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谢长庚慕扶兰 本章:第61章

    谢长庚站在那里,一手扶着门,两道目光黑洞洞的。

    第一眼的时候,眼前的这个人,甚至令梁团生出了一种错觉,仿佛他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就连站立这个最简单不过的动作,于他而言,也是如此的艰难。

    不过一夜,他便仿佛老了十岁不止。

    梁团吃惊不已,一个箭步上去,伸手就要扶他。被他避开了。

    “你方才说什么?”他哑着声,问道。

    梁团急忙又重复了一遍,说:“秦王放心!小公子无事!领队传信,只是为告知秦王路上进展。说必会护好小公子,送他安全回往长沙国的。秦王若是不放心,卑职可再带些人过去,一同护送!”

    谢长庚站着,一动不动。

    “他在哪里?”他问。

    “蒲城。”

    “蒲城……”

    他喃喃地重复了一遍这个地名,面庞扭曲,眼睛里,露出一种极其怪异的神气。

    “我自己去。”

    他定了片刻,忽然喃喃地说道。

    在梁团惊诧的目光注视之下,他松开了扶着门的手,缓缓站直方才那显得略带佝偻的身体,挺起肩膀,随即迈出门槛,大步而去。

    ……

    又是一个傍晚,一道斜阳,投在蒲城的城头之上。

    这座几年之前曾被平阳王叛军围攻的城池,如今早就归于平静。只有当夕阳如血般笼罩在城头的时候,依稀还能叫人想起些当日的惨烈之状。

    谢长庚骑马赶到了这里。

    他在城门之外停驻了片刻,仰起头,望着城头那一排整齐的垛口,良久,闭了闭目,继续朝里纵马而去。

    他被闻讯赶来的蒲城令带去驿站的时候,那个小少年正独自在驿站后的马厩里,刚喂完他的那匹小龙马,又用梳子亲手为它梳理鬃毛。

    驿丞带着谢长庚来到马厩,停在门外,看着前方的人和马。

    那孩子望着小龙马的目光,充满了爱惜。他看起来是如此的专心,以至于身后有人入了马厩,亦仿佛浑然未觉。

    “小公子留在这里有些天了。他对这马极好,每日都亲自喂食打理。”

    驿丞面带笑容,对谢长庚小声说道。

    是冥冥中的命定,他和她的儿子,他们的熙儿,竟会在这座叫人不堪回首的城中,停下了他的脚步。

    谢长庚望着前方那道身影,眼角渐渐泛红。

    从前那个被权力和欲.望操控了一生的人,倘若不是活着便遭反噬,在他将死之际,他又可曾真的会对他的结发之妻生出一丝忏悔之心?

    他命驿丞退下,自己待要迈步朝那小少年走去,才抬起脚,却又仿佛脚底有如千钧之重,竟无法迈开步子。

    那小少年仿佛觉察到了什么,回过头,看见了立在马厩门口的他,唤了一声“谢大人”,转过身,朝他奔来。

    谢长庚终于也向他走去,越走越快,走到那小少年的面前,停下了脚步。

    【】。

    “大人,你怎么会来这里?”他仰着脸问。

    谢长庚低头,凝视着面前的这个小少年,眼睛一眨不眨,忽然,他张开臂膀,将人拥进了自己的臂中,抱住了。

    他抱得是如此的紧。这小少年起先仿佛没反应过来,微微挣扎了几下,但很快,他便停下,一动不动,任他抱着自己。

    “谢大人,你怎么了?”

    片刻后,谢长庚听到耳畔传来一道轻声问话之声。

    他看去,看着这孩子那双酷似他母亲的漂亮眼眸,无法挪开视线。

    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从前,那个白衣少年在他面前挥剑自刎,誓不再做父子的一幕。

    他又想起那日,亦是面前的这小少年,风尘仆仆,长途跋涉,瞒着她独自一人赶来长平关,为的,就是告诉自己,他相信自己对他说的话,从没有过半分的怀疑。

    他谢长庚何德何能,又做过些什么,这一辈子,竟还能得到如此全身心的信任。

    他双眼通红,慢慢地松臂,放开了这个小少年。

    “我无事。只是听说你停在了此处,便过来了。我送你回去。”他低声说。

    小少年笑了,他说:“大人,你真好。我是想到娘亲接到我的信,她若是相信大人,不和东朝廷结盟,那边的人说不定想对我不利,拿我去威胁她,所以我索性停在这里,免得出事。”

    他环顾了下四周。

    “这地方很好,我很喜欢。”他说。

    谢长庚感到仿佛有一把钝刀,在慢慢地割着心上的某个地方。

    “我娘亲一定会再派人来接我的。不用劳烦大人你了。我真希望我能快些长大,这样就能保护我的娘亲了。”小少年叹了口气。

    “对了大人,你去过护国寺,看过长老师父了吗?”他仿佛不经意间突然想了起来,又问。

    谢长庚凝视着面前的这个小少年。

    “熙儿,你想保护你的娘亲,但你知道,怎样才能最好地保护她吗?”他忽然问。

    这小少年说:“大人,我其实知道的,她只有做王,做这世上最强大的王,才能保护她自己。但我的娘亲,她太善良了,她不想做王。她最先想的,永远都只是保护长沙国的子民。”

