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谢良辰宋羡 本章:第120章

    翰林院学士松口气,躬身上前取了文书,在大殿上站定,报出了状元的名讳:顺和二年恩科,头名状元……

    消息传到了内宫。

    谢良辰正在看新做出来的纺车,女官道:“娘娘,您猜恩科的状元郎是谁?”

    谢良辰几乎没有思量就道:“苏怀清?”

    女官笑容更深了些:“您是怎么猜的?”

    谢良辰道:“你让我猜,就只能是苏怀清,我认识的人之中,苏怀清最有可能状元及第。”

    谢良辰说完转头去看女官:“所以猜对了没有?”

    女官点头:“今年的新科状元郎就是苏怀清。”

    谢良辰端起茶来喝了一口,没有继续问这桩事,转头吩咐将作监:“继续试用吧,本宫在旁边看着。”

    殿试之后,宫中赐宴。

    穿着状元服的苏怀清站在最前面,带着所有考生谢恩。

    一甲三人立即被授职,一时风光无限。

    皇上的赏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这新朝第一年恩科,拔擢出不少的良才,为这次阅卷的翰林院几位学士也跟着脸上有光。

    “都是青年俊才啊!”众人不禁感叹。

    坐在主位上的宋羡这时候开口道:“诸位爱卿日后要好生为国效力。”

    众人忙起身谢恩。

    宋羡接着道:“报国在前,但也要顾着家中,寒窗苦读多年,才有今日的金榜题名,朕知晓你们的辛苦。上任之前,先回去安抚好家里,若有大事只管处置,一甲之中,若逢婚娶,朕再为你们添一份贺礼。”

    众人再次行礼。

    宋羡说完话站起身,带着人离开。

    翰林院学士琢磨了半晌,忍不住上前去问尹相:“相爷,我不太明白皇上这是什么意思?一甲三人中有人成亲,朝廷再给一份赏赐,那这是特例,还是日后都如此?”

    他们这位皇上,从来不管这些。不但如此,皇上还十分不喜两家攀亲早早定婚约,听说新朝有人为了稳固势力如此作为,还亲口训斥了一番。

    今日怎么好像……管得有些多。

    尹相道:“自然是特例,大约皇上觉得这是新朝第一次恩科刚好添个彩头。”

    其实是新科状元曾与皇后娘娘有过婚约,而这位状元郎到现在还没有成亲,委实太过碍眼。

    唉,尹相心中感叹,他们的皇帝文韬武略什么都好,就是有些嗜酸……不过这话,他不能明说也就是了,到底能不能领会其中的真意,就要看各人的悟性。

    ……

    谢良辰与将作监的人看过纺车之后才回到寝宫。

    女官上前禀告:“皇上过来了。”

    谢良辰点点头,梳洗了一番,这才去寻宋羡。

    宋羡正在书房中写字。

    常同快步走出来向谢良辰低声道:“皇上从前朝回来就一直在写字。”

    谢良辰道:“写了些什么?”

    常同道:“都是些诗词。”

    这应该是喆哥儿每天做的事,怎么每天政务缠身的宋羡,有心思练字?

    谢良辰走进屋看着那厚厚的一摞纸笺,将今天发生的事回想了一遍,大约知晓了缘由。

    其实宋羡的心思很好猜,他如此八成都与她有关。

    今日唯一与她能搭上边的,只有苏怀清了。

    唉,真是陈年旧醋。

    “夫宋羡听到谢良辰软绵绵的声音,差点就要放下手里的笔。

    好不容易他才稳住心神,继续写下去。

    “这是在做什么?”谢良辰走近几步,拿起一张纸笺来看。

    宋羡道:“练字。”她的字有些地方像苏怀清,肯定是觉得苏怀清的字好看,于是才会不自觉地仿了来。

    谢良辰笑道:“不用练,这么好的字为何还要练?”

    宋羡道:“你觉得好?”

    谢良辰点头:“看过那么多字,就夫君的字写的最好,夫君若是有时间,帮我抄一册药材图,我留着慢慢瞧。”

    笔终于被放下,那双手臂将她的腰身搂住,垂着头在她耳边道:“真想要?”

