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王土 本章:第20章

    退了客房搬进宿舍之后,赵顺就开始忙活店铺,他要给店铺搭戏台,还要为了给每个客人更好的看戏效果,不断调整客人的看台位置的高低和桌椅摆放。

    这些忙完之后,他手里的银子就只剩10两了,下个月的租金又要交了,而他还不知道开戏之后会不会赚钱。

    戏班子的首次开唱在他的忐忑中到来,幸而进来听戏的人很多,赶马车的大爷也来了,还带了个花篮来祝他生意兴隆,说新安城现在流行送这个。

    一场戏唱罢,客人纷纷大声喊好,手里的铜钱也不断地扔到戏台子上,等人都走后,赵顺一行人把铜钱全部捡起来,开始数钱。

    数到最后,赵顺激动地浑身颤抖,“有一两八钱,今天一天就一两八钱,要是每天都这么多的话一个月下来,我们能赚五十两啊!比我们在北屿县城赚得还要多呢!”

    赵顺的戏班子一下子火了,成为新安城有闲有钱的百姓必去场所,主要也是因为也没有其他地方让他们去乐呵。

    后来戏班子的火热连王土都知道了,深感百姓们的生活缺乏娱乐的他,决定引进麻将和扑克牌等游戏,还推出了异世界最火爆的歌唱节目。

    麻将和扑克牌挺受欢迎的,时不时见三五人聚在一起打麻将或者扑克牌,不过歌唱节目就不行了,新安城百姓都觉得唱的难听,跟鬼哭狼嚎似的,还是唱戏好听,所以这个节目因为不受待见就不得不停止了。

    有生意头脑的商户还开了麻将馆和扑克牌馆,给喜欢打麻将和扑克牌的人提供场所,再也不用担心凑不够人数了。又开起了酒楼的朱家还特意从北屿县城请了说书先生到酒楼说书,因为太过火爆听书的人太多导致来酒楼吃饭的人没了位置,不得不另开了一家茶楼让说书先生说书。

    一时间,新安城的娱乐发展的如火如荼,即使如此,赵顺的戏班子依然赚的盆满钵满,赵顺爹都已经把赵家戏班子全部带到了新安城。

    第88章

    渐渐的,新安城的繁华与美丽已经被北屿县城人所属知,又被北屿县城的人传播到四周,引得无数人前往新安城经商定居或者游玩,随着来新安城的人越来越多,新安城的楼房也开始水涨船高,30两一栋楼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已经翻了三倍不止了,不过这个价格只是让一般百姓望而却步,却阻挡不了各地的有钱人在新安城买楼安家的脚步。

    新安城的每栋楼房都一样,但是里面住的人身份却各不相同,不分贫富贵贱。

    优秀商人的鼻子总是比其他人更加敏感,远在京城的粮商陈推就最先得知了新安城粮食富足还向外地卖粮的消息,于是他立即派长子陈富带着粮队前去新安城,最终粮队成功买到了大批粮食,只是回来的人中却少了一个人,他的长子陈富

    。

    陈富是他的长子,却不是他的嫡子,陈富的亲娘是他的贴身丫鬟小翠,年长他五岁,并不受他宠爱。

    陈推对长子陈富的能力很是认可,这么多年来,陈富带着粮队走南闯北,可谓是身经百战,陈推一直对他很放心,没想到这一次竟然出了变故。

    陈推愤怒地对回话的管事道:“他究竟为什么没回来?”

    “老爷,大公子他让带话给您说他决定以后长居新安城了。”

    话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陈推小声道:“大公子还说让二公子不用再担心他会抢陈家的财产了,大公子一个铜板都不要了,还让老爷您把大公子的姨娘送去新安城。”

    陈推气怒红了脸,有种有气也没出撒的憋屈,怒到极点后又颓然泄气,大儿子和二儿子争锋相对他也知道,作为他唯二的连个儿子,他表面上谁也不偏向,但实际上他也知道很多事是大儿子先退让一步,二儿子之前趁着他和大儿子外出跑商竟然诬陷大儿子姨娘偷人,毒打了一顿后关进了柴房,还不让给吃不给喝,打算就这么让她死在里面,幸亏管家派人追上了他们,他们连忙原路返回救出了奄奄一息的小翠。

    事后,他自然是怒骂了二儿子,还让人打了板子,罚他闭门思过,他以为这事已经算是过去了,没想到大儿子心里一直记着呢,而且还对他的处理方法心里有怨啊!