    “你想做吗?做最强大的王,去保护她?”谢长庚顿了一顿,问。

    小少年沉默了片刻,抬起双眼,看着谢长庚说:“我想做。”

    “很好。从今天起,谢大人会帮你,做这个世上最强大的唯一的王。”

    谢长庚一字一字地说道。

    第81章

    第

    81

    章

    [vip]

    这一年的冬天,

    东朝廷在苦苦支撑了三个月后,随着六合城的陷落,

    最后一道被视为能够用来抵御进攻的倚仗,也不复存在了。

    四野传烽,

    传言那支沿江从西面打来的大军,

    数日之内便要开到江都了。这座繁华的城池,再不见昔日歌舞升平,城门内外,

    但见烟尘霾蔽,士兵涌动,一辆辆装着金银财宝、坐着人的马车,

    往南仓皇而去。

    这些都是东朝廷的宗室贵族和官员们。江都不保,

    他们只能跟随赵羲泰再次弃地,退往东南沿海,

    以求继续苟安。

    赵羲泰脱去了天子冠服,寻常人的打扮。他是东朝廷最后离开江都的人。他在一队士兵、几名心腹近臣以及武将的随同下,从城门里骑马出来的时候,看见道路两旁站了许多围观的江都民众,

    个个冷眼。一些站在后的人,

    甚至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似有幸灾乐祸之意。

    他的一个随从大怒,进言放火烧城,

    好叫这些没有良心、不知好歹的人得到他们应有的惩罚。

    几个方才窃窃私语的民众仿佛感觉到了来自于这队人马的怒气,面露恐慌之色,

    转身要跑,早被几名士兵冲过去拿下,推到了赵羲泰的面前。

    刀剑当头,这几人都是寻常民众,如何不恐惧?不住地磕头求饶。

    赵羲泰面色惨淡。他望着地上的人,说:“我来之后,修水利,废苛捐,也算为你们做了些事,不算对不住你们。如今我走,你们不追随也就罢了,竟还这般嘴脸。倘若说不出个缘由,我便杀了你们!”

    几人大惊失色,嚷道:“陛下对我江淮之恩,如施雨露,只是陛下你可知道,那些做王的,当官的,个个都是吸血的蛭虫,把我们百姓当成鱼肉,我们哪家哪户,不是苦不堪言?从前都是敢怒不敢言,方才只是想起这些,这才一时不敬,求陛下饶命……”

    随从拔刀,被赵羲泰阻了。

    他转头,看着身后这座自己曾苦心经营寄予厚望的城,突然大笑,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

    东朝廷的诸王骄奢淫逸,官员追求享乐,他从前不是不知道,只是他再有手段,也还要靠这些人。正是不放心,所以此前,他才希望能与长沙国联盟,以增大胜算。

    但是慕扶兰也不相信他,婉拒了他的提议。

    今日的结果,也证实了她的判断。在谢长庚的大军面前,自己此前所有的努力,显得都是如此的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谢长庚,你听到了吗,这一回,我不是输给你,我是输给了手下……”

    他止住了笑,看着前方那支载着金银珠宝远去的车队的影,紧紧地握住手中的剑柄,喃喃说道。【】。

    ……

    谢长庚在击败赵王,又彻底控制了上京朝廷之后,乘胜追击,发动了对东朝廷的征伐。赵羲泰烧了他的粮库,在获悉确凿消息后,重兵迎击,以求在对方军心不稳之时全力一搏。没想到那把火烧掉的只是一个装了秕糠的空库,真正的粮草已经提前暗地转移,而那个所谓的“叛将”,也不过是谢长庚顺水推舟安排的迷魂阵。东朝廷在坚持了三个月后,败逃岭南。

    这个消息传到了长沙国。

    至此,朝廷腹地,还未归向谢长庚的地方,只剩洞庭。民众认定谢长庚接下来必会对长沙国发动进攻,大军说不定哪天就会到了。这些天,岳城的街头巷尾,几乎人人都在谈论这事,气氛异常紧张。

    王宫的议事堂里,这一夜,烛火通明,慕扶兰独自坐在案后,望着自己面前写好的一封书信。【】。

    一阵脚步声。

    袁汉鼎走了进来,低声说:“翁主,三苗那边,已经全部安排妥当,随时可以上路。三氏对翁主敬若神明,翁主带着小公子过去,尽管放心,余生可保无忧。”

    慕扶兰出神了片刻,点头微笑:“辛苦你了。陆琳他们这些天,一直担惊受怕,也是为难他们了。”她将手中那封打了火漆的信推了过去。

    “此信十分重要。你明早将信送出去后,我便召集群臣以及慕氏宗族之人,向他们说明我的决定。日后,愿意随我退往三苗的,一道过去。不愿去的,尽管留下。我在信中为这些人尽量争取禄位。纵然日后不能与今日相比,但保个一辈子的安乐稳妥,应还是可以的。至于想要更进一层的,待新朝立后,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能不战而大一统,我料谢长庚也不会亏待这些长沙国旧人的。”

