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一个灾民回答他道:“俺们知道呢,只是我们跟着东家走了,老人媳妇孩子被扔在这里也不是一回事儿啊,俺们挣了钱也没空带回来,她们在这里又讨不到吃的,她们就指望着俺们呢,可不就得跟着俺们一块儿去。”
王土汗然,他其实都没想到这一块儿,之前雇佣镇外的灾民时,他们都是当天来回,所以他习惯性地对县城的灾民用了跟镇外的灾民一样的思维。
县城离大埠村太远,让这些灾民每天来回是不可能的,只是这么一大群人去了住在哪儿呢?
盖的宿舍倒是有很多,可是那都是上下铺,并不适合一家子人住啊。
不过,王土想破了头,也想不出其他的解决办法,除非继续让他们自己随便搭个茅草屋住,或者一家子人分开住进宿舍。
所以,一回到大埠村,王土就说出了他的安排,除了孩子太小住不了宿舍的之外,其他人大都同意一家分开住进宿舍。
笑话,谁见了都愿意住这种砖瓦房子,要不是因为逃难居无定所谁会愿意住那茅草屋。
“天也不早了,因为没预料到这么多人,仓库的床铺也不够了,幸亏天还不冷,你们没有床铺的先凑合一晚上,我明天再把床铺准备好。”王土看着上下床空空的木板,心里想着他们睡一晚木板应该不反对吧。
这些人自然不会反对,没有床铺也不能凭空变出来,况且只是凑合一晚上而已。等明天他们就照样可以拥有一套柔软的床铺,他们在自己家都还没有用过这么好的床铺呢,这东家竟然舍得给他们用,真是大方。
县令给的侍卫自然也被安排住进宿舍,床铺都是已经铺好的,还特地请了一个村里的妇人给他们做了晚饭,这以后侍卫的一日三餐都是她负责。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王土吩咐下人晚上要看好马车,便打算离开。
肖武叫住了他,递给他一个钱布袋子,说道:“这是今天当衣服的钱,共二两八钱。”
王土闻言收回手,说道:“这衣服是你们自己的,当了多少钱也自然归你们所有,拿回去把钱分了吧。”
肖武点头道:“是。”
王土打个哈欠道:“行,今天也忙了一天,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去县城送一趟呢。”
王土回到饭馆自然也要把今天的事情跟李国槿说一遍。
“一千两,大哥要的实在太便宜了,曹叔并不缺钱。”
“我只是想到县令要顾虑到辖下那么多百姓,着实不容易,钱再多也不禁用啊。”王土感慨道。
第二天王土没有跟着去县城,而是让肖武负责把粮食运到县城。他还要去镇上再请个秀才回来,负责管理登记盖楼房的小工工钱的老秀才说顾不过来两边,王土也知道人确实太多,盖楼房的有几百号人,现在建城墙的比盖楼房的还要多。他也不为难老秀才,再请一个便是。
也是王土来的巧,刚进城门就碰到了上次雇的年轻书生正要摆摊替人写信,王土赶紧上前,“白大哥,可真是巧,正好有事找你呢,我这里有个替我管账的活计,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干?”
白书生停下摆摊的动作,“自然愿意,只是我并没有学过算账,万一…”
“没关系,熟能生巧,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我那里只是简单把人和工钱对上就行,最终的就是要识字,并不复杂。”
因为王土用的急,白书生连摊子都不管了,坐上马车跟王土一块回了大埠村。
让正在挖坑的县城来的灾民一个个过来登记。王土注意到其中有一些看上去还是个孩子,还有一些年纪也有点老,他们一直在混在人群中忙活,并没有过来登记。
王土不由地喊了一句,“还没有登记的人抓紧过来登记,不登记的话最后没有工钱领。”
过了一会儿,一个半大小子磨磨蹭蹭地过来了,看到王土后抢先开口道:“东家,你别看看上去小,其实我是长的矮。”
王土望着那张还明显稚嫩的脸庞,哭笑不得道:“哦,登记一下吧,打算要现银还是粮食?”
