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瑾轻笑一声,道:“被至爱背叛,她大约是无法快乐的。”
宋令仪执棋的手顿住,不知该如何接话。
而周怀瑾似乎只需要一个倾听者,他自顾自道:“我母妃的姑姑是先帝宠妃,诞育八皇子,姑外祖母没有野心,只希望儿子能平安长大,成年后出宫做个闲散王爷。”
“然而天不遂人愿,八皇子在十岁那年突遭意外,不幸夭折。”
“姑外祖母悲痛欲绝,外祖心中挂念,便请旨让我母妃入宫陪伴姑外祖母,那时与八皇子交好的十皇子也常常前去探望姑外祖母。”
“姑外祖母渐渐走出丧子之痛,与十皇子也建立了感情,于是便向先帝请旨,将母妃早逝的十皇子记在自己名下。”
“我母妃长年累月在宫中陪伴姑外祖母,与十皇子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可就在两人定亲前夕,先帝病重。先帝匆忙立十皇子为太子,并下了赐婚圣旨,首辅孙女为太子妃,我母妃为太子侧妃。”
“圣旨如山,外祖一家无路可退,只得将母妃嫁入东宫。太子登基后,我母妃便成了容贵妃。”
“因为一场莫须有的谋逆,外祖一家被判满门抄斩,母妃与我被幽禁宫中,永世不得外出。”
“世人皆说容贵妃欲壑难填,明明盛宠无双,却嫉恨皇后抢了她正妻之位,于是害死皇后腹中已成型的男胎。他们还说贵妃不甘居于人下,便联合母家谋反,意图毒杀天子,扶儿子继位。”
“然而,无人知晓,所谓谋反的物证,是她的夫君亲手放进她的宫殿,谋反的人证,皆是听她夫君吩咐而攀咬。”
周怀瑾的声音低沉而平静,仿佛在讲述一个与他无关的故事。
宋令仪听得心惊肉跳,此等宫廷秘事,怎可随意宣之于口?
“王爷……”
宋令仪轻唤一声,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周怀瑾。
她绞尽脑汁,只想到一句话:“那贵妃娘娘?”
说到这里,周怀瑾的情绪终于出现了一些波动,他哑声道:“母妃瞒过宫人混进了皇上寝殿,悬梁自证清白,为我换取出宫的机会。”
第142章
心意
周怀瑾抬眸望向宋令仪,眼中情绪晦涩难懂:“我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遇上了世上最美好的人,爱上她似乎是理所当然之事。”
“我想与她共白首,可我亦有血海深仇,若与我在一起,她的人生必定充满波折。”
“我屡次劝说自己放弃,可她耀眼如灿阳,只要出现便会让我不自觉的靠近。”
“我一次次的靠近又远离,大约也让她十分困扰,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兴许还会觉得我是个浪荡子。”
“宋令仪,你颖悟绝伦,不如教教我该怎么办?”
宋令仪听完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周怀瑾的话几乎等同于明示,之所以不指名道姓,大约也是想留一丝余地,若她拒绝,两人再见面时不会太尴尬。
可她的答案……
她微微垂眸,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棋子,思索着该如何开口。
周怀瑾并不催促,只安静等着,不过越攥越紧的手指却将他的紧张袒露无疑。
屋内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修长,交织在一起,仿佛暗示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纠葛。
良久的沉默后,宋令仪终于抬起头,目光平静却深邃,如同深潭般让人难以看透。
“王爷,”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淡淡的疏离,“情之一字,最是难解,您问我该怎么办,可我也不过是局外人,又如何能替您决断?”
周怀瑾闻言,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却又似乎早有预料。
他苦笑道:“是啊,这本就是我自己的事,不该将你牵扯进来。只是……我总觉得,你能懂。”
宋令仪轻轻摇头,唇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王爷高看我了,即便是最亲近之人,也未必能全然懂得对方的心思,我又如何能懂。”
“不过王爷宁愿找我倾诉,也不与那位姑娘直抒胸臆,想来心中还是犹豫。”
“倘若真是如此,那就再等等吧,等到您能将此事压下绝口不提,亦或者再控制不住内心涌动,去跟那位姑娘告白。”
周怀瑾神情赫然,他长叹一口气:“你说得对,直到跟你开口之前,我仍在犹豫。”
他得承认,尽管装作不在意,但孟耀前天晚上所说的话确实让他冲动了。
宋令仪垂眸整理着棋盘上的棋子,语气平静:“王爷,情之一字最难解,却也最动人,我等凡夫俗子,皆会被其困扰。”
“我们又不是只活朝夕,想不明白的就交给时间,何必急着做决定。”
这话给了周怀瑾一丝希望。
让他慢慢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答案?