    叹气道:“罢了!随他吧!管家,你安排人务必把大公子姨娘安全送到新安城!”

    陈富能想象得到爹的怒气,不过这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了,自从来到新安城后,他就喜欢上了这里,想在这成家生子孝顺娘亲。

    不过成家之前要先立业,他马上又要带人外出了,不过这次不是当跑商运粮,而是去寻找一种割了会流泪的树。

    陈富到了新安城后因为要买的粮食数量太大被新安城城长给召见了,见面过程很轻松,最后甚至聊起了家常,期间他无意中提到了自己以前走南闯北时见到的奇事,新安城的城长听了竟然立即邀请他留下为新安城效力,为此还抛出了很多诱饵,连楼房都是免费送给他的。

    因为喜欢新安城,喜欢这栋楼房,喜欢楼房里便利的一切,他答应留在新安城,他将循着记忆再度前往长着流泪的树的南方。

    越来越多的贫穷百姓也来到新安城想找份工做,来的早的人找到了,来的晚的人则很难找到,因为新安城的工钱高福利好,只要上了工的人哪怕家里有事需要处理也不舍得辞去,所以需要招工的地方就越来越少了。

    流子属于来得不早也不晚得的那种,他家是在北屿县城的贫民区,过的连乡下的人都不如,他爹娘老了,早两年就干不动了,都是嫁到离他家不远的大姐在照顾他们,但大姐嫁的人家也是和他们家一样在贫民区生活的,条件就比他们家强上那么一点点:大姐夫和大姐公公还能干活挣钱。

    所以在大姐的孩子生病一直不好后,大姐家就自顾不暇了。

    真正让流子下定决心来新安城不是因为家里失去了大姐的资助,而是流子看到了大姐一家一家的借钱没借到一文钱时绝望无助的脸,他想他都13岁了,该撑起一个家了。

    新安城比传说中的还要漂亮,可是找工的时候却屡屡碰壁,不是嫌他小就是不缺人。

    他不知道新安城不允许在街头流浪,也不知道新安城晚上还有巡夜的守卫,所以没找到工上的流子正窝在一栋楼房后面席地而睡的时候,被几个守卫给摇醒了,“起来,新安城里不允许没有住处的外人夜晚在街头停留,是不是身上没钱?先跟我们到安置处宿舍住一晚,记得明天关城门之前出城。”

    流子对守卫天生的畏惧,一句话也不敢说,缩着肩膀跟着他们去了安置处的宿舍,里面还睡了三个人,等早上醒来,跟他们聊天才知道大家都是来新安城找工没找到的人,然后就约着今天一起去找工,今天要是找不到就回家去,新安城里不让他们这种人过夜。

    流子拒绝道:“俺不回,回去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俺不能让俺爹娘和俺姐失望,大不了晚上在城外面睡嘛,俺不怕!”

    其他人说他年纪小却有志气,也不再劝他,这个白天还是没有找到,其他人跟他告别回了家,流子在城墙边下面睡了一夜继续进城找,走在路上的时候碰到一群守卫经过,他刚要避开,就被其中一个守卫认了出来,“是你?过来,帮我去办个事,给你一文钱!”

    一文钱!他可以买个馒头吃了,身无分文的他都两天没吃东西了,吃了馒头他还能继续撑两天,想到此当下他就点头走过去。

    那个守卫给他一文钱,又递给他一根沉沉的铁制物件,说了一个位置,让他拿到那里去。

    流子到了他说的位置的时候,那里已经站着两个人,他把东西交给他们后,就站在一边看。

    一个人掀开马路上面的盖子,露出一个黑乎乎的圆洞,飘出来一股臭味,那人紧接着就下到洞里面去,过了一会儿才上来,道:“好了,没啥大问题,就是堵住了!”

    说完把盖子重新盖好,重重地深吸一口气,道:“每次下去,都差点被熏晕!不过你就好了,换新工了后就不用再受这种折磨了。”

    “唉!我也在发愁呢,管事的说要我继续上工直到找到新人接替我,可那边也急着用人,一直催我呢,我怕那边等不了会换人呢!”