半大小子见王土没有追究或者不要他,还有点懵,木木地接道:“粮食。”
走回去的时候才彻底醒过来,还有点不敢置信,小跑着跑到一个老人身边,“大爷,你不用怕,抓紧去登记吧,不登记就白白干活呢,刚刚我去登记过了,东家并没有撵我走。”
老人紧张的抬头看向那边,“那我去试试,本来只想着能混一顿饭吃就行。”
其实王土心里也无奈,本来是打定主意只要壮劳力的,毕竟要干建城墙这种重活,只是没想到这些不符合的人也混入了进来,既然都跟着来了,王土也不忍心再把他们撵走,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意他们留下来。再过段时间,看看有没有其他轻闲一点的活吧。
第52章
一群大孩子领着一群小孩子跑在路上,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个小篮子,直到跑到王土面前才停下。
“小村长,我们挖了这么多蚯蚓呢,都给你拿来了。”这些大埠村的孩子因为王土比他们大不了多少,所以一直都喜欢叫他小村长。
打头的一个孩子把篮子伸到王土的眼前,王土低头去瞧,篮子里面密密麻麻的蚯蚓正弯曲蠕动着,旁人看了立刻头皮发麻,浑身泛起鸡皮疙瘩,离得远远的,就怕这蚯蚓爬到自己身上。
不过王土看了并不害怕,相反,看到这密密麻麻的黑黢黢的蚯蚓,他还很高兴,因为这蚯蚓大都长得粗粗壮壮的,一看就有营养得很,保证鸡和猪吃了都长得胖胖的。
“来来,你们拎着篮子跟我到山上的养鸡场那里,那里早就挖好了一个大坑用来养蚯蚓的,咱们把蚯蚓倒进去,一篮子蚯蚓半斤粮,先给记到账上,你们再自己过来领粮。”
这群孩子看到王土脸上收不住的笑容就知道他们这次干的不错,而且还能领半斤粮食。他们父母撵他们出来挖蚯蚓的时候可没说能换粮食,只说是要给猪吃的,猪吃了蚯蚓长胖了他们才有肉吃。所以他们挖蚯蚓就是为了将来能吃上猪肉,没想到还有额外的惊喜。
一时间,孩子们都嘻嘻哈哈地打闹在一起。
跟着王土到山上把篮子里的蚯蚓倒干净后,一群孩子又咋呼着飞快跑远继续去挖蚯蚓了。
最近大埠村孩子挖蚯蚓已经蔚为壮观,刚开始只有村子里的一部分孩子在挖,后来基本上村子里的每个孩子都在挖,再到后来连那些灾民小工家里的孩子也在挖。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些怕蚯蚓的人家每次回家都胆战心惊,生怕不小心撞翻装着蚯蚓的篮子。要不是看在能换粮食的份上,早就怕得不想让孩子挖了。当然,也有怕蚯蚓的人家不在乎这半斤粮食,不让孩子挖,可是孩子们都倔着呢,根本不听大人的话,他们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跟爹娘一样自己挣粮的自豪,况且别的孩子都在挖,凭啥不让我去。还有孩子被逼得急了,离家出走住进了其他小伙伴家里,靠自己挣的粮食养活自己,搞得孩子爹娘哭笑不得,最后只能无奈妥协。
大埠村的村民怎么闹腾,王土不知道,他只知道坑里挖来和繁殖的蚯蚓越来越多,再也不用担心猪没得吃了,鸡也吃得浑身的毛滑油油的。
看来,可以再弄一批猪崽子和鸡苗过来养了。
现在养鸡厂和养猪场现在都是找了大埠村里的几个妇人在忙活,不过养鸡和养猪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粪便,日子一长那味道就臭得让人受不了,几个妇人是大埠村的,有楼房住有丈夫儿子在挣钱,实在不想再干这份臭烘烘的活计,只是看王土一直忙,才没好意思跟他提。
现在,看到王土闲了,早就忍受不了的几人便纷纷跟王土说要辞工走人。
王土当然不会强人所难,立即就同意了,想着建城墙的小工里有一些老人和半大小子,干脆让他们来养鸡养猪吧。
不过,王土没想到的是这样安排还是会有其他的问题产生。
“你们宿舍里的人嫌你身上臭,不让你住那屋了?你回去没洗澡么?”王土眼神复杂地看着面前一脸伤心的半大小子,没想到这群大男人也有嫌弃别人臭的时候,他记得这些小工当初可是蓬头垢面,身上的臭味几米远之外都能闻到,他之前招人的时候都没嫌弃过他们,难道现在他们变得爱干净了?