他目光落在宋令仪低垂的眉眼,忽有一种拨云见月的畅快。
他缓缓起身,朝着对面之人深深一揖:“宋令仪,谢谢你,若非你点醒,我恐怕还要在迷雾中徘徊许久。”
宋令仪起身站到旁边,避开他的行礼,微微摇头道:“王爷言重了,我不过是说了几句闲话,当不得如此重谢。”
室内又恢复一片寂静,但也许是方才讨论的话题有些越矩,空气中多了一丝似有若无的尴尬。
周怀瑾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做出了最适合当下的决定:“今夜无宵禁,我去外面看看热闹。”
宋令仪微微垂首:“王爷自便。”
她站在原地目送周怀瑾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脸上的笑意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淡淡的怅然。
她转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远处月色朦胧,星光点点,仿佛在诉说着无数未解的心事。
寒冷夜风扑面而来,让她有些混沌的脑子清醒不少。
宋令仪望着夜空,心中思绪万千。
周怀瑾有血仇,她亦有死敌。
她比周怀瑾更多一份对感情的惧怕。
他们之间的阻碍远比周怀瑾所以为的要更多。
她轻声呢喃:“慢慢等,这何尝不是我为自己做的选择。”
夜风轻拂,吹散了她的低语,也吹散了她未曾宣之于口的情愫……
翌日便是新年。
清晨的阳光洒在庭院中,积雪未化,映得整个院子亮堂堂的。
宋令仪身着火红狐裘,站在廊下仰头看院中的灯笼,神情愉悦。
周怀瑾从回廊的另一端走来,见到她时脚步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宋令仪,新年安康。”
宋令仪闻言诧异挑眉。
重逢以后,周怀瑾称她夫人,郡主,公主,叫她的名字倒是极少。
仔细想想,每每叫她名字时情况都有些特殊。
比如昨晚。
她按下心中好奇,转身朝他微微一笑,福身行礼:“王爷新年安康。”
周怀瑾同样回以一笑,目光清明坦荡,仿佛昨夜的一切都未曾发生。
宋令仪正纳闷,孟耀从远处走来,欢快道:“王爷新年安康,公主新年安康。”
不过几息,孟耀就走到两人面前:“王爷,公主,咱们在长平城无亲无友,无需出去拜年,不如趁着大家走亲访友的时候出城去玩玩?”
“北城门外有条长河,咱们可以去冰嬉,也可冰钓,今日定没人打扰,可以玩个痛快。”
孟耀这话是对宋令仪说,原本指望宋令仪答应,这样另一个人肯定也会跟着去。
结果没想到是周怀瑾先开口:“府里有大狗吗?”
孟耀闻言双眼放光:“王爷是要狗拉爬犁对吧?属下找人借了,放在后院杂屋养着,爬犁也准备好了,其他一应所需都准备妥了,只需您二位点头就成。”
周怀瑾转头看向宋令仪:“要不要出去玩儿?”
宋令仪觉得今天的周怀瑾似乎多了丝锐气。
可她细细打量,并没看出什么不同,好像是自己想多了……
第143章
本能
宋令仪第一次听说安王是在十四岁那年。
彼时只有十七岁的二皇子率兵奇袭,以极快速度平息西南部族反叛。
之后,他又在地动中率兵援救被困百姓。
短短一年内,他让西南部族再次心甘情愿地归顺大周。
因此大功,二皇子被封为安王,威武之名传遍天下。
此后,宋令仪几次听说安王的消息,皆是他剿匪,平乱,打仗相关的消息。
在宋令仪心中,安王便是大周第一武将,骁勇善战,无人能敌。
哪怕后来得知安王是幼时旧人,她的想法也没有改变,不过多了一丝亲切。
可在最近几天,宋令仪却发现安王有些颠覆她的想象。
无他,主要是安王太会玩儿了。
冰嬉,冰钓,冰球,甚至是冰雕,他全都会。
若是找个不认识的人来,兴许觉得在冰面上起飞的人是个精于玩乐的浪荡子。
面对宋令仪的震惊,孟耀得意洋洋:“我们王爷干一行精一行,如果让他去考状元,给他两三年时间做准备,他定然也能做到。末将再没见过比王爷还聪明的人!”
宋令仪的目光追随着冰面上的身影,低声喃喃:“我也没见过比他更好的人。”
孟耀闻言心中一喜,故意叹息道:“这样好的王爷,最后也不知会娶个什么样的王妃。”
“听说王爷有心上人了,可他藏得紧,谁也不告诉,不然末将真想将那女子扛来,让她见识一番王爷的飒爽英姿。”
“错过了王爷,以后怕是难找到这样好的人咯!”
“公主,您说是吧?”
宋令仪顿时明白,孟耀显然是个知情者,并且还想当月老。
再仔细回想,孟耀之前的种种反常似乎都得到了解释。
“孟将军,如果十年前,在王爷出现之前就有人给了你四个馒头,你跟着他走了,结果他却鞭打你,虐待你,将你当成牲畜一般使唤,你好不容易逃出来,此时你再遇见拿馒头的王爷,还会跟他走吗?”