    “不好招人啊,昨天来的那个,还没下去呢就吐了,然后说什么也不干了,之前还哭着求着让他干呢!”

    “我可以干!”

    “啊?”

    两个人突然听到插话声,诧异地转头,看到是刚刚那个帮忙捎带东西过来的少年,蹙眉道:“这活儿又臭又脏,你一个小孩子可干不了!”

    流子不服气道:“我干得了,还有,我不是小孩子了!”

    “你既然说你干得了,那你就从这里下去!你要是下去了我就去找管事的说让你干!”

    流子看看重新被掀起来的盖子,二话不说就麻溜地从洞口往下蹿,到底了后清脆地大喊了一声:“到底了!”

    上面的两人听到声音后对视了一眼,眼里都闪过一丝意外和服气。

    “上来吧!我带你去找管事的!”

    之后的一切都很顺利,有了那人打的保证,管事的同意录取流子,把流子安排到修理工住的宿舍,最让流子高兴的是修理工的工钱很高,有一两二钱。

    宿舍里的修理工都是外地人,都是冲着一两二钱的工钱才愿意继续做的,据他们说本来是不要外地人做的,但新安城本地人都嫌脏给再多钱也不干,所以才招了他们外地人,但是因为修理工平时上工的环境太臭太脏,很多外地人也在找到其他工后走人了,现在留下来的都是后期才招来的,也是因为现在新安城已经不如以前好找工了才留下的。

    今天要走的那个修理工能换工是因为他有熟人在那边,昨天才提出的辞工,管事的就立马又招了一个人,结果人最后直接跑了。

    众人开始叹息跑的那人肯定会后悔,没有珍惜这个机会,新安城现在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都占着位呢!

    流子听了倒是庆幸,庆幸新安城本地人日子过的好,看不上做修理工,庆幸昨天招的人跑了,他才能有机会被录取。

    第89章

    流子是幸运的,这之后依旧有无数的人因为新安城的美好传说而前赴后继,但新安城的劳工市场早已饱和,这些人注定要失望了。

    一小部分人看到这种况自然会选择离开回到老家,但大部分人则是带着最后一博的决心和希望来到新安城的,如果两手空空的话实在没脸回去,而且如果你真的好几天没有吃过饭的话,新安城还会提供食物帮助,虽然只能每天领到一碗粥,但也能支持他们呆下去,所以留在新安城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竟然宛然成了依附新安城的外城。

    外城的人除了相互之间交易外,也有些会在通往新安城的马路两边摆摊卖些吃食或者提供临时住宿等。

    新安城对饮食店的食品卫生要求高价格也高,对客栈也是如此,一间客房不得超过五个人住宿也不得打地铺,况且来新安城的有些有钱人舍得花钱让自己在新安城内享受,却不舍得把钱花在随从下人的,以前出门都是下人在身边打个地铺便是,如今多个人就要多开一间房,而外城要的价格比新安城内要低得多,所以这些下人大多被安排在外城驻扎停留,平日他们晚上住在外城,白天再来身边伺候。

    还有些人天天守在城门口等着人来找他们做短工,一般就是些体力活,帮着人手不够的客商搬行李或者跑跑腿。

    再有就是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在新安城内挣钱的,其中有北方人搓澡技术一绝,自告奋勇地进了澡堂子推销自己,之前澡堂子可是没有搓澡这一回事儿的,澡堂子的管事犹豫再三还是同意了让他试试,不过也说好了每月要给澡堂子交一成的管理费。

    结果这一试就彻底在新安城火爆起来,来澡堂子洗澡的男人老老少少都抢着让他给搓澡,导致他一个人两双手实在不够用,便又在外城招了几个徒弟,搓澡技术虽然赶不上他,但收费低,好多人也就勉强凑合着用了。

    澡堂子的管事见他们到了晚上就要出城,澡堂子里还一堆要搓澡的人,便替他们找房子租,没想到不止独栋楼房都满了,连出租的宿舍都满了,没办法最后只能租了两间最偏远的客栈客房,因为澡堂子晚上关门晚,马车早就不送人了,他们每天需要花点时间走回去。

