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谢岩黎峰 本章:第283章

    从今天开始,从他做出决定开始,陆杨再不会说他像小孩子了。

    陆杨判断一个人是否长大,是看他会不会冲动任性,由着性子来,只看心里想什么,不去管他应该做什么。

    作为一把“伞”,他要遮风挡雨,就要先经风雨。他要勇于承担。

    这次聊完,谢岩又往外奔波了数日,把陪产接生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

    他这里跑跑,那里问问,把能走的关系都走了一遍。

    这是他拜年时就办过的事,这时知道陆杨是怀着双胎,心中不安,又往外跑了一趟,定下来日子,提前就请人住到家里,随时候着,也帮忙照顾照顾陆杨。

    府城的元宵节很热闹,城内开始布置了。

    他每跑一趟,街上就多一分变化,他都看在眼里,忙乱乱的时候,眼睛不得闲,仔细看过,回家画给陆杨看。都是些粗糙的线条,弄完了,随便涂点颜色,大致像个样子。

    元宵节这天,他们家滚元宵吃。

    谢岩听陆杨的使唤来,每一步都听话照做,滚了几个大元宵,余下的都小小的。能一口吃一个。

    陆杨把他想好的几个小名给谢岩说了,问他喜欢哪个。

    “有小肉包、小糖包、年糕、元宵、小满、大福。”

    谢岩喜欢包子。

    他们最开始就是做肉包子的,然后过上甜甜的好日子。

    年糕和元宵比较常见,出门喊一喊,有许多小孩都叫这个名字。

    小满和大福不错,他看陆杨犹豫,便直接不要了。反正是小名。

    陆杨问他有没有想孩子的大名,“小麦和壮壮的名字很大气,我想了一阵,没想出合适的。”

    谢岩有想过,都挺简单的。

    “取单字名,用恒字,持之以恒的恒。还有一个青字,青天的青。”

    恒字的意思明显,就是词中取字,希望孩子做一个有恒心的人,不要轻易言弃。相对应的,他提前把表字取好了,叫“辩之”。

    在原句里,这一句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取辩之,让他认清方向,再去坚持。而不是固执己见,一条路走到黑。

    青字就比较含蓄。青字即可是生机,青禾、青山,都有生机之意。也能是大志,比如青云。青云志、青云直上、平步青云。

    名字太直白,孩子压不住。取个模棱两可的便好。表字则是“行之”。希望孩子不要做他这样的书呆子,要会践行。

    一般给孩子取表字,都是等孩子大一些再取,看看孩子的性格。到时看哪一点突出,表字可以从性格入手,也能补充大名,还能是长辈的期许。

    谢岩没那些讲究,他先定下。他对孩子的期许明明白白,跟大名配套,不用等了。

    陆杨听完,把两个名字念了几次,觉着可以。

    “好听,意思也好,我家状元郎有才华,会取名,不像我,光想着吃。”

    谢岩这就给他煮元宵吃。

    陆杨想吃小元宵,他说:“以前都滚大元宵,我一口都吃不完,碗里漏出一堆馅儿,看着可心疼了。你给我煮一碗小元宵,留一个大的在里面就行。我吃完小的,再去把大的咬露馅儿。”

    谢岩给他煮。今年做了芝麻花生馅、豆沙馅、猪肉馅。

    陆杨想吃甜的,谢岩没下肉馅元宵,给他双拼了一碗,等他吃完了,再盛一个大元宵给他。

    过节吃好的,谢岩弄完以后出门去,各家串门送一碗。

    各家都做了元宵,他添一碗,一人尝两个,吃个热闹。

    他出门到外面,谁都要问一句他什么时候去赶考,谢岩都说后天走。

    元宵节热闹,巷子里看不了花灯,他本来想弄些灯笼到巷子里点着玩,给陆杨看个热闹。陆杨把他劝住了。

    “我在县里长大的,还差这一个灯会的热闹?你快别忙了,不如好好陪陪我。”

    谢岩便不忙了,把娘叫来,母子三人围坐一起,煮茶吃零嘴,过得跟除夕似的,聊聊天,唠唠嗑,熬熬时辰。

    他们家也拿到了商号的分红,这让陆杨手里有了大笔的银子,他给娘拿了二十两银子,留在手里花销。平常想买什么买什么。

    给谢岩拿了一百两银子。穷家富路,此去京城,不知会遇上什么事,多带些银两好一些。

    余下的银子,陆杨都留自己手上。

    他打算再租一间小房子,用来做刻印作坊。

    干爹他们都在家里干活,时日久了不行。不提别的,雕版都很占地方,全堆在家里,房子都占满了,人的活动范围就小了,拥挤得很。

    谢岩考上举人的时候,回乡祭祖,没有改换门庭。等陆杨生完孩子,不论谢岩此次赶考结果如何,他们都要回乡一趟,把老宅的门户改了。再添些田产,买间铺面,把祖产添一点儿。

    剩下的银两暂时不动,等陆杨生完孩子再说。这是安家费,也是做生意的本钱。

    赵佩兰对家里的大事都不发表意见,问了些赶考的安排,又问陆杨生孩子的安排。谢岩都办妥了,此时细细详说一番。

    等他走了,家里就会来人照料,娘不会太累。

    再有陆柳和罗家嫂嫂能来支应,陆杨这儿都好着。

    谢岩说;“我给我师父师兄说好了,遇到难事,就上门去找他们说一说,他们会帮忙的。”