其实,主要是王土没有太关注,这些人自从住进宿舍,盖上崭新柔软的新床铺后,便极为珍惜,处处小心翼翼,生怕把床铺弄脏了,每天干完活回来一定要冲个澡才上床睡觉,衣服也都是在外面抖干净再挂在床上。
而这些负责养鸡养猪的人,虽然也冲了澡,但是一天下来衣服上熏染上的臭味可抖不掉,所以这臭味在宿舍里就显得想当刺鼻。
王土听完半大小子的解释,怕因为这个活计让他伤到自尊,宽慰道:“倒是我想的不周到,这样吧,你身上的衣服就在干活的时候穿,下工的时候换上新衣服再回去,我这就让刘婶给你们每个人都做一套。”
“哎!”半大小子听到有新衣穿,脸上立刻雨转晴,还是有大太阳的那种。
王土在去找刘婶的路上,还在想着小工们爱干净这事儿,首先,这是个好事儿,还是个要获得鼓励的好事儿。只是他们这些人基本就一人一两身衣服,还是在异世界能当破烂的那种,除非脏的不行了,不然他们不会洗,因为他们这里洗衣服都是用木锤子混着草木灰不断捶打,这样洗的次数多了,衣服自然就容易洗破。
其实,大蜀国有洗衣服用的皂角,甚至有跟异世界肥皂差不多的姨皂,不过他们的价格都有点贵,普通百姓平时并不会用它们来清理身体或者洗衣服。
王土也没打算自己制作,先不说他们这里没有皂角树,哪怕是买回树苗来栽种,也要等上五六年才能结出果实,根本就解决不了燃眉之急,再说这姨皂吧,要用到胰脏猪油啥的,这成本可贵了去了,他现在还在努力让大埠村吃上猪肉呢,哪里有猪油去造这华而不实的姨皂。
王土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从异世界买肥皂吧,便宜还大块,一块肥皂能用几个月,还要买外表跟大蜀国的姨皂差不多的,免得引起别人要多余的好奇,别人见了也顶多以为王土有钱大方。
不过,王土瞅了瞅光秃秃的山上,买上几颗皂角树苗种在山上好像也不错,虽然现在是用不到了,不过几年之后能用到也不错,况且这也算是造福后代的事,这皂角树一旦在大埠村后面的山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只要不砍了,或者不像现在这样放把火烧了,百年之后大埠村的子孙后代那不是仍有新的皂角可用嘛。
第53章
“东家发姨皂了,每人限领一块。”白书生和老秀才后面堆放着高高的肥皂,正在认真核对准备发放。
“姨皂?这东家咋这么大方啊,这姨皂我还是只在之前做过工的地主家见过呢。”
“大方还不好啊?免费发的姨皂哎!今天晚上我就去河里用姨皂好好搓搓,肯定很爽!”
“哈哈,好主意,到时咱们一块去啊。”
“对,对。大家伙一块去,都去哈!”
