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佚名 本章:第21章

    这样的次数多了,谁也不开心。大家都知道,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节奏,有的人会先发展语言能力,有的先发展运动能力。知道归知道,看到别人都会了,自己宝宝毫无进展,就会焦虑,一边崩溃、一边自愈。

    时间久了,就不太有人讨论宝宝的能力发展进度了。

    林清扬不断降低育儿投入度,根据自己宝宝的性格调整育儿项目,但她还是群里对育儿最紧张的人。

    宝宝出现任何问题,其他妈妈评估的重要紧急程度都比林清扬低。比如宝宝的牙齿有黑渍、电子屏幕时间怎么控制之类的问题。其他妈妈觉得根本不是事,只有林清扬会把这些问题的优先级排到很高去解决。

    更有一些人,把宝宝送回老家了。大家带娃都需要妈妈、婆婆帮忙,而当妈妈、婆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论如何都要回老家的话,也只能让她们把宝宝带回去。

    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只在周末带孩子,这样当然也很累,几乎没有个人的休息时间,只能趁着上班摸摸鱼。不过她们有切换的环境,育儿就不会太焦虑,周末孩子爸爸也会休息,妈妈不会觉得自己过度付出,即使周末时,爸爸带娃的时间和用心程度不如妈妈,但就两天,看起来差异不大。

    林清扬曾经和其他宝妈们讨论婚姻问题,她对自己婚姻的满意度在群里是垫底的,但其他人对她婚姻的满意度跟王建差不多,说她老公至少超过了

    90%的老公。

    这样就产生了认知错位问题。

    林清扬慢慢地不太在群里说话,免得自己在吐槽王建,别人看起来在秀恩爱;自己在逐渐减少育儿任务,别人觉得自己在疯狂鸡娃。

    杨宁宁发来消息,说她要回原公司上班了。

    杨宁宁是林清扬多年前的同事,跟林清扬差不多时间生孩子,不同的是,这是宁宁的二胎。

    她的第一胎女儿已经十岁了。孩子进入八九岁后,逐渐不需要父母,会觉得父母说什么都是错的、父母管自己太多了、父母太烦人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秘密。

    对于父母的要求,她们会全部顶撞,恨不得一回家就关上自己的卧室门,感觉全家都欠她的。宁宁对一胎是非常投入的,什么都按照科学育儿操作,非常尊重孩子,结果孩子大了,亲子关系还是没那么理想。

    宁宁非常喜欢小孩,她很怀念养小宝宝的感觉,趁着年龄还不算大,她说服全家人,又怀了二胎。

    可能因为孩子是她自己主动想生的,宁宁跟林清扬的心态完全不同。

    生完孩子后,宁宁没去月子中心,也没请月嫂,像一胎时一样,请自己的妈妈来照顾了

    42

    天。

    第二胎已经有经验了,宁宁全程没怎么焦虑,她妈妈也照顾过两次月子了,很懂现在的产妇和婴儿需要什么,和宁宁一起度过了短暂又愉快的月子期。

    “我妈真的太重男轻女了,我弟弟的女儿已经八岁了,她就是放心不下,说没她不行。可是我二胎才

    42

    天,真想让我妈再待久一点,但是我怎么求她,她都不肯多待一天。”宁宁这样跟林清扬吐槽过。

    宁宁的老公非常爱她,生活中什么都是宁宁说了算、支持她的任何决定、整天黏她到不行,唯一的缺陷就是无法带孩子,或者说,带孩子达不到宁宁的标准,检查大女儿的作业经常放水,导致老师天天投诉,带儿子也经常让孩子撞到受伤。

    一个年轻力壮的爸爸,就跟摆设一样,既不能负责好大女儿的作业、青春期心理建设和深度的亲子沟通,又不能负责好小儿子的哄睡、喂奶、洗澡等任务,更不能在寒暑假单独带女儿出远门去旅行。

    “我跟他有爱情,但又觉得随时可以放弃。爱情这种没有任何生产力的东西,在我生活中一文不值。如果我的收入养得起两个孩子,如果离婚了公婆也能帮忙带娃,我分分钟放弃他。”原来,有生完二胎还有爱情的夫妻,但有爱情,好像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宁宁既要跟进入前青春期的大女儿斗智斗勇,又要跟软萌的二儿子亲密沟通,还要时不时训斥和鞭策老公,再加上在职场拼杀。