    他这几天都没怎么看书,问起学问,他只是说:“没事。考来考去都是那些东西,我现在像个油子,应对起来不难。就怕今年改了考核方式,让我去办实事。那才真完了。”

    陆杨跟赵佩兰都笑了,他们说:“其实你现在看着挺靠谱的,让你去办事,还是能唬唬人的。”

    谢岩点头:“我能看起来靠谱就够了,我要找个地方混日子的,绝不能去干实事。为了不祸害百姓,我要考出好成绩。不然下放地方,去当知县、县令,大家伙都完了。”

    他看向陆杨:“那就只能让你来帮我当官了。”

    陆杨:“……”

    他得有多大的能耐,还帮人当官。

    谢岩此时有些羡慕乌平之,“我给他说了,排在末次最好了。靠前的名次,要留在京城熬资历。再往下,还要继续读书考试。还有一批去六部学习的。这都很难熬出头。末次就很适合他,他能到地方上干出一番事业,到时上官看好他,圣上眷顾他,仕途就顺了。”

    陆杨听着不错。乌老爷在府城过年,乌平之只来他家拜年过,这阵子都不在。本来要来劝谢岩去赶考,因谢岩上门求助托关系,找稳婆、找郎中的,乌平之知道结果,也没来。

    他问谢岩:“这次能沾光不?赶考蹭蹭马车,蹭蹭住所。”

    谢岩说:“和乡试一样,到京城肯定有地方住,赶考之前,我们几个凑一凑,多拿些银子,去换个民宅的房子睡觉,能睡饱了进考场就行。出来的时候有人接,他们家里都去很多人。”

    陆杨一听这个,当即也要找人跟他一起去。

    谢岩还说不要,陆杨说:“别人都有人接,你哪能没有?”

    这话一出口,谢岩笑成个傻子,也没什么要不要的,全听陆杨的。

    隔天,陆杨到哥哥家串门,把这事一说,罗大勇就主动揽事,“我去吧,我还没去过京城,正好去见识见识。”

    他跟弟弟都决定了,会再陪陆杨走一段路。这次陪考,就当作探路,提前看看京城的情况。

    陆杨感动得不行,可惜没有陆柳的好本事,眼泪上不来,没能泪汪汪的,只好敞亮笑一笑,道:“大哥,明天就要走,你抓紧收拾收拾,到了地方有住处,他们同行的人多,等阿岩去赶考了,你们可以在京城逛一逛。我给他拿了银子,放他身上我不放心,我待会儿给你拿来,让你管着。”

    谢举人手里沾不得银子,昨天才给他,一天都不到,他跑出去花了四十两,给陆杨拿回来一个金项圈,项圈首尾衔着一颗大珍珠。这部分的项圈做了“福纹”,两段弯曲而成,加长了金子的长度,算下来全是银子。

    谢岩挺高兴,在陆杨的抿唇瞪视下,帮他把项圈戴好了。

    他是举人,有信誉,他早请人打制,等他攒够银两就去买下来。

    这不,他走之前,把项圈买回来了。上面有大珍珠。

    陆杨看他喜滋滋的,情绪转变,低头摸摸项圈,突地笑了。

    “你手上得一点银子,都花在我身上了。你还好不是哪家的纨绔少爷,不然我非得被人骂成妖精祸水。”

    谢岩喜欢给他花钱,“我要是纨绔少爷就好了,每天在你身上掷千金,让你天天有数不完的金银财宝,做梦都笑醒了。”

    哎呀,嘴真甜!

    陆杨让他过来亲一亲,不计较他花钱的事了。跟他说好了,让大哥去陪考,银子交给大哥保管。

    谢岩答应了。他买下项圈,就没有要花钱的地方了。

    明天出发,今天收拾行李。

    进考场的衣裳鞋袜都从家里带,这次是走水路,出门有马车,他们把考篮也拿上了。

    陆杨记得他上回从考场出来的委屈样子,这天睡得很晚,跟他说了很多熬时辰的法子。

    他让谢岩进考场的时候,带上两斤混在一起的红豆绿豆,闲来无事就挑一挑豆子。挑拣完了,还能再数数豆子。

    谢岩要是实在想动笔,就可以用豆子摆字样、摆图样,有人过来,他伸手一抹,就跟棋盘似的,全看不清了。

    说起棋盘,他用红绿豆子当棋子,自己跟自己下棋玩也行。

    谢岩这次有了牵挂,不会感到憋闷无聊的。他把陆杨抱着,心中只有不舍。

    次日清晨,罗大勇赶车,黎峰陪同,三人一起去码头跟人汇合。

    码头这边热闹,几乎每一条商船上都载着两个书生。

    这都是赶考的举人老爷,都单独留着船舱,待遇比秀才相公好了十倍不止。

    他们这次是坐洪家的船只。洪家生意大,有船去京城。不似别的商船,半途要转乘。

    乌平之早早在码头等着,盛大先和季明烛来晚了点,两人都有夫郎陪同。他们见了谢岩,先发制人。

    “哇,没有夫郎陪着你,你可怎么办啊。”

    谢岩立马跑到乌平之身边,说:“我有朋友!”

