,怎么挤都无济于事。温凛发现顾璃醒来,问:“璃璃,
你牙膏能借我一下吗,我待会儿再去重买一支。”
顾璃磨磨蹭蹭起床:“你刚从机场回来啊?”
“嗯,误点了。”
顾璃一边给她找牙膏,
一边咕哝:“那怎么没回你家呢?”
温凛整理书柜的动作顿了一下,
声音缥缥缈缈:“因为那不是我家呀。”
她们背对着背,
可是顾璃还是怀有预感地转过身,艰难地猜测:“你和杨谦南……?”
“分手了。”
“又分手?”
“什么叫又?”温凛转身接过牙膏,笑了笑,
“最后一次了。”
她的笑意那么松散,
像洗没了弹性的毛衣,领口止不住地往下掉。温凛掩饰性地低头,在抽屉里摸摸索索,
想找一支新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