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谢长庚慕扶兰 本章:第50章

    万马奔腾,宛如来自地下的黑色潮水,从四面八方,朝着城池的方向,迅速涌来。

    晴空之下,一面令敌见之变色的巨大的黑色旗帜,在大风里猎猎飞舞。

    城下的叛军亦发现情况有异,将领立刻下令停止攻城,列阵以待。

    蒲城令和身边剩下的那数百将士,砍杀了城头上还来不及退走的叛军,随即仿佛做梦一般,奔到城墙前,盯着对面那面随着骑兵前进变得越来越清晰的的旗帜。

    他们终于认了出来。

    蒲城令愣怔了片刻,突然,朝天发出一道充满了不可置信的狂喜的吼声:“天不亡我!”

    “河西谢节度使来了!”

    他喊出这一句用尽全部气力的吼声,热泪滚滚,“噗通”一声,人一头栽倒在了城头之上。

    蒲城外的旷野里,远道而至的河西军与叛军厮杀在了一起。

    漫天的弓箭,如雨的火石。新流出的血,层层覆了旧血,红透被火烧焦的城墙。

    叛军知道刘后要舍蒲城,全力保龙关。即便召谢长庚平乱,最大的可能,也是在龙关相遇。

    他们没想到,他竟会亲自驰援此地。

    尽管兵力占了上风,但面对这支来自边陲的有着惊人战斗力的精锐骑兵,叛军渐显颓势。

    厮杀半日,损了数员战将,叛军军心涣散,趁了夜色,仓皇撤退。

    持续了半个月的围城之困,终于被解。蒲城的城门大开,附近火杖点点,光亮如昼。

    城中早传开了河西节度使谢长庚亲自领兵来此打退叛军的消息。全城绝处逢生,民众感激涕零,数千人涌到了城门口,挤在街道的两旁,想要亲眼一睹这个本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节度使的真容。

    蒲城令已经苏醒了,领着城中官员,也到了城门,亲自迎接谢长庚入城。

    他被人搀扶着,等在那里,终于听到夜色的尽头,传来了一片劲疾的马蹄之声,朝着城门而来,越来越近。

    蒲城令翘首张望着。

    很快,伴着一阵整齐而沉重的踏步之声,他的视线之中,映入了两列身材魁伟的甲兵,中间,大步行来一个男子。

    那男子衣甲未卸,染满污血,四周熊熊的火把光芒,照出了他的脸容。

    他面容英俊,一双眼眸,却呈着血红,通身的恐怖杀气,犹未散尽。

    挤在城门口的民众,知这男子便是河西节度使谢长庚。

    周围的杂声,随着他的现身,顷刻间安静了下来。

    人人屏住呼吸,用近乎敬拜而畏惧的目光,望着这个浑身是血的男子,在他行经面前之时,不由下跪,朝他叩拜。

    【】。

    这男子却如同未见,脚步稍作停顿,目光扫视了一圈前方,在无数张脸孔之中,迅速地落到了蒲城令的身上。

    这个一向坚忍的汉子,此刻也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红了眼眶,道:“节度使天降神兵,救全城于水火,大恩大德,没齿难忘,请受下官一拜!”

    他领着身后官员和幸存的数百将士,下跪,郑重叩首。

    谢长庚点了点头,命他起来,目光再次迅速地掠过附近那一张张的脸孔,淡淡地道:“你将长沙国翁主一行人,安置在了何处?”

    蒲城令被身旁的人从地上扶了起来,这才恭敬地道:“大人有所不知。翁主已经不在城中了。”

    谢长庚一怔,随即蹙眉:“你此话何意?她不在城中,又去了哪里?”

    蒲城令听他语调微扬,忙解释:“半个月多月前,翁主一行人行经附近,当时为避乱军,确实入了城池,但随后,长沙国来接她的人到了,翁主便随长沙国的人走水路,从蒲水,转江南下,应当安全。”

    谢长庚定住了。

    “来接她的,可是姓袁的人?”