    谢良辰颔首。

    “好,”宋羡道,“明日就帮你写。”

    谢良辰刚刚松口气,身体一轻,被宋羡抱了起来。

    “方才你唤我什么?”宋羡道,“再喊来听听,许久没听到过了。”

    谢良辰依偎在宋羡怀里低声道:“夫第二天朝会上,朝臣们都听说了一件事,新科状元家的门都要被媒人踏破了。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没决定是要继续更几章正文,还是都更为番外。

    想了想,因为时间跨度的问题,还是更番外好。

    所以后面的许多剧情都放在番外啦,大家想要看谁的番外,还可以这里给教主留言。

    第五百零五章

    番外

    大船番外

    奉旨出家

    程彦昭(一)

    大晋顺和二年五月。

    宋启正在文州抓到了鲁王、祁王的余孽。

    这一战很辛苦,鲁王、祁王死了之后,两王的残部聚在一起,投奔了吐蕃。

    虽然知晓他们不是萧兴宗,但为了杜绝日后频繁为大晋带来麻烦,宋启正带着人将一路追击,终于将这些人全都擒获。

    “镇国大将军何必抓我们?”

    “现在还是镇国大将军吧?”

    “啧,末帝在的时候,镇国大将军的节度使之位被儿子抢了,如今儿子做了皇帝,封赏功臣,镇国大将军却一点都没变。”

    “何必呢?”叛将盯着宋启正,“既然他都不将你当做父亲,你何必为他效命?”

    另一个叛将也道:“这世上的人伦是儿子为父亲效命,儿子听父亲的安排,而你呢?却为你儿子的江山奔波,从福州到文州,一南一西在外征战一年,又得到了些什么?就算要做皇帝,也该是你做而不是你儿子。”

    “或许你儿子根本还记得从前的仇,根本不肯承认你这个父亲,说不得等你杀了我们之后,新帝也会杀了你,这样就再无后顾之忧。。”

    宋启正没有说话。

    叛将觉得有了希望:“吐蕃王承诺,若是你想要争天下,

    他会出兵相助。”

    说到这里,

    叛将声音明显柔和许多,带着几分规劝:“镇国大将军,

    我们也愿意在你麾下效力。其实鲁王、祁王都死了,我们何必与新帝作对,说到底还不是想要争一条活路,但新帝绝不会饶了我们,

    跟随大将军就不一样了,

    我们能将功折罪。”

    “大将军在北方多年,定然也能送信给辽人,辽人定能支持大将军,这么一来我们手里的兵马不下十万,

    定能扶持您一路坐上皇位。”

    “我知晓您还有一个儿子被流放,

    您又是春秋鼎盛之年,还能立后纳妃再生子嗣,何必屈从宋羡?别看您现在是镇国大将军,我们是阶下囚,

    其实处境还不是一样?只不过杀我们是明着杀,

    害您需要暗地里动手。”

    宋启正盯着两个叛将,终于开口道:“在你们心里我就是如此?会因为你们两个人的话语,

    去对付自己的嫡长子?”

    说到“嫡长子”三个字,

    宋启正不由地嘴里发苦,原来他与宋羡的关系在旁人眼中早就势同水火,而且这些人认定他可以为了利益与外敌勾结,发动战事。

    这两个叛将还觉得他可以送信给辽人,

    荣氏与萧兴宗勾结,在外人看来他也脱不开干系,

    这么一想都是他自己做的孽。

    他得蠢到什么地步才能被说服?枉他在边疆与辽人周旋多年,在旁人眼睛竟是这样不堪。

    反过来思量,宋羡还让他带兵,反而是对他的信任。

    叛将听得这话,还想要劝说宋启正,

    宋启正吩咐道:“将他们押下去。”

    旁边的文吏有些拿不准:“镇国将军,

    方才他们说的那些话……”

    宋启正道:“如实写下来,

    我会附在信函之后,

    呈给皇上。”

    吩咐完之后,宋启正走回中军大帐,坐在帐中想起叛将的言语,

    宋启正深深地吸一口气,

    因此牵扯到胸口的伤,他忍不住一阵咳嗽。

    宋羡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却还是有这些人想方设法想要搬弄是非,等过几年边疆都平稳了,他也该告老还乡。