于是接连几个晚上的时间,大埠村旁的小河就被一大群裸着身子的男人给占领了,害得一些平时会去河边打水的姑娘妇人不敢靠近,只能绕远路去到小河的上游提水,路远水重,心中不免对这些天天来河边洗澡的男人也是抱怨不已。
王土收到投诉也尽量在想办法解决,还询问了李国槿的意见。
不过李国槿家境优厚,军队里的士兵也活的粗糙,从没在意过这个问题,倒是韩高建议道:“建个澡堂即可,县城就有一家澡堂,学院的学生平时都是到那家澡堂去净身。”
王土在大蜀国还从没去过澡堂子,也没听说镇上有澡堂,想来这澡堂也就在县城这样的繁华地方才有。
看来建澡堂也是一个技术复杂的工程,不是说随随便便找人来就能盖起来的。
“那我就传信一封麻烦县令大人帮我找个盖澡堂子的师傅。”
本想找大埠村的白书生写一封便行,结果李国槿看到王土从网上用笔抄录下来的造纸方法,便亲自写了一封,然后信里的要求又加了一条:再帮忙找个造纸师傅。
未了还找了一张白纸,把王土写的造纸方法用大蜀国的文字重新写了一遍。
“你之前从没造过纸,哪怕是按照纸上的方法来做,也不一定成功,找一个经验丰富的造纸师傅,按照这个方法来,要容易的很。”
“我只是想造如厕用的草纸而已,用得着专门找造纸师傅么?”王土脑子里想的就很简单了,他要造纸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大埠村公共厕所的木片大量浪费的问题,只要能造出来纸就行,质量无所谓,相反王土甚至觉得质量越不好大埠村的人用起来的时候才会越不心疼。
“如厕用的草纸?”李国槿一愣,有些尴尬,低头掩嘴咳了两声,说道:“你找的这个造纸方法是制作可书写的白纸的,我再给你找个专门造草纸的方法吧。不过这两者可同时进行,村子合并后,幼童甚多,可以建一座私塾,让他们都去进学,所用纸张是自己做的,只需买笔墨即可,能省去不少花费。”
建私塾?王土看了一眼在外面小桌子上拿着彩笔乱涂乱画的小树,觉得李国槿挺会为普通老百姓考虑的,要不是家里穷,没有条件,谁家不想让自家孩子上学识字甚至考取功名呢。
“行!李天他们呢?”王土回来这半天了,没见到李天他们几个人,心中觉得奇怪,他们不是从不出门的么?
“哦,他们趁着夜黑,去教李金武功去了。”
“李金是李天的徒弟,怎么其他人也要去教?”
“他们还是李金的师叔呢,他们这几天闲的发疯,正好去趁机传授李金功夫,好好地培养他成材。”
王土听后心里替李金默哀,不知道他肥大的身躯禁不禁得住他们折腾。
写给县令的信已经寄出去,相信过不了几天,要的人就会到达大埠村。
王土要先把纸厂的工人和盖澡堂子的人先招好,到时两边的师傅一到,就立刻开工。
因为纸厂在刘家村,所以要招什么人王土都觉得有必要先跟刘家村通个气。
没成想刚到刘家村村口意外地碰到了大姐王草,不由喜出望外,“大姐,大宝,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啊?”
王草之前一直负责大埠村小工的午饭,后来小工越来越多,虽然一块做饭的妇人也跟着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王草的负担还是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再加上刘一兄弟五个和她公爹所有的精力都扑在砖厂上面,家里的杂活都砸到王草婆婆一个人身上,结果王草婆婆累倒了,没办法,王草只能回家照顾家里,王土前段时间又忙,所以他有一阵子没见到大姐和大宝了。
王草看到弟弟当然也高兴,回答道:“婆婆身体好了,我也能抽空出来去看看姥姥,知道你忙,所以倒是没去看你,没想到今天正好碰上了。”
王土哪里会在意这些小事情,“不用管我,我整天到处瞎忙,你去找我还不一定能碰上面,白白浪费你的时间。本来应该是我要经常去看看姥姥才对,过了这么久都没再去过,大姐你去了可要替我赔个罪啊。”
“行。你来俺们村做啥呢?找你姐夫么?”