    片刻后,他缓缓地问。

    “正是。翁主唤他阿兄,当时离去之前,翁主请梁侍卫等人自行回去,不必再送。但梁侍卫说,出来前,曾得过大人您的吩咐,务必要将翁主送到长沙国,仍旧同行。”

    谢长庚半晌没有开口。

    “卑职已为大人准备了歇息之地,请大人入城。”

    蒲城令见他脸色似乎有点苍白,急忙说道。

    谢长庚闭了闭目,睁眼道:“不必了。军队暂时驻扎于城外,你供粮草便可。”

    他说完转身,在身后一片此起彼伏的“恭送节度使”的呼声之中,大步出了城门。

    军队已在蒲城外的野地里驻扎完毕,远远望去,营火点点。

    谢长庚回到军中大帐,一进去,脚步便迟缓了下来。

    他慢慢地卸去甲袍,低头,见腹侧那处插着一只已被折断了箭杆的箭簇伤处,已经渗出了一大团暗红色的血迹,染湿了贴身的青衫。

    军医匆匆赶至,将那枚深入血肉的抓钩形箭簇替他拔了出来。又将刀具在火上烧烫,贴到伤口的皮肉之上,用以止血。

    处置完伤口,谢长庚擦去额头的冷汗,定了定神,随即唤入一名近身侍卫,吩咐道:“沿蒲水南下,立刻去追梁团,将他召回,叫他不必再送了!”

    他的近身随从,外出之时,为保证能追踪联络,沿途都会留下只有自己人才能追踪的暗记。

    侍卫望了一眼他的腹侧,道了句“大人保重”,随即出了营帐,身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第66章

    第

    66

    章

    [vip]

    舟船再行两日,

    便入长江,沿江南下,

    再走一段日子,就回长沙国了。

    傍晚,

    船队停在沿途一个水驿中过夜。

    天暗了下来。慕扶兰闭上舷窗,

    拨亮灯火,陪在熙儿的身边,看着他写字。

    熙儿写了几个字,

    慢慢地停了笔。

    慕扶兰以为他乏了。“累吗?累了就不用写了,睡觉吧。”

    熙儿摇了摇头,望着慕扶兰,

    小声地说:“娘亲,

    要是袁将军没有来,我们还在那个地方,

    现在是不是已经被坏人关起来了?”

    慕扶兰心微微一跳。

    她微笑:“怎么可能?何况,我们不是已经出来了?”

    她顿了一下。

    “好好的,熙儿怎么会想这个?”

    孩子迟疑了下,说:“昨晚我做了个梦。”

    “我梦见谢大人是我爹爹。那座城里,

    都是坏人,

    他们把娘亲和我关了起来。刚开始,

    娘亲你对我说,不用害怕,

    熙儿的爹爹会来救我们的。我等啊,等啊,

    等了很久,都不见谢大人来。我再问娘亲,爹爹什么时候来,娘亲你就不说话了。再后来,谢大人还是没有来,袁将军来了,他带我出了城,可是娘亲你不见了,我想去找你,袁将军却蒙住我的眼睛,他不让我回头,我一着急,就醒了过来……”

    “就好象真的一样。”

    孩子轻轻地说,眼睛里流露出一缕忧伤的神色。

    慕扶兰的心抽疼,将他抱入怀中,紧紧地抱着。

    “熙儿不要胡思乱想!你记着,这只是一个不好的梦而已!梦都是假的,梦里的事情,永远也不会发生!”

    “什么事都没有。我们就快回长沙国了。”

    “谢大人,他也不是你的爹爹!”

    她看着孩子的眼睛,一字一字地说道。

    熙儿安静地靠在她的怀里,沉默了片刻,仿佛松了一口气,笑了起来。

    “娘亲你说的是。谢大人他不是我的爹爹,梦里的事,自然也不是真的!”

    慕扶兰含笑,点了点头。

    这时,船外隐隐传来一阵说话之声。片刻之后,侍女来唤,道梁团有事见她。

    慕扶兰叫侍女伴着熙儿,自己来到船头甲板。

    梁团道:“翁主,我方收到消息,节度使发兵蒲城,奔袭千里,如今围城已解,知袁将军已接走翁主,便命我回去。”

    慕扶兰起先没有说话,人仿佛在出神,片刻后,微微一笑。

    “如此最好不过了。这一路出来,辛苦你们,我十分感激。今晚你们都好好休息,我叫人备些路上吃用的东西,明日动身,也是不迟。”

    梁团道:“本就是卑职职责所在,怎当得起翁主之谢。叛军或会卷土重来,节度使又有伤在身,卑职略收拾下,这就带人动身上路,多谢翁主好意。”

    “卑职就此别过,劳烦翁主,代卑职亦向小公子拜个别。”

    他单膝下跪,恭敬地道。

    慕扶兰微微一怔,顿了一顿,终究还是没再多问什么,只点头:“也好。你们稍等,我这就叫人替你们准备些吃食。”

    她转过身,正要吩咐下去,看见熙儿从舱门里飞奔而出。

    “大人他怎么受伤了?他会不会有事?”

