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钱了吧。
林清扬一直没上班,平时养孩子是各种物资都提供高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买到了好的,反正什么都要买贵的。
上次张慧在群里说了下,部门领导给她家孩子买了个几千块钱的餐椅,说是什么特殊的设计不容易翻倒,对宝宝很安全。
太贵了,群里几个人都积极地在网上找平替、山寨版,就林清扬默默地去买了个同款。
林清扬没有主动说,张慧在她晒的宝宝视频里看到了,她问林清扬是不是买了原版,林清扬说是的。
太奢侈了。
类似的事情发生很多次了。
有一次,群里宝妈讨论要不要给宝宝买本土豪书,说是有各种可以互动的装置,可以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运动能力,色彩鲜明又丰富,可以开发宝宝的视觉。那种土豪书号称是宝宝的第一本书,大家都很喜欢,又都下不了手买,因为一本最便宜的也要二三百,贵的还有四百多。
大家讨论了半天,张慧说,林清扬,要不你先买,买来试试看真有那么好吗?林清扬说,已经买了四本,宝宝都挺喜欢玩的,推荐。
还有一次,小葡萄妈妈在研究,给宝宝买个什么点读笔好,有两款点读笔比较流行,一种配套的英文教材比较多,一种中文比较多。小葡萄妈妈也挺有钱的,对宝宝的早教很上心,研究了半天去问林清扬,林清扬说,哦我都买了,各有优点,我也没办法挑出来。
她就是一直这样,不怎么说话,一说话就给她装到了。
张慧一开始很认真地跟林清扬聊过好多次天,认真地跟她学习怎么养宝宝、怎么开发宝宝大脑、怎么科学育儿,聊着聊着,也跟着实践了几次,发现自己学不来。
每次问个问题,林清扬能洋洋洒洒说一大堆,什么教授研究的,什么育儿书上说的,孩子什么年龄要发育什么,有什么方法,要干嘛干嘛,要怎么买东西,要怎么跟宝宝互动。
你问一句,她能给你写篇作文出来。你跟着她那作文指导操作几次,就发现很不现实、很难操作。
林清扬那育儿方式,不光费钱,也费妈。
就是她花了很多钱买这买那,给宝宝搞这搞那,她好像不太在乎性价比这件事,可能花几千块钱又花了妈妈很多时间,宝宝多认识了点颜色,或者学到了一丢丢东西,她也觉得值。
好,就算有一点效果,那也行。关键是你照着她的全流程做了,完了自己的宝宝一点都没有多认识到,什么都没学会,就很生气,又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张慧是搞不了这些事的。
林清扬有钱,又不上班,非常有时间。这种精力充沛的人当了妈妈,一般都是鸡娃的种子选手,那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一定要拼命折腾过后才能发现自己养的是个普通娃,最后亲子关系也毁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毁了。
现在不是小学生都有得抑郁症的吗?初中、高中抑郁症的孩子更多了。
至于吗?
孩子嘛,还是开040409070703开心心地玩就好了,整那么多项目干啥?
吃个饭的椅子而已,买一两百块的就够好了,至于花那么多钱吗?能坐多久呢?
我们小时候,什么也没搞,不也开开心心地长大了,不也能自己养活自己,在这一线城市安家吗?
儿孙自有儿孙福,就让孩子顺其自然,快快乐乐地成长吧,这就是妈妈能送他最好的礼物。
你在孩子身上投资得越多,对孩子的期待越高,回头孩子面临的压力就会越大,最终父母看清自己小孩是普通人的时候失望就越多。
“太傻了。这就是人傻钱多吧。我坚决不会干这么傻的事。”张慧想。
盯着林清扬那干杯的照片看了会,张慧没有点赞,把林清扬头像点开,打开了“不看对方的朋友圈”。屏蔽算了,看了闹心。
还好她在外面玩,明天聚会不可能出现,明天跟其他几个宝妈好好聊聊。
一大早,张慧特意起来洗了个认真的澡,吹头发前还涂了精油,穿上了前几天买的那件亮黄色衣服,戴上了生完孩子后奖励自己的金镯子,今天要当显眼包。这身装备,对这次聚会够重视的吧!