    新安城外再怎么欣欣向荣,那毫无章序的茅草屋和坑坑洼洼的道路在漂亮整洁的新安城内的比较之下也是一片狼藉混乱不堪,所以王土瞧了几日之后,便决定把新安城再度扩大。

    现有的城墙不用拆掉,只是最后会变成新安城的内城墙,在它现有的基础上再往外建一个大的外城,外城优先建造一批两层的宿舍,等建成之后,新安城的范围将扩大到以前的镇上,人口容纳量也将大大增大,彻底告别这种围在城外生活的杂乱场景。

    说干就干,重新招工建城。

    城内的百姓大都生活稳定,工钱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所以只能从外城招工。

    外城的人知道新安城要扩建,他们也会成为新安城的一员后,都情绪高涨,兴奋地加入了建设队伍中,期待着早日建成和内城一样的外城。

    而随着人口的增多,需要的肉类和蔬菜也越来越多,新安城的土地和养猪场、养鸡场根本满足不了百姓的需求,所以,王土在新安城设置了一个大菜市场,允许外地人在此卖菜、卖肉或者其他物什。

    开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卖蔬菜的占大多数,卖鸡鸭鱼肉的等反而很少,这倒是能理解,之前的旱灾闹得百姓什么牲畜都养不起,现在都还未缓过来,要想恢复到家家户户能养鸡养猪可能还要一年,这时间太长了,新安城的百姓等不起啊!

    咋办呢?要不由新安城出钱出鸡出猪,由外地人出人出地出力,办上几个养猪场和养鸡场?

    长子村便是被选中做养猪场的村子之一,中间还曾经因为养的猪太多导致村子太臭,长子村数十人跑到村长家表示这一茬的猪卖了之后就不能再养了,他们被臭得快受不了了。

    当时,长子村村长只能皱着眉头答应了。

    如今,猪苗都长成一头头的大肥猪了,新安城的人说了会过来先拉走一半的猪,剩下的十天之后再来拉走。

    长子村村民知道今天是拉猪的日子,都想知道猪卖了什么价钱,所以都或蹲或站地守在养猪场门口等着。

    “来了!”

    一个小孩子边大声喊着边倒腾着两条短腿飞快的奔来,众人闻言都站起来看向他的后面。

    没一会儿,数十辆马车接踵而至,前面一人当先走了过来。

    “长子村村长,我们来拉猪了,咱得先看看猪长得咋样,长的好价就高,长的不好价就低了!”

    “应该的。我们长子村对这些猪可是上心得很,每天轮流给它们打猪草,一顿都没拉下。你瞧,每头猪都长的肥肥胖胖。”

    “嗯,是挺肥的,那就按每斤15文收了!”

    目送拉着猪的马车走远之后,长子村村民一圈圈地围住村长。

    “村长,卖了多少钱啊?”

    村长摸摸自己的山羊胡子,一脸遮不住的笑意,“一共卖了65头猪,价205两银子。”

    话音一落,围着他的人群中立马爆出一阵阵尖叫声。

    “我没听错吧,是205两银子?”

    “真的是205两银子,我们养了才几个月就赚了205两银子?”

    “不止呢,还剩下一半猪没拉走呢!”

    “天啊,那我们还能再赚200两银子?”

    “400两银子呢……”

    “你们别忘了我们村还欠着猪苗钱呢!”

    “猪苗是60两银子,所以咱们应该差不多能赚340两银子左右。”

    “那我能拿多少?”

    村长打断众人的议论声,道:“好了,这次卖猪得的银子去掉猪苗钱后,每家分到的银子是一两五钱,等下次的猪拉走后一块结给你们。还有,趁大家都在,咱们来商量一下长子村未来还要不要继续养猪了?大家也知道,养猪闹的村子里臭气哄哄,很多人都向我抱怨过不想继续养猪了。有人不想继续养猪了,肯定也有人想继续养,咱们干脆就来个举手表决多数服从少数吧,我也不偏向你们任何一方。”

    “还用表决嘛,肯定是继续养啊,几个月就赚几两银子,就是再臭我也不嫌弃!”

    “就是啊!不臭可就没银子了!”