    熙儿奔到梁团面前,攥住他的衣袖,仰头焦急地问。

    梁团忙安慰他:“小公子莫担心。说节度使在解围城时被箭所伤,好在并非要害……”

    熙儿松开手,转向慕扶兰。

    “娘亲,我们离那边也不是很远。娘亲你帮大人先治好伤,他没事了,我们再回长沙国,好不好?”

    他眼圈泛红,央求个不停。

    梁团心下微微一动。

    小公子的意思,何尝不是他的所愿。只是他也瞧的出来,节度使两夫妇的关系扑簌迷离,方才也就不敢贸然开口说什么了。见小公子先说了,迟疑了下,也大着胆子道:“河西如今情势紧张,离不开大人,这边又起叛乱,大人怕是要应接无暇,翁主若能等大人伤势痊愈再走……”

    他看了眼慕扶兰,停住了。

    慕扶兰沉默了片刻,示意梁团稍候,牵了熙儿的手,带着他往船舱里去。

    片刻后,她再次出来,歉然道:“我再回去,恐怕有些不便。且军医于外伤,比我应当更有心得。唯一一事,劳烦你回去,代我转告节度使,天气渐热,请他百忙之余,务必记得让军医替他及时换药。”

    她递给梁团一张自己刚写的方子。

    “这是内服方子,有助于伤处祛腐生肌。”

    梁团知她是不回了,只好接过收起,拜别而去。

    慕扶兰伫立在船头,目送梁团一行人的身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她有一种直觉。那人这回千里奔袭来解围城,或许和她母子有关。

    但那又怎样。

    就在这一刻,当闪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在她的心底深处,反而愈发生出了一种灭顶般的巨大的孤独之感。

    仿佛天地之地,她孑然一身,唯有船头波月,宛如一双冷眼,在她脚下泠泠和她相望。

    但即便如此,从前的事,熙儿的梦,她也不愿他们记起。

    就这样,那男人记不得了,熙儿也记不得了,这一辈子,彼此安好,便就够了。

    ……

    平阳王叛军的北上之路虽被阻挡,一时却也不敢再与河西军正面交战,退出数百里地,驻扎了下来。

    谢长庚亦未继续穷追猛打,暂时安营不动。

    这日,他与将领议完事,独坐帐中,视线落在面前的一封秘信之上。

    信发自上京。除了告诉他,刘后对他罔顾上意,擅自发兵蒲城之事很是不满之外,还转告了他另外一件事。

    平阳王和鲁王叛乱之初,有人曾密报刘后,称此前有逆王使者曾出入长沙国,疑暗地私通,参与作乱。但齐王很快出面,力保长沙国的清白,刘后方作罢,不予追究。

    军医入内,见节度使看着手中的信,脸色阴沉,小心翼翼地道:“大人,该换药了。”

    谢长庚慢慢地收了信,解开衣裳。

    军医俯身而就,替他换药。剥下一片纱布之时,不小心扯下了一片粘连在上头的皮肉。

    血流了出来。

    军医吓了一跳,忙赔罪:“大人勿怪!小人技艺不精,翁主若在,大人的伤,想必也能好得快些。”

    谢长庚皱眉,命他快些。

    军医忙加快动作,这时,帐外传来通报声,说梁团带人归营。

    谢长庚目光微动,叫他入帐。

    梁团入内,行礼后,站在一旁,禀了慕扶兰一行人的去向,说不日应当能到长沙国了。

    谢长庚一言不发。

    梁团见他不说话,看了眼刚除下的染血纱布,想了起来。

    “翁主知大人负伤……”

    他顿了一顿。

    “……甚是关切,叫我转告大人,天气渐热,请大人百忙之余,务必记得及时换药。”

    他取出方子,呈了上去。

    “翁主留了这方子,说有去腐生肌之效,能助大人养伤。”

    军医喜出望外,“极好!我这就照方……”

    “出去!”

    【】。

    谢长庚忽道。

    两人一怔,对望了一眼,不敢再说话,依言退了出去。

    大帐之中,剩下谢长庚一人。

    他拿起了方子,盯着上头的娟秀字迹,神色僵硬,慢慢地,紧闭的唇角,露出一丝冷笑。

    真当是他前世欠她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辟寒金》,方便以后阅读辟寒金第50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辟寒金第50章并对辟寒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