孟耀想都没想就准备摇头。
但摇头之前,他忽然反应过来,这问题是个坑。
公主是在用他映射自己的遭遇。
他立刻就想解释,王爷跟霍景云那狗东西有天壤之别,王爷是顶天立地的真英雄,也是懂得体谅人的真男人……
宋令仪没有给孟耀思考的时间,继续道:“孟将军,若我是你,我大约依旧会惦记王爷手里的馒头,我也会安慰自己,王爷一看就是个好人,定然不会跟之前那人一样欺负我,我幻想着跟了王爷之后,我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有很多想法,但我最终还是会留在原地。”
“第一次做决定可以冲动,但第二次却会谨慎再谨慎。哪怕你能看到第二条路比第一条路要靠谱,但还是会害怕,这是人的本性。”
说到这里,宋令仪轻声笑了笑:“而且,我不是只有第二条路可以走,我的前方,还有更多可能。”
孟耀侧目看向宋令仪,发现她的视线仍停留在不远处的冰面。
他顺着视线看过去,冰面上有王爷,而冰面之后,是蜿蜒通向远方的官道。
……
因着锦心早早放出上元节有焰火大会的消息,正月十五这天,城里四处都是闻讯而来的百姓,开业的茶楼酒馆里到处都是人。
每条街上还开了几间无主的铺子,里面准备了炭火和水,给城外村子提前赶路而来的百姓避风,晚上亦可留宿,待到第二天再赶路回家。
宋令仪得知袁彦的安排,诧异之余不免佩服。
她干了回锦上添花的活儿,从善堂找了些热心的婆婆在官府安排的避风处站岗,维持秩序。
宋令仪对上元夜的焰火期待已久,但当绚烂的焰火点亮整座时,她却没能去早就定好的茶楼观赏。
因为她收到了她爹在年前写的信。
看到信上的内容,她第一感觉是荒谬。
就她这小打小闹,如何能引得帝王垂涎,甚至想将她一和离妇人迎入宫中?
锦心见宋令仪看过信后骤然变得难看的脸色,连忙扶她坐下,关切问:“公主,可是家中出什么事了?”
宋令仪想要说话,开口才发觉嗓子干得厉害。
她喝了半杯茶,情绪也逐渐冷静下来。
将信又看了一遍后,她沉声问:“王爷出去了吗?”
“公主稍等,奴婢去问问。”
锦心去门房跑了一趟,然后匆匆回来:“公主,王爷今日没有出府。”
不知主子要做什么事情,她又补充一句:“孟将军也在。”
宋令仪闻言,拿起大氅就往周怀瑾所住的院子疾步走去,结果还没进门就听孟耀大嗓门道:“王爷,您如此精心准备的礼物,不当面送给公主实在可惜,”
“不如今晚邀请公主过来看看,属下在院子里点满灯笼,满树晶莹剔透,就跟宝石一般,绝对比外头的焰火更美!”
“待公主白日里来看,又是另一种样貌,相当于一个礼物送两回,划算!”
听到孟耀的话,宋令仪简直哭笑不得。
她以为已经跟孟耀将话说明白,没想到孟耀竟还存了撮合的心思。
院内很快又传来周怀瑾明显带着懒散的声音:“不过是打发时间的东西,算什么精心准备的礼物?把嘴巴闭紧了,若在走前让她看到这东西,你就等着回营之后练掉一身皮。”
宋令仪正准备进院子,听到这话顿时停住脚步。
她转头看向锦心,就见锦心也一脸奇怪的看过来。
她倒是忘了,锦心并不知道周怀瑾的心思。
她清清嗓子,压着声音道:“院里大约有王爷为这段时间借住而准备的礼物,他既不想让我瞧见,你去将人请出来,就说我有要事找他。”
锦心恍然大悟,点头道:“奴婢明白了。”
锦心上前两步扣了扣院门,孟耀走了过来,他正想问锦心有什么事,结果却在看到宋令仪后眼睛一亮。
“公主来啦!”他故意提高了声音,“公主,快请进,外头冷得很。”
宋令仪看着孟耀热情洋溢的模样,顿觉进退两难。
早知道,她该往后退两步的。
院子里,周怀瑾听到动静走到门口,神情倒是十分坦然,冲她笑道:“来得正巧,给你看个东西。”
第144章
求娶
宋令仪在院子里看到了一棵梅花树,树干晶莹剔透,带着些浅褐色的清莹树枝开出一朵朵深粉浅粉的花瓣。
“第一次在北地过年,很不习惯吧?”
“确实不习惯,北地的冬天太冷了,不惧严寒的梅花都开不了。”
宋令仪无端想到大年初三去城外冰钓时说的话。
因为她说北地无梅可赏,所以周怀瑾就在院子里雕了一棵梅花树?
她扭头看着周怀瑾,眼中是很明显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