    林清扬不知道,一个人怎么可以有那么多能量,做好那么多复杂的事。

    宁宁说,不过是硬撑着罢了。这种硬撑到她公公检查出癌症时彻底进行不下去了,她也开始了频繁面试阿姨、换阿姨的过程。

    母乳喂到了一岁半都不舍得断,宁宁也会堵奶、细菌感染、发烧,但她说,给二胎宝宝哺乳时,是自己非常幸福的时刻,只有这时,才可以跟宝宝亲密连接,才可以弥补自己去上班、无法全天陪宝宝的愧疚感,就算宝宝早就不需要吃母乳了,她也不想断奶。

    她一点都没觉得养育二胎是个负担,她认为这过程全部是治愈、幸福。

    “他是我生活中唯一的亮点,被我女儿气哭、被老板气哭的时候,只要抱抱他,我就觉得自己又可以了。”

    生完一年半后,公司调整,因为一些复杂的人事斗争,把她裁员了。不到三个月,公司又觉得没她不行,剩下的人没法干活,又请她回去了,还给她升了职。

    宁宁相当于拿了几个月的裁员赔偿、休了两个多月假,又回去上班了。

    “真羡慕你,你把家庭、事业都经营得那么好,两个孩子都能照顾好,什么都没耽误,事业也节节高升。跟你比,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一点成就感。家里那么多人,只照顾一个孩子,还整天人仰马翻,每个人都觉得精疲力尽,我自己也根本没办法去工作。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精力、能量差距这么大?

    如果她处在宁宁那样的位置,可能哪一件都做不好,早就精疲力尽了。宁宁家里人多,全靠她支撑着。

    “因为我的育儿标准,比你低很多。”宁宁这样说。“我的老大,常常把我气哭,我晚上在被窝哭完,第二天又要装作若无其事、情绪满满地跟她说话。我朋友圈发她的时候,也只能发她好话,不然被她看到,我们母女关系就完了。”

    “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那么珍视、当眼睛一样爱护的女儿,长大后突然变成这样了。每一科老师都投诉她,她是一个无视规则的孩子,比如老师说,遵守纪律的学生每天可以得到一个小红花,其他孩子都会努力表现啊,争取这个小红花,她就说,太幼稚了,因为这种形式主义的事,得到一个小红花又有什么意义?”

    “爷爷从小陪她最多,带着到处看书、看展览、看博物馆,为她付出了十年,现在,她见到爷爷也是翻个白眼,或者面无表情就过去了。爷爷很伤心地说,我们怎么把孩子养成这么没礼貌的样子了?我也不知道。有时候,我觉得她很有思想、很有自己的性格,是个特立独行的孩子,有时候也很为她担心,她这样以后能顺利走上社会吗?会考到什么学校呢?”

    “这是我第一个最大的隐患。”

    “别太担心了,我感觉她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不盲目遵守无意义的规则、不害怕权威,这些都是她的优点。青春期本来就是要全面否定家长、开始建立自己三观的时候,感觉这样也很正常。”林清扬认为,这小孩应该是获得了充足的爱和安全感,才敢一个人去对抗老师和学校的。

    “我的老二,还那么小、那么软萌,经常早上送我到停车场,撕心裂肺地喊着妈妈不要走,妈妈不要去上班。晚上宁愿不睡觉,也要一趟趟地跑去电梯看我下班没,等我到十点。我真的对不起他,每周能认真跟他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周末,还要分出一半精力给老大。有时候老大打他,我心里好心疼,还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免得老大说我偏心。那种愧疚时时在折磨我,我在他身上投入的精力比一胎少太多了,每个周末都会突然发现,啊!他又长高了一截!啊!他又会了什么什么!奶奶说,他早就会了,是你白天没看到。这种时候,真的很难受。他给我带来了那么多治愈和快乐,我带给他的只有分离焦虑。”

    “所以我每天晚上下班,抓紧时间看看老大的作业,再看看老二的睡颜,就该睡觉了。这就是我在工作日对育儿的投入。”

    “没关系的,一般人生了二胎都当猪养,何况是个男孩,被姐姐虐到皮糙肉厚,有利于提升他的抗压、抗挫折能力,他自己会找到在这个家的生存方式的。”大部分老二情商都不差,察言观色的能力很强,他不会一直吃亏的。

    “但愿吧,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还有我们家爷爷,是个很坚强的人。他帮我们带大女儿已经十年了,付出了全部心力。现在他癌症了,要去医院化疗,因为没有人手,每次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去。我真的觉得好心酸。奶奶没办法陪他去,要和育儿嫂一起带娃,谁都不敢把小宝宝单独留给育儿嫂。我老公整天出差,也没时间陪他去。我常常在想,人活一辈子是为了什么?辛辛苦苦养大了孩子,又带大了孙女,到头来,自己得了癌症,还是要一个人去医院。好在,做了几期化疗,他的检测结果已经转阴了。”