张慧来这城市十年了,之前都没有朋友,认识的人全都是同事,也没办法处成朋友。只有宝妈群里的姐妹,焦虑的时候彼此能提供很多支持、很多情绪价值,也能得到很多人认真过滤后的育儿信息,张慧在这个群里花的时间,是其他所有群加起来都比不上的。
群里的姐妹们,她都非常熟悉,不光熟悉每个人和她们的宝宝,还熟悉她们的家庭经济水平、和老公的关系、家里谁带娃、和父母公婆的关系、有没有可能生二胎,甚至夫妻生活的次数,她全都知道。
每个人说过的每件事她都记得,就算因为忙错过了几天聊天,群里攒了几百上千条信息,张慧也会全部爬楼一条条地看完。
所以她是最早到遛娃地点的,时间还早,今天天气不错,公园现在人不多,晚一点肯定会很多人的。张慧在草坪上溜达了好久,选了一块不晒又不阴、风小又平坦的草地,铺好地垫,提前抢占了有利地形。
严密地监控着群里消息,谁找不到地点了,张慧去接;谁一个人带宝宝来的,抓不住宝宝了,张慧去帮忙抓;要换尿布了,张慧赶快去帮忙换。
自己的宝宝不在身边,抱抱其他宝宝也不错。
本来想,可以跟姐妹们好好聊聊天,谁知道,五个快两岁的小宝宝凑在一起,妈妈们还是说不上几句话,跟一岁时那次聚会差不多。一会这个宝宝哭了,一会那个宝宝摔了,一个人要玩什么玩具,其他人全部来抢,哪怕旁边有一模一样只是颜色不同的玩具也不行。
整个场面鸡飞狗跳,很少有一秒钟能安静下来,更别说想要所有宝宝一起配合拍个集体照了。
张慧没带娃,结果比其他带娃的宝妈们还累,一会站起来一会蹲下去,头都有点晕。
其他五个宝妈,有两个人是自己单独带娃来的,有一个是带着婆婆来的,还有两个老公跟着来的。
那位婆婆也一直在帮忙照顾宝宝,不光是照顾自己家的,还带了很多零食分给其他宝宝吃。两个老公,就坐得远远的,一直在刷手机。对他们来说,现在是美好的公园两小时吧,幸福的家庭在那边聚会,自己在这边该干嘛干嘛,一点不受影响。
“哎,你看看我老公,从刚才把我们送过来、坐在旁边之后,屁股有没有抬过一次?还不如不跟来,越看越生气!”小橙子妈妈说。
“我老公不一样吗?在那边抽烟抽得正欢呢!说了一万遍,不要在宝宝附近抽烟,他就是控制不住,一天不抽跟能死了一样!”琪琪妈妈说。
“他们愿意开车送你们来,都不错了。你看我家老公,人都不出现,跟兄弟骑摩托车出去玩了。”六六妈妈和欣欣妈妈一起抱怨。
嘟嘟妈妈也想跟着抱怨,看看旁边忙活的婆婆,又没直说,转移了话题:“还是清扬姐会找老公啊,她老公真的是模范爸爸,又能赚钱、又愿意带娃,上次集体遛娃活动,十个娃、十个妈妈,再加他一个爸爸一起玩,真的厉害。”
“所以说,带娃根本不影响赚钱,人家清扬老公跟着出来一起带娃,也不耽误别人赚钱啊!还能养着老婆不上班,这得是什么经济实力?”小橙子妈妈一向很好奇别人的家境,但是不知道林清扬家具体有多少钱。
“要想一个妈妈不上班,还要在家带娃,怎么也得有五百万吧?毕竟一线城市,不准备好五百万,怎么养得起一个孩子长大?而且林清扬养娃花钱还那么大手大脚。”琪琪妈妈是个化妆师,偶尔有人帮忙才能出去接一点单,不然就只能全天在家带娃,收入很有限。
“五百万太少了吧?人家一套房都不止了吧?”
“那可不一定,现在房价跌那么低,谁知道有没有跌破发行价呢?”