    村长看着齐刷刷的一只只高高举起的手,其中还有之前跑到他家反对养猪的村民,宣布道:“既然长子村村民一致决定继续养猪,那下一次新安城的人来拉猪时我就向他们定猪苗了!”

    第90章

    这两年,随着新安城的扩建和日益增大的民生需求,无数个养猪场、养鸡场、养鸭场等等在各个村子里办了起来,被新安城辐射到的周边村镇都开始红火起来,新安城的名声也开始越来越响。

    每个第一次踏入新安城的人都会被新安城内的一片富裕繁荣、安居乐业的美好场景所迷惑,仿佛脑海里存在的大蜀国的百姓们民不聊生、饿殍遍地的画面只是一个噩梦而已。

    大蜀国北地旱灾依旧没有缓解,各地起义无数,朝廷为了镇压起义和安抚百姓,以各种听过没听过的苛捐杂税名义,不断地向旱灾解除的南方征粮征银,让生活刚刚好起来的南方百姓重新步入艰难的挣扎生存中。

    幸而这些苛捐杂税却没有影响到新安城,新安城的百姓没有向朝廷多缴过一颗粮食一文钱,府城也没有向他们问责,这都是因为新安城城长放话说新安城理里的税收就已经包含了百姓该缴纳的所有税银,所以这些苛捐杂税都会从新安城的税收里面出,不用百姓们再缴纳。

    听听,新安城城长这话是多么体恤他们,他们哪里不知道他们缴纳的税银不止很少,还会经常收到新安城发下来的居民福利,算下来的话税银根本就没有剩余。

    新安城不像其他的县城那样搜刮民脂不说,还为他们找了个说辞替他们缴纳了所有苛捐杂税,因为这个,新安城的百姓哪个不是感激涕零。

    就连只是在新安城打工的百姓都是如此,虽然他们不是新安城的居民,新安城也不会为他们缴纳苛捐杂税,可也不会逼迫强征,他们原籍的官爷也不会跑到这里找他们,索性他们便咬咬牙挤出一点工钱租个房子把全家安在这里了,新安城有规定在这里打工满5年就会成为新安城居民,到时候他们就可以贷款买楼房安家了,只是五年而已,一家人有吃有穿总比在老家累死累活还吃不饱强。

    流子一直都是自己住在修理工宿舍里,刚开始的时候发了工钱他就在新安城买好自家一个月的粮食带回家,然后把剩下的钱全部给了大姐给孩子拿药看病,不过现在孩子的病已经好了,大姐也不再愿意要他的钱了,他便改成每次买些糕点糖水送过去,托口是买给孩子吃的,大姐知道他的工钱是多少,即使买了这些也能剩下几百文,所以虽然嘴上埋怨他乱花钱,心里还是挺高兴弟弟一直念着她。

    就这样,爹娘也不再愁眉苦脸,还经常对周围邻居夸流子孝顺有本事,大姐也因为孩子的病愈和小弟的成长眉目舒展,本来日子慢慢变得有希望,甚至流子还想着把自家贫民区的破烂房子推倒重新盖一座砖瓦房,哪里想到这朝廷竟然开始各种征税,大姐家没钱只能又求到弟弟身上了,所以这一阵子他的工钱是一点都攒不下了,而且眼见工友陆陆续续接了家人过来住,他也终于动了心思。

    这次流子回家是去接他爹娘和大姐一家来新安城住的,房子他已经租好了,在外城比较偏的方向,虽然离他上工的内城距离有点远,但是想到每天下工回家后能和家人一块吃饭,也就不觉得这距离是问题了。

    而且住在外城比内城便宜,还更容易找到工做,大姐他们来了也不至于全部靠着他吃饭。

    到了响午的时候,流子就带着家人返回了新安城。

    流子大姐二十多的人,头发里已经有一丝白,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短打,怀里抱着孩子利落地跟在流子身后。

    等站定后,看着眼前的红色楼房,有点不敢置信地问流子道:“你不是说银钱不够,租了个便宜的房子么?怎么会是这么漂亮的楼房?”