“不是,我找你们村长呢,说说纸厂招人的事儿。”
“纸厂要招人啦?那我去姥姥家正好问问大毛和二舅他们要不要来干。”
“哎,行,大舅也可以来干。”
“啥?大舅他能干什么?土子,我知道你是想帮大舅,可大舅是个心气高的人,让他来啥都不干白白拿工钱他肯定会受不了的。”
“我知道,我是想让大舅来裁纸,裁纸这活也不需要走动,就坐在那儿动动手就可以。”
王土和大姐就这样在村口唠了小半天,想着大姐还要赶去姥姥家,王土也不敢再多说,便匆匆告了别。目送大姐的身影远去后,才挪步走向刘家村村长家。
“刘村长,这纸厂毕竟还是建在刘家村的地上,招人肯定会优先考虑你们村的人,所以我就想问问你们什么想法,要是愿意来纸厂的人多,我就不用再去其他地方找人了,要是来纸厂的人少,那我就要再从外面招些人过来。”虽说村子要合并,但是房子还没盖好,刘家村的人还住着,王土要招人就必须要优先考虑到刘家村的人。
不过显然王土的顾虑是多余的,刘村长想都没想,直接说道:“不用问了,如今砖窑又加盖了好几个,全村的男人都在砖厂上工,都快忙不过来了。就是没有男丁的人家,也在帮着做饭,其他没上工的就剩下妇人和小孩子了,小孩子不说了,这些妇人要打理家里,肯定不会来纸厂干的。”
“好吧。”王土没想到刘家村已经这么忙碌了,相比之下,大埠村的人显得格外悠闲。
第54章
告别刘村长之后,王土就去了其他几个将来要合并的村子,这次招人他打算从这些村子里招。
楼房过不了多久就会盖好,等他们住进去后,这些村子就会被空置起来,也不可能让他们再回来耕种,这耕种的事儿以后再做安排,并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既然有这么多的劳力空余,王土自然不会浪费,早早地把人安排进纸厂才好。
况且这些村子虽然被王土优厚的条件给诱惑住答应合并,但是心还没彻底适应过来呢,对大埠村这边并不怎么上心。王土知道他们这是怕他说大话,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没彻底搬进楼房住之前还保留着一条后路呢。
所以王土觉得有必要亲手拉他们一把,早一日拿到一点实惠就早一日向大埠村这边倾心。这样,等几个村子的人都住进楼房之后,大家才能更加团结,劲儿才能使到一处去。
一圈走下来,每个村子差不多要了十个人左右,加起来有一百多号人,刚好够用。王土也不指望一下子就把所有村子的人调动起来,他打的是少数带动多数的计划。
现在已经是月末,下个月就要过中秋节了,王土心里已经决定要给所有上工的人发个大大的红包。所以现在大家是吃的穿的差不多,等这百来号人穿着新衣服拿着各种礼品回来的时候,就不知道有多少人眼馋羡慕了。
曹县令果然没让王土久等,第三天的时候,两位师傅就被人送到了大埠村。
一直受人尊重的两位师傅刚站稳身子,都没来得及坐下喝口茶,就被王土给指使起来了。
澡堂子师傅被王土塞给肖武,让肖武陪着澡堂子师傅转转,之后再决定在哪里盖,怎么盖澡堂子。
造纸师傅则被王土亲自赶着马车送到了刘家村的纸厂,到了地就催着他抓紧试做,想早试做成功就能早开工加大产量。
好在两位师傅都是非常敬业的人,对此倒没有微词,见王土这么急,便也抓紧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效果也很显著,澡堂子正盖的如火如荼,纸厂这边的纸张试做也已经成功,而且已经连续生产了两天的草纸。
王土把这两天的草纸都用马车拉回大埠村,吩咐陈伯他们以后不用再准备木片,以后大埠村的人都要用草纸,让他们多盯着点,看到还用木片的就记下来,用一次就从工钱里扣一个铜板或者一两粮食。