    “我们家爷爷是我见过最坚强乐观的人,他就是我的榜样。他让我看到,人生在世,就是要假装没事、大事假装成小事、什么困难都不要太在意,就不会觉得太难过了。”

    “没关系的,爷爷活了那么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自己去个医院怕什么,家里人都在忙,而且忙的都是正事,他肯定不会埋怨大家没陪他去的。”林清扬感觉去医院有没有人其实差别不大,就算陪同的人再多,该受的罪,一点也少不了。

    “我的工作,更是一团糟,每天被领导骂到狗血淋头。领导越来越难伺候,前一分钟说的话,后一分钟就不算数,你只能跟着他随时变化的指示跑断腿。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其他部门使绊子。老板在我们面前和在其他部门面前,完全是两幅面孔。对着我们的时候,说你们一定要严格审核业务部门,做好公司的坚实防线,绝对不能让业务部门为所欲为;等到业务部门去找他的时候,老板又把我叫去一顿臭骂,说你们卡那么严做什么,公司还是要以业务为重,审核不要太不近人情了。弄得我们里外不是人,到处受气、到处挨骂。赚那点钱,基本完全是精神损失费。”

    “天呐,现在赚点钱,真的不容易。没有好做的工作。”林清扬太理解了,当初她就是受不了这种工作环境,才辞职生娃的呀。

    “你说我什么都兼顾,其实是因为我哪一项都没做好,哪一项都只投入了一点点时间。我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是我生活中最没有价值感的部分。”

    “你是接受不了对每件事都浅尝辄止的人,我早就注意到,你研究任何问题都要寻根究底,从理论来源开始深挖,逻辑链条全部顺了才去执行。那你生了孩子,也要把全身心都奉献给他,所有方面都要做到自己能力的最好,可能是因为你要对照自己的妈妈,想做一个跟她完全不同的妈妈。你要这样对孩子奉献,那就必然要牺牲自己。在孩子和自己之间,总要牺牲一方面。”

    “你要去工作,其实是对自己好,就是牺牲孩子一点。因为你大部分时间不在家,回来后孩子反而跟你亲,那时候你就觉得反过来了,是家里人在辛辛苦苦带娃,而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

    “我只能说,全身心地带孩子一定是有价值的,我认识一些真的高素质、高质量陪伴孩子的妈妈,她们的亲子关系都很好,有了好的亲子关系,以后才能保持对孩子的影响力,你说话她才不会那么排斥。这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你需要调整自己的价值评估体系。”

    “还有就是,你可以全身心地为孩子奉献,但在那之前,一定不要忘了爱自己。一个更爱自己的人,才能健康地爱别人。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要做太委曲求全的事。”

    爱自己,调整价值评估体系?宁宁的这番话,确实提醒到林清扬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部分了。

    昨晚发去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前领导一早就有反馈了:“做得不错,我这边没有问题了,不愧是你,一出手就是高质量。我这周会约老板汇报一次,到时候你可以参加线上会议吗?我怕老板问到一些具体细节,你在的话可以及时答疑。”

    “没问题,我可以参加的。提前一天告诉我时间就行,我排一下带娃的时间。”很久没参加过工作会议了,林清扬甚至有点激动。

    “好的,我会至少提前一天跟你约时间。最近怎么样,带娃累吗?是不是宝宝越来越大,不需要你投入太多时间了?”

    “对,养孩子就是这样,妈妈的职责会逐渐减少。所以我想,如果你那边有其他合适的类似工作,也可以随时联系我,如果有空的

    HC,看看可不可以让我回去工作?”

    说出口了,终于说出口了。

    职业断档两年多了,年纪也大了,林清扬知道,现在出去找工作,很难。就算知道自己生完一胎了,人家公司的

    HR

    也会担心自己生二胎。只有找前公司问,前领导、前同事们都了解自己,彼此有信任的基础,求职门槛会降低很多。

    找前公司有另一个好处,把职业空挡衔接上,后面就算干不下去了,再跳槽,简历也没那么难看。

    林清扬一直想问前领导这件事,但有点不好意思。当初离职的时候,前领导再三挽留,自己坚决地辞职了,现在再找回去,会不会有点尴尬?