“哎,再跌也比我们好,至少比我好。”
“怎么可能有五百万,她要有五百万,她就不会买现在这个房了,得去买上千万的了。房子又不是全款买的,交个三成首付而已,能有多少钱?我也买房了,也不耽误我穷得叮当响啊?还是嘟嘟妈妈厉害,有这么好的婆婆,给全款买了房,嘟嘟一出生就站在了我们的终点上。”张慧觉得嘟嘟妈妈是最幸福的,孩子带在身边,婆婆出钱又出力,给买了车房没贷款,就算老公有点不靠谱,总的来说也比大家都幸福多了。
不像林清扬,她和她老公都是从小县城出来的,漂一代,能有什么家底。收入高的时候猛猛花钱,一旦老公被裁员了,家庭没有任何承受风险的能力。
张慧是最看不上那种为了带娃不上班的宝妈的。
女人,任何时候事业都是第一位的,哪怕为此牺牲了别的,就像她,让妈妈把孩子带回老家养,不也挺好的吗?孩子在老家长得高高壮壮,身高体重一直在
90%以上的水平,运动、语言能力什么都不差,最近也会唱儿歌了,吃饭、哄睡也不用人操心,跟姥姥每天玩得也很开心,这不是什么都没影响嘛。
宝宝除了不爱跟爸爸妈妈打视频,其他没有任何问题。
人还是要有点忧患意识,林清扬就是太盲目乐观了,以为自己老公现在能赚钱,就能一辈子永远那么赚钱呢?哪有那种好事啊,什么行业的风口都是一阵阵的,张慧工作十年了,所在的公司已经成立了三十年,业务重点方向不知道转换了多少次,有好几次都快要倒闭了、老板想卖公司走人,因为没人接盘不得不开下去,然后又起死回生。其实这种商场上的竞争真的是瞬息万变,不可能有一家公司长久地屹立不倒。
“确实,林清扬的婆婆好像不怎么样,听说带娃什么都不会,换尿布都快学了一个月。”琪琪妈妈想起来了,之前林清扬吐槽过她婆婆。
“不光是吐槽了婆婆,还吐槽自己妈妈,还吐槽家里的好几个阿姨。”张慧接话,“我感觉林清扬要求挺高的,对谁都不满意。就咱们这在夸她老公,她也吐槽过啊,说老公带孩子的时间和用心程度远远低于她,说什么最优秀的爸爸也比不上一个不靠谱的妈妈,那不是废话嘛,她老公在上班,她在家,肯定她带得多啊。”
“是啊,要是我婆婆或者妈妈来一个,只要能来一个帮我带娃,我都能给她供起来,我绝对不挑三拣四,只要给我一点时间去多接点单就好。哎最近生意挺火的,我小姐妹化
COS
妆可赚钱了,我就看着人家赚钱,出不去干着急啊。”琪琪妈妈是最早化
COS
妆的一批从业者,以前都不怎么火,现在火了,她又被娃困住了。
“我感觉林清扬性格太较真了,对带宝宝要求也高,而且她说话是很,怎么说呢,带着一种优越感。妈妈她也直接怼,婆婆也直接怼,跟老公说话也不留情面,怼天怼地怼空气,战斗力太强了。我是做不到这样,没办法怼别人。我觉得妈妈和婆婆帮忙带娃,都不是义务的,心里应该感恩。”嘟嘟妈妈说完,她婆婆笑着抱宝宝过去喂奶了。
“是的,怼妈妈和怼婆婆我都能理解,怼老公我真的不理解,那么好的老公,还不珍惜,哎,看看我家那头猪,有人家老公一半,我做梦都能笑醒。”
“你没看林清扬朋友圈嘛,她跟她妹妹一起出去旅游了,不上班在家带娃,还有人帮忙,还雇了钟点工,还能一个人出去玩,这是什么神仙生活?我要是有这条件,我能立刻生三胎!”
“哈哈哈,生三胎,说什么大话啊,你先生个二胎看看。”
“你先生啊,孩子是会带财的,他们自带口粮啊,生了孩子家里财运会变好,这就叫丁财两旺,想生三胎就生啊,生了肯定能养得起。”
“我是得生二胎的,差不多该吃叶酸了,现在备孕两个宝宝差三岁,正合适。我老公让我早点生,说年纪大了生娃对身体不好,我婆婆也很支持我,说她带两个宝宝没问题。我老公都给我把叶酸和孕妇服买好了。”
“你老公真的好贴心,比起林清扬老公也不差什么,你们怎么都能找到这么好的老公啊?”
