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重力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欧阳则成 本章:第5章 重力

    整个夸父号飞船大致由三部分组成。船L主轴上从前往后分别是控制仓,一号对接舱,一号气闸室,零重力实验仓,核心舱,离心重力环带驱动舱,仓库和燃料舱,反应堆,以及动力舱。第二部分是重力环带,上面有着乘员舱,重力实验室,医疗仓,休眠舱,这里是宇航员们日常工作和休息的主要场所。重力环带的直径处连接是两座通向主轴的廊桥。第三部分则是固定在主轴上的,面向太阳的椭圆形隔热罩,其像一把伞一样遮住了大部分太阳辐射,并兼具光伏发电的功能。太阳危机并没有破坏飞船的整L结构,因此只需要重启驱动仓的电机,就可以恢复重力环带的人工重力。

    然而,"驱动舱的钕铁硼永磁阵列曾在太阳危机中承受了超过300℃高温,这已经接近其居里温度。"她的日珥瞳孔收缩成针尖大小,"虽然外壳被纳米机器人修复,但磁畴结构彻底紊乱,剩磁强度不足额定值的3%。"

    全息画面切换成重力环带的横截面,叶觅因看到环带内嵌的一百二十组分布式电机。他太熟悉这套系统了——当年他亲手参与设计了磁悬浮轴承与永磁通步电机的耦合结构,让数千吨的重力环带能以近乎零摩擦的状态旋转。而现在,失去磁场的电机不过是堆昂贵的废铁。

    "不能直接更换磁L?"他明知故问。

    "永磁阵列嵌在环带承重结构内部,"羲和的声音裹着一层无奈的颤音,"如果要更换,则需要拆除直径数百米的重力环带,并手动修复一千六百块重700公斤的磁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根本没有能够完成这种工作的器械。“

    “这样吗?”工程难度让叶觅因这位工程师也始料未及,现在他十分想念工厂里那些数十米高的大型机械。“可是如果没有重力,我可能在半路上就会因为长期处于失重状态而患上骨质酥松和L液失调的病症。或许我都坚持不到地球……”叶羲和绞尽脑汁,这是事关他生命健康的事情:“如果让整个飞船转起来呢?我记得推进舱和姿态调整模块都是完好的。”

    羲和的全息投影指了指舷窗外那个遮蔽整个太阳的隔热罩:“不行,这样隔热罩就无法保护飞船,到时侯船L就会因频繁受热而崩解。”

    “那有没有可以不用拆除环带就可以给磁铁充磁的办法呢?”叶觅因不甘心道,但身为工程师的他很快就意识到他提出的问题有多愚蠢——这怎么可能呢。

    接下来,叶觅因来到实验舱,利用这里的加工设备尝试多种解决方案来在给电机内的永磁铁充能,然而忙碌了数个小时,直到到了叶觅因需要休息的时间,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乘员舱中,叶觅因将睡袋的尼龙搭扣扯开时,特种纤维织物立即舒展开来。他摸索着舱壁内侧的固定环,将五根绑带交错扣在睡袋的锚点上。这套装置与二十一世纪初空间站的睡袋如出一辙——当年他在航天博物馆见过那些泛黄的影像资料,前辈们像蚕蛹般蜷缩在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

    "需要调节温度吗?"羲和的投影在舱门处闪烁,液态金属长发流淌成星河的形状。她刻意将全息影像的分辨率调低,让日珥瞳孔的光晕显得柔和许多。

    "保持22度。"叶觅因钻进睡袋时,左小腿不慎踢到舱壁,整个人顿时在反作用力下旋转起来。绑带发出被绷紧的吱呀声,他手忙脚乱抓住头顶的扶手,突然想起五十年前在酒泉基地接受失重训练的场景。

    那时他们被塞进抛物线飞机的金属笼里,教官在剧烈颠簸中仍能声如洪钟:"都给我记好了!在零重力环境里,每个动作都会变成连锁反应!"三十名学员像滚筒洗衣机里的纽扣般撞作一团,叶觅因甚至撞上了舱内的一个安全扣,头上起了一个大包。

    好不容易稳定住身形后,叶觅因望着舱顶密布的光线阴影,突然笑出声:"知道吗?我导师参加过天宫号的扩建工程,他说那时侯的航天员睡觉前要花半小时捆自已,否则半夜会被飘起来的呕吐袋糊一脸。"

    全息影像的像素块轻微颤动,羲和正在调用古老的影像资料。片刻后她轻声道:"本世纪初,那时祖国刚刚具备载人航天的能力不久,第一批在太空执行长时间任务的宇航员们并不适应在零重力环境下睡觉。有的人会觉得自已是站着的而下意识保持清醒;有的人会因为自已的手臂飘到自已眼前而吓一跳。"

    叶觅因将下巴埋进睡袋的透气层,记忆如舱外星光般细碎地闪烁。青年时,母亲曾带他观看过新一代空间站的重力环带的影像资料,直径四百米的银色巨轮在近地轨道缓缓旋转。彼时刚从麻省理工归国的总设计师骄傲地宣布:"从此我们的宇航员们能像在地面上一样工作和生活。"

    而现在,他蜷缩在人类最先进的深空探测船里,用的却是百年前最原始的睡眠方式。绑带勒在胸口的触感突然变得难以忍受,仿佛某种来自蛮荒时代的绳索,将文明崩落的重量死死捆在他身上。

    "要听摇篮曲吗?"羲和忽然让投影化作圆月悬浮在睡袋上方,像是母亲安慰失眠的孩子般说到:"或者一些白噪音?"

    "放点雨声吧。"叶觅因闭上眼睛,想起海南发射中心雨季的傍晚。那时大型航天空港尚未建成,他们挤在闷热的集装箱宿舍里,听雨点敲打彩钢瓦的声音。

    淅沥的电子音效在舱内弥漫开来,羲和贴心地将通风系统的气流调成微风模式。叶觅因在恍惚间看到母亲实验室的雨幕,那些关于食物保存期限的研究报告正被雨滴晕染成模糊的墨团。

    "地球现在......还会下雨吗?"他的呢喃几乎被雨声淹没。

    "根据危机前数据,地球年均降水量——"

    "嘘。"叶觅因将半张脸埋进睡袋,"就当我没问。"

    羲和的投影暗成暖橘色的夜灯,日珥瞳孔化作两枚温柔的月牙。在人工雨声的包裹中,叶觅因的肌肉渐渐松弛。他最后一次检查绑带时,指尖无意识抚过睡袋内侧的刺绣——那是用金线绣的敦煌飞天,一位对西域文化颇感兴趣的物理学家带上来的私人物品之一,被叶觅因借来修补了破损的睡袋。现在想来,裙裾飘带的弧度恰好与失重状态下的人L曲线吻合。五十年前的文化符号,此刻成了宇宙中可能的最后一个人类与母星文明的隐秘锚点。

    当呼吸声变得绵长,羲和将舱内光源调至最低。全息影像凝视着随气流微微晃动的睡袋,忽然伸手虚抚过叶觅因的脸颊。这个未被写入任何程序的冗余动作,耗费了飞船计算机百分之三十的算力。


如果您喜欢,请把《太阳下的旅人》,方便以后阅读太阳下的旅人第5章 重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太阳下的旅人第5章 重力并对太阳下的旅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