    再一把拉上罗大勇,道:“我还有大哥!”

    盛大先和季明烛跟他太熟了,只是复读道:“可是我们有夫郎陪考,你没有。”

    谢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深深的懂了。

    他们上船之后,还有人往船上运货。

    季明烛眼尖,从扛货的劳力堆里,认出了一个熟人——刘有理。

    刘有理的名声彻底坏了,这样的名声,让他在书生堆里混不下去,名声太臭,来与他结交的商户都没几家。

    临到考试,他手里的银子不多,也没找到人搭伙赶考,便出此下策,先混上船再说。

    季明烛使唤书童过去,给刘有理带了一句话。

    “让他自己下船,不然我让整个码头的人都知道刘举人在这里当力夫。”

    书童传完话,刘有理往他们这边看了一眼,什么都没说,扔下肩上的一包货物,直直下船了。船上管事追着他的背影骂了两句,“你别想结工钱!”

    他们这艘船开走,刘有理还站在码头。

    罗大勇来得迟,不知道这一出,听谢岩简要讲了,才了然点头。

    等到了船舱,他低声跟谢岩说:“你们要是狠不下心直接坏他前程,这时候就不要逼太紧。农家子考上举人的难度你我都知道,要么把他摁死,要么留一条后路。否则他找你们鱼死网破,你们谁都不值得。”

    谢岩认真应下,放下行李,就去提醒季明烛冷静一些。

    季明烛知道的,“我只是把他赶下船,不会再做什么的。”

    谢岩放心走了。

    他此行带了两封信件,都是他师父给他的。一封是赶考路上拆,一封是抵达京城拆。

    谢岩不听话,两封都拆了。

    上路的这封信里洋洋洒洒写了两三页,都是讲当今圣上的处事风格、翰林院几位学士喜好的文风。

    乍一看都是拉家常,谢岩却看出来意思了。会试有标准答卷,有两种方式,一是从考生的答卷里选出优秀的,二是主考官亲笔答卷,以此做判卷标准。

    这些年都是主考官答题,以他的答卷为标准,自然会有文风偏向。知道考官喜好很重要。

    再是圣上的处事风格,可以定下策论的重心,是柔是刚,还是刚柔并济,是直言,还是规劝,都能有个选择。

    学士好几个,主考官只有一个。要到京城再打听打听,看他们行踪,以此推断主考官是哪一位。

    谢岩怔怔的。他没问过这些,没想到他师父给他写下来了。

    他又看第二封信。第二封信开头就是骂他的,说就知道他会提前拆信,是个不老实的猴崽。

    自觉跟猴子没有任何关系的谢岩:“……胡说。”

    第二封信是第一封信的补充,骂完以后把他嘲笑了一遍。

    “那些都是给你琢磨消遣的,真到考场,没谁说得准。保持平常心,能考就考,考不上就回来继续学,当我门下最没出息的学生。哎,一个小举人。你到京城,连你师兄们的门都进不去。”

    谢岩:“……”

    什么高门大户。

    他本想说他没空去,思绪一顿,又觉着必须要去。

    这么些有出息的师兄们,家里藏书一定很多吧。给他看几本,拿几本,再送他几本。这样他们家的书斋就有更多的好书了。陆杨会高兴的。

    嗯……谢岩把信纸举起放下,左看右看,没有写地址。

    他把信封拆了,从里面看见了一行小字。

    “你还太嫩了。”

    谢岩:“……”

    他师父有这种心态,还能活个一百年。

    他此行路上有得琢磨了。

    什么学士的文风、圣上的作为,他全没想,都是琢磨怎么找到这些师兄们。

    已知崔二哥的大名,也知道他跟师父的关系,要么先去崔二哥家里坐坐吧。他们约好了在京城见的。

    京城,他来了!

    第200章

    岁月的痕迹

    过了元宵,

    家中开始筹备婚事。

    陈桂枝手把手教陆柳,里里外外的,又是采买,

    又是布置,

    还要安排席面、写帖子。

    家里生意大了,摆酒设宴的事,就不纯粹是自家乐呵乐呵,还要多请些人来,以后别家办酒,

    也请他们去,来来往往的熟悉了,

    生意也兴旺了。

    陆柳跟黎峰商量了数次,这次的喜宴算了,

    就自家办三桌酒,不请旁人了。

    他们家来府城的时日太短,还没到可以互相登门吃喜酒的交情,以后再说。

    在府城过日子,

    不比在山寨,吆喝一声,能来几十号人帮忙。现在大家都有事做,

    一些能请人做的事情,他们手里松一松,请人办了。

    席面是自家办,

    但请了三个帮工。先来家里洗菜备菜,

    席面过后,再把灶屋收拾了,碗筷都洗了。

    喜字窗花交给赵佩兰弄,


如果您喜欢,请把《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方便以后阅读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第283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第283章并对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