    还没有成为新安城居民的流子自豪一笑,道:“大姐等你把新安城逛熟了就知道了,新安城的出租房子就两种,一种是宿舍,一种就是这楼房。宿舍是一个屋里放几张上下两层的木床能住七八个人的那种,一般都是只有单身一个的人才会选择租或者给上工的人住,我之前就是住在宿舍里。虽然宿舍便宜,但咱们一大家子住那种房子也不方便啊,所以还是这楼房适合,我租的这楼房唯一的缺点就是位置偏。”

    流子大姐看着这楼房是越看越满意,嘴角向上道:“位置偏好呀,房子一样还比其他地方便宜,多走点路怕什么!”

    流子大姐是真的不怕路远,之后每天吃过早饭之后就把孩子留给婆婆照顾,拉着丈夫把新安城里里外外逛了个遍,不仅摸清了新安城几个菜市场哪家蔬菜便宜哪家蔬菜新鲜,太阳落下之后菜市场的蔬菜和肉都会降价处理,还给丈夫找了份工做,她则因为要照看家里的孩子,选择了在家蒸馒头,由她公公去内城的菜市场卖馒头,虽然内城菜市场里已经有几家在卖馒头的,但是内城菜市场人流量很大,完全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常常过了晚饭饭点后就基本卖完了。

    自从卖了馒头后,她公公隔上三五天就会买上一斤傍晚处理的降价猪肉或者切剩的半只鸡回来打牙祭,让儿子陪着美美的喝上一杯,流子大姐也不阻止,拿出一块弟弟流子从新安城最有名的林家杏花楼买来的软绵糕点喂给儿子,心里想着这日子过得舒坦,大家心里高兴她也高兴呢。

    新安城栽种在宽阔平整的马路两边的桂花树刚刚冒出一点绿芽时,新安城的马车都安上了橡胶轮胎,这橡胶轮胎都是外城的橡胶厂制作的,原料是陈富带着队伍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南方拉回来的,到现在都已经来回两次了,流子姐夫就是进了这个橡胶厂上工。

    王土在陈富外出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又挑选了十几个学生送到了武校学习,还招揽了数十个工匠,把韩秀才抄录的各种技术书扔给他们学习研究,希望他们能够掌握吃透书里的知识,做出实物后教给更多的人来实现在新安城大量生产的结果。

    这次橡胶轮胎就是其中一个工匠反复研究成功的,虽然其中王土提供了从异世界买轮胎成品给他当做样品观摩和各种大蜀国没有的精致工具等关键的帮助,但最后在实现量产的时候,不还是在大蜀国制造出了替代品嘛,只要能实现完全自我生产,初期买点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马车自从安上轮胎之后,行驶在新安城的马路上就再也没有一点点颠簸和烦人的车轮声响,连速度都快了一倍不止。

    舒适度和速度增加了后,本来就人满为患的拉人马车现在更是车车爆满,每一个站点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因为新安城不允许私人拥有马车,所以每天都有不少富人家的小厮早早地去新安城的马市租马车用。

    李地主坐上租好的马车慢悠悠地离开新安城而远去,打算去视察自己买的一片果园和中药园子。

    如今女儿成了亲不在跟前,家里空了不少,李地主在家无所事事,这几年也是悠闲度日没再琢磨着添加进项,便做起了老本行:买地做地主。

    不过李地主可不缺钱,不说以前的积蓄有多少,就说新安城外扩,可是把能找到主的地儿都给了丰厚的赔偿,李地主可不就是地多嘛,所以他得到的赔偿可是所有人中最多的,镇上几进的大宅子再豪华也比不上如今新安城的地贵啊,郝当家这酸货可是嫉妒地见面就叨叨这事儿。

    李地主想到这里就是哈哈一笑,得意自己确实运气好。

    因为新安城的地不能买卖,城长又讨厌拥有大片田地收高租的土地主,李地主身为城长极有眼色的亲家,怎么能打亲家人的脸惹城长不高兴呢,所以这买的地是在离新安城几十里远的一个山村,地也不是什么良田耕地,都是些偏远山脚下的贫瘠之地,虽然不能种粮食,种果树和中药却是刚刚好。

    因为路途长且新安城外都是些坑坑洼洼的土路,这让习惯了新安城内平坦马路的李地主可是受了不少罪,所以这地买下来之后他就没再去过,有什么安排都是让下人去办,这次还是他见马车安了橡胶轮胎后能够减少颠簸才动了心思去瞧瞧至今还没赚一文钱的果树长得咋样了!