    这些年他没做成一个好父亲,但还不至于要争着去做个畜生。

    回京的路上,宋启正精神有些不佳,

    他一直支撑着,到了孟州就病倒了,

    本以为这病很快就能好转,可能是征战时伤口没能处置好,竟然就这样发起热来。

    迷迷糊糊中,

    听到身边有人说话:“接到消息,皇后娘娘就命我们带了药前来,不过镇国将军伤得有些重,

    不知多少日子才能好转。”

    宋启正挣扎这睁开眼睛,吩咐道:“我好多了,明日就启程。”

    副将和御医自然不肯。

    宋启正性子倔强,还是勉强启程,一路带着兵马回到了京城。

    入京之后,他从衙署回到宋家在京城的宅子,就又昏睡了过去。

    宋启正迷迷糊糊地做了个梦,梦到身边有人守着他,仿佛是冯氏,冯氏不知说了些什么,他听不清楚,只是能感觉到那温热的帕子敷在了他额头上。

    宋启正挣扎着,压在心底的那些事,此时也全都涌了出来,他一把拉住冯氏,用尽力气要开口说话。

    “对不起。”

    宋启正,想要说这三个字,不知为什么就是发不出声音。

    “对不住你了。”宋启正接着道。

    “冯氏,对不住你了。”

    当年若是他肯相信冯氏,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宋羡也会好好地长大,说到底源头都是他。

    这个心结一直沉在他心中,可惜就算他懊悔,也没有人听他说这些话,即便是在梦中……他也不曾获得这个机会,因为冯氏之前一直不肯入梦来。

    这次总算再度见到了冯氏,他如何能错过这个机会。

    宋启正真正醒来的时候,床边坐着一个人,是白发苍苍的宋老太太。

    定了定神,宋启正才算真正清醒。

    “多大的人了,受伤不知道好好照应自己,”宋老太太道,“别人劝说还不听,非要赶着回京,你这是要气死我不成?”

    宋启正抿了抿嘴唇:“让母亲担忧了。”

    宋老太太道:“我担忧又能做得了什么?还不是良辰让人前来给你诊治,良辰还在宅子里留了一晚上,看到你好转之后才回宫。”

    宋启正心中一惊:“这……可怎么使得?”

    “你也知道?”宋老太太道,“那以后就顾着点自己。”

    宋启正仔细想宋老太太的话:“羡哥儿……”

    宋老太太道:“没来,不过遣人问了。”

    宋启正病的委实厉害,热症如何也退不下来,又迷迷糊糊地一直都在喊冯氏,一开始只是良辰来了,之后良辰让人将这边的情形禀告给了羡哥儿,晚些时候,羡哥儿又让人过来瞧了一眼。

    羡哥儿的意思,宋老太太明白,没有谅解,也不会原谅,但可能是因为她这个老太太,又不能完全视若无睹,遣人问一句已经是最大的让步。

    宋启正闭上了眼睛,只觉得喉咙里一片滚热,冯氏毕竟不在了,有些事无法修补。

    宋老太太道:“你日后也好好的吧!”

    宋启正颔首道:“母亲……还有一些事要提醒羡哥儿,多看着点宋裕,也许会有人从宋裕那里下手生事。”

    宋老太太道:“知晓了。”

    宋启正醒了过来,宋老太太也就放心去歇着。

    宋启正想要起身,身上却没有力气,就这样躺着过了许久,听到脚步声传来,他转过头看到小小的喆哥儿向屋子里跑来。

    宋启正伸出手:“慢点,慢点……喆哥儿……让祖父看看……”

    这一刻宋启正心里一暖,至少宋羡肯让良辰来,也没有拦着喆哥儿。

    这样就很好,也该这样。

    既然无法修补,余生就努力往前走。

    喆哥儿小小的手递过来,宋启正将他握住,握住现在有的,何尝不是一种谅解。

    第五百零七章

    番外

    寺中生活欢乐多

    程彦昭(二)


如果您喜欢,请把《喜遇良辰》,方便以后阅读喜遇良辰第120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喜遇良辰第120章并对喜遇良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