    不过出来一趟,林清扬已经不太在乎这点尴尬了。

    自己已经陷入绝境了,这里有一条看似有希望的出路,那就不要放弃它。就算不行,问一句又不会损失什么。人在社会上,脸皮还是要厚一点,不要太端着了。

    “好啊。我想也是,人也不能一直在家全职带孩子,总需要做点别的事抽离一下。有其他的单个项目我再找你。只是最近公司降本增效,又在裁员,HC

    卡得很严,我们这边没有目前没有名额。等到有合适的,我肯定第一时间联系你。”

    “好的,谢谢!回头你空闲的时候,咱们约饭吧!”

    “没问题~”

    果然没有名额了,但也算留下了一点希望。有希望总是好的,不是吗?

    我把自己的问题告诉大家,把希望得到的具体帮助告诉大家,说不定就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呢!总比全都端着、装出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强,那样,别人还以为我在家当富太太、不愿意出来工作呢。

    9817.

    我既是我之主

    交完工作,可以一次性过稿,林清扬很轻松。

    不知道为什么,仅仅是说出了想要多做点兼职工作,想要出去找工作,就让她觉得轻松了很多。

    看来真的要出去工作了。如果有一件事,想到都能让自己觉得轻松和开心,那一定要去做了吧。

    每次王建要出门前,都跟宝宝说“爸爸去上班啦,让妈妈抱你吧!”宝宝也会跟着重复“爸爸去上班,妈妈抱宝宝。”

    时间长了,等宝宝更大一些,他一定会产生一些困惑:为什么爸爸要去上班?为什么妈妈不去上班?久而久之,他可能会认定,上班是只有爸爸需要做的事,而妈妈,就是在家里处理鸡毛蒜皮的。

    更大一点,他就会知道,家里的钱都是爸爸赚的,爸爸好厉害,爸爸说的才是对的。妈妈除了管东管西,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就是个家庭妇女,没必要听她的。

    林清扬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一辈子的家庭主妇,这是一种免费的奴隶式工作,根本不现实,她懂的。人们总是歌颂母亲的伟大、母亲的奉献、成为母亲对人类再生产的重要性,如果这是一条有利可图的路线,根本不需要歌颂的。

    如果成为母亲、成为家庭主妇,是一件轻松又幸福的事,是一件回报很高的事,可以让人财务自由、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那相信,给男人安装的人造子宫早就问世了。

    她知道,但是她没有一直保持很高的警惕心。

    她只是在职业遇到瓶颈时,短暂地逃避了一下,认为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那样也可以产生很重要的社会价值,从而拐进了生娃养娃的岔路,掉入了更深的坑而已。

    她曾经在犹豫,到底什么时候出去工作,对孩子比较好。是三岁多送幼儿园后?还是上一段时间幼儿园,适应了学校生活呢?

    现在看来,那种想法太乐观了。一个适应了社会化生活的人,突然陷入鸡毛蒜皮的日常琐碎中,自己疯了,也会把别人弄疯。

    现在就是时机了吧?已经到自我承受的极限了。

    现在肯定是时机了,就算你想要工作,也不一定能很快找到合适的,等真的重新去上班,都不知到什么时间了。

    “除了跟前同事打招呼,也要修改下简历,去各大招聘…

    交完工作,可以一次性过稿,林清扬很轻松。

    不知道为什么,仅仅是说出了想要多做点兼职工作,想要出去找工作,就让她觉得轻松了很多。

    看来真的要出去工作了。如果有一件事,想到都能让自己觉得轻松和开心,那一定要去做了吧。

    每次王建要出门前,都跟宝宝说“爸爸去上班啦,让妈妈抱你吧!”宝宝也会跟着重复“爸爸去上班,妈妈抱宝宝。”

    时间长了,等宝宝更大一些,他一定会产生一些困惑:为什么爸爸要去上班?为什么妈妈不去上班?久而久之,他可能会认定,上班是只有爸爸需要做的事,而妈妈,就是在家里处理鸡毛蒜皮的。

    更大一点,他就会知道,家里的钱都是爸爸赚的,爸爸好厉害,爸爸说的才是对的。妈妈除了管东管西,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就是个家庭妇女,没必要听她的。

    林清扬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一辈子的家庭主妇,这是一种免费的奴隶式工作,根本不现实,她懂的。人们总是歌颂母亲的伟大、母亲的奉献、成为母亲对人类再生产的重要性,如果这是一条有利可图的路线,根本不需要歌颂的。

    如果成为母亲、成为家庭主妇,是一件轻松又幸福的事,是一件回报很高的事,可以让人财务自由、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那相信,给男人安装的人造子宫早就问世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爱你还是吞了你》,方便以后阅读爱你还是吞了你第21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爱你还是吞了你第21章并对爱你还是吞了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