“哪有林清扬老公好,我老公又赚不到什么钱,全靠我开的那家小公司维持生活,他给我买了叶酸,我一感动,给他提了一辆
SU7,咱买不起房,车还是买得起的。”
“别提林清扬了,越说我越心塞,我要是有她那个条件,我愿意每天在门口跪着迎接老公。怎么可能还怼老公呢?老板,您要什么服务,我都能提供!”
“哈哈哈,那你先去买一套女仆服装吧,回家先把你老公伺候爽了,说不定他就事业顺利开始发财了!”
“哈哈哈哈......”
中午饭点了,大家散伙。约好下次找机会把娃寄存了,姐妹们不带娃再一起聚聚,好好聊聊,跟姐妹们聊天,真的太解压了。
张慧心情很好,老公快要回来了,中午随便吃点,晚饭等他一起吃。先去超市买一盒刚才嘟嘟玩的那种工程车吧,宝宝回老家已经五个月了,应该也到了爱玩工程车的年纪了。
9816.
问题出现了我要告诉大家
林清扬看着育儿群里遛娃活动的照片,大家挺开心的。宝宝们永远那么可爱,稍微有点互动,都很有梗。
育儿群建立超过一年半了,从一开始紧密地互助,到宝宝们逐渐发展出各自的特点,她渐渐地融入不进去了。
首先是群里没几个人像林清扬一样全职在家带娃,其次是几乎没有人像林清扬一样,给自己找那么多事、那么多育儿项目来做。
一开始,大家积极地问林清扬问题,她也积极地回答,后来大家慢慢发现,宝宝的很多能力,并不是别人教会他的,到了某个年龄,甚至是某一天,他突然就会了。
是毫无预兆地就会了。比如睡午觉前还不会走路,睡醒后突然会走了。
这样的事慢慢多了后,就会让人觉得,啊原来科学育儿的很多指导,看似忙忙叨叨,其实可能产生的作用非常小,什么都抵不过人类基因控制下的自然发展。
还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模一样的流程,林清扬教自己的宝宝,很快就教会了,其他妈妈们拿去实践,怎么都教不会。
这样的次数多了,谁也不开心。大家都知道,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节奏,有的人会先发展语言能力,有的先发展运动能力。知道归知道,看到别人都会了,自己宝宝毫无进展,就会焦虑,一边崩溃、一边自愈。
时间久了,就不太有人讨论宝宝的能力发展进度了。
林清扬不断降低育儿投入度,根据自己宝宝的性格调整育儿项目,但她还是群里对育儿最紧张的人。
宝宝出现任何问题,其他妈妈评估的重要紧急程度都比林清扬低。比如宝宝的牙齿有黑渍、电子屏幕时间怎么控制之类的问题。其他妈妈觉得根本不是事,只有林清扬会把这些问题的优先级排到很高去解决。
更有一些人,把宝宝送回老家了。大家带娃都需要妈妈、婆婆帮忙,而当妈妈、婆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论如何都要回老家的话,也只能让她们把宝宝带回去。
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只在周末带孩子,这样当然也很累,几乎没有个人的休息时间,只能趁着上班摸摸鱼。不过她们有切换的环境,育儿就不会太焦虑,周末孩子爸爸也会休息,妈妈不会觉得自己过…
林清扬看着育儿群里遛娃活动的照片,大家挺开心的。宝宝们永远那么可爱,稍微有点互动,都很有梗。
育儿群建立超过一年半了,从一开始紧密地互助,到宝宝们逐渐发展出各自的特点,她渐渐地融入不进去了。
首先是群里没几个人像林清扬一样全职在家带娃,其次是几乎没有人像林清扬一样,给自己找那么多事、那么多育儿项目来做。
一开始,大家积极地问林清扬问题,她也积极地回答,后来大家慢慢发现,宝宝的很多能力,并不是别人教会他的,到了某个年龄,甚至是某一天,他突然就会了。
是毫无预兆地就会了。比如睡午觉前还不会走路,睡醒后突然会走了。
这样的事慢慢多了后,就会让人觉得,啊原来科学育儿的很多指导,看似忙忙叨叨,其实可能产生的作用非常小,什么都抵不过人类基因控制下的自然发展。
还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模一样的流程,林清扬教自己的宝宝,很快就教会了,其他妈妈们拿去实践,怎么都教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