    袁汉鼎迟疑了下,道:“翁主,只要你发一句话,长沙国十万将士不但执戈呼应,三苗那里,三氏亦发誓,效忠翁主,数日之内,便可集齐军队,任由调遣。谢长庚的大军若是开来,我率领将士,全力以赴,不敢说胜,但他也休想那么容易就拿下洞庭,一旦受挫,他自会有所顾忌。”

    “退一万步说,即便最后真的不敌,那时我再保翁主退往三苗,也是不迟。翁主千万不要过于委屈自己了!”

    慕扶兰笑了。

    “袁阿兄,我知道你是看不得我受半点委屈,但你不知道,在这件事上,我没有半分委屈。倘若我想和赵羲泰一样争霸称王,当初我便会叫你四处出击了,更不会拒绝与东朝廷的联军。你不必多想。天下大势,趋于如此。倘若不是靠着阿兄你当日练兵,长沙国今日也没有能和谢长庚如此谈判的本钱。这无论于我,或是于长沙国的臣民而言,都是最好的一个结果。便是面对慕氏列祖列宗,亦是问心无愧。”

    袁汉鼎沉默了片刻,上前,双手取过那封信,恭敬地道:“遵命。”

    他转身要退出时,堂外忽地传来疾走的脚步之声,侍从入内禀道:“翁主,方才城门之外连夜来了一人,自称名叫梁团,道翁主认得他,说是奉命来给翁主传信的,人被留在了城门之外。”

    慕扶兰微微一怔,随即问:“信呢?”

    那人急忙上前,奉上一信。

    慕扶兰接过,就着明亮的烛火,看了下信封。

    封上只有一列字。

    “慕氏翁主亲启”。

    看到这几个铁划银钩似的字,慕扶兰的心便微微一跳。

    她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是谢长庚的字。

    这种时候,他突然主动给自己来信,是想做什么?

    慕扶兰打开信封,取出了里面的信瓤。

    信纸之上,也只有寥寥数语。

    他说他有重要之事需与她议,原本想自己来岳城的,但恐怕她有所不便,故停在了复州,请她拨冗去往云梦,他在那里等她晤面。

    她看过一遍,忍不住又看一遍。

    字是谢长庚的字,她绝对不会认错。但叫她感到惊讶的是,他这封信的语气,从头到尾,竟极其客气,字里行间甚至仿佛还能读出点审慎的味道,犹如写信之人是在反复斟酌措辞过后,才写下了这封信。

    慕扶兰未免惊诧。

    继刘后伏诛之后,与上京对峙了数年的东朝廷也告覆亡了。

    时机已经到了。在她原本的设想里,现在,谢长庚最有可能在忙碌的事,应当就是登基称帝了。

    即便他不顾当初经由熙儿转给自己的诺言,迫不及待想趁热打铁,现在就将洞庭收归己有,也不至于做得如此难看,这就亲自来到这里施压。

    以他的手段,多的是法子。那个复州的李良,就是他现成的爪牙。

    他却在这个时候秘密南下,传来如此一封信,约自己见面,到底意欲何为?

    她见袁汉鼎看着自己,便将信递给了他。

    袁汉鼎看完,立刻道:“翁主莫去,当心有诈!他若真有事,请他来此商议便是。”

    慕扶兰沉吟了片刻,道:“他如今已经占尽上风,即便真想对我或是长沙国不利,也完全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何况约见的地方是云梦,不必过虑。我本就要传信给他议事的,如今他人既自己来了,更为便宜。有些事,当面商谈更好。”

    她收起信,吩咐人将梁团请入安排歇息,对袁汉鼎说:“明早不必惊动陆琳他们。你带些人,随我去云梦,看他此行,到底意欲为何。”

    第82章

    第

    82

    章

    [vip]

    这是一个黄昏,

    在云梦与复州的交界之处,那道从大江通往洞庭的江口之前,

    几条乌船载着夕阳,正在江心行棹,

    缓缓而来。

    一个男子立于江口之岸,

    已是站了许久。落日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投在了身后的地上,一道又瘦又长的阴影。他的目光,

    仿佛正在看着前方江面之上那几条乌船的蓬影,又仿佛穿过了乌船,深深地沉浸在了某个只有他自己方知晓的世界里。

    慕扶兰自然知晓,

    这条分自大江的支流,

    沿这江口一直下去,便通往洞庭。

    她不解的是,

    谢长庚人为何会在这里。

    她停下了脚步,静静地打量着前方那道已经数年未见的身影,片刻之后,开口说道:“我收到了你的信。你何事?”

    江口的风很大,

    她的声音犹如一团轻羽,

    刚说出口,


如果您喜欢,请把《辟寒金》,方便以后阅读辟寒金第61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辟寒金第61章并对辟寒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