    一路走来确实颠簸比以前减少了大半,在他受得了的范围内,但是不管怎样还是新安城的路舒服,心里想着以后还是都交给管家吧,他手握大把银钱,何苦找罪受,女儿快要生了,他还是呆在家里带他未来的宝贝孙儿吧!

    李地主是个享受惯了的人,习惯了新安城的平坦马路后就再也忍受不了丁点颠簸,所以这轮胎除了提高了舒适度外对他并无多大用处,但对新安城来来往往的跑商来说,这轮胎的出现可是有用极了,因为在外面跑商的环境非常恶劣,首先道路坎坷货物繁重,时间久了马也会因为累而拒绝前行,这时就要换人来拉货,而拉货基本上是商队里最苦最累的活计,商队常常因为苦累而士气低迷,况且这路上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或下榻客栈时被人偷走货物,或遇到流民一哄而上抢空货物,或遇到土匪杀人掠货,前两个会让他们血本无归不说还会负债累累,后面则会让他们连命都丢了,怎么算这跑商都是一个又累又危险的生意。

    但他们跑商挣得就是这么一份危险钱,要是好做那自然人人都来做了。所以这轮胎一出来,基本上每个跑商队伍都的车轮重新更换成了橡胶轮胎。换了轮胎之后的效果也很明显,到了往常马匹应该喊累的时候,它们依旧嗒嗒地拉着货往前走,看上去还挺悠哉的。

    等一趟完全走下来,跑商们又发现不止马匹轻松了,他们的跑商时间也缩短了,这次只花了以前走一趟的一半时间,路上花的时间越短就意味着他们花费的成本越低,遇到危险的概率也越低,尝到甜头的他们开始向新安城回购更多的橡胶轮胎,有的跑商下一次的路线不是去往新安城的,便委托其他跑商购买,因为委托的多了,有一家跑商干脆直接专做轮胎生意了。

    第91章

    自从新安城的工匠们把轮胎研究制造出来之后,就继续火热地投入到研究橡胶的其他使用方法中去了。

    王土看他们这么热情好学,打算到异世界让韩秀才找几本这方面的书抄给他们,明明有现成的技术,何必浪费时间在发明创造的苦思冥想中。

    刚和韩秀才打好招呼走在去武校大门的道路上,就被李金这小子火急火燎地拉住了。

    李金满脸的喜色可劲儿地往外放。

    瘦了两圈并且结实紧致的脸已经激动地整张都通红了。

    “土子,大喜事啊!咱们李家派武校终于申请到参加全国武术大赛的资格了!”

    全国武术大赛?

    王土对这个没有概念啊!看李金这么激动,看来是非常好的事情了。

    “参加这个全国武术大赛有什么好处么?”

    “当然有好处,首先咱们李家派武校现在太籍籍无名了,广告吹得再好也没多少人相信咱们武校的实力啊,没人来武校就招不到好苗子啊,师傅已经念叨了好几回说练武的好苗子太少了,身为师傅的大弟子怎么也得为师傅解忧啊。再一个就是可以通过这个比赛宣传一下我们李家门派啊,身为李家派的弟子自然担负着将门派发扬光大的重任啊!”

    王土看着一派豪情壮志的李金,心想李天将军找了个好徒弟,不过……

    “可是武校的学生才学了差不多两年,功夫底子弱,去参加比赛能赢么?”

    “不怕,咱们武校虽然好苗子少,但是还是有一个的,师傅说他是难得的练武天才。”

    说到这里,李金刚刚还激动喜悦的脸庞微微皱起来,叹气道:“可怜我这么热爱学武,却没有练武的天赋,啧啧啧!”

    王土刚要开口安慰他,李金没等他开口就复又激动地说道:“天才就是天才,短短两年武功就学有所成,只要他一出场必定会一鸣惊人。不行,不跟你说了,我得找师傅说去!”


如果您喜欢,请把《王土穿到现代讨生活的日子》,方便以后阅读王土穿到现代讨生活的日子第20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王土穿到现代讨生活的日子第20章并对王土穿到现代讨生活的日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