刚开始有人用不习惯或者不舍得用草纸,就自己弄了木片用,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第二天就看到公共厕所的外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了昨天用木片的人以及要扣的工钱的数目。这些人的名字都起的比较随便,也都是些特别简单的字,王土现在也差不多能认识这些字,所以他就上午过来从头到尾念了一遍,下午再过来念了一遍。
被扣工钱的人哪怕自己没碰上王土念到他的名字,相互认识的人听到了也会告诉他一声。
这样一来,自作聪明的人就都知道自己被扣工钱了。于是,不习惯的人逼着自己用,慢慢地也觉察到用草纸的好处。不舍得的人现在也舍得了,节省草纸跟被扣工钱两者之间,哪个对他们更有利他们当然选择哪个。
那些不住在大埠村的人习惯了草纸之后,反而不习惯用木片了,所以他们回家的时候就会揣几张回家用,于是他们家人见了,也跟着用,一来二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上了用草纸,刘家村的纸厂生产的草纸竟然跟不上大家的需求了。
王土见这些人回家的时候拿的草纸不再是按张来算,而是按捆来算,基本上每人手里就拎着一捆,而且每天都会拿一捆。哪怕是一家人用一天也不该用完一捆,他们用草纸太浪费了,浪费地有点夸张。
所以王土为了不让大家继续浪费只能下令:每个人回家时只能拿十张草纸,多拿就要被扣工钱。
因为上一次被扣工钱的教训,这次大家都很自觉,每次只拿十张不敢再多拿。
因此那些已经习惯用草纸的外人再也没有草纸可用了,人家拿的草纸自己家都不够用,怎么可能再有多余的匀给他们呢。
俗话说从奢入俭难,他们现在可受不了没有草纸用的日子,就托来上工的人问王土草纸能卖么?
王土没想到草纸在外面竟然这么受欢迎,至于能不能卖?当然能卖,就是价格得好好想想,既不能太贵,用不起,又不能太便宜,赔本。
再就是产量也要加大,现在生产的草纸仅仅只够大埠村的人使用。
要加大产量当然就必须要再招人,离中秋也没几天了,这中秋要发什么给小工们,他得好好想想。
要不还是问一下他们的意见吧。
“俺想要一壶酒喝。”
“老李,瞧你这点出息,除了酒你就想不到点儿别的了,要我说还是铜板最踏实。”
“铜板哪里有粮食踏实吆?”
“咱们现在不缺粮食吃,还是肉最好。”
秀坊这里的绣娘则是:“跟上次一样的布最好了。”
“对,我也想要布,打算给家里人多做几身衣服。”
“过中秋,哪里能缺了肉?”无论男女都馋肉吃。
“当然能缺肉,就是不能缺了月饼才对。”
“还有糕点,我弟弟最近缠着我要呢。”
“我看分明是你馋了,拿你弟弟出来说事。”
王土收到这些五花八门的意见后,决定还是尽量满足他们吧,铜钱和粮食就算了。
“每人一封糕点,半匹布,半斤猪肉,一包月饼,一小壶酒。不要拿错了。”
中秋前一天,王土开始给大家发福利,因为布匹的颜色和糕点月饼的味道不一样,王土就任由他们自己亲自挑选。
“东家,我可以不要酒,换成其他的东西么?”
“可以啊。你不能喝酒?”王土想到过会有跟刘婶似的人家不要酒,但没想到最先过来说的竟是一个汉子。
“能喝,不过我喝不喝无所谓,我打算多换成糕点或者猪肉,让孩子多吃点好的。”
第55章
发完福利后,王土就宣布所有人可以歇工回家了,明天中秋节放假一天。
于是所有人都两手不得空地高高兴兴回家过节了。
傍晚时分,王家村。
在纸厂上工才半个多月的九个人结伴走回村子,一路上几个人都兴致高昂地聊着天…
“之前是听说大埠村工钱多,午饭里还有肉,还经常发奖励,本来以为是在吹牛,没想到自己去了才知道这些都是真的。”
“听说咱们纸厂比其他人多了一套衣裳呢,这是为啥?明明咱们是最后才来的,那些先来的不会有意见么?”
“给咱们的好处多,咱们自己知道就行,想那么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