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 正文

唐朝什么时候迁都洛阳 唐朝迁都洛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旅游 编辑:梦回百科 日期:2024-05-05 10:02:42 81人浏览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唐朝什么时候迁都洛阳这个问题,包括唐朝迁都洛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迁都洛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洛阳迁都原因如下:北枕黄河,隔河遥峙太行、王屋等山,又有北面的邙山作天然屏障;南有险峻的伊阙,再南遥峙熊耳、少室诸山;西控崤、函之险;东扼虎牢、黑石等关;中有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粮食足以自给。

故洛阳是一个“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形势要地。

洛阳在政治上对武则天的重要性,还可以从徐敬业起兵时魏思温的言论中窥见一斑。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等以匡复庐陵王为借口,起兵反对武则天。

唐朝什么时候迁都洛阳 唐朝迁都洛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当时,魏思温建议徐敬业:“明公以匡复为辞,宜率大众鼓行而进,直指洛阳,则天下知公志在勤王,四面响应矣。

”遗憾的是,徐敬业没有采纳魏氏的建议,结果兵败身死。

陈岳论及此事,叹息道:“敬业苟能用魏思温之策,直指河、洛,专以匡复为事,纵军败身戮,亦忠义在焉。

而妄希金陵王气,是真为叛逆,不败何待!”由此可见,洛阳对于武则天之重要,它实际上是武则天的政治大本营。

其次,就地理位置而言,洛阳适宜作国都。

唐朝建立后,历经太宗、高宗两朝,疆土得到不断扩大。

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的疆土达到极限:“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

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此后直到武则天时期,疆土虽时有变化,但都大于唐朝建国初期。

长安在版图上的位置偏西,失去了居中而摄天下的作用。

而洛阳西接关中盆地,东连华北平原,自古就被称为“天下之中”。

若就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来说,从洛阳出发,北通幽、燕,西接秦、陇,东达海、岱,南至江淮,距离大体相等。

因此,以洛阳为都可以居中而摄天下。

唐朝为什么迁都洛阳?

第一:洛阳是唐帝国的中心地带,迁都洛阳更利于皇帝统御四方第二: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物资供应充足,没有迁都洛阳的隋文帝等多次因长安"粮荒"到洛阳"就食",解决粮荒的根本措施就是迁都洛阳第三:关陇贵族因循守旧阻碍帝国的发展,唐高宗、武则天等帝王为了更有作为,迁都洛阳可以摆脱守旧贵族的掣肘因此公元657年唐高宗下《建东都诏》,把洛阳提升为唐朝国都,唐朝正式开始实行两京制,公元684年(武则天尚未称帝),唐睿宗就将洛阳该称为神都,直到706年唐中宗才再次改称洛阳为东都,安史之乱中,唐朝皇帝一直把收复两京(长安洛阳)作为平叛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和主要任务!。

洛阳本是隋朝东京,619年隋皇泰主禅位于王世充,洛阳成为王郑政权的都城,621年,唐灭郑后不久,洛阳成为李世民秦王府的所在地。

李世民的大本营。

唐太宗时期,洛阳改名为洛阳宫,政府曾三次搬迁到洛阳办公,历时两年有余,657年,唐高宗又把洛阳定为永久性的东都,被正式定为第二个都城。

后来武则天登基做了皇帝,改“唐”为“周”,定都在洛阳,名义上不算迁都,实际上应该算是“定都”。

从地理方面来讲~洛阳北枕黄河,隔河遥峙太行、王屋等山,又有北面的邙山作天然屏障;南有险峻的伊阙,再南遥峙熊耳、少室诸山;西控崤、函之险;东扼虎牢、黑石等关;中有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粮食足以自给。

故洛阳是一个“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形势要地。

关于唐朝什么时候迁都洛阳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